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春梦之一:郑三发子
作者:严庆澍
长篇历史小说。唐人著。五十年代初开始在香港《新晚报》连载,修改后由香港致城出版社分卷出版。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陆续翻印发行。这是一部以蒋介石一生为题材的长篇多卷现代历史小说,共二百多万字,分为八集:《郑三发子》、《十年内战》、《八年抗战》、《血肉长城》、《和谈前后》、《台湾风云》、《三大战役》、《大江东去》。作品从蒋介石出生、发迹写起,一直到南京政府垮台,逃退台湾。作者说,它既不是小说,也不是历史;只是把蒋介石其人其事,象说书那样加以描绘而已。内容凭据史实和传闻,采用传统的章回小说形式,许多人物形象鲜明逼真,对蒋介石的刻画更是力透纸背,文笔通俗生动。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作者续写了《草山残梦》,共八卷,三百余万字,描写蒋介石到台湾后直至老死的全过程。第一集《郑三发子》聚焦蒋介石的早年经历,围绕其出身传闻(“郑三发子”为野史中蒋的化名),追溯其浙江盐商家庭的成长背景、留学日本及投身革命的历程,揭示他从落魄青年到跻身国民党权力核心的发迹史。
章节列表
升序↑- 作者自序
- 楔子
- 第一回 逃荒年郑家拆骨肉 找奶妈蒋府迎新人
- 第二回 随后爷三发改姓蒋 归奉化奶妈作夫人
- 第三回 盐商世家长袖善舞 讼师行业足智多谋
- 第四回 逃洛阳父子闹分手 归故乡二拐诉别情
- 第五回 郑老大函询无回讯 侍卫官出现有下文
- 第六回 三发子闻讯伤脑筋 郑老大关进集中营
- 第七回 童子试名落孙山 投军校远离奉化
- 第八回 进军校如鱼得水 派留学东渡扶桑
- 第九回 听分析反对袁世凯 经介绍谒见孙中山
- 第十回 充都督其美招兵 杀成章介石亡命
- 第十一回 回上海兼充教练官 垮台后变成马浪荡
- 第十二回 开香堂五花八门 吃硬饭三刀六洞
- 第十三回 寄人篱下饱受排挤 证券交易大抢帽子
- 第十四回 逛窑子指点门径 长大疮举步维艰
- 第十五回 止付支票老四赔礼 大灌迷汤阿宝得宠
- 第十六回 觅金屋介石藏美 付银纸阿宝赎身
- 第十七回 豪赌必输蒋介石破产 摆酒赖债虞洽卿撑腰
- 第十八回 无官可做黯然回春申 有机便投夤夜上兵舰
- 第十九回 孙中山坚守黄埔 某秘书解剖叛徒
- 第二十回 蒋介石苦思登龙术 孙中山脱险到香港
- 第廿一回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蒋介石访问莫斯科
- 第廿二回 无利可图解散军校 有利可图卷土重来
- 第廿三回 组学会建立小派系 平陈逆戴上大帽子
- 第廿四回 两面手法蒋经国赴苏联 一箭三雕廖仲恺遭毒手
- 第廿五回 攫大权改编革命军 起杀机计骗李之龙
- 第廿六回 八面观音上台来 顾家祠堂把门关
- 第廿七回 吴铁城引咎辞职 谭延闿编组夫役
- 第廿八回 蒋介石北伐耍花招 独立团出兵建奇功
- 第廿九回 冯玉祥访问苏联 西北军誓师五原
- 第三十回 军事北伐亲共容共 政治南伐反共灭共
- 第卅一回 陈布雷投奔南昌 孙传芳逃离上海
- 第卅二回 笑里藏刀蒋介石送匾 奇货可居宋子文斟盘
- 第卅三回 TV宋长袖善舞 哈哈孔扮猪食虎
- 第卅四回 紧急关头陈独秀让步 时机成熟蒋介石开刀
- 第卅五回 口蜜腹剑召开联欢会 壮胆逞凶血洗宝山路
- 第卅六回 宁汉分裂陈独秀投降 蒋汪合作国民党死亡
- 第卅七回 欲擒故纵冯玉祥上当 以退为进蒋介石下野
- 第卅八回 见代表取得美国支持 晤军阀承认日本利益
- 第卅九回 当头一棒何应钦装病 约法三章宋美龄出嫁
- 第四十回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十年内战兵连祸结爪
严庆澍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哥儿
小说以一个物理学校(现东京理科大学)毕业后到松山乡下任教的男青年的个人经历为故事主线。主人公“哥儿”脑子单纯,易受蒙骗,却富有正义感,拒绝向世俗的种种虚假低头。同时,“哥儿”在到不甚开化的乡下任教之前生活在现代化的都市东京,对眼前的种种迂腐的习俗处处看不惯。他与富含真性情的同事“豪猪”结交,与学校的几个或迂腐或龌龊的同事们明争暗斗,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又夸张滑稽,勾画出当时教育界人物之众生相,富含讽刺意味。 作者在小说中处处对虚伪的知识分子以不屑一顾的批评。小说中“哥儿”的用人阿清是个识字不多的传统妇女,但她对少爷无私甚至是偏执的爱却如阳光般温暖;学校的教务主任“红衬衫”虽是博览诗书的文学学士,但优雅举止下却隐藏着种种卑劣行径。 《哥儿》是夏目漱石作于一九〇六年的长篇小说,发表于《杜鹃》杂志。被认为是日本当代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成为许多日本青少年的文学读物。小说以一众道貌岸然者的道德品性为主题,是夏目漱石早期诙谐风格的代表作。
啼笑皆非
本书共分四卷。卷一论“局势”。陈述当时世界之危局,及第三次世界大战之伏机。卷二论“道术”,指出道术之沦丧,及以物质主义方术解决危机之错误。卷三论“征象”,批驳二战战后和平之各种论著,以见今日思想之症结。卷四论“治道”,由学术思想上分析了跨度近百年的文化之去向,及推陈人道扫地之史困,并由科学穷极思变之新倾向,透人一道曙光,摆脱唯物论机械论,重立自由意志论。
大明水记
杂记。北宋欧阳修作。全文约600字,夹叙夹议,言情达性。先叙唐代陆羽《茶经》论水要旨,次谈张又新《煎茶水记》所排宜茶水品的座次。接着,开门见山地指出,张氏说陆羽评为第四等的虾蟆口水,第八等的西山瀑布,第十七等的天台山千丈瀑布,“皆(陆)羽戒人勿食,食而生颈疾”。最后欧阳修说:「羽之论水,恶汀浸而喜泉流,故井取多汲者,江虽云流,然众水杂聚,故次于山水,惟此说近物理云。」对辨水之论做了一番较为公允的结论。
侣山堂类辩
《侣山堂类辩 》是张志聪集同学友生及诸门弟子数十人, 在侣山堂讲学, 探讨医理, 讲论方药, 钻研中医学术之专题论文集。书中充分反映了张志聪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张志聪主张:先难后易,苦志力学,主张反循序渐进法,以苦志力学为前提,先难其所难,后易其所易;辩异知同,举一反三,主张治学不为表面异同所迷感,要得其纲领,一以贯十,十以贯百,而后举一反三以引申之;共同研究,集思广益,十分重视发挥集体智慧,常集诸家一得之见,后人谓之开集体创作之先河;维护旧论,师不泥古,认为《伤寒论》未遭秦火之劫,虽经王叔和编次,但其义理首尾相贯,如神龙出没,为张仲景原旨。
娇红记
全称《节义鸳鸯冢娇红记》。明代传奇。《笠阁批评旧戏目》著录。据作者《娇红记题词》,本剧作于崇祯十一年(1638)仲夏。事本北宋宣和间实事(见《花朝生笔记》),元有郑梅洞小说《娇红传》。戏据此敷衍而成。2卷50出,演申纯与娇娘殉情合葬鸳鸯冢。明初有刘东升杂剧《金童玉女娇红记》,孟氏此剧将结尾改为申娇合葬一处,化作鸳鸯上下飞翔。取材于北宋宣和年间一个真实故事。书生申纯热烈地爱上了表妹王娇娘,二人私订终身。几经波折,终于突破礼教,私自结合。但王娇娘的父亲却没有答应申家求亲,而迫于权势,允婚节镇之子。娇娘在迫嫁前夕,终于伤情而死。申纯闻娇娘死讯,亦自缢绝食殉情。死后,两家把他们合葬一起,名曰“鸳鸯冢”。
大觉普济能仁玉琳琇国师语录
七卷。门人行岳编。几一卷第一上堂(一)卷第二上堂(二)示众卷第三小参(一)卷第四小参(二)卷第五法语客问机缘(一)卷第六机缘(二)颂古书问像赞卷第七诗偈佛事杂着塔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