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演义
作者:黄世仲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回 花县城豪杰诞生 小山头英雄聚首
- 第二回 会深山群英结大义 游督幕智士释豪商
- 第三回 发伊犁钱东平充军 入广西洪秀全传道
- 第四回 闹教堂巧遇胡以晃 论嘉禾计赚杨秀清
- 第五回 杨秀清初进团练局 洪秀全失陷桂平牢
- 第六回 罗大纲皈依拜上帝 韦昌辉乘醉杀婆娘
- 第七回 韦昌辉义释洪秀全 冯云山联合保良会
- 第八回 冯云山夜走贵县 洪秀全起义金田
- 第九回 劫知县智穷石达开 渡斜谷计斩乌兰泰
- 第十回 洪仁发误走张嘉祥 钱东平重会胡元炜
- 第十一回 萧朝贵计劫梧州关 冯云山尽节全州道
- 第十二回 洪秀全议弃桂林郡 钱东平智败向提台
- 第十三回 张国梁背义加官 赛尚阿单骑逃命
- 第十四回 李秀成百骑下柳郡 石达开传檄震湖南
- 第十五回 胡林翼冷笑掷兵书 曾国藩遵旨兴团练
- 第十六回 洪宣娇痛哭萧朝贵 钱东平大破曾国藩
- 第十七回 彭玉麟恤情赠军饷 郭嵩焘献策创水师
- 第十八回 左宗棠应聘入抚衙 洪天王改元续汉统
- 第十九回 封王位洪秀全拒谏 火汉阳曾天养鏖兵
- 第二十回 向荣大战武昌城 钱江独进兴王策
- 第二十一回 洪天王开科修制度 汤总兵绝命赋诗词
- 第二十二回 向荣怒斥陆建瀛 钱江计斩蒋文庆
- 第二十三回 勇鲍超独救江忠源 智钱江夜赚吴观察
- 第二十四回 萧王妃夺旗镇江城 洪秀全定鼎金陵郡
- 第二十五回 李秀成平定南康城 杨秀清败走武昌府
- 第二十六回 攻岳州智劫胡林翼 入庐郡赚斩江忠源
- 第二十七回 李秀成二夺汉阳城 林凤翔大战扬州府
- 第二十八回 林凤翔夜夺扬州府 韦昌辉怒杀杨秀清
- 第二十九回 钱东平挥泪送翼王 林凤翔定计取淮郡
- 第三十回 石达开诗退曾国藩 李秀成计破胡林翼
- 第三十一回 韦昌辉刎颈答钱江 李鸿章单骑谒曾帅
- 第三十二回 谭绍洸败走武昌城 钱东平遁迹峨眉岭
- 第三十三回 李秀成一计下江苏 林凤翔十日平九郡
- 第三十四回 林凤翔大破讷丞相 李开芳再夺卫辉城
- 第三十五回 李秀成出师镇淮郡 林凤翔败走陷天津
- 第三十六回 完大节三将归神 拔九江天王用武
- 第三十七回 陈英王平定江西地 刘丽川计取上海城
- 第三十八回 取桐城陈其芒鏖兵 奉朝旨左宗棠拜将
- 第三十九回 向军门败死丹阳镇 胡林翼窥复武昌城
- 第四十回 罗泽南走死兴国州 罗大纲夜夺扬州府
- 第四十一回 李忠王定计复武昌 陈玉成弃财破胜保
- 第四十二回 守六合温绍原尽忠 战许湾鲍春霆奏捷
- 第四十三回 金陵城大开男女科 李秀成义葬王巡抚
- 第四十四回 张国梁投殁丹阳河 周天受战死宁国府
- 第四十五回 陈玉成大战蕲水城 杨制台败走黄梅县
- 第四十六回 李秀成义释赵景贤 林启荣大破塔齐布
- 第四十七回 曾国藩会兴五路兵 林启荣尽节九江府
- 第四十八回 龙虎战大破陈玉成 官胡兵会收武昌府
- 第四十九回 救九江曾国荃出身 战三河李续宾殒命
- 第五十回 战桐城忠王却鲍超 下浦口玉成破胜保
- 第五十一回 何信义议献江苏城 石达开大战衡州府
- 第五十二回 李孟群战死庐州城 左宗棠报捷浮梁县
- 第五十三回 雷正琯密札访钱江 杨辅清匿兵破庆瑞
- 第五十四回 破金陵归结太平国 编野史重题懊侬歌
猜你喜欢的书
香乘
二十八卷。明周嘉胄撰。周嘉胄,字江左,扬州 (今江苏扬州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 《香乘》。是书初成于万历戊午 (1618)年间,当时全书只有十三卷,书前有李维祯序言一篇。后来,作者认为是书简略,疏漏较多,广泛搜集香之名品、典故及鉴赏之法,旁征博引,一一具言始末,积二十余年之力,编成此书,于崇祯辛巳 (1641)年间刊出。作者自为前后二序。
玉皇宥罪锡福宝忏
一卷,旧题辛汉臣着。《高上玉皇宥罪锡福宝忏》又称《玉皇宥罪锡福宝忏》或《玉皇忏》。时常称颂该经书可得到高上玉皇大帝的庇佑。“皇”者,指玉皇大帝;“宥”(yòu)者,指宽容、饶恕、原谅之意;“忏”者,指忏悔以往之过咎也。
阴符经考异
一卷。南宋朱熹撰。《阴符经考异》,又称《黄帝阴符经注解》。唐代有两种《阴符经》注本(李筌《阴符经集注》和张果《阴符经注》)流传于宋,引起宋儒研究《阴符经》者聚讼纷争,争论焦点就是《阴符经》的真伪。一种意见认为《阴符经》不是商末就是周末之书;一种意见认为是战国时书;再一种意见认为以文字气象言之必非古书,但如果不是深于道学之人不能作此书,而唐李筌不是深通道学的,所以认为此书是李筌之前的人所作;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此书即唐李筌所作,托名于黄帝又伪称得于嵩山石室之中。朱熹在《阴符经考异序》中,认真分析了各种意见,认为唐张果虽然称于道经藏中得《阴符传》,但毕竟出于李筌之后,而《阴符传》也不是原书,更引各家考证之说予以否定,认为《阴符经》恐是唐李筌所为,是因为李筌着力去做,《阴符经》便流行于世。朱熹《序》后为《阴符经注解》,采用四百余字本,按神仙抱一之道,富国安民之法、强兵战胜之术(即道、法、术)之意,分为上、中、下三篇,不标篇名。注文外有黄瑞节附录,多引朱子与须溪刘氏之说以释经。注文中又多处附加按语,校对各家经文的异同。后世研究《阴符经》的学者,将朱熹对《阴符经》的考异作为一家之说,但经中之注与按语,实有助于后世对《阴符经》经文的校雠与成书年代的籍考。现存明《道藏》本,清 《四库全书》本等。
梅花百咏
一卷 本书为元冯子振与释明本唱和诗集。冯子振号海粟,又号怪怪道人。攸州(今属湖南)人,官承事郎集贤待制。明本,俗姓孙,号中峰,钱塘(今属浙江)人,居吴山圣水寺。明本工于吟咏,与赵孟頫友善;冯子振以文章名显一世,意颇轻之。一次,赵孟頫与明本同访冯子振,子振出示梅花百韵诗,明本一览,走笔和成,复出所作九字梅花歌以示子振,遂与定交。本书中所载七言绝句一百首,即当时所唱和。后又附春字韵七律一百首,则仅有明本和章,而子振原唱已不复见。《宋史·艺文志》载李祺《梅花百咏》 一卷,久佚不传;端平中张道洽作梅花诗三百余首,也仅在方回《瀛奎律髓》存若干首。冯子振才思奔放,一题衍至百篇,且往往能出奇制胜,已为不易;而明本所和亦颇雕镂尽致,足以壁垒相当。明本所著《中峰广录》虽有传本,只有偈颂数十首,不载此诗;而子振著作,唯《元文类》诸书略见一二,全集久佚无存。此集虽属游戏之作,但由此可见其才华过人。其诗别本,互有同异。东阁梅一首,中峰和章原阙,而别见于韦德珪集。此书有四库本,《元诗选》三集、二集,分别选有冯子振、明本的 《梅花百咏》。
小尉迟将斗将认父归朝
又名《小尉迟 将斗将将鞭认父》。简名《小尉迟》。杂剧剧本。 元明间无名氏作。四折,末本。剧写尉迟敬德 降唐时,子保林年仅三岁,留在北番,后被番将 刘季真收养,改名刘无敌。既长,武艺绝伦。刘 季真攻唐,命无敌为先锋,单搦敬德出战。敬德 旧仆宇文庆在番中抚无敌成人,临战遂详告真 情,并以昔年敬德所留盔甲钢鞭为证。无敌与 敬德战,佯败至无人处,认了父亲,约定次日缚 刘季真归唐。监军与军师徐懋功因敬德不杀无 敌,疑其叛唐,次日,无敌缚刘季真来降,始释 疑,于是尉迟父子皆受赐加封。今存《脉望馆钞 校本古今杂剧》本、《元曲选》本。京剧《白良 关》(又名《父子会》、《对鞭认子》),亦演此事。
所知录
明末清初钱澄之撰。六卷。记述唐、桂二王史事,编年体。永历十五年(1661)撰成,计《隆武纪年》一卷,《永历纪年》三卷,《南渡三疑案》、《阮大铖本末小纪》二卷。作者曾历仕唐、桂二王,所记系据其闻见,并参阅邸抄野乘,颇为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