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球传

作者:黄谷柳
虾球传

长篇小说。黄谷柳著。1947年至1948年间连载于香港《华商报》,随后分《春风秋雨》、《白云珠海》、《山长水远》三部出版单行本。小说比较成功地塑造了从流浪少年成长为革命战士的虾球的形象。虾球原是香港丝厂小工,因工厂停产,当小贩又无法谋生而离家流浪。他当过流氓的“马仔”,又被流氓土匪头目鳄鱼头所收用,曾参与“爆仓”抢劫,进过监狱,参加过扒手集因,甚至亲手偷了父亲在海外做十五年苦工所积下的血汗钱,终于痛苦醒悟,决心回大陆寻找游击队员丁大哥。在途中,他被抓做壮丁,逃出后饥寒交迫,万般无奈中拿性命去赌博,并再次上过鳄鱼头的当,差点丢了命。经历千难万险,虾球终于参加了游击队,后打入鳄鱼头部队,为分化、击溃这支土匪武装立下功劳。通过虾球的经历,作品揭示了半殖民地化的南中国糜烂、腐朽的社会现实,同时也表现了共产党领导下华南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从而形象地显示了一个真理:城市底层的劳苦群众只有走革命的道路才能清除旧社会的污垢,获取自由的新生。整部小说既有章回小说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的特点,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南国的地方色彩;作者运用广东和香港的方言,对港澳、广州等地的都市生活和市民阶层风俗人情作了传神的描绘,在现代文学创作中别开生面。

黄谷柳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寻欢作乐

寻欢作乐

Cakes And Ale 又译作《家丑》、《啼笑皆非》,1930年最初连载于《时尚芭莎》。书名来自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你以为自己道德高尚,别人就不能寻欢作乐了吗。”闻名遐迩的作家爱德华·德里菲尔德去世后,他的第二任妻子请人为他立传。小说的叙述者“我”——青年作家阿申顿,受传记作者罗伊邀请,前往德里菲尔德的乡间豪宅,追忆当年与作家的交往故事。然而,在我的记忆深处,比作家更耀眼的是他的前妻罗茜,一位不被礼法所束缚的,坦诚热情又具有孩童般纯真的迷人女性。在镇上人眼里,德里菲尔德是不被接受的浪荡子,但我无法抗拒罗茜的魅力,与夫妇二人成为亲密的朋友。当我从学校回来,却意外得知德里菲尔德一家诈骗逃逸,不知所踪。多年后,我在伦敦与他们意外重逢,德里菲尔德开始享誉文坛,而我则与罗茜拥有了一段难忘的恋情。我得知了他们曾遭遇的情感重创,也由此得知德里菲尔德成名作背后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林徽因诗文集

林徽因诗文集

本书精选了林徽因的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篇文章,这些文章,或写友交往、家庭琐事,或写真实的感受和见闻,或发表真实的议论,思想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她的诗歌曼妙飘逸、清丽宛转,她的散文热情洋溢、意蕴悠长,她的小说文字细腻、情感真挚。

积斋集

积斋集

元代诗文别集。5卷。程端学撰。《积斋集》久已亡佚不传,原本卷数也难于考定。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程端学诗文若干篇,重新编次为《积斋集》5卷。卷首无序言。卷1为诗赋(顺序是:赋、五七言古诗、五七言律诗、五六七言绝句),卷2—3为序,卷4为记、跋,卷5为表、碑、铭、说、祝文、祭文、行实、墓志铭。他的诗有南宋江湖派遗风,他的文章往往以理胜而不以辞胜,无雕章绘句之弊,但也缺乏必要的想象力。《四库全书总目》在评《积斋集》时,是把程端学其人与其文结合起来谈的,说是由于程端学“人品端谨,学术亦醇,故其文结构缜密,颇有闳深肃括之风”。这个评价要高于程端学的实际成就。

述书赋

述书赋

二卷。唐窦臮(生卒年不详)撰。窦蒙注。窦臮,字灵长(考《述书赋》之末窦蒙之文,称“吾第四弟尚辇君,子灵长翰墨,厕张、王……”,其字似应为“子灵”,更兼其兄窦蒙字为“子全”,故存疑),扶风(今陕西扶风)人。曾官至检校户部员外郎、宋汴节度参谋。窦臮“文章凌班、马”,“词藻雄赡,草隶精深”,“学究天人,才通诂训”,平生著碑志、诗篇、赋颂、章表,十余万言,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天宝年间所献的《大同赋》、《三殿蹴鞠赋》,晚年又著《述书赋》,且尝书唐茅山三洞景照法师韦公碑。《述书赋》共分上、下两卷,凡七千六百四十言。其上卷所述自上古至南北朝间之书体流变及能书之人;下卷则述自唐代高祖、太宗、武后、睿宗至唐明皇以下,终止于其兄窦蒙及刘秦之妹。是书约成于天宝中,首尾共历十三代,凡一百九十八人。篇末系以徐僧权等八人署证,有太平公主等十一家印记,征求有宝玩之人韦述等二十六人,有利通贸易类人穆韦等八人。《述书赋》品题叙述,皆极精核,注文尤其典雅,要言不支。其“印记”一章,兼将画印模于句下,以至成为朱存理《铁纲珊瑚》、张丑《清河书画舫》之真迹之祖。故张彦远《法书要录》称赞窦臮作《述书赋》“精审旨要,详辨秘议”。历史上一度怀疑《述书赋》为窦臮之兄窦蒙所著,但考证书中如“家兄蒙,字子全,司议郎安南都护”句,又似窦臮自注自书,但单文孤证,仍存旧论。《述书赋》详于古今书人,与孙过庭旨在阐释书学门径之《书谱》相得益彰,并驾书坛,是我国书法发展史上一部重要书史著作。有《法书要录》本、《津逮秘书》本、《四库全书》本、嘉靖乙酉刊本等。

野火春风斗古城

野火春风斗古城

当代长篇小说。李英儒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小说以作者自己当年在河北保定做地下工作的生活经历为素材,描写了1943年作为华北日伪指挥中心的河北省保定城内,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在敌伪组织内部进行政治攻势,为争取、瓦解和分化敌伪军以孤立日寇所进行的一系列艰苦复杂的斗争。小说着力塑造了杨晓冬这个具有丰富地下斗争经验,坚定刚强、沉着机智的党的地下工作领导人的形象。他只身深入虎穴,与伪省长谈判;为了破坏敌人抢粮,他化装大夫借口给商会会长治病,进入商会,严厉警告商会会长不许以交通工具支援日本侵略者;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出其不意,袭击了敌人防守省城的治安军司令部,使正在围剿根据地的日伪军不得不迅速撤回;被捕后,他仍坚贞不屈,利用宴乐园的盛大酒筵场面,作了大义凛然的演说,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斗争精神。小说还描写了金环和银环这两个性格迥异的同胞姐妹的形象。金环泼辣、勇敢,对敌人嫉恶如仇,对同志热情如火,她忍受着丈夫牺牲的痛苦,为了革命工作压制住对梁队长的感情,奔走于党的内线与外线工作之间,最后不幸陷于敌手,受尽酷刑,临牺牲前依然想的是党组织、革命事业和同志。银环性格与姐姐相反,她沉静温柔、善良朴实,严格要求自己,忠心耿耿为革命而忘我工作,出入魔窟而毫无惧色,寒冬腊月,当掉毛衣为周伯伯治病。金环牺牲后,她更积极活动,大胆地劝说日伪军官关敬陶夫妇反正。她的性格在斗争中一步步从软弱走向坚强。小说“紧张的情节和惊险的场面,是通过真实生活的反映被表现在朴素的艺术形式里”(李希凡《也谈〈野火春风斗古城〉》)。这部长篇被译为日、英、俄、朝、保等多种文字,并被改编为同名电影,搬上银幕。

畦乐诗集

畦乐诗集

一卷。明梁兰撰。梁兰,字庭秀,又字不移,江西泰和人。梁兰是右赞善梁潜之父。田居不仕,布衣终身,常与故人寻山水之乐,饮酒赋诗,并于邑西柳溪上辟畦蔬,杂植花竹,筑室其中,逍遥自得,梁兰以畦乐自号。著有《畦乐先生集》此集为杨士奇所编,前有洪武三十一年 (1398)杨士奇序。考士奇所作 《梁兰墓志》,称其卒于永乐八年 (1410),则编此集时,梁兰犹及见之。旧本列 《泊庵集》后,盖用 《山谷集》后附刻 《伐壇集》之例。今以各自为集,故分别著录。原目列古今体诗二百三十四首,而五言古诗中注缺七首,实有二百二十七首。题中有缺字二处,诗中亦有缺字二处,均无别本可补。杨士奇称“其志平布气和,识精而思巧,沨沨焉,穆穆焉,简寂者不失为舒徐,疏宕者必归于雅则,优柔而确,讥切而婉,虽自重其师,过相推重,而于繁音曼调之中,独翛然存陶、韦之致。” 四库已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