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夫妇之间

作者:萧也牧
我们夫妇之间

当代短篇小说。萧也牧著。初载《人民文学》1950年第1卷第3期。小说以四、五十年代之交的北京城市生活为背景,描写一对革命夫妻进城后由于思想意识上的差异,在生活中不断发生矛盾,由隐忍而争吵,愈演愈烈,几至离异,最后在认识到“夫妇之间的感情到底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上”这样一个原则问题,才又重归于好的故事。作品的男主人公李克是个出身于知识分子的干部,虽然离开大城市已经12年,但一进了北京,就为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所诱惑。他希望妻子进城以后把“农村脑瓜”慢慢改变过来。他也认为城市要改造,但“不能要求城市完全和农村一样”。而妻子“张同志”却对城里男人抹头油、妇女涂口红、穿裙子等现象都“看不惯”,更常常斥责丈夫那些“忘了本”的思想和行为。她从“改造城市”的信念出发,在生活上艰苦奋斗,把丈夫的稿费寄给遭水灾的乡亲,而且激公好义,挺身而出去整治那些仍在“压迫人”的资本家,把劳动者当成自己的阶级亲人。作者运用不少生动的细节来表现“张同志”这种“倔强、坚定、朴素、憎爱分明”,同时又包含着“狭隘、保守、固执”成分的性格,以至写她思想上的飞跃,承认自己有弱点,同丈夫应“彼此取长补短”。小说发表后深受读者欢迎,被4家报纸转载,并被搬上银幕。但到19

萧也牧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装潢志

装潢志

中国书画装裱技艺论著,一卷。明万历间周嘉胄著。提出“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的观点,认为“古迹重装,如病延医”,必须有高明的医生,保存古代书画,不可不究装潢。作为一种工艺,需要主人对于装潢的“精富”,“参究料用尽善,一一从心,乃得相成合美”。指出“凡重装尽善,如超劫还丹,机缘凑合,岂不有神助耶?而宾主定当预为酌定装式,彼此意惬,然后从事,则两获令终之美”。并就“审视气色”、洗、揭、补、衬边、小托、全、式、镶攒、覆、上壁、下壁、安轴、上杆、上贴、贴签、囊、染古绢托纸、治画粉变黑、忌、手卷、册叶、碑帖、墨纸、硬壳、又方,治糊、用料、气候以及环境等问题作了简要论述。《美术丛书》、《画论丛刊》据《昭代丛书》本收录。

伊川易传

伊川易传

注释《周易》并阐发理学思想的著作。又称《周易程氏传》、《程氏易传》。宋程颐撰。程颐称伊川先生,故以之名书。《宋史·艺文志》作九卷,《二程全书》作四卷,1981年中华书局《二程集》亦作四卷。杨时《跋语》说:“伊川先生著《易传》,未及成书,将启手足,以其书授门人张绛。未几绛卒,故其书散佚,学者所传无善本。”宋儒论《易》,各明一义,邵雍以数言《易》,程颐以理言《易》,皆“异乎先儒之本旨矣”。成书于宋元符二年(1099年)。《伊川易传》仿王弼《周易注》体例,只注《易经》和《彖》、《象》、《文言》三传,其余各传都未作注。对传文的注解也与王弼一样,把它们分别列入各卦各爻之下来解说。程颐推崇王弼、胡瑷、王安石三家注《易》著作,继承了他们的解《易》风格,在易学观上重义理轻象数。【注:标点本不全,完整本请参阅四库本!】

邕州小集

邕州小集

一卷。宋陶弼撰。陶弼字商翁,永州(今湖南零陵)人。庆历中,随杨畋讨湖南猺,因功授阳朔县主簿,历官知邕州。四迁为东上阁门使、康州团练使。陶弼善作诗墓志铭谓其:“聚晚学弟子讲授六经,平生不治细故,独以文章自喜,尤号为能诗。”《湖广通志》称:“弼诗尤善言风土,蜡茶诗至五十韵。”其著作有诗文集十八卷,今仅存《邕州小集》一卷,内有诗七十三首,都是陶弼在湖南时所作,故以邕州为其名。《邕州小集》一卷有《四库全书》本,晨风阁丛书本。另有《陶邕州小集》一卷见《宋人小集四十二种》,式训堂丛书本。

明太宗实录

明太宗实录

起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讫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其中,前九卷《奉天靖难事迹》,自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至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为建文朝附录,其后记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到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事。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命张辅、蹇义、夏原吉等为监修官,杨士奇、黄淮、杨荣、金幼孜、杨溥等为总裁官,负责纂修,至宣德五年(1430年)正月修成。

萨婆多宗五事论

萨婆多宗五事论

萨婆多宗五事论,一卷,唐法成译,尾题无上四字,一五五六。

西藏剌麻溯源

西藏剌麻溯源

佛教史书。清守一编辑。一卷。约成于道光年间(1820—1850)。原载于《圣武记》卷五,题名《溯查西藏剌麻来源》。无序跋。是一部汉地僧人撰写的藏传佛教历史著作。内容包括:(1)西藏的地理位置;(2)喇嘛的含义;(3)唐太宗时至清嘉庆八年(1803)间西藏喇嘛教的发展情况;(4)西藏喇嘛教和当时中央朝廷的隶属关系等。其中突出记述了明清两朝的宗教政策及“红教”和“黄教”的分派与传承关系。还记载了达赖、班禅分主时各自所辖的寺院数和喇嘛数。书末介绍了当时西藏政教合一的管理机构,以及嘉庆八年第八世达赖喇嘛灵童奏闻得准的情况。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