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一夜
作者:叶紫猜你喜欢的书
忠穆集
宋代诗文别集。吕颐浩撰。吕颐浩谥忠穆,因以名集。《直斋书录解题》卷18著录《吕忠穆集》15卷,其中“后三卷为《燕魏录》,杂记古今事”。《宋史·艺文志》也著录《忠穆文集》15卷。但旧本久佚,清代修《四库全书》,自《永乐大典》辑得文137篇,诗词58首,重为排辑,编成8卷。卷1、卷2为奏议,卷3为札子,卷4为表,卷5、卷6为状、书、启,卷7为序、跋、诗、词,卷8为《燕魏杂记》29条,并附洪迈等人《从祀高宗庙庭省札》及吕颐浩之子吕搢的谢表。《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奏燕山、河北危急五事,请议长久之策,一时称其切直”,而《燕魏杂记》则“于古迹颇有典据”。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卷35选录其诗3首,而纪昀则以为3首诗格俱庸钝,只有《次韵蔡叔厚退老堂》语意差好。这3首诗俱不见载《四库全书》辑入的《忠穆集》。
阮籍集
三国魏阮籍著。又称《阮步兵集》、《阮嗣宗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前后变化较大。《乐论》大约写成于正始初年(正始年始于240年,终于248年),继承了儒家的礼乐观,强调礼乐的教化作用,认为“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通易论》、《通老论》写成于正始年间,强调儒道合流,名教与自然相结合,主张“臣之求君,阴之从阳”(《通易论》),认为名教的基础在于自然,理想社会应当无为而治,“君臣垂拱”(《通老论》)。《大人先生传》、《达庄论》写于正始之后,全面继承了老庄思想,认为自然、天地、万物同为一体,皆一气之盛衰;善恶、是非、死生都无所区别;理想的人生应当无慧无求,顺应自然,“恬于生而静于死”(《达庄论》);认为今日士大夫恪守礼教当与裤中之虱无异;理想的社会形态应当无君臣、无礼法。现存最早版本是明嘉靖间陈德文、范钦刻本,此外还有天启、崇祯间张燮编《七十二家集》本,明末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清严可均辑入《全三国文》本(1958年中华书局重印)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陈、范本为底本校勘出版两卷本,上卷文,下卷诗。
始兴记
广东地方志。南朝宋王韶之撰。一卷。韶之字休泰,山东临沂人。曾官吴兴太守,祠部尚书。作者未至始兴,或从徐豁讨问故事,笔为是书。久佚。清曾创于道光间由《初学记》、 《水经注》、 《艺文类聚》、 《太平寰宇记》和《太平御览》等书辑为是编,共二十七条,约一千七百余字。所记为南朝宋始兴郡(今广东韶关)所辖曲江、桂阳、阳山、浈阳、含洭、始兴、中宿等七县山川故事。因原书早佚,体例卷帙无从考索,遂以类相从。是书为六朝旧帙,实为难得,对研究古代粤北山川、峡谷、石室、泉池和城镇变迁等颇有价值。有《岭南遗书》本,后附南海伍崇曜跋。
耒耜经
耒[lěi]耜[s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专论农具的著作。唐末陆龟蒙撰。作者曾隐居乡下,从事田间耕作,对农业生产颇为熟悉。约成书于唐广明元年(880年)前后。本书并序文在内,共六百三十三字。文章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述论有序,文笔古奥。序文中叙述了写作动机,是为了使后人不要忘掉在农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农具。正文开头首先解释了“耒耜”的含义即“犁”(这一说法,其它古文献中不多见)。接着就其整体到各部分的构造与功能,作详细正确叙述,附带谈了三件小农具。
天然和尚年谱
此谱为广东番禺汪宗衍(字孝博)所编。谱为一卷并附有著述考。民国三十二年(1943)线装排印本。书名题字为黄佛颐,谱前有天然和尚象,据广州海幢寺藏本印。谱前有编者“序”,云:“吾粤佛教,自六祖后宋世盛于云门,元明寝衰,崇祯壬午间天然星和尚应陈文忠诸人之清,开法诃林,宗风大振。顾天然虽处方外,乃以忠孝廉节垂示及门,迨明社既屋,文人学士、措绅遗老,多皈依受具,一时礼足,凡数千人,创立海云、海幢别传诸刹,呜呼!何其盛也!”天然和尚名函呈,字麓中,别字天然,俗姓曾,名起莘,字宅师。广东番禺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卒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78岁。26岁举人,次年会试不第,旋隐庐山为僧,晚岁卒于广东雷锋寺。
青州百问
全一卷。宋代曹洞宗僧一辩(又称一辨,1081~1149)问,慈云觉答,林泉从伦附颂。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九册。系青州普照寺之一辩和尚,住燕京大万寿寺时,于宣和年间(1119~1125),聚十方之僧众,试以室中勘验揭提宗纲,设百问示众,众中十身寺之慈云觉遂逐一作答。其后,林泉从伦于每一问答之后附颂一首。本书与从容录同出一辙,皆系曹洞宗之公案集。后世常以之与一辩之门人通玄圆通之通玄百问合称‘通玄青州二百问’,而并行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