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本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
古本水浒传

梅氏藏本《水浒传》又称,《古本水浒传》或《古本水浒》,初由江苏常熟医生、藏书家、小说家梅寄鹤发现,被一部分研究者认为是《水浒传》的一个古老但长期被埋没的、甚至《水浒传》作者最初的版本。但是此说也被另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并不属实,这一观点认为此书实为清朝或民国时所作。双方各有理据,此书成书年代和作者目前仍有争议。梅氏藏本《水浒传》共一百二十回,前七十回与金圣叹评点的贯华堂本《水浒传》基本一致,后五十回则与现存任何其他《水浒传》版本不同。在没有特别注明的情况下,一般所称“梅氏水浒”或“古本水浒传”等,即指此书后五十回部分。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药物学著作。明李时珍著,五十二卷。书成于明万历六年(1578),万历十八年(1596)后刊行。系作者参阅八百余种古代医药书籍,遍访名医宿儒,广集民间验方;跋涉高山旷野,观察并收集药物标本;以《证类本草》为底本,整理、充实、反复三次修改,历时二十七年写成。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工程浩大。全书共十六部,分六十二类,收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其中由作者总结民间经验列入的药物三百七十四种。《附方》中收集古代名方及民间验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则,附药物形态图一千一百六十幅。约一百九十万字是书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的丰富经验,对每种药物的性能、功用、名称、炮制方法、产地、形状以及辨异,都作了详细的说明。丰富了生物学、化学和矿物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对我国药物学、植物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我国医药学的宝贵遗产。首次刊行后曾翻刻多次。有197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刘衡如校刊本。有日、朝、德、英、俄、越南及拉丁文译本,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或“中国植物志”。

竹坡诗话

竹坡诗话

一名《竹坡老人诗话》、《周少隐诗话》。宋周紫芝撰。一卷,一作三卷,均为八十二条。紫芝有《竹坡词》已著录。此编原本百条,今存仅八十条(《说郛》本仅十六条,系残本)。其成书时间,可能在周紫芝于六十一岁(1142)始得官以前。书后有论兼跋,作于丁亥年(1167),称“镂板于郡”,“贻传未见之书”,可能即其初刊本,其时周紫芝已卒。多记叙唐宋诗人轶事,品评诗歌优劣,考释诗歌语辞,部分内容有一定意义。但全书系统性、理论性不强,有些内容较为琐屑。有清人何文焕辑《历代诗话》本,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

嘉靖东南平倭通录

嘉靖东南平倭通录

明徐学聚撰。一卷。系作者辑录《国朝典汇》中之日本一篇。《八千卷楼书目》无“东南”二字,且不著撰人名氏,疑明末已节录单行。内容记述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指福建、浙江、广东等地),遭受倭寇之乱,以及各族人民抗倭经过。编年体,逐日详细记载抗倭过程。其中所述湖广土司率永顺、保靖、酉阳、容美土兵以及瓦氏率狼兵抗倭战斗之经过,对研究土家、苗、壮等民族历史有重大意义。书中所附“隆庆平倭”及“国朝典汇”,可从中窥见明洪武至隆庆(1368—1572) 200余年间中日关系及倭寇犯华之概貌。有镇江柳诏徵作跋。1936年版之《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辑其文。

古今译经图纪

古今译经图纪

凡四卷。唐代靖迈撰。又称译经图纪。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虽依隋代费长房之历代三宝纪,但改定译经时代及译者顺序,并删除译经事实不详者。列记自汉明帝之迦叶摩腾以下,至唐代玄奘三藏为止,共一百一十七人所译之经论,其下一一附载译者之小传。本书原系靖迈题序‘古今译经图变’(画于大慈恩寺译经堂内壁上)之文。其后,开元十八年(730),智升撰续古今译经图纪一卷,增补自智通至金刚智等,共二十一人所传译之经论。

未曾有正法经

未曾有正法经

凡六卷。宋代法天译。为阿阇世王经之新译本。又作未曾有经、未曾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叙述阿阇世王曾幽禁其父,欲致之死。后悔悟其弑逆之罪行,故求佛救度。佛陀乃与文殊等诸菩萨为之讲说无污、无著、无畏、无想、无愿等般若空之旨。

北山录

北山录

中国佛教论著。又称《北山语录》、《参元语录》、《北山参元语录》等。唐梓州慧义寺沙门神清撰。十卷。神清(?—820),俗姓章,字灵庾。昌明(今四川彰明)人。少年时习儒典,多闻强记,工于诗文。年长投绵州(今四川绵阳)开元寺出家,致力于佛教经论史传的研究。后以辞章仕于大内,备受礼遇。晚年辞归故山,住梓州(今四川三台)慧义寺,以讲说著述为事。元和十五年(820)示寂。著作除《北山集》外,尚有《法华玄笺》、《释氏年志》等十余种。因寺居城北的长平山阴,故名“北山”。博综三教玄旨,而为著录,故称“参玄”(清初避康熙之讳而改“玄”为“元”)。为论书体,似周、秦诸子,以三字或二字为题,如“天地始”、“圣人生”、“异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