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宫
作者:滕固猜你喜欢的书
寓意草
医案医论著作。明末清初医家喻嘉言撰。书成于明崇祯癸未(1643年)。书名含义是指该书寄寓了喻氏对医学的某些初步的见解。全书共记有喻氏医论、医案64则(一作66则)。除开首两则为医论之外,余62则为医案,共记所治患者70余人次,所治病证多为伤寒危证和内科疑难重症,治多奇中,议论纵横。开篇即倡导“定议病式”和“先议病后用药”,详列病历各项内容,突出了临床辨证要点,先议病后用药这一主张,强调识证辨证的重要性。同时,喻氏在书中的立法处方案例表明,他时时注意据理立法,并顾及用药前后的病机转归。书中对肿胀治法,立下培养(补益元气)、招纳(升纳阳气)、解散(开鬼门、洁净府)三法。治痢7案,治法各异,尤以“逆流挽舟法”治痢尤为后世乐道陈修园称此法“可补《金匮》之未逮”。此外,书中运用麦冬、阿胶、生地、人参、梨汁、竹沥之类的生津养阴药,对后世温病学派用药也有一定的影响。该书现存有明崇祯原刊本,此后的单行本和合刊本尚存有50余种左右。建国后上海卫生出版社曾予铅印(1958年)。清代光绪年间谢甘澍撰《寓意草注释》,对喻氏之说有不少阐释。
跌损妙方
伤科著作。明异远真人撰,清孙应科校。一卷。刊于道光十六年 (1836) 。书中记有“治法总论”、“用药歌”、“药中禁忌”,并将身体部位分为全身、头面、身中、脊背、腿足、金创、通用七门,分别论述不同部位损伤治法。此外载跌打损伤方一百一十八首,其中诸如接骨丹、洗药方、七厘散等方疗效甚著,可供骨伤科临床参考。有咸丰二年 (1852)刻本,一九八五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张氏卮言
清·张元赓著。笔记小说集。一卷。有《昭代丛书》本,收入辛集别编卷第二十一。内容多述时人轶闻、鬼神怪异事,含鬼话成分。其中《捕虎》《孽报》《八卦田》等为鬼话。本书杂记明末以来人物轶事及异事琐闻。内容多以人名为题,亦或有以事为题者。书中所记名人轶事,具有较好的史料价值。如“左良玉”条,叙左良玉从一小卒冒副总之名战李自成有功而发迹身荣的经历,对研究明末历史有所裨益。“破山和尚”条,叙破山和尚为救生民,应允张献忠破佛家食肉之戒,每以此法救民。从中可见当时战乱。
般若心经疏诒谋钞
般若心经疏诒谋钞,一卷,宋智圆撰,日本智空刊行跋。
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
全一卷。唐代僧法眼文益(885~958)撰,明代僧语风圆信、郭凝之编。又作大法眼文益禅师语录、大智藏大导师语录、清凉文益禅师语录、文益录、法眼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集录法眼文益之略传,及其住崇寿院、报恩禅院、清凉禅院等处之开堂、上堂、示众、问答、机缘、举古、代古、偈颂等。文益接引后进,恳切提撕,不行棒喝,自本书所录语要即可窥其宗风。卍续藏第一一九册亦收录本语录,卷首附题‘五家语录法眼宗’,卷末附语录风圆信、郭凝之所撰之五家语录序二篇。
中边分别论
梵名Madhya^nta-vibha^ga-t!i^ka^ 。凡二卷。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本论偈颂部分系弥勒(梵Maitreya ,四世纪后半)所作;长行(散文)部分则为世亲(梵Vasubandhu ,五世纪)所著。南朝陈武帝永定二年(558)真谛(梵Parama^rtha , 546~569 年在中国)译出,与玄奘译之‘辩中边论’(三卷,亦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为同本异译。弥勒为瑜伽行派及唯识学派之开祖,本书即其五部论之一。所谓‘中’,指大乘根本思想之中道;所谓‘边’,有相互对立、极端观念之意;此即离两极端之对立而回归于中道之意。所谓‘分别’,即分别种种立场以把握教义之概念。本论计有相品、障品、真实品、对治修住品、修住品、得果品、无上乘品等七品(七章)。梵文本及藏本将第四、五、六归为一品,则全书为五品。本书于弥勒论书中,组织最称紧密,叙述简洁,思想丰富,系以大乘之立场含摄小乘佛教教义之概念。汉译之注释书有唐代窥基所著之‘辩中边论述记’,以及唐代新罗僧元晓所著之‘中边分别论疏’(四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