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说梦记
作者:旅生
长篇小说。清末旅生撰。三十回。作者生平未详。此书演述清末十数年间社会史。始于康、梁维新运动之前,终于庚子事变以后。书中主要人物多有影射:贾希仙代表作者理想,宁孙谋、魏淡然影射康(有为)、梁(启超),黎浪夫影射孙中山。贾、宁、魏同为湖北教会学校学生,因不愿受教会教育,三人约定一同逃往上海,途中失散。宁、魏赴京应试,宁得大捷。上维新陈条,圣眷甚隆,几于朝政全握在手。后因旧势力进谗,遂至有逮捕令。宁、魏以预知得脱,转至英国,魏则留日本办报。贾希仙经种种周折后,亦泛海到日本,去美国。后又返国开发仙人岛。经无数艰难,终于建成一个理想的岛国:打倒了旧势力,建学堂、修铁路、机器耕种,一切都由中国人自己管理,小说未能完全写实,夹入较多的幻想成分。载《绣像小说》第十九期(1904)至五十四期。
章节列表
升序↑- 说明
- 第一回 说奇梦乡老圆谎 追官粮奸胥索贿
- 第二回 慕官势送子读洋文 悟平权合群开学社
- 第三回 寻伴侣巧遇豪商 谈工艺隐联同志
- 第四回 缔良缘双集女床鸾 访故友单愁过江鲫
- 第五回 阻登舟旗丁伙诈 挂招牌铁口名扬
- 第六回 走越峤志士悲穷 入端溪新词惹祸
- 第七回 解叛犯江中遇盗 破阴谋海外逃生
- 第八回 脱幽囚海岛漂流 困攻苦馆中卧病
- 第九回 起沉疴双探毛人岛 历奇险同上旧金山
- 第十回 出险难旅馆遇良朋 通关节酒楼逢骗子
- 第十一回 撞木钟名士登科 亏国帑道台借债
- 第十二回 新进敢言尚书守旧 名流演说御史触邪
- 第十三回 中高魁吏部分曹 访新贵翰林拜客
- 第十四回 余侍郎封章荐士 宁主政应诏陈言
- 第十五回 行新政终成党祸 漏法网巧遇知音
- 第十六回 海外天别有逋逃薮 旅人宿相逢患难交
- 第十七回 述幻梦改弦易辙 假经商隐姓埋名
- 第十八回 兴源店豪商款友 扬州城侠女访仇
- 第十九回 改男装一舸泛清淮 折侠妹单车走燕市
- 第二十回 审刺客观察解冤仇 索门包奴才仗势力
- 第二十一回 尚书府记室磨刀 华胜店归妻易服
- 第二十二回 宁孙谋作传表贞姬 陈契辛登程寻侠骨
- 第二十三回 弭拳祸快枪小试 惜贤才牌示高悬
- 第二十四回 膺厚聘都讲贻羞 雪奇辱外洋游学
- 第二十五回 大名士幕府参谋 真强盗海中结伴
- 第二十六回 收鱼税激众出洋 识矿苗开工掘地
- 第二十七回 过布哇欣闻国事 入仙岛妙用强权
- 第二十八回 施教育全岛归心 议通商百货出口
- 第二十九回 入广州翻逢旧友 去兴国代了官司
- 第三十回 归海岛小庆团圆 梦中华大开世界
旅生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对山集
诗文别集。十卷。明康海撰,清孙景烈编。刊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对山集》分文体编次:卷一、策,卷二、书,卷三、卷四、序,卷五、记,卷六、碑,卷七、墓志,卷八、墓志、铭、祭文、行状,卷九、赋、琴曲、四言诗、五言古诗,卷十、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排律、七言律诗、五言绝句。计文八卷,诗二卷,共为十卷。康海是“前七子”的重要成员。提倡复古运动,反对当时台阁体的那种雍容典雅、空洞无物的文风,并强调独创。从内容上看,《对山集》中有不少抨击时政、关心人民疾苦的作品,有一定的价值。但由于受刘瑾事件牵连而罢官,使得他的后期创作受到影响。一些作品情调低沉,特别是诗歌流露出更多的消极颓废情绪,缺乏积极意义。有的作品力图效仿杜甫直抒胸臆的特色,任情挥洒,缺乏锤炼,情是真情,但艺术上却有不足处。给人的感觉是率真冗长,似乎是不经意而成的作品。由于康海强调创作要有真情,同时又注意独创性,所以作品仍能逸气往来,翛然自异,比起李梦阳等人的摹拟、剽窃来显得高明多了。康海诗文集的版本较多,明代有张太微的选本和万历年王世懋的选本。清代有《康对山先生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马逸姿重编四十五卷本;《对山集》,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孙景烈编十卷本,卷首有明万历九年王世懋所撰《对山集原序》,此本较完善。《四库全书》著录即此本。十九卷。此集为张太微所编。《对山集》又有孙景烈删定十卷本,已收入《四库全书》。其集自明以来有四种刻本,既明张太微选本、王世懋选本、清马氏康熙中编全集本及乾隆二十六年(1761)孙景烈删定本。而十九卷本较完备。此集今有明嘉靖间刻本传世,现藏北京图书馆。
阳羡风土记
晋代地方风土人情杂记。又名《风土记》。地理杂志。晋周处撰。周处字子隐,阳羡(今江苏宜兴南)人。仕吴为东观左丞。归晋,迁御史中丞。原书久佚,此乃王谟由《御览》、 《太平寰宇记》、《艺文类聚》等十余种古籍中抄出。约五千字。详考阳羡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山川湖泊、吴越风俗、四季节序。
全真坐钵捷法
全真坐钵捷法,撰入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金元全真道道士之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所言「坐钵」,为全真派道士静坐习定之法。其法于每年冬季集体静坐百日,每日数次,皆有规定时辰,故需计算时刻。作者认为当时所用壶漏不合古法,计时亦有差误,故作此篇,以言正确方法。书中有〈造盂之法〉、〈下漏之法〉,〈造筹之法〉、〈加减之法〉等四章,讲述制作壶漏及校正时刻之简捷方法。后附〈定太阳出没法〉,参照干支卦象,编为歌诀,以测定十二月中太阳出没之时间和方位。又有九阳真人图,以十二地支、十二消息卦与十二月相配,以定月象圆缺。本篇虽为道士坐钵而作,但其中所述古代计时工具和计时方法,亦可供研究科技史者参考。
小仓山房诗集
诗别集。三十七卷,补遗二卷。清袁枚撰。袁枚诗文,早享大名。清高宗乾隆十二年(1747),枚官江宁时,已有人为刊其早年诗作,名《双柳轩集》。乾隆三十九年,李调元视学广东时,亦尝刊袁诗选令士子学习。枚六十岁时自编诗、文集,对早期作品痛加删削。其诗集二十四卷,起于乾隆元年丙辰,终于乾隆四十年乙未,按写作时间先后排列,略于少时,详于中晚。名《小仓山房诗集》,前有其弟子薛起凤序及蒋士铨、赵翼、李宪乔等人之题辞。此集刊刻后,风行一时。枚七十五岁时相信术士赵文炳言其“寿至七十六”之说,又补编其诗、文集,各增至三十二卷,体例一仍其旧。其七十六岁至八十二岁诗作,后编为五卷,有仁宗嘉庆(1796—1820)间刊本。补遗二卷乃世宗雍正十一年癸丑至乾隆五十一年丙午(1733—1786)删馀之作。袁枚集刊刻极多。今人周本淳以乾隆随园所刊三十二卷为底本,并据嘉庆诗集单刻本校补标点,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8年排印出版。
明宫史
宫苑志。明吕毖选辑。明万历太监刘若愚曾著有 《酌中志》一书,以辨白自己受魏忠贤党败而入狱的牵连。其书其24卷,记晚明皇帝、后妃、太监、宫女诸事和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斗。书中第16卷记内府职掌,17卷记大内规制、18卷记内板经书,19卷记内臣佩服,20卷记饮食好尚,是此书最有价值的部分。吕毖从《酌中志》 中选出的恰是这5卷的内容,他把次第先后重加编排、篇目小作改动,题以 《明宫史》 刊行。全书分金、木、水、火、土5集。
楞严大义
我们现在学《楞严经》、拜《楞严经》,目的只有一个:由染趋净,息妄归真。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白的道理。 “首楞严”三个字就代表真心。“首”,代表第一,最高的一个;“楞严”就代表王三昧,禅定中最高的、像王一样的,叫“王三昧”,这是佛果位的禅定。我们就是要恢复真心,修楞严大定。楞严大定包括佛的三身(报身、化身、法身)。“首楞严”译为中文,即一切事究竟坚固。一切事就代表五蕴、十二处等。 息妄归真,即要明妄明真。什么叫妄心?什么叫真心?都是我们要明白的。去妄,即七处征心这一段;归真,即在八还辩见这一段。以这个次第来看,明征什么心?什么是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