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之子
作者:台静农
短篇小说集,台静农作,收入《地之子》 中的小说有14篇,正如鲁迅所说:“在争写着恋爱的悲欢,都会的明暗的那时候,能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的,也没有更多、更勤于这作者的了。”作者从民间取材,以朴实而略带粗犷的笔触,描画出人间的酸辛和凄楚。《蚯蚓们》展现的是典卖亲人的尘世惨剧,《负伤者》 中反映的是富豪霸妻,自己也被陷入狱的人间不平,《烛焰》描画的是旧社会习见的所谓“冲喜”,揭露了那种封建婚姻的残酷面貌,《天二哥》里把那种以欺凌弱者为荣的天二哥的愚昧自负刻画得生动逼真,《新坟》里的四太太,女儿被大兵奸死,儿子被大兵打死,家产被吞没,她被折磨得发疯,而这一切,却成为茶客们取乐的谈资,茶客们冷酷和麻木的面貌,跃然纸上。《拜堂》描写了穷人汪二和自己寡嫂成婚,细腻地刻画了他们那种追求、羞愧、委屈的复杂心理,写出了下层人民暗淡的生活和顽强的生存意志。作为未名社的一员,台静农明显地受到了鲁迅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影响,他执著地反映着现实人生,用他的心血描画着耳闻目睹的种种人间不幸,因而这些作品尽管主要还只是素描式的勾勒,它毕竟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某一方面。
台静农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古文苑
诗文总集。佚名辑。二十一卷。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谓“世传孙洙巨源(1032—1080)于佛寺经龛中得之,唐人所藏也。”所辑录诗赋杂文, 自东周迄于南齐,凡二百六十余篇,皆史传、《文选》所不载。其汉魏诗文,多从《艺文类聚》,《初学记》删节,石鼓文亦与近体相同,真伪难辨。南宋淳熙六年(1179)韩元吉(1118—1190? )加以整理,分为九卷。绍定五年(1232),章樵又加以增订,并为注释,重分为二十一卷。唐以前散佚之文,赖此以存。韩元吉整理的宋淳熙本九卷,有嘉庆十四年(1809)孙氏坊刻本。章樵绍定本二十一卷,有明成化十八年(1482)张世用刻本。近世有《四部丛刊》影印宋刻本,《万有文库》影印《守山阁丛书》本。清孙星衍(1753—1818)仿其例,又辑金石、传记、地志和类书中的遗文,从周迄元,编为二十卷,名《续古文苑》。引文均注出处,辑佚并有校订,有案语疏通隐奥,颇有实用价值。有嘉庆十二年(1807)原刻本,《万有文库》影印原刻本。
洛阳伽蓝记
城镇志。魏杨衒之撰。五卷。衍之,史书无传。其事迹略见于唐释道宣《广弘明集》卷六《王臣滞惑》篇。道宣称衒之为北平(今河北满城)人。官抚军府司马,元魏末为秘书监。因见北魏皇族、官吏穷奢极欲,借修佛寺,大肆侵渔人民,乃撰此书予以揭露。约成于武定五年(547),三万余字。分洛阳为城内、城东、城南、城西、城北五区,共记永宁、建中、长秋、瑶光、景乐、胡统、景林、龙华、宗圣、庄严、宝光、白马等四十三寺,和宋云惠生使西域,以及京师建制与郭外诸寺状况。该书虽以记北魏洛阳佛寺为主,而实际侧重于当时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传闻故事等。故对研究北魏洛阳都城的建制、佛寺的修筑和历史古迹等均有重要价值。卷五所载宋云、惠生使西域一节,与晋《法显传》和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同为研究古代中亚地理、历史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宝贵史料。作者熟悉当时掌故,长于著述,叙事简括,文笔隽秀,可与郦道元《水经注》相媲美。该书既是地理书,又是一部史书,也是一部极好的文学著作。其刻本较多,明有《如隐堂》本,毛氏汲古阁刻《津逮秘书》本,清王谟辑校《汉魏丛书》本,1955年中华书局出版周祖谟校译本。
中国思想小史
常乃德著,中华书局1930年4月出版。 该书介绍了原始中国民族的神话思想和宗教与伦理思想,分析了宗法社会思想的发展和程朱理学、清朝考据学等,说明了新文化运动的情况。 作者认为,自周秦以来,百家争鸣,其中未尝无近乎哲学性质的学说,不过中国的民族性是平易务实,所有主张多务求有裨实用,并不好为幽深玄远的思辩,因此发达为纯正哲学的机会极少。只有六朝以后,从印度输入的佛教思想,颇有些哲学的意味,但一到中国,学风也渐渐趋于实际,不是纯印度的本来色彩了。因此,在中国求学术史或哲学史的记载是很不容易的,但五千年孕育深厚的民族,其思想对于世界却有莫大影响。
龙川略志
宋代笔记。苏辙著。《略志》10卷,并有《龙川别志》4卷。这两种笔记是苏辙晚年隐居循州龙川时所写,成书于元符二年(1099)。《略志》主要追忆平生经历,尤其是所参与的各项政治活动,大致依时间先后编排。由苏辙口述,其子苏远记录,凡40事。《别志》主要记录所闻前贤及时贤的轶事,凡47条。其中关于杨亿、晏殊、欧阳修等人的记载,对于研究这些作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南宋史学家李焘对其中的史料颇为重视。中华书局将此书收入“唐宋史料笔记丛刊”,由俞宗宪点校,1982年出版。点校本以夏敬观涵芬楼本为底本,以《百川学海》、《四库全书》等本作为参校,并据傅增湘校影宋抄本补入《别志序》1篇。
御香缥缈录
又名《慈禧后私生活实录》。笔记小说。清德龄撰。德龄有《瀛台泣血记》已著录。此编写慈禧太后豪华奢侈的宫廷生活和专横独裁的作风。书中叙述慈禧出游奉天(今沈阳)前,如何下令修筑京奉铁路,及严密的行车制度。当专车通过时,所有车辆不得行动,违者受极刑。是德龄郡主用英文所作。作者德龄郡主(习惯称为德龄公主),为慈禧御前八位女官中最为得宠的一位,也是晚清为数极少的受过西方教育、能说英语、法语及日语的中国女性。她与妹妹容龄郡主同为慈禧近身侍官。该书以作者在宫中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了她在慈禧身边的所见所闻及一些鲜为人知的宫廷政治生活内幕,对研究了解晚清史具有参考意义。可以说是最早的一本宫廷口述实录。 本书原为美国纽约陶德曼图书公司于1933年出版的英文读物,经由秦瘦鸥先生译述,语言优美流畅。秦瘦鸥的中译申报馆本于1934年在国内出版,并多次再版。
证道歌注
为永嘉证道歌之注释书。(一)全一卷。宋代僧梵天彦琪撰,门人慧光编。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册。书中将证道歌逐句详加阐述,以指点初学者入于参禅悟道之门径。(二)全一卷。宋代僧妙空知讷撰,门人德最编。约刊行于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知讷认为佛法虽非由涉猎文字语言而得,然钝根末学者仍须借语文之诠释,以参佛法之旨要,故撰此书。 (三)全一卷。又作证道歌注颂。元代僧竺原永盛撰,德弘编。顺帝至正元年(1341)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永盛于每句下作短评,合数句而加以注释论述,其后附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