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谈

作者:吴趼人
滑稽谈

《滑稽谈》(又名《我佛山人滑稽谈》),作者署名“我佛山人”。初载宣统二年(1910)《舆论时事报》。1915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单行本,书前有云间颠公(雷)序文(1922年扫叶山房《我佛山人札记小说》石印本,也借用此序)。凡一百五十四题一百七十二篇。1926年仲夏扫叶山房又以排印本刊行,除保留雷序文外,又增无聊子(陈益)《新序》一篇,并由陈益标点。本全集即据以上两种版本互校、标点,加以收录。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苏辙诗文选集

苏辙诗文选集

精选苏辙诗文,苏辙学问文章,深受其父、兄影响,一生作诗二千首,散文一千篇,而以散文的文学成就较高,散文中又以书、记、传、序、论、策和杂说为代表。风格沉静简洁,文理自然,“其奇峭处不如父,其雄伟处不如兄,而其疏宕嫋娜处亦自有一片烟波,似非诸家所及”(茅坤语),在苏轼去世之后,苏辙便成为文坛泰斗。苏辙诗歌的风格清淡朴实,一如其人。本书详加校勘,逐篇撰写校记,并加新式标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有用之书。

片云集

片云集

现代散文集。王统照著。上海生活书店1934年10月初版,列为“创作文库”之十二。收作者1923—1931年间所作的散文小品13题18篇,其中绝大多数篇章作于1923—1925年间,因而是其早期散文的结集。这些作品诉说内心感怀,领悟人生哲理,感应时代变动,代表作有《阴雨的夏日之晨》、《血梯》、《海滨小品》和《林语》等,以抒情言志有别于《北国之春》一类纪实作品。末篇《我读小说与写小说的经过》,叙述早年所受文学影响及初期创作活动甚详,是研究其文学活动的重要资料。阿英称颂王统照的抒情小品,“反映了他的奔迸的热情,有如一把火,到处显出热烈,震动,青年的力”,“且是一种诗的,无论在哪一篇里,都反映了作为诗人的王统照的精神,飞跃着、驰骋着,那非常丰富缜密的想象”,认为“王统照作为小品文作家而存在的,也就是建筑在他的‘瞑想的小品文’上。这一类的小品文,除鲁迅的《野草》而外,我想是没有谁可以和王统照比拟的”(《现代十六家小品·王统照小品序》)。这些评述概括了《片云集》一类抒情小品的共通特色。

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

杂著,清代李渔撰。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是清代著名的戏曲家和戏曲理论家。《闲情偶寄》是李渔晚年写的一部杂著,全书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8个部分,涉及戏曲、烹饪、建筑、园艺等不同领域,为作者多年来的一些心得见解。《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演习》部和《声容》部的一部分,对于戏曲的创作和演出提出一些很好的意见,历来受到戏曲史家、戏曲理论家的重视,在中国戏剧理论批评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古典戏曲理论中最为完备之作。1925年,曹聚仁从该书中摘出论戏曲部分单独刊行,定名为《李笠翁曲话》。李渔论戏曲,最显著的特点是将戏曲不只作为文学看,而是将其作为活动在舞台上的综合艺术来讨论。他反对前人只从案头文学的角度来论戏曲的做法,认为“传奇之设,专为登场”,将戏剧的舞台性放到第一位。由此出发,他强调戏曲结构的重要性,要求“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戒荒唐”等,从而使戏曲主线清晰、冲突集中,适于演出。他重视宾白的使用,要求戏曲语言的个性化,以及注重吸引观众的兴趣等意见,多为前人所未发。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帮闲文人,李渔思想的局限在书中也十分明显,如强调戏曲的封建教化作用,主张为圣天子点缀太平等。然而,李渔毕竟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集大成者,《闲情偶寄》一书,也成为中国古代最系统、最完备的戏曲理论。

泥丸李祖师女宗双修宝筏

泥丸李祖师女宗双修宝筏

1卷。清沈一柄(太虚)撰,撰年不详。此书阐述男女禀赋之不同,女子练功之法门。先述女子练功宜从止念、调心始;次述女子以血为本,其性偏阴,若不借按摩以行气机,则易酿成痰凝血瘀之病而功更难行,故详述女子按摩练功之操作要领。对练功者之意念锻炼、精神修养、注意事项,亦予指明,以警后学。现存光绪三十年(1904年) 《古书隐楼藏书》刊本、民国年间上海医学书局《道藏续编》 (第一集)排印本、1989年北京出版社《金丹集成》排印本。

凤求凰

凤求凰

小说,张恨水著。《凤求凰》讲述的是司马相如作客卓家,在卓家大堂上弹唱那了首《凤求凰》,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回成都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大大方方地回临邛老家开酒肆,自己当垆卖酒,终于使得要面子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爱情。

金刚经石注

金刚经石注

金刚经石注,一卷,清石成金撰集并序,出石氏全集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