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荒侠隐

作者:还珠楼主
蛮荒侠隐

西元一千九百三十四年六月,天津励力出版社发行第一集,书名《蛮荒侠隐记》;西元一千九百三十七年二月出版第二集,改名《蛮荒侠隐》;西元一千九百四十一年十一月出版第五集。 西元一千九百九十八年八月,山西人民出版社联合北岳文艺出版社发行四十六卷本《还珠楼主小说全集》,《蛮荒侠隐》为第二十二册。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太上隐书金真玉光一卷」;《无上秘要》等道书引《洞真金真玉光八景飞经》,皆指此书。今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又有敦煌抄本五件,写于唐武后如意元年(692),其文字与《正统道藏》本基本相同。此经乃上相青童君撰集,桐柏真人传授东晋道士许远游(许迈)。内载三篇道法。第一为修行八景飞经八道秘诀之法。其法以八节之日,入室存思礼拜天宫八景神真,可以招真降神,飞升成仙。第二为修行八景飞经诵章置符之法。其法先诵念《金真太空之章》,然后存思礼拜五帝,书写五方招灵致真摄魔之符,置于香案五方。行此法可招真伏魔。第三为修行豁落七元符法。其法先存神念咒,然后书写佩带豁落七元符。行此法可招致上真飞仙之官,制伏万魔,白日升天。

啼笑皆非·日暮途穷

啼笑皆非·日暮途穷

该书为民国时期的一部通俗小说。本书通过主人公各种啼笑皆非的境遇描写来衬托出当时的社会背景,丈夫是外孙,公公是女婿,女儿是婆婆,实在是啼笑皆非。究其原因,是这万恶的敌人,祸害了他们的家庭,使他们家破人亡。假使不是为了战争,他们又何尝会遭到这样的结合呢?

野火春风斗古城

野火春风斗古城

当代长篇小说。李英儒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小说以作者自己当年在河北保定做地下工作的生活经历为素材,描写了1943年作为华北日伪指挥中心的河北省保定城内,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在敌伪组织内部进行政治攻势,为争取、瓦解和分化敌伪军以孤立日寇所进行的一系列艰苦复杂的斗争。小说着力塑造了杨晓冬这个具有丰富地下斗争经验,坚定刚强、沉着机智的党的地下工作领导人的形象。他只身深入虎穴,与伪省长谈判;为了破坏敌人抢粮,他化装大夫借口给商会会长治病,进入商会,严厉警告商会会长不许以交通工具支援日本侵略者;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出其不意,袭击了敌人防守省城的治安军司令部,使正在围剿根据地的日伪军不得不迅速撤回;被捕后,他仍坚贞不屈,利用宴乐园的盛大酒筵场面,作了大义凛然的演说,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斗争精神。小说还描写了金环和银环这两个性格迥异的同胞姐妹的形象。金环泼辣、勇敢,对敌人嫉恶如仇,对同志热情如火,她忍受着丈夫牺牲的痛苦,为了革命工作压制住对梁队长的感情,奔走于党的内线与外线工作之间,最后不幸陷于敌手,受尽酷刑,临牺牲前依然想的是党组织、革命事业和同志。银环性格与姐姐相反,她沉静温柔、善良朴实,严格要求自己,忠心耿耿为革命而忘我工作,出入魔窟而毫无惧色,寒冬腊月,当掉毛衣为周伯伯治病。金环牺牲后,她更积极活动,大胆地劝说日伪军官关敬陶夫妇反正。她的性格在斗争中一步步从软弱走向坚强。小说“紧张的情节和惊险的场面,是通过真实生活的反映被表现在朴素的艺术形式里”(李希凡《也谈〈野火春风斗古城〉》)。这部长篇被译为日、英、俄、朝、保等多种文字,并被改编为同名电影,搬上银幕。

锻炼锻炼

锻炼锻炼

短篇小说。赵树理著。发表于《火花》1958年8月号和《人民文学》1958年9月号。山西人民出版社1958年9月初版、10月2版;作家出版社1958年11月初版、1960年再版。收入作家出版社1959年8月出版的《1958年·短篇小说选》、山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6月出版的《山西短篇小说选(1949—1979》中。1957年秋,争先社开始整风,副主任杨小四给社里的两个落后妇女“小腿疼”和“吃不饱”贴了一张顺口溜的大字报,批评她们好吃懒做,自私取巧。小说通过“小腿疼”闹社房,“吃不饱”拨弄是非和棉田风波的描写,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农村落后妇女的形象,揭示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复杂性,提出了教育落后农民对于巩固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同时,小说还描写了社主任王聚海对落后妇女一味迁就,而对一些与他想法不同的年轻人则让人家“锻炼锻炼”的错误态度,批评了王聚海式的无原则、怕矛盾、压制新生力量、庇护落后思想的干部,指出了这种“和事佬”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的危害性。在作品中,作者还满腔热情地赞扬了以杨小四为代表的新干部,写了他们敢于理直气壮地维护纪律、坚持原则的好作风。在艺术上,小说善于在对照衬托中刻画人物,善于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王聚海常常让别人“锻炼锻炼”的口头语,神情毕肖地画出了一个是非不辨、赏罚不明的官僚主义的干部形象。

古今诗话

古今诗话

宋代诗评汇编。本书曾经《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全唐诗话》、《诗人玉屑》、《竹庄诗话》、《诗林广记》等多次称引,但意见诸家著录。《宋史·艺文志》文史类著录有李颀《古今诗话录》七十卷,郭绍虞、罗根泽因疑二书或为一书。李颀生平事迹无考,苏轼有《答李颀秀才以画山见寄》诗,亦不知是否一人。其成书当在北宋之季,南渡之前。原书久佚,亦不见诸家著录。今传《百家类说》本系节编本,仅五十九则。是书以记事为主,博采正史、野史、文集、笔记、小说、诗话、地志、类书,多抄录前人有关诗歌之旧说,而自撰者甚少。

光绪朝东华续录选辑

光绪朝东华续录选辑

不分卷,据清季朱寿朋纂「东华续录」(光绪朝)选辑而成。所辑史事,适始於同治十三年日兵侵略牡丹社事件之後,中经法、越一役法兵之入浸,以讫光绪二十一年台、澎之沦日,其间「开山抚番」、筹防建省之经营,不啻为清季台湾开一创局;可惜甲午中、日战争结果,台、澎竟罹割地之变。一番惨淡经营之结果;却以悲剧收场。前辑第二六二种「东华录选辑」及第二七三种「东华续录选辑」原书均本於各朝「实录」为主(详见前两种篇),本书原书则出於邸抄、京报并兼采当时新闻纸所载,自有其独特之处;亦因如此,却又不及官书(「实录」及其他官纂史书)之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