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屋梦
作者:丁耀亢
又名《续金瓶梅》。小说。清丁耀亢撰。六十四回。耀亢字西生,号野鹤,山东诸城人。顺治贡生,官容城教谕,后迁惠安知县,未赴任。少负奇才,倜傥不覊。曾与陈古白、赵凡等建立文社“山中社”。著作甚多,今多不传,所见有《丁野鹤集》十二卷。是编约于顺治间成书。原题“紫阳道人编”,“湖上钓史评”。三十七万字。接《金瓶梅》一百回编起,“本阴阳鬼神以为经,取声色货利以为纬”。前半部写西门庆转世为汴京富室沈越子,名金哥,沈越妻弟袁指挥有女常姐,是李瓶儿后身,后为李师师所取,改名银瓶。金人攻陷汴京,金哥沦为乞丐,身遭恶报,银瓶则为娼女,后为人所骗,自缢而死。后半部写东京孔千户女梅玉羡慕富贵,自愿作金人哈木儿妾,而大妇凶妒,对她百般虐待,几欲自杀。因在梦中得知自己是春梅后身,而大妇则是孙雪娥转世,遂长斋念佛,竟得脱离苦恼。又写潘金莲转生事。作品所及社会场景广阔,大之则家国沧桑,小之则儿女浓情,妙笔生花,引人入胜。书中亦描写不少雄壮历史场面,如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等,并对金人南侵、蹂躏中原等暴行予以揭露。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康熙四年(1665)作者因此书获罪入狱,作者死后,此书又曾多次被禁。有顺治间刊本,附精图六十四幅。另有北京图书馆藏旧抄本。一九八八年巴蜀书社出版缪文远校订本。
章节列表
升序↑- 序金屋梦
- 第一回 生前造孽好色贪财 死后报应孤儿寡妇
- 第二回 欺主奴谋劫寡妇财 枉法赃贻累孤儿祸
- 第三回 贼杀贼来安先丧命 盗遇盗张大早伤身
- 第四回 来安妻出首贼赃 吴典恩拷逼主母
- 第五回 五岁儿难讨半文钱 一锭金连送四条命
- 第六回 望乡台西门庆思家 酆都城武大郎告状
- 第七回 奈河桥奸雄愁渡 枉死城淫鬼传情
- 第八回 沈富翁结贵埋金 袁指挥失魂救女
- 第九回 大发放业鬼轮回 造劫数奸臣伏法
- 第十回 梦金砖富翁得子 赐银瓶孽女归娼
- 第十一回 众女客林下结盟 刘学官雪中还债
- 第十二回 陷中原徽钦北狩 屠清河子母流离
- 第十三回 应伯爵掠卖孝哥 吴月娘穷逢秋菊
- 第十四回 沈乞儿故园归梦 翟员外少女迷魂
- 第十五回 给孤寺残米收贫 兀术营盐船酬药
- 第十六回 吴月娘千里寻儿 李娇儿邻舟逢旧
- 第十七回 宋道君隔帐琵琶 张邦昌御床半臂
- 第十八回 李银瓶梅花三弄 郑玉卿一箭双雕
- 第十九回 宋宗泽单骑收东京 张邦昌伏法赴西市
- 第二十回 翟云峰义送月娘 韩捣鬼路济玳安
- 第二十一回 翟员外大撒买花钱 郑玉卿稳吃新红酒
- 第二十二回 留高僧善士参禅 逢故主义仆得信
- 第二十三回 美偿美两场大棍 债还债一叶扁舟
- 第二十四回 薄郎贴金易色 痴心妇丧命偿冤
- 第二十五回 淮安城月娘问渡 清江浦婺妇同舟
- 第二十七回 董玉娇明月一帆风 郑玉卿吹箫千里梦
- 第二十八回 瓜州渡樱桃死节 润州城郑子吹箫
- 第二十九回 汴河桥无心遇旧 法华庵有女伤春
- 第三十回 拉枯桩双妪夹攻 扮新郎二女同床
- 第三十一回 风雨夜淫女奔邻 琉璃灯书生避色
- 第三十二回 排善类重立党人碑 杀忠贤再失河南地
- 第三十三回 清河县李铭传信 齐王府银姐逢时
- 第三十四回 翟员外伸冤元帅府 李师师官配马头军
- 第三十五回 三教堂青楼成净土 百花姑白骨演重门
- 第三十六回 大觉寺淫女参禅 莲花经尼僧宣卷
- 第三十七回 演邪教女郎迷性 闹斋堂贫子逢妻
- 第三十八回 孔梅玉爱嫁金二官 黎金桂不认穷瘸婿
- 第四十回 闷佳人空房遭鬼魅 软浪子借馆效鸾凰
- 第四十一回 刘瘸子告状开封府 金桂姐鬼魅葡萄架
- 第四十二回 郑爱香伤心烹鸡 应花子失目喂狗
- 第四十三回 母夜叉髡剪玉佳人 孙雪娥梦诉前生恨
- 第四十四回 木瓜郎语小莫破 石女儿道大难容
- 第四十五回 莲净度梅玉出家 瘸子听骷髅入道
- 第四十六回 沈花子魂认前身 王六儿老还旧债
- 第四十七回 湖心寺月娘祝发 伽蓝殿孝子迷途
- 第四十八回 典金环婵女逢夫 受丝鞭佛子纳妇
- 第四十九回 刘学官弃职归山 龙大师传丹入海
- 第五十回 苗员外括取扬州宝 蒋竹山遍选广陵花
- 第五十二回 雪涧师破佛得珠 王杏庵捐家造寺
- 第五十三回 扬州城分剐苗员外 建康府箭射蒋竹山久
- 第五十四回 鸳鸯帐新妇听经 锦屏女送夫赠衲
- 第五十五回 辽阳洪皓哭徽宗 天津秦桧别挞懒
- 第五十六回 走江口月娘认子 下南海孝子寻亲
- 第五十七回 面前母逐亲儿去 衣底珠寻旧主来
- 第五十八回 龙海珠还儿见母 金梅香尽色成空
- 第五十九回 玳员外建塔开金藏 空大师奉母上莲台
- 第六十回 三教同归感应天 普世尽成极乐地
猜你喜欢的书
科学与近代世界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出版于1925年的哲学著作。该书讲述了近代科学的起源以及数学在思想史中所扮演的角色,追溯了17世纪以来哲学的发展,以及相对论和量子论的诞生对于当今哲学思维的影响。另外,作者还对有机哲学思想作了简洁的论述。 在该书中,怀特海力主发挥哲学的批判宇宙观功用,以活动过程哲学或有机体哲学代替传统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该书主要总结了近几个世纪来科学研究成果及其对近代世界哲学的重大影响。认为“科学方面所产生的宇宙观压倒了其他方面所形成的旧观点而独步一时”,同时现代科学只有放弃唯物主义观点,接受机体哲学和过程哲学的观点才能解释新发展中的新事实和新问题。
游心太玄
文集,徐复观著,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做“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中国古代一位影响不小的哲学家——庄子,他好像整天是在山野里散步,观看着鹏鸟、小虫、蝴蝶、游鱼,又在人间世里凝视一些奇形怪状的人:驼背、跛脚、四肢不全、心灵不正常的人,很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大天才达-芬奇在米兰街头散步时速写下来的一些“戏画”,现在竟成为“画院的奇葩”。庄子文章里所写的那些奇特人物大概就是后来唐、宋画家画罗汉时心目中的范本。
辨舌指南
舌诊著作。 六卷。一名《彩图辨舌指南》。曹炳章撰于1920年。 现存初刊石印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辨舌指南》为近代医家曹炳章撰著。曹氏在蒐集古今近百种舌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去芜存精,五易其稿而成。全书5编,6卷。详细论述了舌的生理、辨舌内容及要领、诸家辨舌治病方法、舌病有效方药和古今辨舌医案等,并附舌图130余幅。 该书内容宏幅,持论中肯,文笔朴实,且文图并茂,是一部学习中医必备的验舌专书。 作者较广泛地收集古今有关舌诊文献,参阅部分现代医著并结合个人见解编成此帙。书分五编,首编(卷一)为辨舌总论:二编(卷二)为观舌总纲;三编(卷三)为辨舌证治,介绍诸家察舌辨证之法及舌病治法;四编(卷四-五)为辨舌各论,介绍各种舌苔的病理和所主病证。并附舌苔彩色图119幅;五编(卷五)为杂论方案,选辑诸家辨舌论述及有关察舌辨症的医案,末附辨舌证治要方。全书内容较丰富,但间有一些附会的论述。
五鼠闹东京包公收妖传
白话小说。明无名氏著。二卷。内容当系明代流行的故事。此书以外,见诸说部者,还有如《轮回醒世》卷一七《五鼠闹东京》、《包龙图判百家公案》第五八回《决戮五鼠闹东京》。此外《三宝太监西洋记》第九五回亦有类似故事。大意云:宋仁宗时有秀才施俊辞妻何赛花赴京应试,途中被五鼠精之一所迷,中毒腹痛。鼠精又化作施俊模样去施家,何氏不察被奸骗。真施俊幸得茅山道士解救。但科考落榜,回乡后家人莫辨真假,诉诸王丞相。鼠精之一又化作丞相同入朝面君,另一鼠精又化作仁宗。二仁宗同见国母,又一鼠精亦化作国母。由包拯审理,又出现另一包拯,人皆不能辨。后由真包拯之神赴上界,查得系雷音寺五鼠犯下界。因借得寺中玉面猫,方伏五鼠精。存世有书林刊本,刊刻年代不详,藏伦敦英国博物院。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著录。不分章回,用四字小题标目,如卷一“五鼠演法”、“商议思凡”、“三鼠言志”;卷二“真假争雄”、“包公服毒”、“包公上天”。但若干地方已用“还是如何的,且听下回分解”的分回套语。《提要》认为,此书为三侠五义故事成型以前的原始形态,是民间流行的一个演义本子。其流行的年代,约为明万历中期。
非诗辨妄
诗经学专著。一卷。南宋周孚撰。北宋时,郑樵作《诗辨妄》,辨《诗序》及毛、郑之非,周孚因作此书,责难郑樵,其自序云:“……自汉以来,六经之纲维具矣,学者世相传守之,虽圣人起,未易废也,而郑子乃欲尽废之,此予之所以不得已而有言也。故撮其害理之甚者见于予书。”可见作书之旨,实为卫道而非学术之争。书中所举凡四十二事,大多缺乏正确理由和事实根据。如驳郑樵“设若有子夏所传之序,因何齐、鲁间先出,学者却不传,返出于赵也”一条,仅称“理或有之”(原书第二条);驳郑樵“诸风皆有指言当代之某君者,唯魏、桧二风无一篇指言某君者”一条,竟说“其世不可知,则不指名其人,慎之至也”(原书第二十三条);驳郑樵“《召旻》诗首章言‘旻天疾威’,卒章言‘有如召公’,是取始卒章之一字合为题,更无他义”,非之曰“此苏子之说也,申言之何益”(原书第二十八条)。从以上三例看来,或作疑辞,或逞强辩,或者借故推诿,答非所问,皆不足以服人。其他未审原意,即加指责者,深文周纳、巧辞以辨者尤多。郑樵论诗,富有怀疑和批判精神,不为守旧势力所容,他的《诗论》和《诗辨妄》成书不久便归于散佚。清代辑佚之风勃兴,亦未见辑之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不但没有收录和提及郑樵的《诗经》著作,而且还在周孚《蠹斋铅刀编》提要中横加指责。其实,周孚非郑之语,偏激舛谬,大都不堪一驳。《非诗辨妄》清代有单刻本、丛书本多种。收入《丛书集成初编》、《百部丛书集成》,丛书以《涉闻梓旧》本为佳。
滦京杂咏
元诗别集。杨允孚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为1卷本。较常见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为2卷。两种版本仅卷数不同,内容完全一致,即收入108首七言绝句。所谓的滦京,指元代上都,因有滦河流经,故名。本集咏赴上都的路途见闻、元朝皇室在上都的避暑行幸之典以及诗人的有关回忆。部分诗下有小注,应为作者所加。卷首无序。卷末有罗大已写于明初的后跋,罗璟写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的题记。顾嗣立辑《元诗选》,曾将其中100首编入初集。杨允孚以布衣之士自江南来到京师,曾任元顺帝宫中尚食供奉之官,集中所收,都是有亲身体会之作,系在明初时回忆往事写以消愁。集中较多新警之句,如“故乡不是无秋雨,听过匡庐始怆神”,“不比江南花事早,家家儿女解伤春”,被鲍廷博称为“尤极风韵”。而且诗及小注涉及的史实,多有可补史书未载之处。本集体裁源于王建《宫词》;借诗句表现故宫黍离之感,则与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吴自牧《梦粱录》、周密《武林旧事》用意相同。作者杨允孚,字和吉,吉水(今属江西)人。本集又名《滦京百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