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谷柳

黄谷柳
  • 姓名:黄谷柳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广东省梅县人
  • 出生日期:1908年
  • 逝世日期:1977年1月2日
  • 民族族群:

黄谷柳(1908年-1977年1月2日),现代作家。广东省梅县人。祖籍越南广宁省河桧州高岭村。生于越南海防市。七岁在云南省河口镇立小学读书,后入昆明市民办联合中学、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习。19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7月经越南海防去香港,由于北伐失败,不得转赴武汉,只好留香港谋生。先做买卖,并读夜校(新闻学社),后进《循环日报》当校对。在香港期间曾在《大公报》、《循环日报》上发表过通讯、散文和小说。1931年夏到广东军阀陈济棠军队任上尉科员,参加了国民党。他厌恶内战,拥护抗战,1941年脱离国民党军队。1943年至1945年间,主要从事创作,在陈原主编的《民主世界》半月刊上发表了中篇小说《杨梅山下》。解放战争开始后,在香港与进步文艺界联系密切。1947年10月应夏衍之约,在《华商报》上发表了著名的长篇小说《虾球传》(1957年,通俗文艺出版社1979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书前有夏衍写的《忆谷柳》代序),作品分《春风秋雨》、《白云珠海》、《山长水远》三部,它通过流浪无产者少年虾球的曲折经历,描写了香港、国统区和游击区的广阔生活图景,表现了广东人民生活斗争的激烈与残酷,指出了历史发展的动向,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茅盾说它“从城市市民生活的表现中激发了读者的不满、反抗与追求新的前途的情绪”,在风格上“打破了‘五四’传统形式的限制而力求向民族形式与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在香港还写有中篇小说《刘半仙遇险记》、粤语电影文学剧本《此恨绵绵》和童话《大象的经历》(1955年,华南人民出版社)等。1949年2月由夏衍、周而复介绍在香港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从香港回内地,到十万大山游击区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任粤桂边纵队司令部秘书、南路人民报记者,后随军于1950年5月进驻海南岛,写了反映海南岛解放初期渔民恢复生产的中篇小说《渔港新事》(1951年,新华书店华南总分店),同年底调《南方日报》任记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于1951年随中国人民第一届赴朝慰问团出国。1952年初,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组织的以巴金为首的文学、美术、音乐等工作者的朝鲜战地访问团,再度赴朝鲜前线,一直与志愿军生活、战斗在一起,在上甘岭战役中荣立三等功,得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颁发的军功奖章一枚。朝鲜停战后,随军回国。其间写有反映抗美援朝斗争的散文集《战友的爱》(1954年,中南人民文学艺术出版社)。1953年后,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广东分会常务理事。1955年发表了中篇小说《接班人》(工人出版社)。此后写有散文、特写、小说多篇,散见于地方和全国的一些报刊。还与周国瑾、符公望合作写了三幕六场话剧《生命的呼唤》(又名《平凡的创造》;1955年,华南人民出版社),与王为一合编了粤语电影文学剧本《七十二家房客》,1963年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发行国内外。1973年因病退休。文化大革命后,曾任广东省文艺创作室创作员、广东省政协委员。1977年元月2日逝世。

黄谷柳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革命之路

革命之路

《革命之路》系美国被忽视的文学大师理查德耶茨的处女作,也是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出版于1961年,当年即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与《第22条军规》、《看电影的人》一同入围;2005年又被《时代》周刊评为百大英语小说经典之一。2009年1月,根据原著改编的同名电影一举摘得金球奖剧情片最佳女主角桂冠,并获得奥斯卡奖提名。 20世纪50年代,弗兰克和爱波夫妇生活在郊外革命路上的革命山庄。弗兰克是个上班族,爱波在家养育一对儿女,兼做业余演员。天长日久,两人厌倦了这种无聊的生活,争吵不休。爱波建议他们抛弃革命山庄的一切,迁往巴黎寻找激情与梦想。弗兰克知道后很是兴奋,但别人并不以为然。恰在此时,他得到难得的晋升机会,爱波也再次怀孕。 大好前途当前,弗兰克背叛了自己当初的想法,并设法要妻子留下。但他的计划被戳穿,爱波与其大吵一番后,决定流产,意外发生了深受打击的弗兰克搬到城里,但新的住户源源不断地来到革命山庄,那里的生活依然继续……

阿尔芒丝

阿尔芒丝

小说的副标题是《1827年巴黎沙龙的几个场景》。《阿尔芒斯》是司汤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主人公奥克塔夫出身贵族家庭,才貌超群,是上流社会里的出色人物。但他落落寡欢,对周围环境难以忍受,只有表妹阿尔芒丝是红颜知己。阿尔芒丝是个被收养的孤儿,性格坚强,与贵族上流社会格格不入。奥克塔夫与阿尔芒丝由于情投意合而彼此相爱。后来奥克塔夫经济地位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两人的爱情波折。奥克塔夫的母亲弥合了他俩的裂痕。但婚后不久,奥克塔夫听信了别人对阿尔芒丝的诽谤,离家出走,在前往希腊途中,因痛苦失望而服药自尽。

三五历记佚文

三五历记佚文

三国时期记述上古传说的古籍。吴人徐整著。此书现已不存,仅在清人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及清人王仁俊《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中有所辑录。神话中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材料仅见于此书与同为徐整所著的另一书《五运历年记》,比起女娲、伏羲、神农等神话资料出现得为晚。《五运历年记》已佚,无辑本,仅清马骕《绎史》、明董斯张《广恃物志》等书有引文。两书所记盘古及三皇五帝事,又杂以日月星辰等宇宙构成观念,为今日研究盘古神话最重要的资料。

冬青馆古宫词

冬青馆古宫词

诗别集。三卷。清张鉴撰。张鉴(1768—1850)字春冶,号秋水,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嘉庆间副榜贡生,授武义教谕。阮元抚浙时聘至诂经精舍执教。著有《冬青馆集》等。此集所收宫词三百首,起自春秋时吴、越,终于明代,皆为七绝,写历代宫中事,清末桂荣为之注,引据颇丰。张氏宫词,亦多清词丽句。此组诗为张氏少作,初刻于咸丰间,后收入《功顺堂丛书》。民国间商务印书馆收入《丛书集成》,有排印本。又有民国元年(1912)刊本。

仁王经疏

仁王经疏

佛典注疏。作者与卷数不详。是后秦鸠摩罗什译《仁王经》的注释书。敦煌遗书藏本。为斯2502号,首残尾全,存八十一行。尾有题记:“开皇十九年六月二日抄写讫。”原卷无标题,现题系据内容所拟。本号分两部分:前一部分疏释“我闻”(残,惟存十五字)、“一时”四字;后一部分明《仁王经》所宗。两部分中间留有一段空白。从抄写形态看,两部分所疏应为同一经。《敦煌宝藏》则据前段将此号定名为《法华论》。在本疏中,作者认为《仁王经》以真性为宗,是如来圣弟子说;在菩萨、声闻两藏中,属菩萨藏收,为根熟空顿教法轮。本疏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鸯崛摩经

鸯崛摩经

佛说鸯崛摩经,一卷,增一阿含经力品之别出,西晋竺法护译。小乘部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