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笔

作者:欧阳修
试笔

一名《欧阳公试笔》《欧公试笔》。一卷。杂著。宋代欧阳修撰。是编可能是后人辑录欧阳修所书或随笔而成,共三十条,每条有标题,书末有苏轼跋。其中最重要的观点是“学书为乐”,它体现的是一种以书斋生活和文房趣味为特征的高雅情调,是追求自然适意、百无滞碍生活方式的士大夫人生哲学的具体表现之一。这种观点代表了当时多数士大夫的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不仅开宋人尚意之先风,而且开文人书画理论之先河。有《书苑补益》本、《说郛》本、《百川学海》本等。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作者是山冈庄八,该书主要讲述在日本战国中后期,德川家康脱颖而出,结束战国烽烟,开启三百年太平盛世的故事。《德川家康》洋洋五百五十万言,将日本战国中后期织田信长、武田信玄、德川家康、丰臣秀吉等群雄并起的历史苍劲地铺展开来。在这样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德川家康最终脱颖而出,结束战国烽烟,开启三百年太平盛世。作品展现了德川家康作为乱世终结者和盛世开创者丰满、曲折、传奇的一生,书中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着智慧与杀伐、谋略与权术、天道与玄机!它不仅成为商战兵法、政略宝典、兵家必备,更是不朽的励志传奇。

崔亭伯集

崔亭伯集

汉代诗文别集。1卷。崔骃(字亭伯)著。原本10卷,后散佚。今传本为明代人辑,刊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计收赋、著述、笺、箴、铭、颂、议、论、杂文、诗歌等凡40篇。其赋3篇,皆小赋。而著述《达旨》则篇幅较长,颇似扬雄《解嘲》。《后汉书》本传称:崔骃“常以典籍为业,未遑仕进之事,时人或讥其太玄静,将以后名失实。骃拟扬雄《解嘲》,作《达旨》以答焉”。写得最有价值的是《博徒论》,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时农民的苦难形象,全文是:“博徒见农夫戴笠持耨,以芸蓼荼,面色骊黑,手足胼胝,肤如桑朴,足如熊蹄,蒲望陇亩,汗出调泥。乃谓曰:‘子触热耕耘,背上生盐,胫如烧椽,皮如领革,锥不能穿,行步狼跋,蹄戾胫酸。谓子草木,支体屈伸;谓子禽兽,形容似人。何受命之薄,禀性不纯?’”如此真实反映农民生活的作品,在当时是不多见的。《后汉书》本传称其善属文,与班固、傅毅齐名;又载崔骃向汉章帝献《四巡颂》,辞甚典美,深得章帝喜爱。章帝批评窦宪说:“公爱班固而忽崔骃,此叶公之好龙也。”此集又有《增定汉魏六朝别解》本。清人严可均《全后汉文》在明人基础上复加增辑,仅增断简残句数则而已。

淮海集

淮海集

诗文别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宋秦观撰。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作者自编诗文集十卷,名为《淮海闲居文集》,其中收诗一百一十二首,已佚;后又自编《逆旅集》,亦已佚。现存四十卷本《淮海集》只有题为《淮海先生闲居集》之宋刻残本,不知何人所编。有人疑此为秦集最早之编成刻本。附有《后集》之《淮海集》有南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高邮军学原刻本、光宗绍熙三年(1192)永嘉谢雩重修本,包括《正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后世刻本多由此出,如明黄瓒曾刻于山东、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张綖刻于鄂州、嘉靖二十四年(1545)胡民表刻于高邮。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1618),李之藻再刻于高邮。《四部丛刊》据张綖刻本缩印,《四库全书》亦据张綖本采录。然此本实为残本,勉凑四十卷之数,有些卷次仅二页。清宣宗道光十七年(1837),王敬之以李之藻本为底本加以重编,编为《淮海集》十七卷、《后集》二卷、《词》一卷。此本文字经过校订,辑出许多佚诗佚文。对《淮海集》中与他人重复互见之诗文。加以考证注明,前后集互相重出之诗加以删除。此编常见者有王氏原刊本与民国年间中华书局所编《四部备要》本。

春风回梦记

春风回梦记

小说描写旧家少爷陆惊寰与卖唱女如莲之间的爱情悲剧。如莲为能与陆惊寰结婚,决定先下海到妓院为母亲赚取养老费,再同惊寰结婚。惊寰为尊父命迎娶一位传统女性,但他心里真正爱着的人是如莲。新婚之夜,惊寰来到妓院与如莲幽会,被惊寰表哥若愚发现。为了让惊寰放弃如莲,若愚弄出几条计策让如莲远离惊寰,但若愚却不晓得,他所伤害的如莲,却是他同父异母的妹妹。如莲决定成全惊寰,决定远离他。后来,惊寰得知如莲的一片苦心,决定迎娶她做妻子,但为时已晚,如莲竟因思念惊寰而死。不久,惊寰的妻子也因病故去。伤心欲绝的惊寰只得给如莲和自己的妻子合出了一场大殡……

出使英法俄国日记

出使英法俄国日记

清末曾纪泽著。纪泽(1839~1890),字劼刚,谥惠敏,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子。袭一等侯爵。幼聪颖,自学通英文。清光绪四年(1878)出任驻英法大臣,后又兼驻俄大臣。有《曾惠敏公遗集》。日记按年月先后分为九个部分。始于光绪四年七月,迄于光绪十二年十一月(1886.12),计60余万字。多记载日常生活、例行事务,并在使事之余,注意考求西方国家“政事语言文字风俗之不同”,还较详细地记载了关于与沙俄谈判、签订中俄《伊犁条约》的经过。光绪八年曾氏曾将开始出使不到一年的日记以《出使英法日记》名出版。光绪十九年(1893)江南制造总局刊行(曾惠敏公遗集》,收入日记二卷,比《出使英法日记》有所增加,题名《使西日记》。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将其收入《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1985年11月重编《走向世界丛书》,即全据台湾学生书局1965年影印“湘乡曾八本堂家藏手写本”《曾惠敏公手写日记》出版。暂缺光緒十二年日记。

谛闲大师遗集

谛闲大师遗集

四明观宗寺谛闲大师著,嗣法门人湛山倓虚编订,优婆塞弟子(叶恭绰蒋维乔)参校,谛闲 : 浙江黄岩人。二十一岁出家。由天台山国清寺迹端授记付法,为天台宗第四十三世。应请在各丛林讲经,最后住持天台山万年寺。主办过南京僧师范学堂及宁波观宗学社(后改弘法研究社)。著有《教观纲宗讲义》、《大乘止观述记》、《金刚经新疏》、《圆觉经讲义》等,门人辑为《谛闲大师全集》行世。谛闲大师遗集共分五编。第一编经释,第二编观释,第三编论释,第四编忏释,第五编遗著、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