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爱情的悲剧 1566年、1567年

玛丽·斯图亚特对博斯韦尔的爱,是历史上最有特色的爱情之一,力度和疯狂程度都未必亚于古今传颂的古希腊古罗马及其他时代和地域的著名恋人故事。这场爱情的火舌以惊心动魄的气势蔓延,直上极乐世界的霞光万道的高处,同时也进入了昏暗阴晦的罪恶地带。当感情如此炽烈的时候,用逻辑和理性的尺度去衡量它,自属幼稚之举。因为这样汹涌澎湃的爱情,它的流露方式也应该是非理性的。激情像疾病一样,既不能说它错,也不能说它对。我们只能怀着层出不穷的惊愕描叙它,面对本能的永恒的威力情不自禁地战栗。这本能,不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的身上都会突然风暴大作。因为这一类最最强烈的激情并不听命于被它击中的人;它的一切表现和后果都越出这个人的自觉生活的范围,仿佛是挣脱了责任感,在这个人的头顶上呼啸激荡。拿道德的尺度去衡量这个风魔于激情的人是荒谬的,正如我们去追究火山的责任或者惩罚大雷雨一样。对玛丽·斯图亚特也应如此。她在心灵和感情沉溺时期的所作所为是不能归罪于她的——那些疯狂的举动同她平日很正常很矜持的举动格格不入;她的一举一动都似乎是在感情的昏迷状态中干出来的,甚至是违心的。在催眠力的作用下,她闭上眼睛,突然失去了听觉,仿佛梦游病患者,在命定的犯罪和毁灭的道路上蹒跚。不听劝告,不听呼唤,只是到了她血液中熊熊烈火要把她吞噬——只是到这时候,她才清醒。醒来时,已是蜡炬成灰,一无所有。谁一朝经历这样的熔炼,一切生机都会在烈火中化为灰烬。GyV中华典藏网

因为如此过分强烈的激情,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可一而不可再。就像爆炸后全部炸药化为乌有一样,激情如此喷薄而出,从来都是把全部感情一次燃尽,从来都是如此。玛丽·斯图亚特神魂颠倒的白热状态,前后不超过半年。但是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在不停的渴求和高度紧张中,她的心灵像穿越烈火的风暴,成了这万丈光芒的黑影。某些诗人(兰波(1))、某些音乐家(玛斯卡尼(2)),在他们的一部天才作品中把全部才华用尽,然后萎靡不振,有气无力,昏头昏脑。与此相仿,某些女人在绝无仅有的一次情欲爆发中,把自己身上蕴含的爱的力量全部消耗殆尽,而不是像那些比较稳重的、庸人气质的女子,把爱的力量慢慢使用,能拖上许多年。前一种女人仿佛把整个一生的爱情提炼出精华,一次吮吸享用;她们(这些自我挥霍的天才)不顾一切地跳进没有退路、一去无归的深渊。这样的爱情委实称得上英勇的爱情,因为它把恐惧和死亡都置之度外。玛丽·斯图亚特可以作为这种爱情的真正典范;她一生只经历了一次这样的爱情,但充分彻底地享用了它,直至自我消失和自我毁灭。GyV中华典藏网

不管将来怎么样,她有勇气走上这绝望的道路。她对他的爱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自从她为了他而牺牲了一切——她的灵与肉、她的全部生活,这个疯狂的情人在世上只怕一件事,只怕失去他。GyV中华典藏网

但,这恐怖中最大的恐怖,这痛苦中最大的痛苦,还在后头呢。玛丽·斯图亚特尽管丧失了理智,却仍有相当敏锐的眼力。她不久便发现,她这一次仍然滥用了感情:她柔情萦绕的那个人其实并不爱她。博斯韦尔在动物性的情欲冲动中轻率而残酷地占有了她。这样的事他有过不止一次。只待他的感情一旦冷却,他会同样冷漠地离开她。在他,这仅仅是炽热的春风一度,是瞬间的艳事。那不幸的女子不久便得暗自思忖,她的满腔情愫的主宰对她并不那么尊重:GyV中华典藏网

你相信恶意中伤的诽谤,GyV中华典藏网

以为我空虚和虚伪。GyV中华典藏网

你——多么不公正呵,GyV中华典藏网

竟想把我的爱情当成逢场作戏。GyV中华典藏网

你不尊重我的话,GyV中华典藏网

觉得我爱的是别人,GyV中华典藏网

我包藏着卑鄙的祸心,GyV中华典藏网

我没有起码的道德。GyV中华典藏网

但,你的反感GyV中华典藏网

越发刺激了我的激情。GyV中华典藏网

这陶醉于激情的女子,不是高傲地离开那不知好歹的家伙,不是自重自爱,而是跪倒在冷漠的情人脚下,竭力拉住他。她往日的傲气奇迹般地变成了发疯似的自我屈辱。她乞求,她央告,同时又自我标榜,向那个厌烦她的情人自卖自夸。她丧失了自尊心,甘愿忍受最大的屈辱。这位高傲的女王简直像市场上的小贩,向他历数自己为他作出的牺牲,并且一个劲儿地、几乎是死乞白赖地向他表白她的奴隶般的谦卑。GyV中华典藏网

你的女友只有一个目的——GyV中华典藏网

为你效劳,侍奉和依顺,GyV中华典藏网

热爱你,膜拜你,GyV中华典藏网

不顾未来的种种不幸,GyV中华典藏网

把服从当作自己的最高责任,GyV中华典藏网

把每一个瞬间都奉献给你,GyV中华典藏网

是生是死都由你决定。GyV中华典藏网

我们由于恐怖和同情而不禁战栗,怀着这样的心情注视着这位直率而勇敢的女子。这位面对过任何尘世的危险,面对过任何尘世的统治者而从不退却的女子,失去了昔日的尊严,她低三下四到如此程度,竟施展起醋意极浓、恶毒嫉妒的可耻手段。不知根据哪些蛛丝马迹,玛丽·斯图亚特大概察觉到博斯韦尔对他年轻的妻子比对她要忠诚得多。他绝不会为了新的情人而离开妻子。这妻子是女王亲自为他择配的,可是如今女王却拼命诽谤她(巨大的感情竟会使一个女子变得如此渺小,这是不是挺可怕?),诬蔑的下流卑劣和恶毒,无所不用其极。她挑动博斯韦尔的男子虚荣心,提醒他(显然是他在两情欢洽之际透露过),他的妻子不很起劲地回报他的抚爱,他的妻子不是报之以炽烈的激情,而是不情不愿地让步。女王在过去是矜持和高傲的化身,如今却以热烈的自我颂扬,历数自己——一个玷辱了为人妻者的名节的女子——为了爱情作出了哪些牺牲,作出了哪些自我奉献,而他的妻子却安享他的高位所带来的财富和尊荣。这可不行!他得同她在一起,他必须属于她一个人,别去管那个“伪妻”的花言巧语的信,别去管她的眼泪和信誓旦旦的保证!GyV中华典藏网

她只明白(我敢保证!)GyV中华典藏网

盲目而没有心肝,GyV中华典藏网

才会漠视这样的爱人,GyV中华典藏网

她想用假惺惺的祈求GyV中华典藏网

哄你骗你,我的朋友。GyV中华典藏网

虚伪的眼泪,装出来的苦恼,GyV中华典藏网

精心构思的责备和请求,GyV中华典藏网

她用这些把你迷惑,GyV中华典藏网

没有生命的、不真实的纸片GyV中华典藏网

你看了又看,小心保存,GyV中华典藏网

而我这个活生生的人你却不愿相信。GyV中华典藏网

她的号叫越来越凄厉。她是他唯一般配的伴侣,难道他可以拿个不般配的女人替代她?他得把那个女人撵走而同自己结合,她可是决心为了他去作殊死的斗争。不管他向她要什么,她都会跪在地上央求,他想要什么就要什么,任他索取任何证据以证明她的忠诚和始终不渝。为了他,她什么都可以抛弃:家园、家庭、王冠、她的全部财富、她的名誉和儿子。让他都拿去吧,只要别厌弃她——她可是已经把一切都给了他呵!给了她唯一的爱人!GyV中华典藏网

这时候,人们才稍稍窥见这悲剧情势的深度。玛丽·斯图亚特喋喋不休的倾诉,像一道强烈的灯光投射到舞台上。原来博斯韦尔只是偶然地迷上了她,像对其他许多女人一样;对他来说,浅尝辄止,事情到此结束。然而,一心一意,把全部情感都给了他的玛丽·斯图亚特,却情火炽热,神魂颠倒,拼命拉住他,要把他永远留在身边。但是这个男人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很幸福,并且又有野心,所以爱情关系本身是绝对吸引不了他的。至多是为了这个女人的爱情所能赐予他的特权和利益(这个女人可是掌握着苏格兰王位的全部尊荣和恩典),博斯韦尔才会再拖上一段时间,会容忍玛丽·斯图亚特,把她当作妻子以外的一个妾。不过,一位具有女王气度的女王,一位不愿意同别人分沾雨露的女子,是不会满足于这种地位的。她在汹涌澎湃的激情中只求完整无缺地独占他。可是,如何做到独占呢?怎样才能把这个任性的、恣意妄为的冒险家永远拴住呢?海枯石烂永不变心、永远恭顺之类的山盟海誓只能叫这样的男子腻味,这些话别的女人已经在他耳边不知说过多少了。得,只有一个诱饵能叫这贪得无厌的野心家上钩,唯一曾叫那么多人为之犯罪、为之误入歧途的奖品是王冠。不管博斯韦尔对于同这个女子保持关系是多么地不热心,他对她其实并不感兴趣,但是一想到那女人是位女王而且她能够使他成为苏格兰的国王,便不由得感受到莫大的诱惑。GyV中华典藏网

这念头乍看起来挺荒唐。玛丽·斯图亚特的合法丈夫亨利·达伦雷还健在,根本谈不上再立别的什么国王。虽然如此,这荒唐的念头(而且完全是这荒唐的念头)从此像一条扯不断的锁链,把博斯韦尔拴在玛丽·斯图亚特的身边,因为这不幸的女子没有别的办法能够羁縻这个桀骜不驯的人。除了王冠,再也没有别的东西能叫骄纵的、独立不羁的佣兵队长卖身给自己的女奴。为了得到他的爱,这个早就忘了名誉、清白、尊严和法律,忘乎所以的女子,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如果需要以犯罪的代价来替博斯韦尔挣得王冠,那么,被情欲迷了心窍的她是不惜犯罪的。GyV中华典藏网

因为博斯韦尔的情况同麦克白一样。麦克白就像巫师的魔鬼般的预言所说,除非以血的代价,除非把全体王族斩尽杀绝,才能当上国王。博斯韦尔也不能通过正当的、合法的途径登上苏格兰的王位。要登上王位,得踩过达伦雷的尸体。为了男女精血的交流,非得先流血。GyV中华典藏网

博斯韦尔一旦使玛丽·斯图亚特摆脱达伦雷之后,便要向她求婚并且索取王冠。届时玛丽·斯图亚特绝不会认真推拒。对于这一点,博斯韦尔自然是须臾不曾怀疑过的。据说,在那大名鼎鼎的银首饰箱中发现了一份措辞明确的书面保证,玛丽·斯图亚特在这份书面保证中答应同他结婚,“不管她的亲属以及其他人会如何刁难她”。纵然这份书面保证纯属神话或者赝品,纵然没有她签字盖章的保证,博斯韦尔也深信她会顺从。她常常向他抱怨(也不仅仅是向他),她一想到达伦雷是她的丈夫便是何等苦恼。她在自己的那些十四行诗中(在两人独对的幽会时想必更是如此),情意绵绵地诉说她是多么热烈地向往同他博斯韦尔永远结合在一起!从这方面看,他确实没有什么危险,他可以放手去干,采取任何极端手段,采取任何莽撞的举动。GyV中华典藏网

但是,博斯韦尔自然是谋求到了列位勋爵的赞同,起码是默认。他知道,列位勋爵一致憎恨那个出卖了他们的讨人嫌的孩子。谁要是能尽快把他撵出苏格兰,不管用什么手段,都算是给他们办了一件莫大的好事。博斯韦尔本人也出席了克雷格米勒堡那次著名的集会。这次有玛丽·斯图亚特参加的集会是针对达伦雷的,虽然方式比较隐蔽。苏格兰地位最高的贵人梅里、梅特兰德、亚盖尔、韩特莱和博斯韦尔,一致说妥向女王建议批准一桩特别的交易:准许那几个因杀害李乔而被贬的显贵莫顿、林赛和鲁瑟文回国,而他们则负责使她摆脱达伦雷。在女王面前,起先谈的是合法的摆脱:“to make her quit of him”(5)是指正式离婚。玛丽·斯图亚特提出了一个条件:离婚必须合法,并且不得威胁到她儿子的权利。对此,梅特兰德的答复耐人寻味:关于这个问题嘛,总而言之,请女王依靠他们吧。他们会把事情办得不叫她的儿子吃一点亏;连梅里那个多会挑眼的人,对许多事情也会“闭上眼睛”——因为他是新教徒,把这类事情看得比较简单。GyV中华典藏网

这话真奇怪。玛丽·斯图亚特确实觉得奇怪。她驳了梅特兰德一句,要他别去干任何“有损她的名誉和良知”的事情。这些暧昧的言词透露出(起码瞒不过博斯韦尔)某种暧昧的意图。唯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他们全体——玛丽·斯图亚特、梅里、梅特兰德、博斯韦尔,这出悲剧的主角们,一致同意搬掉达伦雷,只是不清楚准备怎么办,是好说好商量呢,还是用阴谋诡计或用暴力。GyV中华典藏网

贵人中间性子最急、最肆无忌惮的博斯韦尔赞成用暴力。他同别人不一样,不想也不能再等——对他来说,问题可不仅仅是要把那个可恨的孩子弄走,而是要继承他遗留下来的王冠和权力。当别人还在拖延等待的时候,他却已不得不行动,采取断然措施。看来,他事先摸过底,要在列位勋爵中间寻找帮手和同党。但在这件事情上,历史火光的烛照仍是一片朦胧,因为罪行历来都是在暗处或在影影绰绰的昏暗光线中筹划。博斯韦尔把他的计划告诉了哪位勋爵,哪几个人,是谁确实答应帮忙或者默许,我们永远无法知道。梅里想必知情,但他没有参加。梅特兰德似乎胆量大一些。靠得住的只是莫顿弥留之际的自白。对叛徒达伦雷恨得要死的莫顿,放逐后被赦回国;归途上博斯韦尔迎面疾驰而来,赤裸裸地、直截了当地邀莫顿同他合力杀死达伦雷。但是,莫顿从某个时候开始变得谨慎小心了,不久前的事情他记忆犹新,当时同党们洗刷得干干净净,只撇下他一个人。对博斯韦尔的建议,莫顿迟迟不作答复,要求博斯韦尔提出保证,问女王是否同意杀达伦雷。是的,她同意,博斯韦尔不假思索地回答他。对于博斯韦尔,能否得到莫顿的支持至关紧要。可是,在痛苦的切身经验中学乖了的莫顿知道,向来都是大事一了,口头协定很快便会被人忘记,所以要求先拿到女王白纸黑字的书面同意,然后才愿意拿诺言来束缚自己。遵照苏格兰的好习惯,他希望手头有一纸“盟约”,一旦出了麻烦,他可以有个推卸责任的由头。这一点博斯韦尔也答应了他。实际上,根本不可能有什么“盟约”;因为,非得让女王置身事外,到关键时刻把她弄个“猝不及防”,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梦寐以求的婚事才能成功。GyV中华典藏网

总之,博斯韦尔依靠不了任何人。他构想的事情落到他自己这个性子最急,一味蛮干的人的肩上。他,当然是有决心把这事情付诸实现的。莫顿、梅里和梅特兰德在听他的建议时,显得模棱两可、闪烁其词,这表明列位勋爵不会公开反对他。即使他们没有用密信表示赞同他的意图,也还是以同情的沉默和友好的不干预来支持他。而一朝摸清玛丽·斯图亚特和列位勋爵在这问题上想法一致,可以说达伦雷的死亡已是指日可待了。GyV中华典藏网

其实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博斯韦尔把他手下的那帮亡命之徒叫来帮忙。秘密会议上谈妥了在哪里杀害达伦雷,如何动手。但是,宰杀牺牲的大典缺少了主要的东西——牺牲品本身。不管达伦雷多么天真,他还是嗅到了危险。在此前几个星期,他知道在霍利鲁德集会的武装的列位勋爵还没有散去,他便拒绝跨进那城堡的大门。自从被他出卖的杀害李乔的凶手们获得女王意味深长的赦免而回到苏格兰之后,他在斯特林堡再也不觉得安全了。他坚定地、不为任何引诱和许愿所动,躲进了格拉斯哥。他的父亲伦诺克斯伯爵住在那里,他们家所有的朋友也都住在那里。那里有一座坚固牢靠的宅院,一旦敌人强行闯入,还有一艘船日夜停泊在港口,随时可以接他上船。在这关键时刻,仿佛是为了保佑他渡过危难关头,命运又在一月初让他得了天花——这是个好借口,又可以连着好几个星期足不出户地躲在格拉斯哥海边安全的避难所里。GyV中华典藏网

达伦雷的病,打乱了博斯韦尔已经酝酿成熟的计划。博斯韦尔急不可耐地等着他的牺牲品回到爱丁堡。看来,他不想再拖延,原因我们只能猜测如下:或许是他心急火燎地想登上王位,或许他有充分的理由害怕危险的延宕,因为有太多靠不住的人知悉他的阴谋,或许是他同玛丽·斯图亚特的暧昧关系造成了后果——难说究竟是什么原因,反正他再也不打算等待了。但是,如何把一个生病的、疑心会发生不幸的小伙子骗出去杀了呢?如何把他从床上,从他父母固若金汤的邸宅中拖出去呢?正式的邀请会打草惊蛇。梅里也罢,梅特兰德也罢,宫廷里的任何人同这个人人憎恨、人人瞧不起的前国王都没有密切的关系,足以劝说他自愿回銮。只有一个人还有支配他的力量。她已经两次迫使这不幸的少年、这个对她忠心耿耿的奴隶屈服。唯有玛丽·斯图亚特,唯有她一个人,戴上爱他(他可是渴求她的爱呵!)的假面具,能够把这躲躲藏藏的牺牲品诱进设下的陷阱。这世界上所有的人当中,唯有她一个人能够实现这骇人听闻的欺骗。因为她自己再也当不了自己的家,而只是暴君手里驯服的玩偶,所以,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或者不如说,一件我们的感情不愿意相信的事情,竟然发生了:1月22日,已经有好几个星期避而不见达伦雷的玛丽·斯图亚特骑马驰往格拉斯哥,说是去探望生病的丈夫,其实是去执行博斯韦尔的命令,把达伦雷骗回爱丁堡城,在那里,死神正磨刀霍霍,焦急地等待着他呢。GyV中华典藏网

————————————————————GyV中华典藏网

(1) 兰波(1854—1891),法国诗人。GyV中华典藏网

(2) 玛斯卡尼(1863—1945),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以一部《乡村骑士》得享大名。GyV中华典藏网

(3) 苏格兰作家、翻译家麦克菲森(1736—1796),曾发表《古诗片断》及《莪相作品集》,伪托是古代的作品。GyV中华典藏网

(4) 中世纪凯尔特民族传说《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中的人物,误饮一种饮料,和叔父的新娘发生爱情。GyV中华典藏网

(5) “摆脱他”(英语)。GyV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