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球传

作者:黄谷柳
虾球传

长篇小说。黄谷柳著。1947年至1948年间连载于香港《华商报》,随后分《春风秋雨》、《白云珠海》、《山长水远》三部出版单行本。小说比较成功地塑造了从流浪少年成长为革命战士的虾球的形象。虾球原是香港丝厂小工,因工厂停产,当小贩又无法谋生而离家流浪。他当过流氓的“马仔”,又被流氓土匪头目鳄鱼头所收用,曾参与“爆仓”抢劫,进过监狱,参加过扒手集因,甚至亲手偷了父亲在海外做十五年苦工所积下的血汗钱,终于痛苦醒悟,决心回大陆寻找游击队员丁大哥。在途中,他被抓做壮丁,逃出后饥寒交迫,万般无奈中拿性命去赌博,并再次上过鳄鱼头的当,差点丢了命。经历千难万险,虾球终于参加了游击队,后打入鳄鱼头部队,为分化、击溃这支土匪武装立下功劳。通过虾球的经历,作品揭示了半殖民地化的南中国糜烂、腐朽的社会现实,同时也表现了共产党领导下华南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从而形象地显示了一个真理:城市底层的劳苦群众只有走革命的道路才能清除旧社会的污垢,获取自由的新生。整部小说既有章回小说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的特点,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南国的地方色彩;作者运用广东和香港的方言,对港澳、广州等地的都市生活和市民阶层风俗人情作了传神的描绘,在现代文学创作中别开生面。

黄谷柳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洞玄灵宝道要经

洞玄灵宝道要经

《洞玄灵宝道要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隋唐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洞玄部本文类。经文乃高明真王演说。全书主旨在宣扬孝道。谓孝道为大道之要,「道在至孝,不孝非道也」;「奉吾道者,当先行孝道而后行道,故名孝道」。又称修行孝道可永断生死烦恼因缘,身心快乐。不忠不孝,反逆父母,杀害君主,谓之十恶。生犯王法,死入地狱受考,永无出期。

婴儿论

婴儿论

儿科著作。1卷。清周士称撰于乾隆四十三年 (1778年)。书中载述以下内容,即辨初生脉证并治以及寒热、发惊、疮疹、疳病、上焦病、中焦病、下焦病脉证并治。卷末附护养等论述。作者论病仿仲景意旨,并以证治为主,结合预防、护理,具有一定的学术特色。

幼幼新书

幼幼新书

儿科专书。刘昉撰。四十卷。本书在刘昉逝世时仅完成38卷, 后由楼氏继续完成, 首先由湖南刊于宋绍兴二十年 (1150)。现仅存据宋墨抄本,38卷藏日本。中国存有明抄本及经陈履端校改的明万历年刊本;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藏有日本据宋墨抄的复印件。本书整理汇集了宋以前有关儿科学的成就,是一部儿科集大成之作。共分547门,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包括儿科总论、小儿调理、用药及诊法、初生儿保育、诊治,以及先天疾病、儿科杂病、斑疹麻痘、五官、痈疽、疮疥、外伤等。卷末论药叙方及引用方书。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简名《救风尘》。杂剧剧本。元关汉卿作。四折,旦本。妓女宋引章急于跳出火坑,不顾赵盼儿的劝阻,拒绝了洛阳秀才安秀实而嫁给了纨袴子弟周舍,婚后受到种种虐待,遂向赵盼儿求救,赵盼儿深知周舍喜新厌旧,酷爱女色,遂设计引诱周舍写下休书,救出了宋引章,并使宋引章和安秀实得以结合。剧中深刻地揭露了娼妓制度的罪恶,热情地歌颂了赵盼儿的正直品德和反抗精神,对被摧残遭蹂躏的下层妇女深致同情。剧中生动地刻画了赵盼儿聪明机警,富有义气,老于世故的性格,作者始终抓住赵盼儿和周舍的矛盾斗争来展开情节,环环紧扣,笔酣墨饱。

十往生阿弥陀佛国经

十往生阿弥陀佛国经

全一卷。译者佚名。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七册。又称观阿弥陀佛色身正念解脱三昧经、度诸有流生死八难有缘众生经、十往生经。乃说明往生阿弥陀佛净土之十种正念法。即:(一)观身正念,常怀欢喜,以饮食、衣服施佛及僧。(二) 正念以甘妙良药施一病比丘及一切。(三)正念不害一生命,慈悲于一切。(四)正念从师所受戒净慧,修梵行,常怀欢喜。(五)正念孝顺于父母,敬奉于师长,不起憍慢心。(六)正念往诣于僧坊,恭敬于塔寺,闻法解一义。(七)正念一日一夜中受持八斋戒,而不破一。(八)正念若能斋月、斋日中远离于房舍,常诣于善师。(九)正念常能持净戒,勤修于禅定,护法不恶口。(十)正念若于无上道不起诽谤心,精进持净戒,复教无智者,流布是经法,教化无量众生。信奉此经者常受二十五菩萨护持。然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十五、开元释教录卷十八视之为伪经。

金刚仙论

金刚仙论

凡十卷。北魏菩提流(留)支译。又称金刚仙记、仙记。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五册。本书系注解天亲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关于本书之作者,据本书卷末载(大二五·八七四下):‘弥勒世尊但作长行释,论主天亲既从无障碍比丘边学得,复寻此经论之意,更作偈论,广兴疑问,以释此经,凡有八十偈。及作长行论释,复以此论转教金刚仙论师等。此金刚仙转教无尽意,无尽意复转教圣济,圣济转教菩提留支,迭相传授,以至于今,始(疑作殆)二百年许,未曾断绝故。’知金刚般若经之义释,自弥勒以来,经无著(无障碍)、天亲、金刚仙、无尽意、圣济、菩提流支等次第转教,其中,金刚仙、无尽意、圣济等之事迹虽不详,惟既题寪金刚仙论,即可视同金刚仙所造。然此书处处引用我国译经家之说,显然非梵本之翻译。或谓系菩提流支所作,如吉藏之金刚般若经义疏卷一、圆测之仁王经疏卷上末、开元释教录卷十二等均以本书为菩提流支所造。然窥基之金刚般若经赞述卷上则谓本论中所述定性二乘回心之义、真识缘起之说均非天亲门下所好,而认为金刚仙乃我国南方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