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传
作者:张恨水
现代长篇章回小说。张恨水著。初载1940年2月11日至1941年12月27日上海《新闻报》,因上海沦陷未载完。重庆建中出版社1943年7月初版。共计68回。本书根据《水浒》70回本加以续写,涉及历史人物,除《水浒》外还参考了《大宋宣和遗事》、《宋史》、《金史》、《靖康实录》等书。作者在《原序》中称,本书“用水浒人物,写予理想中情事,盖借花献佛之意云尔。”又在《新序》中说:“而这本历史小说里,我要充分的描写异族欺凌,和中国男儿抗战的意思。这样对于上海读者,也许略有影响,并且可以逃避敌伪的麻烦。……描写宋江抗战,既可引起读者的兴趣,而现成的故事,也不怕敌伪向报馆挑眼。”本书借古喻今,发表和出版以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在中外记者代表团访问延安时,毛泽东曾对当时重庆《新民报》主笔赵超构说:“《水浒新传》这本小说写得好。梁山泊英雄抗金,我们八路军抗日!”(《张恨水研究资料》)给本书以肯定的评价。
章节列表
升序↑- 《水浒新传》凡例
- 水浒新传自序
- 第一回 四好汉车马下梁山 两相公笙歌傲上国
- 第二回 窦缉使真开门揖盗 蔡相公也粉墨登场
- 第三回 借刀杀人权奸定计 当堂逐客儒吏丧生
- 第四回 煎同根张达动官兵 放野火时迁闹相府
- 第五回 劝酒盗令柴进赚城 夺船渡河花荣还箭
- 第六回 三路调兵高俅献计 万旗匝地关胜屯军
- 第七回 陷州城将军失进退 步月色豪杰叹飘零
- 第八回 避战地二梁别乡城 作远图三阮探海舶
- 第九回 明火劫舟英雄渡海 乔装登岸双杰探城
- 第十回 智多星迹露海州市 张叔夜计退梁山兵
- 第十一回 雪夜被围群雄失势 单骑决战名将成功
- 第十二回 张叔夜祖饯表深情 宋公明反正宣大义
- 第十三回 衣冠异趣僧道同归 儿女牵情屠沽偕隐
- 第十四回 识内侍孙二娘入宫 戏御街宋徽宗乞饭
- 第十五回 哀故土杨雄说难民 救中原陈东修密柬
- 第十六回 怀庐墓牺雄动归心 戍边关三军壮行色
- 第十七回 奚知州情急联武员 高太尉弊深纳内侍
- 第十八回 闻边警州官弃城走 见露布好汉结队来
- 第十九回 合围三面田仲斩酋 拒战四门董平殉国
- 第二十回 小旋风拍案骂庸官 丑郡马放火烧流寇
- 第二十一回 妾妇行两番歇美酒 英雄义千里访危城
- 第二十二回 卢统制阵前一通书 朱参军马上三条计
- 第二十三回 施小计雪夜袭金兵 泄众忿公堂咬水贼
- 第二十四回 贼妇人献身诱番将 金元帅贪色收逃吏
- 第二十五回 喝里色阻军冀南道 宣统制尽节沧州衙
- 第二十六回 风雪遮天舍生献计 战袍染血复命成仁
- 第二十七回 挥大旗柴进夺城门 放弩箭燕青擒寇将
- 第二十八回 遣细民赴死勉时迁 夸宗室弃城伤赵野
- 第二十九回 探出路卢俊义擒俘 作先锋郝思文摆阵
- 第三十回 驰驱星野一旅突围 践踏全军双雄劫帅
- 第三十一回 戴白巾哀雄作夜战 挥赤帜大将逞虎威
- 第三十二回 童衙内抢路射难民 史大郎横刀辱贵少
- 第三十三回 太学生上书伏御阙 花和尚入世说流氓
- 第三十四回 李相公卫国募民兵 何制使守城纳义士
- 第三十五回 半夜缒城同决死志 终朝巷战痛剿顽敌
- 第三十六回 十八勇将飞骑勤王 一万义兵解围剿贼
- 第三十七回 见义款李纲挥老泪 闯空邸林冲报旧仇
- 第三十八回 老经略扶病统援军 小弟兄受知行险计
- 第三十九回 四烈士杀身惊番帅 三名臣对策破金兵
- 第四十回 姚统制一旅误兴师 关将军于路小杀贼
- 第四十一回 畏寇焰李纲突罢职 激民情陈东再上书
- 第四十二回 东京城马忠辞众杰 相国寺智深遇仇人
- 第四十三回 哀新鬼故人祭荒冢 骂宰辅醉僧题愤诗
- 第四十四回 花和尚火烧相国寺 玉麒麟兵扼临清城
- 第四十五回 贼知县试行苦肉计 杨都监细察夕阳城
- 第四十六回 贪杯中计杨雄被俘 飞马叩庄汤隆传信
- 第四十七回 试闲棋卢俊义释俘 受重币喝里色换将
- 第四十八回 逞贪心雪里蛆掘墓 施巧辩鼓上蚤盗头
- 第四十九回 施小计关胜取两城 作微行杨志谒祖庙
- 第五十回 巴色玛三日大搜索 青面兽单枪快报仇
- 第五十一回 小兄弟聚首惊盲词 老宣慰释俘遣细作
- 第五十二回 请诏书耿南仲进谗 闻潮音鲁智深坐化
- 第五十三回 及时雨奉令荐袍泽 黑旋风负气跳黄河
- 第五十四回 入云龙芦沟遇旧友 病尉迟燕市结新交
- 第五十五回 乞怜妇中计漏军情 神行人报警伤病体
- 第五十六回 宋统制邓州起义兵 花先锋芫鄢陵遇钦使
- 第五十七回 惠民河凿舟沉金兵 尉氏县飞骑悬汉帜
- 第五十八回 陶宗旺忘身搏强敌 呼延灼力疾效前驱
- 第五十九回 霹雳火跃马夺木寨 没羽箭飞石打金酋
- 第六十回 扯吊桥武松奋神勇 截粮草吴用逞奇谋
- 第六十一回 老弟兄歃血武圣堂 众死士破金朱仙镇
- 第六十二回 赵官家阅军南薰门 太学生拜将白莲寺
- 第六十三回 智宋江片言退金兵 勇武松独手擒铁将
- 第六十四回 陷京城六甲兵误国 停巷战一金使议和
- 第六十五回 苦战南城十将殉国 屈降北国二帝蒙尘
- 第六十六回 作走狗范琼露阴谋 饮药酒宋江全大义
- 第六十七回 误中毒筵众星四散 羞食夷粟一帅北沉
- 第六十八回 雪国耻同死白虎堂 快人心大捷黄天荡
猜你喜欢的书
捕蝗要诀
一卷。清无名氏撰。此书不知作于何时,出于何人之手,极可能是某地方官根据民间治蝗经验编写成的。咸丰六年 (1856)直隶一带出现蝗灾,清政府把原存的 《捕蝗要说》二十则、《图说》十二幅拿出付印,以应付蝗灾,直隶布政司使钱炘和为之作序。《捕蝗要诀》简单明了,捕蝗、灭蝗的方法切实可行,在科学并不发达的当时,它的推广应用对于减轻蝗灾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捕蝗要诀》,又称《捕蝗要说》、《捕蝗图说》。《捕蝗要诀》除咸丰六年本外,还有咸丰七年 (1857)陕西本、崇文书局本、江宁藩署本、江苏书局本。
闺范译注
一名《吕新吾先生闺范图说》,四卷。明吕坤撰。此书是吕坤为山西按察使时所作,共四卷。前一卷为嘉言,皆采六经及 《女诫》、《女训》诸文为之训释。后三卷为善行,分女子、妇人、母道各一卷。先叙其本事,并绘图于上方,末附以赞文。言词颇为浅近。通俗易懂。此书当时曾传入宫中,神宗看过后,将此书赐给郑贵妃,郑贵妃又重刻之。后所谓“妖书案”起.遂以此书为口实。
任光禄竹溪记
唐顺之撰。见《荆川先生文集》卷十二。其舅光禄任君治园荆溪,遍植以竹,不植他木,并于竹间作一楼,请顺之作记,因为此文。古来写竹之文不知有多少,而此文堪称绝妙。江南人薪竹而贵奇花石,京师贵奇花石亦贵竹而苦于不能移植,推想之,产竹之地竹贱,产奇花石之海外奇花石必贱,异地方贵,以稀为贵故重价买花、石、竹者,斗富而已,非真好竹者亦非真贵竹者。以此观之,贵竹者与贱竹者都一样不知竹。而任光禄身在砍竹为薪的江南竹乡,治园遍植竹而不植他木,竹无色彩气味,巧怪不如石,妖艳不如花,爱之如此,是无财力致奇花异石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吗?原来有如偃蹇孤特之士的竹是有竹之品格气节的人的精神写照,竹品辉映人品,人见竹因而有自得之乐,于是竹方可以不出江南而贵,这才是真知竹者。顺之为文,哲理深邃,又善于发挥,一个普通题目,也能写出奇绝文字,深刻蕴含,令人玩味。名为记,实议论满篇,且含讥带刺,表现了山水小品议论化并向杂文化过渡的倾向。
北窗炙輠录
笔记。宋施德操著。书名炙輠,取齐以淳于髡为炙輠(车之盛膏器),喻其言长而有味意(见《史记·荀卿传》)。全祖望因书中“于伊洛再传弟子微言多所收拾”,故续修《宋元学案》时于“是书引用独多”(见全祖望跋语)。但此书不独阐释儒学,对宋代历史与文学亦多有记载与议论。如朝廷君臣言行,士大夫文人事迹,宋人诗文之作与论诗文之语,亦杂见于中。以文学家论,书中涉及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陈师道、毛滂等多人,而所收二程门人之言,亦有涉及诗文批评者。此外,书中尚有异闻奇事之记载,有一定小说价值。此书明以来传本已稀,自朱彝尊得此书于海盐,传抄渐广。《持静斋书目》卷三著录一卷抄本,《皕宋楼藏书志》卷六三著录二卷抄本。今传有一卷之《四库全书》本,二卷之《学海类编》、《奇晋斋丛书》、《读画斋丛书》本。《读画斋》本较优,《丛书集成初编》因据以排印。
耳书
笔记小说集。清佟世思(1651—1692)撰,参见附录小传。约成书于康熙二十年 (1681) 前后。一卷,内分人、物、神、异四类。有康熙间《与梅堂遗集》本、民国间《辽海丛书》本等。据自序可知,作者青年时代曾随其父佟国正 (官至巡抚,加兵部尚书衔) “宦迹半天下”,耳闻目染,将各地传闻佚事、神怪故事随笔记载而成此书。文多简短,略记大概,但因作者能文,虽仅寥寥数语,常能撮其要而传其神。
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
全一卷。刘宋法颖集。又作十诵比丘尼大戒、比丘尼大戒、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十诵律比丘尼戒本。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三册。系自广律集出者,计有三百五十四学处。敦煌出土之六朝时代古写戒本一卷,缺首部及尾题,记载三百五十八学处,其内容与用语类似鸠摩罗什之戒本。又有自库车发现比丘尼戒本之梵本断片。大正藏载此戒本为‘刘宋法显集出’,实系法颖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