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擒虎话本

作者:佚名
韩擒虎话本

唐代话本。作者不详。原无题。据其体制及篇末“画本既终,并无抄略”之语,“画”或为“话”之讹,且演述隋代名将韩擒虎平陈故事,《敦煌变文集》遂拟此名。写会昌时(按,年代有误,然据此可知为晚唐后作品)灭佛,随州(今属湖北)之法华和尚以龙膏治愈太守杨坚脑病,并告以“百日之内,合有天分”。杨女为妃,毒死皇帝,杨坚遂称帝。金陵陈王不服,杨坚委韩擒虎率军渡江征讨,擒虎以骁勇屡胜,收降任蛮奴、周罗侯等将,直取金陵,生俘陈王回朝,拜开国公。又出使北蕃较射,箭中双雕,威服蕃王。后接天符,升天为“阴司之主”。话本所述,虽本《隋书·韩擒虎传》,然亦捏合他人之事。如箭中双雕用长孙晟、崔彭事(见《隋书》卷五十一、五十四),与北蕃解箭用贺若弼事(见《隋书》卷五十二);且吸收民间传说,以曲折的情节,详略得当的剪裁,运用人物铺垫手法,描绘出韩擒虎少年有为、武艺超强、胆识过人、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开宋元话本演史一家之先河。

猜你喜欢的书

太上玄元道德经解

太上玄元道德经解

又名《太上道德经解》。《道德经》注本之一。一卷。按河公本分为八十一章。卷首题为“孚佑上帝全经阐义,八洞仙祖分章合注”。卷前有文昌、苏朗、柳守元之序文。柳序云:“曩者八洞仙祖合注此经,予曾题志数言,今门弟子将孚佑上帝阐义合而刻之,归入集中。”考柳守元曾编辑王常月《三坛圆满天仙大戒略说》,王为淸康熙年间人,柳当在王之下为龙门第八代弟子,则此书当编于清代。卷前还有唐肃宗、唐宪宗、宋真宗、宋仁宗、明太祖等御制“太上道德经赞”。注文以孚佑上帝(吕洞宾)阐义附于原文句后,每章之下有正阳帝君、西华帝君、玉华帝君、孚佑帝君、瑶华帝君、妙法 元君、光垣帝君、普炼帝君等八洞仙袓分章合注。本书以道教义理解老。如释“道”,阐义为:“元始一炁,虚无自然”。注文为:“道字乃先天之道矣,惟有道而后有天,所谓道生天地是也。”又曰:“大道不滞形迹,不分畛域,不落意见。浑浑沦沦。”卷末附有苏轼、惠觉、恩洪跋文三篇。本书曾刊入《重刊道藏辑要》心集。今编入《藏外道书》第一册“古佚道书及经典类”。

侍帝晨东华上佐司命杨君传记

侍帝晨东华上佐司命杨君传记

侍帝晨东华上佐司命杨君传记,撰人不详。约出于唐代或北宋。《通志‧艺文略》着录作「东华司命杨君传一卷」,《宋史‧艺文志》作「司命杨君传记一卷」。今《正统道藏》本收入正一部。此书乃晋代著名道士杨羲传记。书中略述杨羲生平事迹,详记兴宁三年(365)南岳魏夫人等真仙降授杨氏上清诸经之事。全书内容大体出自陶弘景《真诰》,文字有所改易。

阴符天机经

阴符天机经

阴符天机经,原不题撰人,盖为唐人所作。《通志•艺文略》着录《阴符天机经》一卷,即是书。今本收入《云笈七签》卷十五,又载《正统道藏》太清部。篇首叙文称:「圣人将欲施为,必先观天道之盈虚,后执而行之,举事应机,则无遗策。」是为全篇要旨。正文分十九节,诠释《阴符经》名词经义。谓圣人洽国用兵处世,皆应以心统物,细察天人之兆,把握进退之时,顺从阴阳相胜、刚柔变化之道,以立于不败之地。书中颇引《易传》、《老子》及孔明、太公注《阴符》之语,文字简明流畅、条理清晰。

金刚上味陀罗尼经

金刚上味陀罗尼经

一卷,元魏佛陀扇多译。与金刚场陀罗尼经同本。

深密解脱经

深密解脱经

五卷,元魏菩提流支译。与《解深密经》同,而第二品分作四品。

佛本行经

佛本行经

一名佛本行赞传,西土贤圣撰集,刘宋宝云译,七卷。偈赞佛一代行状之偈文也。因缘品第一。阿育王时,密迹金刚,为诸天颂佛始末。称叹如来品第二。降胎品第三。如来生品第四。梵志占相品第五。阿夷决疑品第六。入誉论品第七。与众彩女游居品第八。现忧惧品第九。阎浮提树荫品第十。出家品第十一。车匿品第十二。瓶沙王问事品第十三。为瓶沙王说法品第十四。不然阿兰品第十五。降魔品第十六。转法轮品第十七。度宝称品第十八。广度品第十九。现大神变品第二十。升忉利宫为母说法品第二十一。忆先品第二十二。游维耶离品第二十三。叹锭光佛时品第二十四。降象品第二十五。魔劝舍寿品第二十六。调达入地狱品第二十七。现乳哺力品第二十八。大灭品第二十九。叹无为品第三十。八王分舍利品第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