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荒侠隐
作者:还珠楼主章节列表
升序↑- 第1回 村舍酿春醪 招来毒龙恶虎 名士逢侠客 言游金马碧鸡
- 第2回 避祸作长征 白骨沟前诛猛兽 惊心临绝岭 野人寨里见蛮姑
- 第3回 射银涛 孤身除怪蟒 争家嗣 合谋弑亲夫
- 第4回 病榻话前因 肠断大涯 思亲何处 穷荒欣奇遇 心存故国 投老来归
- 第5回 通商惠工 恩柔野蛮 角力降虎 智伏神姑
- 第6回 含沙射影 虎女忘恩 篝火天灯 狮王显圣
- 第7回 灯红酒绿 野火烧春 月朗星稀 毛人行刺
- 第8回 谈异兽 奇迹溯洪荒 走孤藤 飞身行绝巘
- 第9回 巨蹄踏黄沙 石破天惊追猛兽 抛刀飞血雨 晴开腹剖见明珠
- 第一○回 智斩玄牦 五指峰英雄除害 烧残野火 三千里孝女思亲
- 第一一回 兼弩穿云 匝地芦笙遗爱在 三凶前路 排天碧嶂旅愁多
- 第一二回 却敌仗神旗 一侠腾身惊丑虏 酬恩开盛宴 千人拍手唱情歌
- 第一三回 愤凶淫单 刀探孽窟 怜弱质飞 豆救蛮姑
- 第一四回 跻危崖 双雄攀绞索 窥丑媟 一击碎妖龙
- 第一五回 电掣星飞 千凶毕命 情深意密 三剑同归
- 第一六回 贪美色 恶幕逢奸 拯孤穷 舆夫仗义
- 第一七回 烧盘谷 智用奇兵 搜孽龙 同消丑类
- 第一八回 蒂绝根诛 独怜小草 烟霏雾涌 共话妖光
- 第一九回 火树银花 积秽妖氛 飞木难 龙飞凤舞 通灵剑 气走青冥林
- 第二○回 绿野柳如烟 地胜桃源逢隐士 绣坪花自染 筵开水阁话飞儿
- 第二一回 涉险探消息 入耳惊闻千里讯 深情同患难 此身忍负百年心
- 第二二回 情切隐忧 山中选婿 恩深指点 槐下从师
- 第二三回 额插金刀 处心诛女魅 瞳渗玉乳 无意拜仙灵
- 第二四回 鬼影幢幢 古洞深宵歼巨憝 滩声浩浩 长江千里送归帆
- 第二五回 遥山寻远水 迷离春梦孕灵胎 明月掉轻舟 缥缈银潢飞爱侣
猜你喜欢的书
自我与本我
古典精神分析学基本著作。弗洛伊德著。最初发表于1923年。后编入《弗洛伊德全集》(12卷本)第6卷,1924—1934年在维也纳出版。本书有前言和5章,3万余字。1—5章题目依次为:“意识与什么是无意识”、“自我和本我”、“自我和超我”、“两类本能”、“自我的从属关系”。书中系统地论述了“三部人格结构”理论和“两类本能”学说。书中把人格或心理区分为3个相互联系的部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最原始的、无意识的心理结构,它是由遗传的本能和欲望构成的,是一种非理性的冲动,它受快乐原则的支配,始终力图获得满足。“自我是本我在外部世界的直接影响下通过知觉一意识的作用发生变化的一部分”。它代表理性和常识,接受外部世界的现实要求,因此它根据现实原则行事。其大部分精力用以控制和压抑来自本我的非理性冲动。它主张克制,但不否定本能的要求。它通过迂回的途径来满足这种要求。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它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两个部分。它是儿童通过自我作用将双亲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内化的产物。它以良知的形式严格支配着自我。人格的动力学就在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的交互作用。书中还认为,储存在本我中的能量就是生和死两种本能。生的本能即性本能或爱的本能,包括自我保存和种的保存诸种本能。死的本能表现为破坏、毁灭、侵犯等冲动,其任务是“把机体的生命带回到无生命的状态”。这两种本能也是自我和超我能量的泉源。本书提出的理论是弗洛伊德前期人格结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标志着他的理论进入成熟阶段。国际学术界人士认为,本书对人的心理及其活动的描述不仅是“新颖的”,而且是“革命性的”。至少从使用的术语看,其后发表的所有精神分析著作无一不带有它的烙印。
上海鳞爪
《上海鳞爪》所述旧上海滩奇闻轶事约 600 余篇,每篇文字均在五六百字 不等,涉及面极广,轻松好读。
汉武洞冥记
志怪小说集。简称《洞冥记》。东汉郭宪撰。疑是六朝人伪托,一说梁元帝萧绎作。4卷。《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为《汉武洞冥记》1卷,题郭氏撰。《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为郭宪《洞冥记》4卷。《新唐书·艺文志》道家类作郭宪《汉武帝别国洞冥记》4卷。《直斋书录解题》始入小说家类,4卷外,尚有《拾遗》1卷。现存本多为4卷本,收60条。记神仙道术及远方怪异之事,内容荒诞无稽,以宣扬道教,方术为目的。但其字句妍华,后代文人乐于采摭征引。书中所记材料也有一定价值。有《汉魏从书》、《龙威秘书》本、《说郛》本等。
佛教逻辑
本书是二十世纪西方佛教学界最著名的俄罗斯学者、彼得堡学派的巨擘舍尔巴茨基(1866—1942)的代表作。该书除了详细地论述了佛教逻辑的产生和发展之外,还尤其借助当时的佛教史、佛教哲学和梵藏文献研究的成果,以三位佛教思想家(陈那、法称、法上)为对象,对晚期大乘佛教的认识论和逻辑学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一讨论以印度其他哲学流派的逻辑及亚里士多德逻辑为参照,指出了佛教逻辑在同一律、矛盾律等推理形式方面的特征,以及其中的精深博奥。
西藏法宝贯珠
一卷,达瓦桑杜译英,伊文思温慈编注,赵洪铸译汉。本书汇集密教训语,按二十八门分列,为古德密拉热巴尊者传鉢人瓦波拉杰上师所纂集。时在西历十二世纪之中叶,上师为藏东瓦波省人,称为瓦波拉杰者,名以地显也。诞生於西历一千〇七十七年,示寂於一千一百五十二年。书中别称为冈波巴上师,盖指师为西藏崇法统治者隆赞岗波王之转生也。王薨於西历六百五十年。 上师着有关於大手印法及为喀觉宗特有教义之论文多种,略同本书所载,大都为密义入藏前两年,即西历一千一百五十年,上师建戒传寺,迄犹为喀觉宗之中心所在地。 密拉热巴尊者有门徒二,俱着盛誉。另一门徒为雷冲金刚达巴氏,尝为尊者作传,藏名「日尊密拉热巴传」,英译流行改名「西藏瑜伽大师密拉热巴。」其内容亦富於喀觉宗训诫之语,如与瓦波拉杰之法宝贯珠同读之,尤多裨助。 雷氏效其师密拉热巴尊者之所为,其一生岁月以隐修之时为多,生平对於僧伽剃度未尝注意,故宁放弃喀觉宗衣钵,後果遂所愿,由瓦波拉杰上师承受之。
唯识三十论约意
亦称《唯识三十论颂约意》。佛典注疏。明明昱撰。一卷。是古印度世亲造、唐玄奘译《唯识三十论》的注释书。释文多征引《成唯识论》的有关注释。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