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幕
第一场
〔阿尔特多尔夫的广场。
〔舞台背景,右边是“乌里镇压堡”,脚手架尚未拆除;左边是群山的远景,山上燃烧着烽火。这是破晓时分,远近各处都响起钟声。
〔卢阿狄,库阿尼,维尔尼,石匠师傅,和其他许多乡亲,还有妇女,儿童。
卢阿狄:
你们看见山上燃起的烽火信号了吗?
石匠:
你们听见越过森林传来的钟声了吗?
卢阿狄:
敌人被撵走了。
石匠师傅:
那些城堡[70]被攻占了。
卢阿狄:
我们土地上的这座暴君府邸,
我们乌里人还在容忍?
难道我们是最后获得自由的人?
石匠师傅:
还让这个想要压迫我们的枷锁继续存在?
大家起来,把它推倒!
众人:
推倒!推倒!推倒!
卢阿狄:
乌里的号手在哪里?
乌里的号手:
在这儿,要我干什么?
卢阿狄:
爬到山上的岗哨,吹响你的号角,
让群山之间到处响彻你的号音,
在巉岩谿谷中激起阵阵回声,
赶快把山里所有的男人统统
召来集中。
(乌里的号手下,瓦尔特·费尔斯特上)
瓦尔特·费尔斯特:
站住,朋友们!站住!
我们还没有得到消息,不知道瑞茨
下林发生了什么事,
让我们先等等信使。
卢阿狄:
等什么?暴君已经丧命,
自由之日已经来临。
石匠师傅:
周围群山之上燃起冲天火焰,
这火光四射的烽火信使还不够明显?
卢阿狄:
大家都来啊,来啊,男男女女,都搭把手!
拆掉这脚手架!拉倒这几堵墙壁!
炸掉这穹顶!把一切都夷为平地。
石匠师傅:
伙计们,都来啊!是我们把它建造起来,
我们知道怎么把它毁坏。
众人:
大家来啊!把它拆掉。
(他们从四面八方冲向这幢建筑物)
瓦尔特·费尔斯特:
大家都在奔跑,我已经拦不住他们。
(麦尔希塔尔和鲍姆嘎尔腾上)
麦尔希塔尔:
什么?萨尔能城堡已化为灰烬,洛斯堡
也已攻破,而这城堡还没推倒?
和一个父亲的正义自卫相提并论?
你可曾捍卫过你儿子亲爱的头颅?
保护过你家炉灶的神圣?
抵抗过令人发指的极端暴行,不使家人受损?
——我向上天举起我洁净的双手,
诅咒你和你的行径——你损害了神圣的天性
而我则为此天性报仇雪恨——
我和你毫无共同之处——你弑君杀主
而我则捍卫我最珍贵之物。
帕里西达:
您把我撵走,让我毫无慰藉地陷入绝望之境?
退尔:
我和你谈话时,感到毛骨悚然,
走吧!去走你那条可怕的道路!
别让无辜者居住的茅屋受到玷污!
帕里西达(转身欲走):
那我没法活下去也不愿再活下去了!
退尔:
可是我的上帝啊,我可怜你!
这么轻的年纪[84],这样高贵的出身,
是我主人和皇上鲁道尔夫的嫡孙,
如今来到我的家里,作为凶手逃亡,
在这穷人家里,苦苦哀求,濒于绝望——
(以手掩面)
帕里西达:
啊,倘若您会流泪哭泣,
请为我的命运一哭,它实在可怕已极——
倘若你顺利地走过了这座险桥,
便有一个漆黑的岩洞在你面前显露——
没有日光照亮——你穿过这个山洞
就走到一个景色宜人的欢乐山谷——
可是你必须快步向前,
不得在安静之处逗留。
帕里西达:
啊,鲁道尔夫!鲁道尔夫!我的先王祖父!
你的孙子就这样走进你帝国的国土!
退尔:
就这样一直往上,到高特哈特山脉[86]
的峰巅,那里有些永恒的山湖,
是从天而降的江河汇集而成。
你在那里就告别德意志[87]的国土,
另外有条江河奔流向前,把你引到山下
意大利的国土,上帝为你指定的国度——
〔传来阿尔卑斯山号角吹起的牧歌声。
我听见人声嘈杂。你快走吧!
赫特维希(快步进来):
你在哪儿,退尔?
我爸爸来了!所有的盟友都欢天喜地地
走过来了——
帕里西达(蒙住脸):
我这下可惨了!
我不能和欢快的人们待在一起。
退尔:
去吧,我的好老婆,让他吃饱喝足,
给他丰富的干粮,因为他要上远路,
而且路上找不到歇脚的客栈。
赶快!他们走近了。
赫特维希:
他是谁?
退尔:
你别多问!
他走的时候,你就不要张望,
不要看他走哪个方向!
〔帕里西达迅速地向退尔走去,退尔则向他做个手势,走开。当两人朝不同的方向走去时,舞台转换,进入。
最后一场
〔人们看见退尔房前整个山谷的平地,旁边是环绕谷地的高处,上面挤满了乡亲。另一批人通过架在谢兴山谷的小径走来。瓦尔特·费尔斯特牵着两个男孩,麦尔希塔尔和施陶法赫走在前面,其他人挤在后面;退尔一出来,大家就对他大声欢呼。
众人:
射手和救星!退尔万岁!
〔前面的人挤在退尔四周,和他拥抱,这时鲁登茨和贝尔塔上场,前者和乡亲们拥抱,后者和赫特维希拥抱。从山上传来的乐声为这静静的场面伴奏。乐声一停,贝尔塔就走到民众当中。
贝尔塔:
乡亲们!盟友们!请接纳我入盟
我是第一个在这自由的国土上
得到保护的幸运女人,
我把我的权利交到你们勇敢的手里——
你们可愿意保护我把我当作自己的公民?
乡亲们:
我们愿意以财产和鲜血来保护你。
贝尔塔:
好啊!
那我就把右手伸给这个青年,答应他的求婚,
自由的瑞士女子愿意嫁给自由的男人!
鲁登茨:
我现在宣布我所有的雇农都是自由人。
〔音乐又迅速响起,幕落。
* * *
[1] 瑞茨(Schwyz),今译施维茨。
[2] 掌旗官(Bannerherr),该职务当时在一州中所辖权力仅低于州长,此处的旗指战旗。在历史上,维尔纳·封·阿庭豪森男爵曾做过乌里州的州长。
[3] 约斯特·魏勒(Jost von Weiler)可意译为“魏勒的约斯特”或音译为“约斯特·封·魏勒”,但因“封”后来多表示贵族称号,而该剧中人并非贵族,故将“封”略去。以下数名居民的名字也作了同样处理。
[4] 阿诺尔特·麦尔希塔尔(Arnold vom Melchtal)可意译为“麦尔希山谷的阿诺尔特”。
[5] 以上五个名字可意译为“萨尔能的迈尔”、“文克里特的斯特鲁特”、“弗律的克劳斯”、“比赫尔的布尔克哈特”和“泽瓦河的阿诺尔特”,泽瓦河是阿尔卑斯山中的一条河。
[6] 鲁道尔夫·哈拉斯(Rudolf der Harras)可意译为“马厩长鲁道尔夫”,Harras有“马厩长”之意。
[7] 约翰纳斯·帕里西达(Johannes Parricida,1290—1313)可意译为“弑长辈者约翰纳斯”,原名约翰·封·施瓦本,哈布斯堡国王鲁道尔夫一世之孙,于一三〇八年五月一日谋杀了伯父阿尔布莱希特一世国王,后逃往意大利。Parricida为意大利文,意为“弑长辈者”。
[8] 四林湖为瑞士最美丽的湖泊,沿岸为瑞士四州,上方为阿尔卑斯的崇山峻岭,下方为丘陵、山谷,四州为下林、瑞茨(又译:施维茨)、乌里及琉森。
[9] 哈肯山为小密腾山旁的一座山,席勒把它和大小密腾山相混淆,以为是由两座山组成的。
[10] 这种牧歌为牧人吆喝牲口时所唱,没有歌词。
[11] 这块岩石今天已改名为“席勒山岩”。这行诗里是笼统地指大小密腾山上云雾缭绕。
[12] 阿尔策棱,下林州的一个小村。
[13] 下林州总督沃芬希森。
[14] 按照德国和罗马法,破坏人家婚姻者,主人有权把他杀死。
[15] 比克伦是乌里州的一个村子。
[16] 十月二十八日是纪念使徒西蒙的日子,放牧的时日结束,冬天来临。何时开始有把它当作不祥之日的迷信说法,不详。
[17] 德意志帝国皇帝由拥有选举权的诸侯选出,并非世代相袭。此时正好是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当选为德意志皇帝,但两者并不等同。直属德意志帝国,可享较多自由。若成为奥地利的臣民便永远受制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
[18] 按照西方封建社会的法律,长子继承爵位、产业,次子一无所有。
[19] 旗手,指掌旗官。见本剧人物表注释。
[20] 迈因拉特为霍亨索伦家族的贝希托特伯爵之子,后为本笃会修士,隐居瑞士,八六一年被杀害。为了纪念他,奥托一世皇帝于九四六年修建该修道院。
[21] 弗律伦在四林湖东南端,乌里境内。
[22] 在下林州。
[23] 在萨尔能附近。
[24] 恐怖崖在瑞士,为大小两峰,分别高四千零八十米和三千四百九十七米。
[25] “少女峰”为伯尔尼阿尔卑斯山第三高峰,在伯尔尼东南,高四千一百五十八米。
[26] 指一个区有选举权的市民参加的会议。
[27] 西利南在乌里州。
[28] 指鲍姆嘎尔腾。
[29] 即下林州。该州为上下两部分,上林州和下林州。
[30] 这两个地方的高度和四林湖沿岸相同。
[31] 乌利是乌尔里希的爱称。
[32] 这是属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骑士的标志。
[33] 圣·高特哈德山口,为瑞士境内当年越过阿尔卑斯山的惟一山间通道。
[34] 鹰旗为德意志帝国的国徽,此句指投向帝国。
[35] 所谓的高级狩猎活动是贵族的特权,禁止普通百姓进行。
[36] 阿尔布莱希特,为当时的奥地利皇帝鲁道尔夫一世的长子,一二九八年即位为德国皇帝,兼奥地利国王。
[37] 法文茨(Favenz)即法恩扎(Faenza),意大利城市。法文茨战役(1240—1241)中,德意志军队占领该城。六百名来自森林各州的瑞士人作为雇佣兵参战。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里德里希二世为此赐予瑞士人自由权利,以示感谢。
[38] 塞利斯堡在吕特利附近。
[39] 苏累南山隘高两千二百九十一米,在乌里州,连接罗伊斯堡和恩格尔堡。
[40] 天主教的神父自称是信众的牧人,信众则为羊群。
[41] 据瑞士传说,瑞士人的祖先初到瑞士时定居瑞茨(Schwyz),瑞茨即成其民族之名。后由瑞茨改称瑞士(Schweiz),所以他们都称自己为它的种族。
[42] 穆阿塔河在布鲁能旁边流入四林湖。
[43] 黑色山岭指的是布吕尼希山。
[44] 白色地域是指伯尔尼高原上的上哈斯利山谷。
[45] 施唐茨,下林州的一个地名。
[46] 阿尔特多尔夫(Altdorf)在乌里州,Altdorf在德语中有“老村”之意。
[47] 原文为Sasse,指一些没有充分自由,为外国人服役的乡民。
[48] 指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里德里希一世(1152—1190),又称红胡子大帝。
[49] 威尔施,指意大利。
[50] 据史籍记载,一二七五年有个叫康拉特·洪恩的使者被派往莱茵费尔特。
[51] 汉森公爵,即约翰纳斯·帕里西达。汉森为约翰纳斯简称。见人物表注释。
[52] 即鲁道尔夫·封·瓦尔特和康拉特·封·台格费特,为汉森公爵的谋士。
[53] 指圣诞节。
[54] 作曲家伯恩哈特·安塞尔姆·韦伯(1764—1821)为一八〇四年柏林公演《威廉·退尔》将此诗谱曲。
[55] 指射箭的弓。
[56] 圣爵为一只金杯,里面放着小块麦饼,象征耶稣的身体,称作圣体。
[57] 诏书确保了瑞士人民独立的司法权。在瑞士国内只有本国人才有权利施行法律。
[58] 湖上陡峭山岩的名称。
[59] 同上。
[60] 阿克森山,意为“斧子山”,因为险峻,难以航行,常发生船毁人亡事故,故被喻为“剁肉快刀”。
[61] 这块山岩今天叫做退尔岩,上有一三八八年建造的退尔教堂。
[62] 维尔蒂是瓦尔特的爱称。
[63] 指鲁登茨。
[64] 暗示瑞士人分别在一三一五、一三八六和一三八八年进行的莫尔戛尔腾、散帕赫和奈弗尔斯三次血战,反抗哈布斯堡。
[65] 暗示乡民阿尔诺特·文克弗里特在散帕赫一战英勇牺牲。
[66] 即楚格湖旁的茵梦湖。
[67] 格拉鲁斯西南面的一座山。
[68] 哈布斯堡王室在瑞士阿尔高州的巴登有一座王宫。
[69] 这里的父亲和儿子指的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两位皇帝鲁道尔夫和阿尔布莱希特。
[70] 指罗斯堡和萨尔能两个城堡。
[71] 即贝尔塔。
[72] 一三〇八年五月一日,阿尔布莱希特一世国王(1255—1308)在阿尔河边的布鲁克遇刺身亡。
[73] 约翰尼斯·米勒(1752—1809),瑞士史学家,其一七八六至一八〇五年间所著《瑞士联邦史》为席勒的《威廉·退尔》提供了重要素材。他和席勒曾于一八〇四年相见于魏玛。席勒亦以此剧中人为这位学者立一丰碑。
[74] 这几个人是约翰·封·施瓦本公爵的谋士。
[75] 国王和皇帝在此时同一人,皆指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阿尔布莱希特。
[76] 汉斯即凶手约翰·封·施瓦本公爵,莱奥波尔特乃阿尔布莱希特国王的次子。
[77] 洛埃斯河为阿尔河的支流。
[78] 公元前十五年,罗马人在此建要塞,名叫文多尼萨,今称为文迪希。
[79] 哈布斯堡城堡建于一〇二〇年左右。
[80] 阿格纳斯为阿尔布莱希特一世的长女,匈牙利国王安德烈亚斯三世的遗孀。
[81] 封·卢森堡伯爵(1274/75—1313)即日后的德意志国王亨利希七世(1308—1313),一三一二年任德意志帝国皇帝。
[82] 伊丽莎白王后即被杀害的阿尔布莱希特一世的遗孀。
[83] 指阿尔布莱希特一世之父鲁道尔夫皇帝。
[84] 约翰纳斯弑君时只有十八岁。
[85] 指圣彼得大教堂所在地梵蒂冈,在意大利罗马。教皇在罗马赦了帕里西达的罪,帕里西达从此当了修士住在比萨。
[86] 即圣·高特哈特山脉,在中瑞士,是从瑞士越过阿尔卑斯山去意大利的最近通道,但山高路险难以逾越。
[87] 当时瑞士属于神圣罗马帝国,即德意志帝国。故称“德意志的国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