烽烟图

作者:梁斌
烽烟图

长篇小说。作者是梁斌,本书讲述了以“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平、津、保地区,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民党蒋介石政府迫于全国人民的压力,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主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时期为背景,描写了抗日战争烽烟初起的时代面貌。该书是继《红旗谱》《播火记》之后的续篇。

梁斌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马与人

马与人

《马与人》是安德森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收入《马与人》等十余个短篇,生动克制地描写了美国小镇中的边缘人物和乡村生活,对人性和欲望有独到的体察。经由《马与人》这部小说,安德森才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作家。他笔下那些通过谎言企图躲避人群的人,那些在自我杜撰的时间里诞生并扭曲的人,他们都在欲望的时代和时代的欲望中打转。而这一代的美国人,不再是马克·吐温笔下借助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从天真到经验转变的个体,而成了一个个浸润在精神堰塞湖中的“畸人”。

法书考

法书考

书学论者。八卷。元盛熙明撰。揭傒斯序言其成书于至顺二年(1331年)。盛熙明,生卒无考。龟兹人,家移居豫章(今江西南昌)。清修谨饬,笃学多才,工于翰墨,通六国书。曾经游历四明(浙东),补《陀落迦山考》,有诗云“沦州到处即为家”。该书前有虞集、揭傒斯、欧阳玄序,后有朱彝尊跋。八卷皆有二、三子目。卷一“书谱”,中设“集评”、“辨古”二子目,“集评”辑前人评论唐以前书家二百四十六人;“辨古”则摘录书评并举列古代法书碑帖,辨证其真伪优劣。卷二“字源”,分“梵音”、“华文”二子目,“梵音”下列“梵书”十六声三十四母,“蒙古书”四十二母等,与法书无关;“华文”下摘录许慎《说文》序及张怀瓘《书断》。卷三“笔法”,分“操执”、“挥运”二子目,也都是抄摘已成之文,较它卷更为芜杂,又多采有伪籍。卷四“图诀”,分“图诀”、“偏旁”二子目。卷五“形势”,分“布置”、“肥瘠”二子目。卷六“风神”,分“性情”、“迟速”、“方圆”三子目。卷七“工用”,分“宗学”、“临摹”、“丹墨”三子目。以上四卷也都采录已成之说,不枝不蔓,颇见剪裁。卷八“附录”,分“印章”、“押署跋尾”二子目。由上可见,全书多摘录前人言论而成,但书中也时有议论,较为可观,如云“翰墨之妙,通于神明,故必积学累功,心手相忘。当其挥运之际,自有成书于胸中,乃能精神融会,悉富于书。或迟或速,动合规矩,变化无常而风神起逸,是非高明之资孰使然邪?”故朱彝尊称“其文约,其旨该。”有曹栋亭刊本,《十万卷楼丛书》本、《四库全书》本等。

道体论

道体论

原题「通玄先生述」。此通玄先生疑即五代道士张荐明。亦有人认为此书为唐代道士张果或司马承祯所作。宋《崇文总目》及《通志‧艺文略》均着录此书,但不题撰人姓名,现有《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太玄部。此书分为〈论老子道经〉、〈问道论〉、〈道体义〉三篇,皆自设问答,阐述「道体」之义。其思想观点及论证方法,与唐初道教重点哲学相能。作者具有无同异生化等不同角度,反复推论道德、道物、名实、空有、假实、无名与有名、虚寂与混成等哲学范畴之相对统关系。认为道是万物之本体,万物与道间中有异,二位一体,即一不二。书称:「物以道为体,道还以物为体」;「就物差而辨,道物常异;就体实而言,物即是道,道即是物。」道体非有非无,无始无终,妙绝形名而圆周万类;能包万物,能生万物,而包无所包,生无所生,非与万物相待者也。故道体与万物是一非,是一非二,能双非之,亦能双是之,而非之与是,皆不得道体。所谓无名亦不得体,有名亦不得体,有无亦不得体,无有无亦不得体。「不在四者,不离四者,乃可得耳」。但此所谓得者,亦竟无所得。「得无所得而不离四得矣。」此说显然吸收佛教中理派双是双非,离四句,绝自非而归无所得之辨证逻辑,书中最终以「兼忘二边,双泯有无」,为悟得道体之宗极玄旨。其说虽本于庄子之「坐忘」,亦有取于佛氏「双忘」之义,是为研究唐代道教哲学之重要资料。

作邑自箴

作邑自箴

《作邑自箴》是宋代李元弼撰著的官箴书,两万余字,共十卷。包括卷一《正己》《治家》,卷二至四《处事》,卷六至九《规矩》,卷十《登途须知》《急务药方》等,详细记载了当时与县政有关的刑狱、赋税、户口等方面的内容。

法华经要解科

法华经要解科

法华经要解科,一卷,宋戒环作,内题妙法莲华经解科文,前附弘传序科文。

法界安立图

法界安立图

凡六卷。明代仁潮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乃叙述世界建立之次第,分为七章,即:略明南洲、广步大地、遍观三界、大千劫量、游诸佛刹、研穷法界、法界总论等,共收一一五则,书成于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