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斌

梁斌
  • 姓名:梁斌
  • 别名: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河北省蠡县人
  • 出生日期:1914年4月18日
  • 逝世日期:1996年6月20日
  • 民族族群:

梁斌(1914年4月18日—1996年6月20日),现当代作家。原名梁维周。河北省蠡县人。青少年时期即接触新的社会思潮,参加家乡的人民革命斗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冬,参加农民反抗国民党地方当局横征暴敛的斗争——“反割(猪)头税运动”。1930年,考入聚集了雄厚革命力量的保定第二师范学校。“九·一八”事变发生时,梁斌和他的同学们一起到工厂、农村发动群众,宣传抗日,反对“不抵抗主义”。1932年,当局宣布解散学校,师生奋起护校,遭到镇压,伤亡多人,史称“七·六惨案”,梁斌被列入了黑名单。两个月以后,发生“高蠡暴动”,革命人民反抗黑暗统治的大无畏精神和暴动失败后遭到的血腥镇压,给梁斌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故乡所发生的这一切,后来都成了他创作的重要题材。1933年春,梁斌失学失业,流浪北平,开始了“文学青年生活”,即白天跑图书馆,夜间写作。1934年,他在北平左联刊物《伶仃》月刊上发表了反映冀中农民斗争的第1篇小说《夜之交流》。1936年,梁斌回乡养病,同时参加地下革命活动。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春,他担任冀中地区新世纪剧社社长,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形式,宣传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1939年至1941年间,他先后担任蠡县游击第11大队政委、冀中文化界抗战建国联合会文艺部部长、冀中文化干部学校副校长等职。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相继写出了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和剧本《爸爸做错了》、《血洒芦沟桥》、《抗日人家》、《五谷丰登》、《千里堤》等。1943年秋,他又将《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扩充为中篇《父亲》,其主人公也就是后来他在《红旗谱》里塑造的革命农民典型朱老忠的雏形。1945年至1947年,他的精力主要用在工作上,相继担任中共蠡县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副书记等职。1948年他随军南下,在湖北襄阳担任地委宣传部长、《襄阳日报》社社长,主要从事基层工作。1952年调任《武汉日报》社社长。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这些,都为他投入创作《红旗谱》在生活、艺术、思想和组织上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他从1953年开始创作多卷本长篇小说《红旗谱》,至1956年完成了1—3卷的初稿。1957年12月第1卷出版,在读者和评论界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反映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式作品,相继被改编为话剧、电影,译成外文出版。1963年出版了《红旗谱》的第2卷《播火记》。第3卷还未及动手修改,“文化大革命”爆发,梁斌备受迫害,《红旗谱》被诬陷为“为王明反动路线招魂的反动作品”。小说第3卷被查抄、丢失。1972年,他在失掉创作权利的情况下秘密创作反映土改斗争的长篇小说《翻身记事》,此书于1978年出版。随着江青集团覆灭,“文化大革命”结束,梁斌在创作上也踏上了新的里程。《红旗谱》第3卷失落多年后被找到,经两年多时间的修改,定名《烽烟图》于1983年出版。此间,他在《新文学史料》上以《童年》、《初生之犊》、《青春似火》、《烈火青春》为题发表了10篇回忆录。1984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笔耕余录》,汇集了他几十年来的散文、评论和创作谈。在创作上,他坚持革命现实主义,重视民族风格和个人风格的统一。1977年出版了长篇小说《翻身纪事》(上部)。


1996年6月逝世,安葬于天津元宝山庄生命纪念公园。

梁斌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寿世编

寿世编

中医著作。2卷。清·青浦诸君子辑。青浦诸君子,生平履历不详。本书含清·亟斋居士所编《达生篇》和毓兰居士所辑《保婴篇》。其中辑存了丰富的有关养生、保健、食疗、美容及种子等方面内容。所录阳春白雪糕,八仙藕粉、天仙面、观音茶等,可谓药膳佳品;保齿法、美容颜法,可资钻研美容时参考;所载延龄酒、二仙酒、地黄醴、三妙种子丸、补肾种子方、保真广嗣丹等方都具特色,参考价值较大。有清嘉庆十一年(1806)湖南玉麟堂本,清道光十七年(1837)贵州永安协镇赵炳惠爱日堂境补本,1986年中医古籍出版社珍本医籍丛刊本等。

医学集成

医学集成

综合类著作。清刘仕廉纂辑。四卷。仕廉字清臣,双流(今属四川)人。采集诸家学说整理而成,刊于同治十二年(1873)。卷一为医学总论,论及阴阳、脏腑、诊法等中医基本理论问题; 卷二至卷三,介绍伤寒、温疫、内科杂病、妇产、小儿及疮疡诸证; 卷四为医案、十四经脉图、经穴歌等,并附程钟龄医门八法。有同治十二年原刊本,光绪十二年 (1886)益元堂刊本,一九二一年双流刘氏刊行本(有图象),益新书局石印本,题名 《医学指南》。

无上赤文洞古真经注

无上赤文洞古真经注

无上赤文洞古真经注,元初全真道士李道纯注。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此书为《赤文洞古经》注本,其经文与长筌子注本相同。李氏注文兼采儒释道三家之说,先分句注经,然后概述各章要旨。注文曰:「向不动中动,无为中为,内忘形体,外忘声色,养其无象,守其无体,全其本真。超出虚无之外,是为最上一乘,无上可上,故日无上。」又云:「抱本归根,人乎无间,则空炁焕然,塞乎天地,光明普照,故日赤文」又云:「忘目泯耳,收视反听……名为照了,始达妙音,洞观无碍,以知古始也,故日洞古。」又曰:「直造虚无之真境,同游元始之先天,故曰真经。」以上解释经文标题,即全篇要旨。

韦苏州集

韦苏州集

又名《韦江州集》、《韦刺史集》。诗别集。唐韦应物(曾官苏州及江州刺史)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韦应物诗集》十卷,原本不传。宋嘉祐间王钦臣重加编定,题《韦苏州集》十卷,序称收赋、诗五百七十一篇,按十五门类编列。今传宋乾道刻本十卷,有拾遗一卷,收赋一篇、诗五百六十三首,仅十四门类,系从嘉祐本流衍而来。又有宋刻元修、明铜活字、弘治、嘉靖、万历、天启、崇祯诸刻本,大体属同一系统,而编次、篇目略有差异。嘉靖间华云刻本题《韦刺史诗集》(又名《韦江州集》)十卷,拾遗外更增附录一卷,《四部丛刊》据以影印。清康熙项絪《王韦合刻》本则据宋本翻刻,共十四门类五百七十一篇,《四库全书》和《四部备要》并加采录。另有《韦苏州集》八卷,明嘉靖吴汝纪刻本;《韦苏州诗集》二卷,清汪立名辑《唐四家诗》本。近人卢文弨有《韦苏州集校正拾遗》一卷,收入《抱经堂丛书》和《丛书集成初编》。评本则有宋刘辰翁《须溪先生校点韦苏州集》十卷,元刻本和明刻朱墨套印本;又刘辰翁批点、明袁宏道评《韦苏州集》五卷,明刻《韦孟全集》本。

楞严经文句

楞严经文句

楞严经文句,十卷,明智旭撰述并后序,道昉参订。

佛说月灯三昧经

佛说月灯三昧经

此经有别生经二种,皆刘宋先公译。其一题为月灯三昧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又称文殊师利菩萨十事行经,一卷,存于宋、元、明诸藏中,相当于本经第六卷前半。其二亦名月灯三昧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一卷,高丽藏亦收之,缩刷藏经后记推断此为历代三宝纪卷四所传安世高之译本,谓类似本经第五卷后半。本经现存梵本在一八九六年于加尔各答出版,题为三昧王(Sama^dhi-ra^ja),梵文大乘集菩萨学论(S/iks!a^samuccaya)之引文中称之为三昧王月灯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