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也牧

萧也牧
  • 姓名:萧也牧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吴兴(今湖州)人
  • 出生日期:1918
  • 逝世日期:1970
  • 民族族群:

萧也牧(1918—1970),原名吴承淦,后改名吴小武,笔名萧也牧,吴兴(今湖州)人。6岁上学,高小毕业后考入东吴大学附属中学(今湖州二中)。后到杭州电业学校读书,毕业后到上海浦东洋泾镇益中瓷电机制造厂当装配工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萧也牧回到湖州,入民众教育馆,积极参加救亡活动。湖州沦陷后,和几位进步学生穿过孝丰山区,经南昌,徒步到长沙。经徐特立介绍,考入临汾山西民族革命大学。后又转到五台山,投入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先后担任《救国报》编辑、《前卫报》编辑、铁血剧社演员、宣传队干事。194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张家口铁路分局工人纠察队副政委。


50年代初,萧也牧曾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后调中国青年出版社任编辑。不久,任文学编辑室副主任。在此期间,先后编辑出版了《伟大的祖国》小丛书、《时事丛书》、《红旗飘飘》丛刊等。对初露才华的作家,甘为人梯,鼎力相助。《红旗谱》、《红岩》、《李自成》、《太阳从东方升起》等作品的修改、出版,均渗透着萧也牧的心血。


萧也牧坦率善良,才华横溢,不仅擅长写中、短篇小说,也擅写散文和报告文学。其作品朴实无华,语言干净洗练,所叙故事看似平淡无奇,却又真实感人。主要作品有《秋葵》、《连绵的秋雨》、《识字的故事》、《我和老何》、《锻炼》、《山村纪事》、《地道里一夜》、《难忘的岁月》、《海河边上》、《携手前进》以及《我们夫妇之间》等。有《萧也牧作品选》。


《我们夫妇之间》发表于1949年秋天。小说提出了老干部进城后所面临的新问题,描写了在新旧交替时代的复杂性格。萧也牧因这篇小说,被错划为“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此后饱受折磨,屡仆屡起。1970年10月15日在河南“五七”干校被迫害致死。1980年春天,得到平反昭雪。

萧也牧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天涯过客

天涯过客

《天涯过客》是克里斯蒂创作的小说,首版英国Collins发布于1970年09月,这一天斯塔福德刚从马来西亚出使归来,在法兰克福转机时,很偶然的一位陌生的女客请他帮忙。她不光看中他身上那件招摇的斗篷,还想要借用他的机票和护照;并且说如果斯塔福德不出手相救的话她会有生命危险。好奇心终究占了上风,斯塔福德喝下神秘女客的迷药,让她取代自己登机。回到伦敦后,斯塔福德在法兰克福的遭遇一下子传了开来,有人认为他是遇着小偷,有人认为是他一贯的吊儿郎当作风,也有人开始怀疑他的忠诚。外交部的高级官员担心这不是单纯的普通盗窃,安全部门也开始严密调查他的行踪。斯塔福德发现自己的公寓被搜查,衣物被人盗去;走在路上几次被人跟踪、并险被行刺。这种种反而教他亦发得意自己当时的决定。

宋元戏曲史

宋元戏曲史

一名《宋元戏曲考》。戏曲史。清末王国维撰。十六章。国维有《王国维遗书》已著录。作者认为中国戏曲至宋元大盛,却囿于传统,横遭鄙弃,无人整理论述,便从中年开始研究。先后完成《曲录》、《戏曲考原》、《宋大曲考》、《优语录》、《古剧脚色考》、《曲调源流考》、《录鬼簿校注》、《录曲余谈》等著作,在此基础上,于一九一二年旅居日本时撰成此书。分上古至五代、宋之滑稽戏、金院本、元杂剧、南戏等五个历史阶段,论述戏曲的发生发展。“余论”带有总结性质,“附录”载元戏曲家小传凡四十余人。资料丰富,搜罗浩繁,为中国第一部戏曲发展史,实开近代戏曲研究之先河。特别是从古代歌舞降神的巫觋活动和宫廷俳优作戏,探索古剧起源,指出“后世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多有独到之处。依次论述从原始歌舞调戏,由汉至唐,乃演进为略具情节的歌舞戏、参军戏。至宋综合为滑稽戏、小说、乐曲,产生杂剧。至金又有“院本”,已能搬演完整故事,形成戏剧。但演唱形式是一人独唱还是按角色扮演,已不可考。故作者谓“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立论严谨,符合历史实际。其对元曲艺术价值亦有精辟论述:“以为能道人情,状物态,词采俊拔,而出乎自然,盖古所未有,而后人所不能仿佛也。”实发前人所未发,在文学史上第一次给元曲以公正的评价,影响深远。有《王国维遗书》本,《国学小丛书本》今收入中国戏剧出版社编《王国维戏曲论文集》。

雕虫诗话

雕虫诗话

诗话者,论诗用笔记体以出之者也。其名称滥觞於宋欧阳公《六一诗话》,同时而起者,有司马温公《续诗话》、刘贡父《中山诗话》。其后流风所扇,大振芳尘,如明之李西涯、清之王渔洋,本以诗为一代宗工,出其心得,自足凌驾一代;而章实斋先生则曰:“诗品、文心,专门著述,自非学富才优,为之不易,故降而为诗话。”又谓好名之习作诗话,以党同伐异,或用为标榜声气之具,或作为宛转逢迎之术,探抉其病,固亦尽之矣。

艇斋诗话

艇斋诗话

诗话。宋曾季貍撰。一卷。季貍字裘父,自号艇斋。其曾祖父为曾巩之弟。有诗学,朱熹颇敬重。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文渊阁书目》、《读书敏求记》著录皆无卷数。有《说郛》本、《艺海珠尘》本、《琳琅秘室丛书》本、《丛书集成》本,丁福保搜得明钞本收入《历代诗话续编》,为最善本。本书成于南宋前期。作者曾师事吕本中,因此书中多记叙江西派诸人的遗闻轶事和见解主张,为研究江西诗派提供了一些值得重视的资料。书中论诗,大体上延续了江西诗派的思路,重视来历出处,讲究夺胎换骨。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

佛典注疏。宋天圣二年(1024)子璇录。七卷。据作者序称是唐宗密述《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简称《纂要》)的删削刊定本。宗密撮世亲、无著所撰《金刚经论》等注疏之精要而成《纂要》一书,宋石壁行绍在《纂要》的基础上别为《广录》,但“文义繁长,不便后学”,故子璇对《广录》“剪削烦乱”而成是书。见载于宋《毗卢藏》、明《永乐北藏》、《嘉兴藏》及清《龙藏》等。

頞多和多耆经

頞多和多耆经

失译人名附西晋录。栴檀调弗天启请于佛,佛为诸弟子说布施八事,及说愚人不知布施,有十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