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现形记

作者:天赘生
商界现形记

长篇小说。天赘生作。1911年上海商业会社出版。上海商界的周子言,人称周三。一日他找好友王八议事,刚好王八有事外出赴约,周三便与王八的相好黑牡丹调情苟合。其后周邀崇茂钱庄的大少爷陈少鹤去群玉坊,陈在酒醉之时,决定出五千元娶林女谢秋元为妾。此事遭钱庄的方端伯阻拦,账房杜筱岑乘机拍马,开出三万元银票,陈少鹤提升杜为挡手。周三获悉一载煤油外轮遭遇风暴失事,便诱惑陈出资合伙囤积煤油。不久传来消息,崇茂钱庄大客户成大商号倒闭,钱庄损失银子八万多两。钱庄跑街去找仁实公司协理马扁人打听消息,马原是穷人,唆使其妻与昔日情人私通,被任命为厘金卡司事。他与旧友祁茂承筹办仁实公司,祁请上海名流牛楚公出面招股。仁实公司广为招股,号称资金日丰。一日,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决定发行钞票。马扁人、祁茂承、牛楚公欲引诱来沪客人华艮心入股,但华艮心不但不入股,而且马上离开上海。华一走,仁实公司陷入困境。

天赘生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积斋集

积斋集

元代诗文别集。5卷。程端学撰。《积斋集》久已亡佚不传,原本卷数也难于考定。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程端学诗文若干篇,重新编次为《积斋集》5卷。卷首无序言。卷1为诗赋(顺序是:赋、五七言古诗、五七言律诗、五六七言绝句),卷2—3为序,卷4为记、跋,卷5为表、碑、铭、说、祝文、祭文、行实、墓志铭。他的诗有南宋江湖派遗风,他的文章往往以理胜而不以辞胜,无雕章绘句之弊,但也缺乏必要的想象力。《四库全书总目》在评《积斋集》时,是把程端学其人与其文结合起来谈的,说是由于程端学“人品端谨,学术亦醇,故其文结构缜密,颇有闳深肃括之风”。这个评价要高于程端学的实际成就。

本草衍义补遗

本草衍义补遗

本草类著作。元朱震亨撰。一卷。震亨有《格致余论》已著录。朱氏医理精深,治验宏富,并对本草学颇有研究。认为寇宗奭《本草衍义》虽有可取之处,但亦有补遗必要,故撰是书。载药近二百种,其中有《本草衍义》未载药物四十五种,对本草学的发展有所贡献。如龟板一药,《本草衍义》失载,而是书详载“龟板大有其补阴之功,兼去瘀血、续筋骨、治劳倦、止血、治四肢无力等症。论述药物有独到见解,实补寇氏之不足。李时珍评赞:“比书盖因寇氏 《衍义》之义,而推衍之,近二百种,多有发明。”但以“兰草之为兰花,胡粉之为锡粉,未免泥于旧说”,实为白玉微瑕。有明嘉靖十五年(1536)刻本,《丹溪心法附余》本。

西山许真君八十五化录

西山许真君八十五化录

三卷。托名施岑(晋代道士, 许逊弟子)撰。实为南宋净明派道士扶乩宣教劝善之作。全书八十五化, 前五十化记许真君(逊)之生平、灵迹,每化记一事,后附七言律诗一首颂之。第五十一至六十九化记宋代崇奉许逊及许真君托梦宋徽宗等灵异事迹。六十九至七十九化记许逊师弟等人传记。末六化记许逊教团传人如兰公、胡慧超等。为研究净明道历史之重要资料。收入《道藏》第200册。

难经集注

难经集注

医经研究著作。5卷。成书于明代(1505)。是《难经》最早的一种集注本(原题宋·王惟一撰)。由明·王九思、石友谅、王鼎象等编辑。此书辑三国时吕广、唐时杨玄操、宋时丁德用、虞庶、杨康侯等各家之注,加以选录汇编而成。本书5卷,分为13篇,按脉诊、经络、脏腑、疾病、腧穴、针法等编次,选注比较精要。本书只是集诸家注释,未作任何发明论述; 但因保留了五家已佚之书的内容而有文献价值。现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数种刻本、抄本。商务印书馆据守山阁本铅印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日本国文化元年(1804)濯緓堂重刻本。

吊古战场文

吊古战场文

辞赋名篇。唐代李华作,《文苑英华》、《全唐文》、《唐文粹》见载。李华唐开元年间(713—741)为谴责唐王朝穷兵黩武的政策而写的一篇赋。作者由古战场的凄凉景象写到秦汉以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其间充满着他对历代士兵悲惨遭遇的同情,抒发了厌恶战争、反对战争的思想感情。文章着重反对秦汉以来的开边战争。唐玄宗时,大举进行开边战争,人民深受其害。作者最后提出制止战争的办法是:施行仁政,安定四境。因此,本文在当时是有针对性的。文章采用了“铺采摛文,体物言志”的写法,极力铺陈夸张描写,有强烈的感染力。另外,语言流畅,音韵和谐,读来毫不拗口。对后世影响较大。

癸巳孟子说 [标点本]

癸巳孟子说 [标点本]

七卷,宋张栻著。自序称:“岁在戊子(1168),缀所见为《孟子说》。明年冬,会有严陵之命,未及终篇。辛卯岁(1171)自都司罢归,秋、冬行大江中,读旧说,多不满意,从而删正之。还抵故庐,又两载始克缮写。”书中于义利、王霸之辨,论述最详。其说多有感于时事,如论“交邻”章:“所谓畏天者,亦岂但事大国而无所为也,盖未尝委于命而已。故修德行政,光启王业者,太王也,养民训兵,卒殄寇仇者,句践也。末及周平王惟不怒骊山之事,故东周卒以不振。”有感于南渡而发,甚为明显。书中除阐发《论语解》的类似观念外,尤借《孟子》的心性之说,对理学的诸多基本观念予以论说。此书与《论语解》同样,都是张栻理学的重要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