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十八朝艳史演义
作者:李逸侯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回 淡月疏垦唐宗祷告 红光紫气宋祖诞生
- 第二回 偶求良友跳出乐窝 巧遇异僧指明迷路
- 第三回 从征北汉奋武扬威 随伐南唐披坚执锐
- 第四回 虎斗龙争扫平江北 称臣纳土收复淮南
- 第五回 美女圣君不胜酒力 孤儿寡妇莫保皇基
- 第六回 应天顺人法尧禅舜 形单影只带恨含愁
- 第七回 绿酒筵前浓歌艳舞 红灯影里蜜爱轻怜
- 第八回 两孤臣火里尽孤忠 三勇将水边施勇猛
- 第九回 赵太祖杯酒释兵权 郝夫人侃言谈婚姻
- 第十回 皇姨招配轻掷彩球 都监赏军大啖人肉
- 第十一回 雪夜寒天访存贤相 轰雷掣电惊倒美妃
- 第十二回 月白风清炼师见鬼 酒酣耳热蜀主填词
- 第十三回 三战三逃蜀军败绩 九攻九胜宋将成勋
- 第十四回 修降表李家成世业 受国俘宋主害相思
- 第十五回 窦仪学士独知掌故 花蕊夫人两显才能
- 第十六回 彩纛彩旗殿庭奏舞 媚猪媚狗宫院寻欢
- 第十七回 汉刘鋹丧邦见辩才 唐李煜荒政讲舞术
- 第十八回 和尚游娼昏君做客 士人诣阙大将专征
- 第十九回 白衣纱帽一时待罪 斧声烛影千载传疑
- 第二十回 遵盟言继承大统 纳土地宾服天朝
- 第二十一回 降汉主诗成平晋县 伐辽邦兵败高梁河
- 第二十二回 赵太子捐生横宝剑 杨令公杀敌舞金刀
- 第二十三回 救妹夫反中狡计 陷皇弟独逞奸谋
- 第二十四回 欢天喜地颂德歌功 发愤成狂操刀执梃
- 第二十五回 曹彬失律屡战屡逃 杨业败亡尽忠尽节
- 第二十六回 君子馆边弃甲丧师 王孙事畔揭竿起事
- 第二十七回 杀贪吏民众吐气 立储君朝野归心
- 第二十八回 雀舌龙芽贤后纳忠谏 鱼肠燕角良将退敌兵
- 第二十九回 慈寿宫中叮咛垂诫 澶渊城北踊跃用兵
- 第三十回 假造天书说神捣鬼 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 第三十一回 谋食谋衣美人奏技 作威作福贼子弄权
- 第三十二回 诸奸并发丁相徙边 一病长眠李妃谢世
- 第三十三回 结私怨一言罢官 承新宠二美惑主
- 第三十四回 争献纳使臣识大体 立战功良将镇边陲
- 第三十五回 定变乱中宵闹宫 禁运奇谋元夜入昆仑
- 第三十六回 定大计劝立储君 陈孝道斡旋国母
- 第三十七回 撤帘归政退处深宫 变法维新洊登台阁
- 第三十八回 罢旧臣书生当国 兴重兵诸将平戎
- 第三十九回 临漪阁神宗闻私议 安上门郑侠图流民
- 第四十回 议疆界失地七百里 开边衅屠民五万人
- 第四十一回 曹后怜才免兴冤狱 神宗尽孝谨守遗言
- 第四十二回 调兵遣将五路兴师 弃甲抛戈全军败绩
- 第四十三回 筑城永乐辱国丧师 奋战兰州斩关夺寨
- 第四十四回 献阴谋走谒高公绘 征政见驰问司马光
- 第四十五回 罢奸邪太后任忠良 争意气朝臣结党派
- 第四十六回 乐新婚天子画眉 犯众怒婕妤丢脸
- 第四十七回 郝总管相府定奸谋 梁押班公堂铸冤狱
- 第四十八回 闪电惊雷天良重现 残脂零粉旧爱难忘
- 第四十九回 诬贤后两番拟诏 破敌兵八面设伏
- 第五十回 刘贤妃正位中宫 向太后传旨立嗣
- 第五十一回 因果循环章惇食报 贤奸混淆蔡京弄权
- 第五十二回 挥涕泪王后陈词 隐姓名安民刻石
- 第五十三回 采花石小人作威福 召神将天师弄玄虚
- 第五十四回 勤政殿进言排异己 太清楼赐宴集群臣
- 第五十五回 疑神疑鬼云气现楼台 即假即真仙入抛钵盂
- 第五十六回 玉华宫刘贵妃作舞 琼林殿蔡太师题诗
- 第五十七回 晚香坊置天子寻欢 神母谷前民众发动
- 第五十八回 张叔夜截海获宋江 韩世忠搜山擒方腊
- 第五十九回 外交失策结金攻辽 边将无能丧师纳款
- 第六十回 结彩放灯庶民同乐 攻城掠地胡骑逞雄
- 第六十一回 黜奸邪临朝除旧恶 昵声妓别院结新欢
- 第六十二回 情书一纸险罹杀身灾 和约四条酿成亡国祸
- 第六十三回 易质请和敌兵北还 微服冶游上皇南幸
- 第六十四回 荒唐云雨枕畔吐真言 固结恩情神前立私誓
- 第六十五回 血染皇都忠臣战死 尸横禁苑宫女捐生
- 第六十六回 孤臣死节千古流芳 二帝蒙尘万民陨涕
- 第六十七回 军前就死烈妓殉情 酒边作歌皇后受辱
- 第六十八回 忘廉耻入宫献媚 怀仇恨结党行奸
- 第六十九回 沮车驾巧使美人计 遭兵灾骤陷广陵城
- 第七十回 陷番营输金赎爱女 劫宫眷涂面扮强徒
- 第七十一回 救危难梁虹玉杀贼 入宫闱沈昭容承思
- 第七十二回 跋扈将军称兵犯蔡阙 风流天子掩泪出宫门
- 第七十三回 大将勤王讨平逆贼 君王复辟分封功臣
- 第七十四回 宫中试浴荡漾春情 舌上翻澜横肆冤诬
- 第七十五回 蓝宫娥妄施诡计 梁夫人平反奇冤
- 第七十六回 索宫嫔围城惊銮驾 乘楼船航海避金兵
- 第七十七回 歼强敌桴鼓助战 突重围火箭收功
- 第七十八回 香消玉陨深院发哀音 魄散魂飞孤城闻匪警
- 第七十九回 斩盗诛凶中途设伏 勤王御敌各路兴兵
- 第八十回 卖国求荣刘豫称帝 撒娇献媚钱氏受封
- 第八十一回 百般苦楚席地幕天 万种凄凉雁声笛韵
- 第八十二回 泣楚囚遣使修书 用汉奸引狼人室
- 第八十三回 投峻剂庸医杀人 窃高位奸臣误国
- 第八十四回 孤魂何寄水火葬遗骸 异域相逢沧桑悲历劫
- 第八十五回 吾谋不用主将乞休 有隙可乘夫妻同恶
- 第八十六回 承恩宠妙舞媚新君 陷忠良奸谋倾社稷
- 第八十七回 屈节求和韦后归国 密谋篡位金主丧身
- 第八十八回 诛残暴金邦立新主 惊哗变宋将隳前功
- 第八十九回 求陵寝遣使议和亲 立社仓及时施仁政
- 第九十回 寿盅禅位颐养天年 中宫擅权离间父子
- 第九十一回 怙势作威玉手贮锦盒 直言极谏碧血染丹墀
- 第九十二回 立新君赵汝愚定策 杀良相韩侂胄专权
- 第九十三回 假虎威专权逐朝士 逞狐媚设计惑君王
- 第九十四回 丧师辱国诸将无能 决策锄奸权臣伏法
- 第九十五回 中途避雨巧遇王孙 平地生波擅易帝主
- 第九十六回 灭世仇班师献俘 朝天子论功行赏
- 第九十七回 丧元良佥壬作相 传捷报饰词欺君
- 第九十八回 拘使臣擅开外衅 畏权奸惨杀宫嫔
- 第九十九回 汪立信舍身殉国 陈直中上疏除奸
- 第一百回 虏幼君宗社覆亡 支残局忠臣效死
李逸侯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卢梭问题
卢梭及其著述不仅对人类思想、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也引起后人褒贬不一的激烈争论。比如,卢梭的学说内在是否存在着矛盾,特别是他的《社会契约论》与其他著作之间是否存在冲突?卢梭的思想与法国大革命的罗伯斯庇尔等人的暴力盛行以及爆发的诸多暴力革命是否有着直接的联系?卢梭作品真是一种文学倾向的小说?恩斯特·卡西勒驳斥了“学说内部存在矛盾”的说法,认为卢梭以自然人为基础构建的社会契约论既非霍布斯的“利维坦”,也不同于百科全书派,并由此阐述了卢梭思想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直到花豆煮好
作者是安房直子。 《直到花豆煮熟》写小女孩小夜与精灵们的故事,小夜的妈妈是山姥的女儿,山姥就是山精。
陶庵全集
明代诗文别集。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著。为黄淳耀门人陆元辅所编,初由张懿实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刊刻,有《陶庵文集》7卷、诗集8卷、《吾师录》1卷。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又在张刻本基础上重修,增加《谷帘学吟》1卷。乾隆二十六年(1761),陶应鲲又对康熙刻本进行了增益、修订,计有文集7卷、文补遗1卷、诗集8卷、诗补遗1卷、《吾师录》1卷、《自监录》4卷,共计22卷。《四库全书》即以乾隆刻本为底本著录。《四库全书总目》评其集说:“淳耀湛深经术,刻意学古。所作科举之文,精深纯粹,一扫明季剽摹谲怪之习。而平日力敦古义,尤能以躬行实践为务,毅然不为荣利所挠。如《吾师》、《自监》诸录,皆其早年所订论学之语,趋向极其醇正,而平易可近,绝无党同伐异之风,足以见其所得之远。文章和平温厚,矩矱先民。诗亦浑雅天成,绝无懦响,于王、李、钟、谭余派去之惟恐若浼,可谓矫然拔俗,卒之致命成仁,垂芳百世,卓然不愧其生平,可以知立言之有本矣。”其实,黄淳耀一些诗文的文学色彩颇浓。
论文杂记
文论著作。近代刘师培著。原载光绪三十一年正月二十日至十月二十日(1905年2月23日至11月16日)《国粹学报》(上海)第1期至10期,正文前有作者《自序》。一卷。共二十四则。所论诗文上自先秦,下迄清末,涉及各种文体。其论力主“文笔说”,推崇骈文,与桐城派主张迥异。所论作家按《汉书·艺文志》所列先秦诸子的“九流十家”分类,如论魏晋南北朝诸家时即指曹植诗温柔敦厚近于儒家,陶渊明诗澹雅冲泊近于道家,谢灵运诗琢磨研炼近于名家,左思诗雄健英奇近于纵横家。论唐宋诗时称李白为纵横家之诗,杜甫为儒家之诗,孟浩然、苏轼为道家之诗,王维、储光羲为农家之诗,黄庭坚为法家之诗。以时代论,则谓西汉文多阴阳家言,汉魏文多法家言,六朝文多道家言,隋唐文多小说家言,宋代文多儒家言,明末文多纵横家言,清代文多名家言。所论虽有牵强之处,却也令人耳目一新,颇受启发。他如判明文学著作与实用文字之区别,倡导“文言合一”,以为文学是进化的等论述都有积极意义。然亦有门径狭窄,过于趋尚古奥之弊。原载1905年《国粹学报》,1928年印行单行本,1934年收入《刘申叔先生遗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将其与《中古文学史》合为一书标点出版,1962年又将其收为郭绍虞、罗根泽主编的《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之一种。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长生妙经
经名:太上玄灵北斗本命长生妙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北宋初。假托太上老君传授天师张道陵,劝人礼拜北斗七元君,延生保命。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 洞神部本文类。太上老君向张道陵述北斗司生司杀,养物济人,有情之人皆出北斗政命,劝人流布本经。
资治通鉴考异[标点本]
三十卷。宋司马光撰。成书于宋元丰七年(1084年)。司马光编辑《资治通鉴》时,使用了大量的古籍材料,一件事情往往有三四种不同的记载,传闻不实或记载不同的材料很多,哪些为真,哪些为伪,哪些可用,哪些不可用,颇费斟酌。所以,司马光在编撰《资治通鉴》的同时,对同一件史事的不同记载,进行详细的考证辨异,将经过考异辨误的可信的材料,用于《资治通鉴》一书中。随着《资治通鉴》的编成,对其所用材料的考异辨误也积蓄其多,于是,司马光将这些考异辨正按照《资治通鉴》一书的体例和内容顺序编成《资治通鉴考异》一书,于宋元丰七年(1084年)和《资治通鉴》一书一起奏进皇上。此书与《资治通鉴》同时成书,互为参照,对《资治通鉴》中某些重要史事,参考同异,辨证谬误,申明《通鉴》用此舍彼之故。考异所用材料甚丰,包括实录、正史、杂史、小说等,考订也非常精密,开史家前所未有之先例。后来有不少治史学者沿用此书方法,考订史事得失。全书共三十卷。前八卷考证周、汉至南北朝诸史事,自九卷至二十七卷,共十九卷,都是唐代史事的考订内容。其余三卷皆考后梁、后周、后汉史事。此书与《资治通鉴》同时刊行,但别为一书,互为参照读用。元胡三省作《资治通鉴音注》时,开始把此书内容散到《资治通鉴》各有关内容之下,纠正了《资治通鉴》中的某些事实错误,丰富了《资治通鉴》的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