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十先生奥论注

十先生奥论注

宋代散文总集。40卷。不著编者姓名。最早刻于宋代建阳麻沙坊。此书选程颐、张耒、杨时、朱熹、张栻、吕祖谦、杨万里、胡寅、方恬、陈傅良、叶适、刘穆元、戴溪、张震、陈武、郑湜等16人的策论之文,分为帝王论、古圣论、汉臣论、五经论、时政论、史论、杂论等7个门类并加以注释。原目为前集、后集和续集,各15卷。续集脱去5卷,故仅存40卷。前集前7卷亦有残缺,且无注释,估计也是后补的。因此,书名《十先生奥论》,实则所收作家16人。其注释多用夹注的形式。文题之下用一句话慨括本篇主旨,文中夹注重在诠释文意出处。其注征引繁富,往往数倍于原文。个别篇章也有首批。此书主要是为应试举子提供范文,所收文章往往论古及今,文辞犀利,说理透彻而又雄辩,代表了宋代说理散文的主要风格。因此四库馆臣称其“议论往往可观,词采亦——足取”。有《四库全书》本,取自宁波天一阁范氏藏书楼宋代版本。

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

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

本书的基础是夏衍于1958年上半年在北京电影学院讲课时的讲稿,1959年出版时作了润色和补充。全书分10个部分:①前言;②电影的“第一本”;③政治气氛和时代脉搏;④人物出场;⑤结构;⑥脉络和“针线”;⑦蒙太奇;⑧对话;⑨艺术性,技巧;⑩重要的问题在于学习。作者在“前言”中就申明自己把电影看成是“面向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群众性”的综合艺术,全书的内容便是以此为前提,围绕电影剧作怎样为创作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影片服务而展开的。作者在阐述具体创作问题时,以两方面的艺术成就为范例(中国古典民族艺术和苏联电影),同时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着重强调了电影剧作的民族特点、思想水平和艺术表现力的高度统一。作者用了较多篇幅来讨论电影剧作的结构问题(“结构”、“脉络和‘针线’”、“蒙太奇”等部分),对分段落、分场次、衔接、蒙太奇的理论内容及民族化等问题作了详尽的论述。针对当时中国电影中对话有失简洁、不真实、不生动、与人物性格不符等弱点,作者援引古今中外的实例加以论述,并告诫说:“对话是电影剧本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话写得好或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影片的艺术质量和效果,勿以小技而忽之”。本书由于历史年代造成的局限,某些观点和阐述已显得片面和陈旧,但对电影创作基本原则的论述和个人经验的介绍仍十分有助于电影剧作初学者创作水平的提高。正如欧阳予倩先生在本书序言中所说: “这是理论,但这是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这是常识,但他把有关编剧的一些道理阐明得非常透彻而扼要。”本书于1980年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再版,增添了一篇《琐谈改编》。

老子翼[四库本]

老子翼[四库本]

明代评注老子的著作。三卷。明焦竑著。焦竑(1540—1620),字漪园。死后谥文端。江苏南京人,原籍山东日照县。二十三岁师耿定向,开始研习王学。二十五岁中乡试举人。二十七岁主教正书院。三十三岁与李贽交好。四十七岁问学于罗汝芳,以后逐渐偏离耿定向的正统说教。五十岁进士,官翰林院修撰,五十八岁被劾。《老子翼》是焦竑的精心用力之作,辑录韩非以下解《老子》者六十四家,附以自己的评注。仿李鼎祚《周易集解》,荟萃众家精语;其音义训诂则仿裴駰《史记集解》。全书是“博赡而有理致”(《四库全书提要》)。此书旨在根据三教本出一源的观点,力图调和孔、老二学。不赞成孔、老相互攻击,而认为二学可互补,指出《老子》乃“明道之书”,它“有以证无”,“则为无为,事无事,而为与事举不足以碍之”(《老子翼序》),《老子》并非弃绝人事,实际上是除心不除事,“所谓无为,不是郁闭,而是天门开阖而能为雌;所谓涤除玄览,不是晦昧,而是明白四达而能无知;主空虚,不毁万物为实,绝非独任虚无”(《老子翼》上篇)。一般认为,《老子翼》对于《老子》的清静自然之理的阐述和以往解老者有所不同。有清刻本和排印本。

负情侬传

负情侬传

文言传奇小说。明宋懋澄撰。收入《九籥集》卷五。本篇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明万历间,浙东李生,系某藩臬之子,携资财入北京国子监读书,与妓女杜十娘情好甚殷。往来经年后,李生资财用尽,鸨母对李渐以为厌,而杜十娘钟情不移,誓以身归。鸨母猜度李囊无一钱,乃云愿以三百金将杜许配。李生多方筹措,皆无办法,月余后空手来归。杜遂出私所畜碎银,及首饰衣物等,筹齐款项,以“秃髻布衣”,从李出门。临行之际,院中诸妓合赠一箱。杜李二人乘舟南下,沿途所费,皆杜所出。泊舟瓜洲之夜,杜宛转微吟,为邻舟贩盐的轻薄少年所闻。次日,少年呼李生至酒肆饮酒,议论之间,李生以难与杜共归故乡为忧,少年遂提出以千金换取杜十娘,李生告以欲归而与杜商议。杜佯作许诺,并嘱李以千金为重。次日清晨,杜至少年船上后,取出所携之箱,其中珍宝无数,世所无有,杜一一投诸江中,怒骂李生与贩盐少年后,自己也投江而死。据宋懋澄在传末所云,这则故事为庚子岁(一六○○)闻诸友人后,据以写成,可能为当时确有之事。本传文词工丽,对杜十娘性格的塑造,用力甚多,对李生的忘恩负义和贩盐少年的拆白之举,颇致不满。是明人传奇小说中的优秀之作。本篇传世后不久,冯梦龙即据以改写成白话小说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八十卷。清鄂尔泰(1677—1745)等奉敕撰。鄂尔泰,满族镶蓝旗人,官至保和殿大学士。雍正时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世宗死后受命辅政,加至太保。该书从雍正十三年 (1735年)开始撰写,至乾隆九年(1744年)完成。满汉文各写一部,汉本已编入《四库全书》。今录者为满文本,由武英殿大学士福敏任纂修。馆臣奉纂此书时,调取京外各衙门案卷,皆系满文档册,馆中据认译为汉文。由于人名地名皆为音译,故常有与他书不一致处。欲求正确形声,非此满文本不能得其本来面目。现有乾隆殿版满洲本。辽沈分社影印本。分满、汉两种文本。内容包括八旗满洲各姓氏族的源流世系、初居地及归附年月。以姓氏分类,同姓者以本据地分类,各详其受氏之源及始居之地;同姓异居者以其地识之;赐姓者详其受赐之由。每一姓中,取著姓冠首,各系小传。蒙古、高丽等久隶八旗者,亦追溯其所从来,附著于末。为研究满族来源及明末清初东北民族分布的重要参考资料。

别译杂阿含经

别译杂阿含经

佛教经典。后秦失译。十六卷。共收阿含经不同传本三百六十四部。形态与《杂阿含经》相同,绝大部分经亦可在《杂阿含经》中找到,但编排顺序不同。研究者或谓各部派《杂阿含经》似有含专门教理与不含专门教理之别,本经属于不含专门教理类。关于本经的传承,有属化地部、法藏部、饮光部等说法。本经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