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仲

黄世仲
  • 姓名:黄世仲
  • 别名:字小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广东番禺人
  • 出生日期:1872
  • 逝世日期:1913
  • 民族族群:

黄世仲(1872~1913),字小配,又字配工,别署黄帝嫡裔、禺山世次郎、黄棣荪等。广东番禺人。约光绪十九年(1893),与胞兄伯耀赴南洋谋生。初于马来西亚吉隆坡开设赌馆,并任新加坡华侨邱菽园所办保皇派报纸《天南新报》记者。受革命党人尢列及兴中会机关报《中国日报》(设在香港)的影响,翻然悔悟,转向革命派,于光绪二十七年在新加坡加入尢列创立的兴中会外围组织中和堂。二十九年回香港,任《中国日报》记者。同年曾在该报发表著名政论《辨康有为政见书》等文,成为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旗手之一,与章太炎齐名。三十一年在香港加入中国同盟会,旋被选为该会香港分部交际员。次年改选,复任庶务员。从光绪二十九年至宣统三年(1911),除任《中国日报》记者,从事革命活动之外,还先后担任《世界公益报》(香港)和《广东日报》(广州)编辑,《有所谓报》(香港)和《广东白话报》(广州)撰述人,并创办了《香港少年报》(香港)、《中外小说林》(香港)、《新汉日报》(广州)。又参与澳门优天影剧社的活动,该社所演以秋瑾烈士事迹为题材的革命剧本《火烧大沙头》,据说即出自黄世仲之手(一说黄鲁逸撰)。宣统三年春,参加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见闻撰《五日风声》,系我国最早的报告文学作品。同年秋武昌起义后,黄世仲作为同盟会南方支部的联络员,在广州设立机关,联络广东各路民军,为广东光复作出了重大贡献。同年冬广东军政府成立后,任民团总局局长、军团协会副会长、军政府枢密处参议等职。1912年春,因反对陈炯明为扩大自身实力而裁减各路民军的阴谋,被诬侵吞军饷,惨遭杀害,年仅四十一岁。


黄世仲是晚清资产阶级革命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仅长篇小说即写了近十部,代表作品为《洪秀全演义》。章炳麟为之作《序》,谓:“夫国家种族之事,闻者愈多,则兴起者愈广。诸葛武侯、岳鄂王事,牧猪奴皆知之,正赖演义为之宣昭。今闻次郎为此,其遗事既得之故老,文亦适俗。自兹以往,余知尊念洪王者,当与尊念岳、葛二公相等。”其他作品还有《廿载繁华梦》、《大马扁》、《宦海升沉录》、《宦海潮》、《黄粱梦》、《陈开演义》、《党人碑》等。生平事迹见冯自由《革命逸史·〈洪秀全演义〉作者黄世仲》、杨世骥《文苑谈往·黄世仲》(1945年4月中华书局出版)、颜廷亮《黄世仲小传》(《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第三辑)、颜廷亮《黄世仲生平诸问题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近代文学研究室编《近代文学史料》)等。

猜你喜欢的书

斯通纳

斯通纳

《斯通纳》是美国当代作家约翰·威廉姆斯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65年。 小说讲述了一个名为威廉·斯通纳的平凡人的一生:他19岁进入密苏里大学,后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再后来结婚、生子、教学、退休、衰老,最后在1956年死亡。作者一开篇就设置了斯通纳惨淡的命运结局,且叙事时间与文本时间尽可能保持平行,具有西方古典戏剧悲剧的元素,突出了斯通纳命运的不可违以及抗争的徒劳,勾画出了一位勇者失败但不失意的人生。

筠轩集

筠轩集

元代诗文别集。13卷。唐元撰。《四库全书》曾据安徽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元大德八年(1304)方回序,至正六年(1346)唐元自序。据方回序文,可知序为唐元《艺圃小集》作,《艺圃小集》收入诗仅54篇,集名亦由方回所题。据唐元自序,所收入的诗,都作于后至元五年(1339)到至正六年之间,但集中收入有作于至顺年间的《饯马昂夫郡侯赴池阳》诗2首,可知以上2序都不是今本《筠轩集》的原序。卷1—3为五言古诗,卷4为七言古诗,卷5为五言律诗,卷6—7为七言律诗,卷8为五六七言绝句,卷9为序,卷10为记,卷11为说、题跋,卷12为辞、墓铭、铭,卷13为赞、祭文、杂文。唐元有文集50卷,为其子唐桂芳手辑,但未见传本。现存的《筠轩集》13卷,是明人程敏政所编的《唐氏三先生(唐元、唐桂芳、唐文凤)集》30卷的一部分。《四库全书》编者曾认为,《筠轩集》中应有误收入的他人诗作。方回曾评唐元的五言古诗《艺圃》说:“仅十六句,似乎拟陶”,但《艺圃》是唐元前期作品。统观他的诗文,以平和温厚为特点,是比较典型的儒士之作。

傲轩吟稿

傲轩吟稿

元诗别集。胡天游撰。一卷。天游名乘龙,以字行,号松竹主人,又号傲轩, 岳州平江(今属湖南)人。当元际乱时隐居不仕。约卒于至正末。其诗兵焚之余仅存十一,收入顾嗣立《元诗选》。计存各类诗一百一十六首。悲怆苍凉,多抒发身逢世乱,才华不得施展之叹。感情真挚。《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传本不多见,主要版本除《四库全书》本(曾影印收入《四库全书珍本初集》),还有清抄本(丁丙跋)等。集中的诗是按体裁类编的,但最后1篇为《述志赋》。卷末无附录。其集兵燹之余,篇什散落,存者仅什之一。明弘治间,其七世裔孙湘刻之。嘉靖初八世孙大器复编次重刻。观其诗,大多悲壮激烈,长歌慷慨之中,能发乎情,止乎礼义,身处末季,惓惓然想见太平,犹有诗人忠厚之遗。

议练民兵守淮疏

议练民兵守淮疏

辛弃疾所写关于练兵抗金的奏疏。主要阐述抗金收复中原的主张。在奏疏中,他提出了建立和训练民兵的积极建议,认为“养兵必以民”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反侵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

资治通鉴外纪

资治通鉴外纪

宋刘恕撰史书。10卷。记事起自皇五帝,止于周威烈王二十二年,不接《资治通鉴》,共和(前841)以前取编世的形式,共和以后取编年的形式。全书占有材料极为丰富,体例严谨。另撰有《资治通鉴外纪目录》5卷,列朔闺天象和《外纪》的卷数,以便检寻。刘氏因司马光《资治通鉴》不记周威烈王之前和宋朝建立之后的史事,拟作《资治通鉴前纪》和《资治通鉴后纪》二书,补编《通鉴》之缺,后因病放弃写作计划,仅简作前纪部分,故改名为《外纪》。

般泥洹经

般泥洹经

闻如是,一时佛游於王舍鹞山。从大众比丘。比丘千二百五十。时摩竭王阿阇世。与越祇不相得。众臣议言:越祇自恃国富民众。地沃野丰多出珍宝。不首伏我。当往攻伐。国贤大臣名曰雨舍。梵志种也。王命使行。稽首佛足。敬问消息。兴居轻强气力游步。德化日昇。言阿阇世。与越祇有憾。众臣之议。欲往攻伐。愿闻众祐。有以教之。大臣受命。即严车五百乘。骑二千步人二千。行诣鹞山。到小道口。下车步进。见佛欢喜。貌色恭辞。气重揖让毕长跪言:摩竭王阿阇世。稽首佛足。敬问消息。兴居轻强气力游步。德化日昇。佛言甚善。王与国人及汝皆安不。雨舍白言:王与越祇有憾。众臣之议。以彼自恃国富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