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狄龙子
作者:还珠楼主章节列表
升序↑- 第1回 幽情谁与诉 卷帘人瘦比黄花 积想已成痴 客馆灯孤惊素脉
- 第2回 明月照松间 寂寞寒山翔铁羽 氛烟生石缝 迷花毒雾起勾蜈
- 第3回 俊眼识英雄 酒肆挥金怀古哲 凌空飞倩影 山亭密语见天人
- 第4回 雷击霆飞 百尺高竿空劈掌 离长会短 小山丛桂好谈心
- 第5回 (1) 峨顶见神灯 古寺荒崖惊恶虎 月明观异兽 寒宵煮酒话灵婴
- 第5回 (2) 峨顶见神灯 古寺荒崖惊恶虎 月明观异兽 寒宵煮酒话灵婴
- 第5回 (3) 峨顶见神灯 古寺荒崖惊恶虎 月明观异兽 寒宵煮酒话灵婴
- 第5回 (4) 峨顶见神灯 古寺荒崖惊恶虎 月明观异兽 寒宵煮酒话灵婴
- 第6回 煮酒款佳宾 雪满山中来虎女 飞丸惊恶兽 月明林下斗犀儿
- 第7回 (1) 止水忽生波 人似孤鸾 空嗟丽质 三生曾有约 心同流水 不恋落花
- 第7回 (2) 止水忽生波 人似孤鸾 空嗟丽质 三生曾有约 心同流水 不恋落花
- 第7回 (3) 止水忽生波 人似孤鸾 空嗟丽质 三生曾有约 心同流水 不恋落花
- 第7回 (4) 止水忽生波 人似孤鸾 空嗟丽质 三生曾有约 心同流水 不恋落花
- 第7回 (5) 止水忽生波 人似孤鸾 空嗟丽质 三生曾有约 心同流水 不恋落花
- 第8回 同病应相怜 对此清辉 愿言永夕 幽情谁与 诉曾经沧海 难恋落花
- 第9回 薄命怅红颜 绮玉偎香成苦忆 当筵飞木令 高怀雅量感雄奸
- 第10回 劈掌戮群凶 桃弯惊芒 谋人自毙 痴情深一往 溪山如画 与子同行
- 第11回 (1) 劫后喜逢君 共吐平生隐痛 舟中成敌国 惊回弱女余生
- 第11回 (2) 劫后喜逢君 共吐平生隐痛 舟中成敌国 惊回弱女余生
- 第11回 (3) 劫后喜逢君 共吐平生隐痛 舟中成敌国 惊回弱女余生
- 第11回 (4) 劫后喜逢君 共吐平生隐痛 舟中成敌国 惊回弱女余生
- 第11回 (5) 劫后喜逢君 共吐平生隐痛 舟中成敌国 惊回弱女余生
- 第12回 念切孤寒 开荒谈侠女 情殷旧侣 软语劝痴人
- 第14回 (1) 欢喜晤良朋 酒绿灯红愿言不尽 殷勤搀素手 山深路险蜜意无穷
- 第14回 (2) 欢喜晤良朋 酒绿灯红愿言不尽 殷勤搀素手 山深路险蜜意无穷
- 第14回 (3) 欢喜晤良朋 酒绿灯红愿言不尽 殷勤搀素手 山深路险蜜意无穷
- 第14回 (4) 欢喜晤良朋 酒绿灯红愿言不尽 殷勤搀素手 山深路险蜜意无穷
- 第15回 暗谷走孤身 沟中惊起白猩子 寒光摇冷月 天外飞来黑女侠
- 第16回 高处可胜寒 雪岭罡风 冰悬万丈 中怀谁与说 深心苦绪 错铸千秋
- 第17回 笑语情亲 斗酒只鸡邀近局 师徒义重 丹崖碧嶂共幽栖
- 第18回 (2) 相见复何年 会短离长 独留遗恨 承欢消永夜 心长语重 偶俱无猜
- 第18回 (3) 相见复何年 会短离长 独留遗恨 承欢消永夜 心长语重 偶俱无猜
- 第18回 (4) 相见复何年 会短离长 独留遗恨 承欢消永夜 心长语重 偶俱无猜
- 第18回 (5) 相见复何年 会短离长 独留遗恨 承欢消永夜 心长语重 偶俱无猜
- 第18回 (6) 相见复何年 会短离长 独留遗恨 承欢消永夜 心长语重 偶俱无猜
- 第19回 缺月已难圆 无望珠还 专心图大业 罡风吹不动 有怀云路 苦志隐寒山
- 第20回 冷月照琼林 午夜梦回罡风急 昏灯摇碧火 隔墙人去剑光寒
- 第21回 (1) 积雪似撑空 野店荒村歼巨熟憝 余波浑不静 青山红树起遥思
- 第21回 (2) 积雪似撑空 野店荒村歼巨熟憝 余波浑不静 青山红树起遥思
- 第21回 (3) 积雪似撑空 野店荒村歼巨熟憝 余波浑不静 青山红树起遥思
- 第21回 (4) 积雪似撑空 野店荒村歼巨熟憝 余波浑不静 青山红树起遥思
- 第21回 (5) 积雪似撑空 野店荒村歼巨熟憝 余波浑不静 青山红树起遥思
- 第22回 小隐在城郊 廿载辛勤医疾苦 大名垂宇宙 一生谨慎向先贤
- 第23回 煮酒共谈心 良夜迢迢 欣来异士 斩关深入险 玄门寂寂 巧剪群凶
- 第24回 绝壑渡孤身 晴日丽空 清泉艳雪 寻珍穿秘甬 珠林翠幕 匿影摇虹
- 第25回 万窍起繁音 玉振金声 忽惊悲咽 双丸摧毒火 烟消雾散 共戮凶顽
- 第26回 灵峰窥剑器 重逢旧侣 喜话亲情 地穴隐浮囊 甫得奇珍 误传小警
- 第27回 寻真水 详参铁简篆 惊丑类 独探幻波池
- 第28回 炉火已纯青 泥化钢消呈异宝 岚光真如沐 山明水丽恋清游
- 第29回 电掣雷轰 凌空一击 身轻叶落 绝顶双飞
猜你喜欢的书
王左丞集
诗文集。南朝梁人王僧孺(465—522)撰。一卷。僧孺,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南梁文学家。历仕齐、梁二代。南齐任左常侍,太学博士,尚书仆射。入梁出为南海太守,迁尚书左丞领著作,兼御史中丞等职。幼贫,依母鬻纱布谋生。既长,好学,常为人抄书以养母,写毕即能成诵。曾以文学游学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博览群籍,学识渊博,好收聚典籍,藏书至万余卷,大多为异本,与沈约、任昉为当时三大藏书家。其诗丽逸,多用新典,以富博称著于世。著有《十八州谱》、《百家谱集》、《东南谱集》、《东宫新记》和《雨台弹事》等,七百余卷。有文集三十卷,已散佚。今集为明张溥辑刊,收赋、表、牋、启、教、书、序、碑、墓志铭、传、诔、祭文、佛事文等二十八篇,乐府和诗近四十首。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清吴汝纶评选本。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
二十卷。唐末强思齐 (生卒年不详) 撰。强思齐,字默越,濛阳 (今属四川彭县)人。他自幼即探讨玄关秘要,深得妙旨。前蜀王建赐号玄德大师。所撰《玄德纂疏》约成书于前蜀乾德二年 (920),卷首有杜光庭序文一篇。该书将上卷 (《道经》)三十七章分而为三:第一、一章,标道宗致;第二、三十五章,广明道法;第三、一章,总结指归。将下卷 (《德经》) 四十四章分而为三: 第一、一章,正开德宗;第二、四十二章,广明德义;第三、一章总结前旨。此书开篇解释“道德”的含义,认为“道是虚通之理境,德是志忘之妙智。”(卷一)。进而阐述二者的关系:“境能发智,智能克境,境智相会,故称道德。”(卷一)。该著引用旧注较多,除各章解题、段落分析、标明旨意等是作者之意外,其余几乎不参己见。其中以唐明皇所注《道德经》为主,又集各家所长而成。后世学者对其品评不一,但一般认为此书所引注疏太多,良莠并存,有繁冗之累,且集各家之说强合于一,使其体例生涩杂芜。然其流传广泛,影响颇深,仍有许多可取之处,是后世学者研究《老子》的重要参考古籍。现存明 《道藏》本。
箴膏肓
一卷。汉郑玄撰。东汉时期,今古文经斗争激烈,着名今文经学家何休有感于贾逵张大属古文经的《左传》学,于是着《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废疾》,既捍卫《公羊》学,亦攻击《左传》与《穀梁》学。郑玄曾师事古文经学家马融,然其学虽以古文经学为根本,却兼容今文经学。因此,他既不容忍何休对《左传》的攻击,亦不赞同何休对《穀梁》的批评,遂针对何氏之书而作《发墨守》、《箴膏肓》、《起废疾》。史称何休见郑玄之书后曾感叹说:“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吾乎!”郑玄遍注群经而未及《春秋》经传,据《世说新语》云,郑玄曾注《春秋传》,但未完成。因知服虔所注多与己同,乃以己注赠与服虔。此说可靠性难以断定,然郑氏之《春秋》学亦赖此三书而流传。此三书原与何休所着别行,盖唐时合而为一,逐条先列何休曰,再列郑玄之反驳。此三书宋时散佚。王应麟从诸书中辑出《箴膏肓》二十余条,《起废疾》四十余条,《发墨守》四条,合编为一书,即今《四库全书》所据之本,然已不及原书十之一二。《箴膏肓》专驳何氏攻驳《左氏》之论。如“曹太子来朝,宾之以上卿,礼也。何休曰:‘《左氏》以人子安处父位,非哀世救世之宜,于义《左氏》为短。’箴曰:‘必如所言,父有老耄罢病,孰当理其政、预正事也?”由于何氏并未把《左传》看成是记载史实之书,而是当作《公》、《穀》一类的解经之作,故有此诘难。然从郑氏之“箴”,我们知道在这一点上,郑氏与何氏并没有区别,此书其它诸条,亦可证明这点。清儒刘逢禄学主《公羊》,不满郑玄之攻驳何氏,撰《箴膏肓评》以申何难郑,或评郑氏之伪,或评郑氏之诬、或评郑氏之非典礼,藉此以申《公羊》家言。郑氏此书,清儒王复、袁钧、孔广森、黄爽等都曾重新辑佚。现存《汉魏丛书》本、《艺海珠尘》本、孙氏问经堂本。
江式近思录集注
清江永撰。共十四卷,六百二十二条。记录了朱熹“义理根源,圣学体用”之说,并对朱熹及其门人的日常讲论作了考证。在注解过程中或解释分析文意,或阐发其中奥理,或辨别其中异同,或指明其中瑕疵。各卷以朱熹所定篇名为准,第一卷《道体》篇;第二卷《为学大要》篇;第三卷《格物穷理》篇;第四卷《存养》篇;第五卷《改过迁善、克己复礼》篇;第六卷《齐家之说》篇;第七卷《出处进退辞受之意》篇;第八卷《治国平天下之道》篇;第九卷《制度》篇;第十卷《处事之方》篇;第十一卷《教学之道》篇;第十二卷《改过及人心疵病》篇;第十三卷《异端之学》篇;第十四卷《圣贤气象》篇。广征博引,体例别具一格,与其他空谈尊朱的学者不同,所引证据较为真实可靠。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决定往生集
日本三论宗珍海撰。述念佛行者决定往生之义。分为教文、道理、信心等三大纲。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四册。教文部分,引观无量寿经、称赞净土经、起信论之说,谓既已决定,勿复犹豫,已云即生,则非别时意。道理部分,谓众生有出离之分,诸佛有引召之功,凡愚愿生者,即得往生,此乃因小而果大,内外缘起之常理。信心部分,于信心决定中,开立果决定、因决定、缘决定三种。后更分此三决定为十门,即依报决定、正果决定、升道决定、种子决定、修因决定、除障决定、事缘决定、弘誓决定、摄取决定、圆满决定;此十门中,初三为果,次三为因,再次三为缘,后一为释。此书并引用慧远、吉藏、窥基、道绰、善导、怀感等诸师之疏释。
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赞
亦称《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疏》、《弥勒上生经瑞应疏》,简称《观弥勒上生经疏》。佛典注疏。唐窥基撰。二卷。是对《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的注疏。先以“佛成权实”、“慈氏所因”、“时分有殊”、“往生难易”、“问答科简”五门对该经作总体分析,然后逐句疏赞。赞文中贯串着法相宗的立场。本疏中国历代大藏经均未收录。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有录。敦煌遗书亦有收藏,但与入藏本文字略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