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

作者:郭沫若
落叶

中篇小说,郭沫若著,最初载于1925年9月25日至11月10日上海出版的《东方杂志》22卷18期至21期,1926年4月由上海创造社出版部出版,列入“落叶丛书”第一种。这是一部书信体中篇小说,描写的是留日学生洪师武和日本姑娘菊子的爱情悲剧。前面有作者的小序,作品的主体部分是菊子写给洪师武的41封情书。这41封信所写的事情是,菊子为中国留日学生洪师武的献身精神所感动,对洪师武产生了爱情,以书信披肝沥胆写挚情,并为了爱不惜和父亲、家庭断绝了关系。而洪虽然也真挚地爱着菊子,但由于医生的误诊他患有梅毒病,于是毅然拒绝了菊子的爱情。后来,洪知道自己所患的不是梅毒病,决意去南洋寻找菊子,但没有找到。洪回到上海,在将要辞世时,把菊子的41封情书交给了“我”。作品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日本姑娘菊子的动人形象,是很重要的艺术成就,是中国现代中长篇小说的拓荒作之一。作品鲜明的反封建精神,感人的艺术形象,独特的艺术风格,深深地感染着当时的读者。

猜你喜欢的书

王尔德奇异故事集

王尔德奇异故事集

出版于1891年的《阿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和其他故事》是一部由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奇异短篇小说集,包括《阿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坎特维尔的幽灵》《没有秘密的斯芬克斯》和《模范百万富翁》,《W.H先生的画像》是后来增补进去的。《王尔德奇异故事集》是其中文简体全译本。这些故事写于1887年至1891年,是王尔德创作能力的巅峰时期。故事以其幽默、反转、荒诞、微悬疑、微惊悚、微浪漫剖析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探讨了人性的美与丑,探索着自我的复杂与矛盾。坐实了王尔德“故事大师”的美誉。 被手相师预言可怕命运的年轻勋爵…… 始终洋溢着难以描述的神秘感的女子…… 在英国古堡里游荡了几百年的阴森鬼魂…… 乐于扮成可怜乞丐的百万富翁…… 为了证明对某种理论的绝对信仰献出生命的漂亮男人…… 惊奇又温暖,悲伤又治愈,荒唐又魔幻,异想天开又耐人寻味。

老姑娘

老姑娘

巴尔扎克于一八三四年开始酝酿《老姑娘》的主人公科尔蒙小姐的形象,并在《豌豆花》、《年轻人》等小说草稿中加以描绘。一八三六年九月,作者应吉拉尔丹之约着手写作《老姑娘》,同年十月二十三日至十一月四日在《新闻报》上分三章连载,一八三七年收入威尔代版《十九世纪风俗研究》第七卷,一八三九年收入夏庞蒂埃版《外省生活场景》,一八四四年收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七卷,属“外省生活场景”,与《古物陈列室》构成一个系列,合称《竞争》。小说围绕老姑娘科尔蒙小姐的婚事,着重刻画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竞争对手:一个是破落贵族德·瓦卢瓦骑士,另一个是前商人杜·布斯基耶。瓦卢瓦骑士拥有社交场上的一切优势:他优雅、机智、举止得体、和蔼可亲,不乏聪明,但无所事事;杜·布斯基耶自私冷酷、举止粗俗、谈吐无情趣可言,却能推动全省的工业化,给外省带来繁荣。他不动声色地击败了贵族,贵族则毫无还手之力。作者仿佛在为贵族唱挽歌,却又无情地指出“君主政体的寿终正寝,人们没有一丝同情。”

十力语要

十力语要

熊十力论学语录、笔札的汇编。凡四卷。卷一以1935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十力论学语辑略》为基础略加修改,并补进四十年代初的若干书札而成。卷二收录了1936至1938年及1940年短札,曾于1940年单印行世。卷三收录了1942至1947年的文章书信和生平自叙,其中阐释《新唯识论》主旨的一些重要文章曾在《哲学评论》、《文哲月刊》、《思想与时代》等刊物上发表过。卷四即以作者于1930年自印的《尊闻录》为基础,增加了部分抗战期间的短札而成。作者在《增订十力语要缘起》中说:“此四卷之书,虽信手写来,信口道出,而其中自有关于哲学思想上许多问题及作人与为学精神之砥砺者,似未容抛弃。”本书对中、西、印文化和哲学均有所论列,从中可以了解作者各个时期的思想变化及“新唯识论”体系萌发、形成、发展的过程。通行本为1947年湖北“十力丛书”本。

刘道荟晋起居注

刘道荟晋起居注

一卷。清黄奭辑。刘道荟,又作道会,南朝宋北徐州主簿。《隋书·经籍志》载《晋起居注》三百一十七卷,《唐书·经籍志》著有三百二十卷。其书自武帝(司马炎)始至安帝(司马德宗)终,记两晋一百余年间诸帝言动行止之事。书乃合诸家起居注而成一书。原书已佚。清黄奭辑为一卷,然辑本疏漏尚多。有 《汉学堂丛书》本,《黄氏逸书考》本。

女诫直解

女诫直解

万历六年,神宗大婚,慈圣李太后命张居正为东汉班昭《女诫》一书做直白注解,以供新册封的王皇后阅读。张居正以内阁首辅身份作此注解,以及为某一皇后阅读而作专书,皆称引人注目。李太后命张居正撰写此书,与张居正多年承担辅导万历皇帝的职责有直接关联,亦显示出女训书籍在后宫女子教育,尤其是皇后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此举在神宗大婚,太后从乾清宫搬回慈宁宫后发生,体现了李太后高度倚重张居正辅佐万历皇帝的姿态,具有明显的政治信托象征意义。该书收录于明万历刻本《张太岳文集》卷11,以及清光绪年间重刻《张文忠公全集》中。万历刻本收录该书时并未与之命名,只在卷11中首先说明“上大婚礼成,蒙圣母慈圣皇太后命臣居正直解汉班昭《女诫》,以教宫闱”,然后收录进呈以后万历皇帝所做序言及直解内容。光绪重刻本收录该书时指出,“《女诫直解》,本自为书,不必搀入文集也”,故附于全集最后一册,并单独命名为《女诫直解》,本文所用即为此本。

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

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

僧伽跋摩,意为“众铠”,天竺人,生卒不详。僧伽跋摩善解三藏,尤精《杂心》。南朝宋元嘉十年(433),他出流沙至于京邑。后应慧观等人之请,译出《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十卷等。《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又称为《摩得勒伽论》。其写法与《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基本相同,“萨婆多部”又名“说一切有部”,为小乘二十部之一。本论是依萨婆多部的观点对《十诵律》的解释和说明。在本论第一卷中即阐述其对戒律的基本立场和形而上的基础,说明了戒律的相持属性,确立了本部对戒律的理解。文中对犯“毗尼罪”分别从“作”与“无作”、“色”与“非色”、“可见”与“不可见”、“有对”与“无对”、“有漏”与“无漏”、“有为”与“无为”、“世间法”与“出世间法”、“阴摄”与“非阴摄”、“界摄”与“非界摄”、“受”与“不受”、“心”与“非心”、“四大造”与“非四大造”、“从结生”与“非结生”、“记”与“无记”、“隐没”与“不隐没” 、“有缘”与“无缘”、“有报”与“无报”、“业”与“非业”、“内入”与“外入”、“或过去”“或未来”“或现在”、“善无记”或“不善无记”……等诸多理论方面给予说明。第二卷以下即结合佛陀制戒的因缘而阐述对戒律持守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