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升序↑- 第1回 朗月寒星 惊来巨寇 金丸白刃 喜遇高人
- 第2回 有美泄机 禅关开秘扃 无心涉险 黑夜坐深渊
- 第3回 巧得宝珠 飞丸诛毒蟒 穷穿螺径 游子困荒山
- 第4回 斜日照高林 十月丹枫红似焰 回风消野火 千山银瀑雨如泉
- 第5回 冷雨凄风 古刹权栖逢野魅 飞霜掣电 惊魂乍定得龙钩
- 第6回 古洞权栖 石枕梦回惊异啸 荒山遇魅 金星霆击救天人
- 第7回 比剑习飞丸 与我周旋宁作我 温言矜雅谑 为郎憔悴却羞郎
- 第8回 妙语喜双关 判袂殷勤情曷限 痴心悲片面 临风惆怅恨难穷
- 第9回 勤觅驻颜方 白发深情怜爱侣 频挥知己泪 红颜苦意脱灵鸳
- 第一○回 诉缠绵 再作投怀燕 伤摇落 同飞比翼鹣
- 第一一回 着意温存 分柑怜素手 关心危难 比剑失虹勾
- 第一二回 采仙桃 惊逢毒蟒 飞彩练 巧遇毛人
- 第一三回 怪病失芳华 绣谷双栖成苦忆 仙山寻旧侣 银潢咫尺漫相思
- 第一四回 虎跃猿腾 丰草长林驱兽阵 星飞电舞 金丸宝剑戮凶群
- 第一五回 急难遄征 穷途怜慧婢 殷勤侍疾 美意感芳心
- 第一六回 厉出地中 魅影枭声惊鬼子 人来天上 银虹电闪戮妖魂
- 第一七回 古洞读丹经 隔世重来完夙愿 荒林援静女 柔情蜜意许双栖
- 第一八回 归志恋宫墙 万道毫光从地起 中霄驰骥足 一声长啸乱云飞
- 第一九回 并辔驶遥天 迢递关山求道诀 奇香生绝壑 溟漾烟水觅灵葩
- 第二○回 无意遇仙缘 比翼鹣寻红寿草 有情成美眷 并蒂莲共素心人
猜你喜欢的书
南腔北调集
鲁迅著。同文书店1934年3月出版。收入1932年至1933年写作的杂文51篇。本集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都紧承《二心集》并有所发展,或直砭时弊,或借古讽今,或谈书论文,带有更鲜明的政论色彩。不少文章抨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寇的“不抵抗”政策(如《“非所计也”》、《论“赴难”与“逃难”》、《学生和玉佛》等),并揭露反动当局屠杀革命志士、围剿左翼文化阵营的暴行(如《为了忘却的纪念》等)。而《论“第三种人》、《小品文的危机》等文,则对所谓“中间派”的文艺思想及各种错误创作倾向作了及时的批判。《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批评了左翼文艺队伍中某些人的恶劣文风,《谣言世家》、《捣鬼心传》等揭露了政客文痞辈的阴险伎俩。《由中国女子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一文,构思奇异,立意不凡,巧妙地批判了当局鼓吹的中庸之道。还有一些文章论及萧伯纳的讽刺、金圣叹的昏庸及现实生活中妇女解放、儿童教育等问题,也颇有卓识远见。文集中也收入了一些为友人所作的书序题记,皆要言不烦、立论精深。《〈自选集〉自序》、《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给文学社信》等文,回顾了自己的创作思想和艺术主张,总结了可贵的经验与规律。集名亦为回击无聊文人的诬蔑攻击而题。
孙廷尉集
诗文集 东晋孙绰(314—371)撰。一卷。绰字兴公,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文学家。居家会稽,初历著作佐郎,迁征西参军,太学博士,永嘉太守,累廷尉卿。少爱隐居,放游山水,博学善属文,名冠当时,为玄言诗代表作家。《诗品》说他“弥善恬淡之词”。以《秋日》诗有名。《隋书·经籍志》著录《孙绰集》15卷并说明“梁二十五卷”。两《唐书》著录也是15卷。宋代书目未见著录。今存明人辑本,有张燮《七十二家集》本《孙廷尉集》2卷、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孙廷尉集》1卷。
国朝宋学渊源记
又名《宋学渊源记》。清江藩著。上、下及附录三卷。以记述清代宗宋儒义理之学学者的学术思想、师承渊源为主要内容,故名之。上卷记孙奇逢、李中孚等北方学者,下卷记张履祥、朱泽云等南方学者,附录卷记彭绍升等亦儒亦禅的学者。共三十余人,一一列为传记。对汤斌、陆陇其、李光地、张伯行等清代理学家,则认为他们已“具载史乘”,或已“从祀孔庙”,故略而不载。本书所录学者多“或处下位,或伏田间,恐历年久远,姓氏没湮,故特表而出之”(《国朝宋学渊源记》卷上)。故是书所列人物并非清代主要宋学代表人物。由于著者专宗汉学,门户之见较深,所以对书中所列人物亦“不无蹈瑕抵隙之意”,且记述亦过于简略,学术价值与影响远不如其《国朝汉学师承记》。有嘉庆二十三年(1818)阮元刻本,1983年中华书局有新点校本。
上阳子金丹大要列仙志
上阳子金丹大要列仙志,元朝陈致虚撰。原为《金丹大要》之附篇,《正统道藏》本单出为一卷,收入太玄部。本篇列举全真道祖师十六人小传,旨在说明钟吕丹法传承源流。其传法谱系为:东华帝君传钟离权,钟离权传吕洞宾。吕传刘海蟾、王重阳、刘海蟾传董凝阳、张伯端,王重阳传马丹阳等全真七子;马丹阳传黄房公、宋德方;宋德方传李钰、李钰传张模、张模传赵友钦,赵友钦于己巳年(1329)之秋传陈致虚。上述传法谱系,是研究唐宋金元内丹道传承之重要史料。
清河内传
道教经书。此书为文昌帝君自传,当系元代由道士扶鸾降笔而成。传文不长,文昌帝君自称本吴会间人,生于周初,后七十三化,累为士大夫。西晋末降生于清河叟之家,为张户老之子,名亚,字霈夫。书中收录天封圣号、宋制、元加封宝诏、元加封庙额、告谕二十一司文、行祠记,又有文昌帝君降笔的《劝敬字纸文》、《戒士子文》。内容多要人积阴功,忠孝信义,阴德传家。为研究文昌帝君的参考资料。收入《道藏》洞真部谱录类。
三论玄义
全一卷。隋代吉藏撰。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概述三论宗所依之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三书之大义,乃三论宗最简明之纲要书,亦为了解龙树中观思想之入门书。本书分通序大归、别释众品二门,初门复分破邪、显正二章,破邪之下有摧外道、折毗昙、排成实、呵大执,显正之下有明人正、显法正。别释众品中,初明造论缘起,次述诸部通别、众论立名及其旨归,末则就三论敷演宗要。全书即驳斥外道、大小乘佛教之迷执,而显扬三论宗之‘诸法性空’与‘非有非空’之中道之理。此外,本书列举三论共通之点八项,及其个别之特色,如百论以破外教为主,中论讲大小二乘,十二门论则破大乘之迷而显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