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异传
作者:戴祚
东晋·戴祚撰。又称《甄异记》、《甄异志》、《甄异录》。志怪小说集。三卷。原书早佚。《隋书·经籍志》入史部杂传类,题“晋西戎主簿戴祚撰”。 《旧唐志》同, 《新唐志》入小说家类。宋以后史志皆不见载,大约亡于宋。重编《说郛》本辑其遗文五则,但多有误收;鲁迅《古小说钩沉》自《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太平广记》、《太平御览》、 《齐民要术》和苏易简《文房四谱》诸书中辑其遗文十七条,是当前较完备的辑佚本。所记多为晋太元、建武中鬼神怪异、感应灵验之事,为此前志怪书所不载。其中“秦树”、“杨丑奴”记人与鬼、人与妖恋爱,“张阁”、“张牧"记鬼使、鬼奴故事,皆首尾完整,情节曲折,较有小说韵味。
戴祚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没有个性的人
《没有个性的人》是奥地利作家罗伯特穆齐尔未完成的遗作,一部“精神长篇小说”,在二十世纪现代派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小说的背景是1914年前的奥匈帝国。维也纳,人们成立了一个委员会,筹备1918年庆祝奥皇弗兰茨约瑟夫在位70周年的活动,而在这同一年,德国将庆祝德皇威廉二世在位30周年;所以,人们称奥地利的这个行动为“平行行动”(然而,1918年正好将是这两个王国覆灭的年份,这将一个滑稽荒唐的炸弹放进小说的基底)。小说的主人公——平行行动委员会秘书乌尔里希——在故事开始时32岁,他认识到,对自己来说,可能性比中庸死板的现实性更重要;他觉得自己是个没有个性的人,因为他不再把人,而是把物质看作现代现实的中心:“今天……已经产生了一个无人的个性的世界,一个无经历者的经历的世界。”他看到自己被迫面对时代的种种问题,面对理性和心灵、科学信仰和文化悲观主义之间的种种矛盾。另外,小说还塑造了主人公在平行行动的活动圈里接触到的一系列形形色色的人物,如行动负责人狄奥蒂玛、金融巨头和“大作家”阿恩海姆、年轻时代的朋友瓦尔特和克拉丽瑟、神经错乱的杀人犯莫斯布鲁格尔、同他一起经历乱伦之爱的胞妹阿加特,等等。
六必酒经
三卷,清代杨万树撰。杨家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善于酿酒。杨万树多方搜罗文献,悉心钻研酿酒技术。《六必酒经》注明参考了我国历代39种酿酒文献,如《吕氏春秋》、苏轼《酒经》、朱翼中《酒经》、《北山酒经》,在文献基础上,杨万树对“六必”工艺推陈出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摸索出一整套有科学价值的酿酒经验,于道光二年(1822年)撰成《六必酒经》一书,有家刻本传世。
听雨丛谈
《听雨丛谈》所记多为作者耳闻目睹之事,也有部分录自他书或有关案牍。其内容甚杂,而以涉及清代满洲及旗人风俗制度为多。如卷一“红绒结顶”、“花翎”、“羽缨冠“、“四禊袍”、“黄马褂”、“绿压缝靴”、“执事乐人服色”、“黄缰紫缰”,卷五“朝珠”,卷六“钿子”,卷十二“繖扇制度”、舆制”等条,对清廷及满族服饰器用的有关情况作了细致记载。在宗教祭祀及婚丧习俗方面,则有卷五“满洲祭祀割牲”、卷六“满洲祀先不用炷香”、卷十一“祭马神”、“丹旒”、“分祭幛”、卷十二“插戴”诸条,其中提供的某些情况,确非熟知内情者不能道。又说八旗中满洲、蒙古、汉军祀之礼,各有差异,以汉军而论,“从满洲礼者十居其一二,从汉人礼者十居七八。内务府汉姓人,多出辽金旧族,如满洲礼者十居其一二,如汉军礼者十居三四耳”(卷六“颁胙”条)。反映了当时各族间文化相互影响的情况。
太上灵宝智慧观身经
法琳《破邪论》列举道经中有《智慧观身大戒经》,该经当出自六朝。唐孟安排《道教义枢》引该经,但引文不见今本,本经或是残卷,或是缩本。述静观真人观身实相,了见世法皆空,劝人修心静心。
瑜伽师地论选译
本注译旨在充分继承前人注疏披寻成果的基础上,对原典加以详注并译成现代语体,且力求反映现代宗教学、佛学有关研究的新成就,做到让教外普通读者也能看懂,并受到此宝典的不尽惠溉。然而在实际工作进行中,感到此译的难度极大,本人又才疏学浅,根性愚钝,每每因一组名相的译文苦索数日。幸有玄奘大师精神的鼓舞,为弘扬中华文化,我终于努力完成了本注译,虽聊胜于无,但错谬之处定有不少,吾寄望来者献出更佳注译本。
宗门十规论
全一卷。五代僧法眼文益撰。又称法眼禅师宗门十规论、净慧法眼禅师宗门十规论。略称十规论。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册。旨在摘举五代时禅家之流弊,而予戒饬。计分十条:(一)自己心地未明,妄为人师。(二)党护门风,不通议论。(三)举令提纲,不知血脉。(四)对答不观时节,兼无宗眼。(五)理事相违,不分触净。(六)不经淘汰,臆断古今言句。(七)记持露布,临时不解妙用。(八)不通教典,乱有引证。(九)不关声律,不达理道,好作歌颂。(十)护己之短,好争胜负。本书之注疏有增标傍注宗门十规论(能仁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