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台湾生熟番纪事
清黄逢昶撰。成书于光绪九年(1883年),有光绪间刻本传世。书中记载高山番(即生番)和平埔番(即熟番)的社会组织、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以及清朝廷在当地的政府机构对高山番和平埔番的统治情况等。
一只拖鞋
短篇小说。王鲁彦著。小说描写的是一个贫苦农民李国良替堂兄弟送儿子,从偏僻农村来到上海,因为脚上缺少一双比较象样的鞋子,在上海逗留的几天里,历尽种种磨难和艰险。全篇自始至终扣住鞋子一事,以鞋子来穿针弓!线,缀连情节,展开生活画面。
丁卯诗集
又名《许用晦文集》。诗别集。唐许浑(字用晦,有别墅在润州丁卯桥)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丁卯集》二卷,《直斋书录解题》亦作二卷,但云“蜀本又有拾遗二卷”。今传《丁卯集》二卷,凡七言一卷、五言一卷,收诗三百余篇,较原集五百篇散佚已多,有明汲古阁刻《唐人八家诗》本和数种影宋抄本,《四部丛刊》据影宋本影印。另宋蜀刻本《许用晦文集》二卷,有遗篇、拾遗各一卷,当为宋人辑补,民国间《续古逸丛书》据以影印。又元祝德子订正的《增广音注唐郢州刺史丁卯诗集》二卷,有续集一卷(又分遗篇、拾遗、续补三部分,续补显系祝氏增入),共补诗九十五首,有元刻本和明弘治刻本。清席启㝢辑《唐诗百名家全集》本《丁卯集》二卷,更有续集一卷(《四库全书》作二卷)、续补一卷、集外遗诗一卷,收诗达五百首,但历经递补,已非原编,《四库全书》曾加收录。此外有《晚唐许浑诗集》一卷,明毕效钦辑《十种唐诗》增刻本;又《许浑丁卯诗集》一卷,万历刻《晚唐十四家诗集》本。评注许集的,则有明雷起剑评《丁卯集》二卷,崇祯刻本;又清许培荣《丁卯集笺注》八卷,乾隆刻本。
皱水轩词筌
词论著作。中国清代贺裳撰。裳字黄公,江南丹阳人,生卒年不详。工于词,著有《红牙词》1卷。《皱水轩词筌》共1卷,赖古堂集本为54则,今人唐圭璋又据《倚声集》、《词苑丛谈》、《昭代丛书》三书补遗13则,合之共67则。作者在论述中,能运用比较分析法,如将欧阳修词与范仲淹词相比较,秦观词与黄庭坚词相比较,将姜白石与张功甫的咏蟋蟀词相比较等,通过比较指出各自特色和得失。作者反对作词浅直、酸腐、怪诞、粗莽和涉于淫靡,指出“词虽宜于艳冶,亦不可流于秽亵”。对于“语淡而情浓,事浅而言深”的“风流蕴藉”之作,击节称赏为“真得词家三昧”。特别强调作词要写出真情、实境。他说:“作词不待用事,用之妥切,则语始有情。”“小词以含蓄为佳,亦有作决绝语而妙者。如韦庄‘谁家少年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之类是也。”“词家须使读者如身履其地,亲见其人,方为蓬山顶上。”作者还认为词人创作时应如韩幹画马一般,“身作马形,凝思之极”,以求达到“形神俱似”的境界。本书有赖古常刊本,昭代丛书本,中华书局1986年版《词话丛编》本。
中华二千年史
中国历史的著作。邓之诚著。1954年至1956年中华书局初版,1983年再版。邓之诚(1887—1960),字文如,号明斋,中国江苏江宁人。初入私塾,后中举人。1920年后,先后任北平《新晨报》社总编辑,北京大学史学教授、燕京大学历史系专任教授兼师范大学、辅仁大学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还著有《骨董琐记全编》、《清诗纪事初编》、《东京梦华录注》等著作。本书共分5卷,216万余字,文言文写成,叙述了秦汉至辛亥革命间的中国历史。卷1叙述秦汉三国历史,分秦世系、秦汉之际、汉世系、新、东汉世系、三国世系、两汉三国之社会诸部分。卷2叙述两晋南北朝历史。分晋及十六国世系、南北朝世系、两晋南北朝制度、两晋及南北朝之社会诸部分。卷3叙述隋唐五代历史,分隋世系、隋唐之际、唐世系、五代十国诸部分。卷4叙述宋辽金夏元历史。分宋世系、辽世系、金世系、夏世系、元世系、宋辽金元之社会诸部分。卷5叙述明清及近代社会(1911年前)历史。分明世系、清世系、明清两代社会生活诸部分。书中世系部分侧重叙述政治史,社会生活部分则包括制度、生业、学术、民生、风俗等内容。本书史料丰富,叙述清晰,是一部颇具特色的中国通史著作。
诗集传名物钞
八卷。元许谦撰。着述除《诗集传名物钞》外,还有《读书丛书》、《白云集》等。许氏鉴于朱熹《诗集传》重视文意的阐释而疏略于名物典故,于是写下《诗集传名物钞》一书。其体例一诗一释,先列诗名,下注诗旨,若不同于《诗序》,以“异”标出。阐释分“经”“传”两层,“经”阐释诗旨与义理;“传”阐释名物、典故、地理、音韵等。该书成就有三:一,对《诗经》中众多的名物,在总结前人注疏的基础上,以丰富的知识进行考订,训释。阐述其命名、变迁以及在诗中的作用,许多名物的训释可构成一段小史。对进一步理解《诗经》,对历史学、博物学都有重要的价值。二,该书虽以“名物钞”命名,但也重视诗旨与艺术的训释,有许多可取之处,如《秦风·无衣》旧说为讽刺诗,许氏则认为“秦人乐攻战”,该说更为合理。三,在研究方法上既承受师法又不拘守师法。许氏是王柏的再传弟子,书中承袭着王柏的许多成果,但对王柏删掉国风三十二篇的作法并不遵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之:“盖渊源接受,各尊所闻。然书中实多采陆德明《释文》及孔颖达《正义》,亦未尝株守一家,名之曰钞,盖以此云。”不足之处是道学气太浓,甚至用“三纲五常”去阐释周代的人伦关系。对“二南”篇目的更动,卷末所附的《诗谱》,对诗篇年代的考订,均缺乏充分根据,表现研究中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版本有《通志堂经解》本(康熙本、同治本),《金华丛书》本(同治光绪本、民国补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