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柏英
作者:林语堂猜你喜欢的书
老学究语
《老学究语》包括四言、六言、杂言三部分。它以当时的通俗语言向少年儿童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羽族通谱
《羽族通谱》一卷,清·来集之。来集之,原名伟才,字元成,号棰道人,又号倘湖樵人。浙江萧山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官安庆推官。明亡以遗老终。著有《倘湖樵书》。其事迹详见毛奇龄所撰墓碑。据林时对《荷锸丛谈》,集之于鲁王时,曾以兵科给事中监兵长河,此为毛氏碑铭所不及也。本书以拟人的手法描写名种鸟类,虽为游戏笔墨然却富于才情。如称鸿雁为随阳子,语本《尚书·禹贡》“阳鸟攸居”,孔安国传曰“随阳之鸟,鸿雁之属”。称其“以明于春秋,待诏金马门”,“心怀忠赤,非偶不匹,有爱日之诚,又工书法篆籀八分,整整斜斜,成行布列。”所云亦鸟亦人,颇为风趣。今据《檀几丛书》本整理。
宴会
夏天的一个午间,一家狭窄的饭铺里有了一个小小的宴会。
那里是十三个互称为同志的革命党人,衣襟上备有相同的蓝色而长方的徽章,操着声调各别的官话,占据了两张方桌合并的座位,低小的房子的空气因着这几个人的来到,骤然变得格外炎热起来。从各人口里喷出来的纸烟的云雾流出低矮的门框,发散在另一间房子里,使那里正在流着汗吃饭的人也感觉到了格外的炎热。
倚松诗集
宋诗别集。饶节著。又名《倚松老人集》或《倚松老人诗集》,《宋史·艺文志》著录此书为14卷,今存诸本皆为2卷,可知阙佚甚多。《四库全书总目》称:“旧抄本卷末有‘庆元己未校官黄汝嘉重刊’一行,是宋刻已然。又其卷首标目下别题‘江西诗派’四字,疑宋人删择编入江西诗派集中者。后人不见全本,因独传此,而缮录者尚仍其旧耳。今删其题字,以符诸家专集之例云。”饶节曾为曾布幕宾,后因政见不合乃祝发为僧,名如璧,号倚松道人。此集中作品大半是出家后所作。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称其诗“轻快似谢无逸”;吕本中《紫微诗话》则称其“为僧后诗更高妙,殆不可及”;而许顗《彦周诗话》亦称其“作诗有句法,苦学副其才情,不愧前辈。尤善作铭赞古文”。观此集中,多有说禅悟佛之作,往往颇为生硬,与以上评语并不相符。
白云樵唱集
四卷。《附录》一卷。明王恭撰。王恭,字安中,闽县(今福建闽侯)人,生卒年不详。王恭自称皆山樵者,为“闽中十子”之一。成祖初,以儒士被荐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旋投牒归。著有《白云樵唱集》、《凤台清啸》、《草泽狂歌》。王恭没后,其诗湮晦不传。成化十九年(1483),南京户部尚书黄稿搜王恭遗稿,始得此集于吏部郎中黄汝明家。黄汝明编次分为前后二集。卷首有永乐三年(1405)林环旧序。序中所列次第,以此集为首。知其诗成于《草泽狂歌》以前。卷末又有永乐中林蕙诸人所作《皆山樵者传》、《赞》、《辞》、《说》,系此集刻成之后,又续为增入附于卷末。王恭与同邑高蕙齐名,同以布衣征入翰林。然高蕙出山以后之诗,皆应酬潦倒,无复清思。王恭则历官未久,投牒递归。其性情喜爱徜徉山水丘壑。而此集又作于田居之时,时人评曰:“故吐言清拔,不染俗尘,格韵远在高蕙之上。”有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春秋正传
三十七卷。明湛若水撰。陆氏认为,《春秋》乃“鲁史之文而列国之报”,与晋之《乘》、楚之《梼杌》属同一性质。所以治《春秋》者,“不必泥之于经,而考之于事;不必凿之于文,而求之于心。大其心以观之,事得而后圣之心,《春秋》之义可得”。可惜的是,“鲁史之文世远而久湮,左氏之传事实而未纯,其余皆多臆说耳。自三氏百家以及胡氏之传多相沿袭于义例之蔽,而不知义例非圣人立也,《公》、《穀》穿凿之厉阶也。”因此湛氏乃取诸家之说以厘正之,其书取名“正传”,意即正诸传之谬。其体例是先例经文,再以“正传曰”释义,然后引诸儒三传之说,最后以己意折衷断之,与刘敞《春秋权衡》一书之体例很相近。此书卷首有《正朔月数论》,认为“春王正月为周之春月,但《经》强调王字,可知尚有原因,盖夏商之余民各因其故俗,而列国或各建正朔以自异,容或有不同者。”其说颇近情理。现存明嘉靖刻本、清乾隆二十四年湛氏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