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圈
作者:吴趼人
法国鲍福原著,周桂笙译,吴趼人评。原载《新小说》第8~24号(1903年10月~1906年1月),上海广智书局1906年出版单行本。 原著名为Margot La Balafrée,1884年问世,译作根据英译本译出。原著者Fortuné Du Boisgobey,当时译作鲍福,法国小说家,曾在非洲阿尔及利亚服役5年。家庭比较富裕,从事写作长达40多年。他是多产作家,著作多达60余部。其通俗小说颇受中国读者的欢迎。清末民初,其汉译小说作品10余部。译者周桂笙,字树奎,一字辛盦或新庵。上海人,肄业于上海中法学堂,治英、法文。开近代白话翻译西洋小说之先河。与当时颇为流行的合作意译不同,他独立直译。最初投稿梁启起创办的《新小说》杂志,不久担任《月月小说》的译述编辑,著译作品甚多。他与吴趼人甚善,相互商榷,堪称当时海上文坛的两大重镇。该译作是一部早期直译小说,保留了原作的创作技法。他在《 <毒蛇圈> 译者识语》中明确指出,《毒蛇圈》起笔处就是父女问答之辞,“凭空落笔,恍如奇蜂突冗,从天外飞来;又如燃放花炮,火星乱起。然细案之,皆有条理,自非能手,不敢出此!虽然,此亦欧西小说家之常态耳”!这种技法对其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一定影响,如当时吴趼人创作的小说《九命奇冤》。
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回逞娇痴佳人选快婿赴盛会老父别闺娃
- 第二回掉笔端补提往事避筵席忽得奇逢
- 第三回赏知音心倾世侄谈美术神往先师
- 第四回醉汉深宵送良友迷途黑夜遇歹人
- 第五回醉酒汉权当抬轿夫守病人喜逢警察卒
- 第六回弃尸骸移祸铁瑞福舁死人同投警察衙
- 第七回缉凶手瑞福充眼线通姓氏总巡释疑心
- 第八回遭毒手瑞福失明送归人总巡遣伙
- 第九回擒罪人遍搜陋屋睹盲父惊碎芳魂
- 第十回孝娃娃委曲承欢史太太殷勤访友
- 第十一回顾兰如呈身探瑞福陈家鼐立志报师仇
- 第十二回假恓惶一番议论潜踪迹暗察行藏
- 第十三回拟游观爱媛约侣伴怪失言少女动娇嗔
- 第十四回撒娇痴憨女请婚期避嫌疑兄妹双辞别
- 第十五回察行藏旁观私议论赌衣物同病却相怜
- 第十六回穷学徒发心行善事大曲家无意露原形
- 第十七回拾戒指忽地起猜疑上酒楼留心探踪迹
- 第十八回几文钱夫妻成陌路一杯酒朋友托交情
- 第十九回入剧场改头换面呈杂技萃精会神
- 第二十回杯酒淋漓好男儿入彀金光闪烁俏美女关心
- 第二十一回逞强梁同心困家鼐毕游戏革面露原形
- 第二十二回观徽号揣测得端倪避凶锋潜藏免灾晦
- 第二十三回技艺家偏学侦探术跳舞会乃成撮合山
猜你喜欢的书
道德真经广圣义节略
道德真经广圣义节略,原题「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卷前有《道德真经外传》。按《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谓此书「其非玄宗御制明矣。……此盖诸臣所撰,或后人所为也」。《天一阁具存书目》称玄宗所撰《道德真经疏》十卷本与四卷本回异。又有当代学者检考其文,断此书作于玄宗之后。今按,此书即唐末道士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之节录本。卷前所谓《道德真经外传》,是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之序,正文四卷亦从杜氏之书节录而出。杜氏为唐玄宗《道德经》注疏作义释,「义曰」乃杜氏所作。
太上六壬明鉴符阴经
太上六壬明鉴符阴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代。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卷首序文称:昔孙膑学道于鬼谷,在园中遇白猿赐以此书,其书言兵家六壬遁甲之术。大抵以书符念咒、踏罡步斗、醮祭启告玉皇上帝等方术,召役六丁六甲来助,使行法者能隐形遁身,造作兵器有灵、或召风雨雷火,破敌成功等等。原书正文三卷:卷一共十式:混元式、天元式、地元式、人元式、二仪式、三才式、四序式、五行式、六丁式、六甲式。各具符咒祭法。 卷二共四式:造褙子式、造器械式、六甲厌式、造神枪式。 卷三共十一式:九星式、十干式、十二支式、十二月式、十二月将式、八门式、太一式、祭风式、祭雨式、平地成河式、平地生火式。三卷之后,又增补第四卷,引述三元经及伍子胥、王璋之语,讲述奇门遁甲之法十余种。包括:急则从神缓取门、避形遁迹、玉女反闭局、门下十干神名、欲行千里出门法、三奇吉门禹步、真人禹步斗罡、六甲阴符、行军禳风法、玉女返闭指南、每日出门咒、四不向战、推入节宜向、李仆射孤虚法等。大抵亦言卜战求财、出门求仙、隐形遁迹、趋吉避凶之符咒法术。
札记小说
全名《我佛山人札记小说》。笔记小说集。清吴沃尧撰。凡56则。原载宣统二年(1910)二月十五日至五月十四日《舆论时事报》。内容较广泛,包括科场轶史、文人画家趣闻、才子佳人传奇、酷吏劣迹、奸杀凶杀案情,等等。其中采录了一些民间传说、故事,如《卖豇豆者》、《贩蜡客》、《富家儿》、《息妄念法》、《高密疑案》、《清远健妇》、《禁鸦片遗事》、《误累》。旧有民国十一年(1922)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今人卢叔度辑校的《我佛山人短篇小说集》(花城出版社,1984)收有此集。
战国策校注[四库本]
注释书。元吴师道撰。《四部备要》本33卷。《战国策》编自汉刘向,注始后汉高诱。传至北宋,正文及高注均有佚缺。曾巩曾合诸本作校补。南宋时姚宏及鲍彪以曾巩校本为基础,分别作注。姚氏仍刘向所定编次,稍补高注之缺,重校正,兼训释,凡所增注,悉冠以“续”字,是为姚氏续注本。鲍氏则打乱刘向旧有章次,以王系事,重定编次,又考之《史记》诸书,新为之注,是为鲍氏新注本。吴师道以为,鲍注虽于高注讹漏多所补正,然缺失仍多。便以鲍注为底本,参以姚注,重作校注,撰成此编。是书一仍鲍氏所定章次,但又取刘向、曾巩所校33篇486章旧第置于卷首,以存旧本章次。是书为校补鲍注而作,凡校正者,标以“正曰”;凡补注者,标以“补曰”。书首有《校正凡例》并自序。《四库提要》称是书“撮举彪注之大纰缪者凡19条,议论皆极精审。其他随文驳正,亦具有条例。古来注是书者,固当以师道为最善矣。”
江苏省通志稿武备志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武备志。自吴晋南朝,江左兵事为多,但均无兵志,新唐书始有。今宜采汉以后兵制,见正史编年会要诸书者,立武备志。清末江宁、上海制造厂,武备学堂,陆军水师诸学堂日以增多,有非前代钩盾诸署所能范围者。各府州志有武举人进士,自宜按科列表。新唐书以前无兵志,应合通典、通考、通鉴参考为之。他如全晋文及全宋齐梁陈文,全唐文、宋建康吴郡镇江等志、元金陵镇江诸志,均有可录。明为南畿,实录可搜集者尤多,如驻防,绿营、防营、新军、军饷、军学、军器之属,皆详列之。
法华玄赞义决
法华玄赞义决,一卷,唐 慧沼撰。编号一七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