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交易
几年前,很多颇具理性的人们开始清楚地意识到,英国人在丧葬礼俗方面已陷入一种非常可悲的局面。在葬礼上嚣张炫耀、挥霍浪费已渐渐成为一种风气;而这种做法不但不能为死者的名誉增光添彩,还会给生者带来极大的耻辱,因为它将人生中最庄严肃穆的时刻与虚伪的仪式、可耻的负债、铺张的浪费及极度的不负责任紧密联系在一起。对这件事情越是考察得仔细,越是考察到社会底层,便越是觉得这些丧葬礼俗荒谬丑恶;不仅其本身是这样,其后果亦然。任哪一个社会阶层都逃不过去。中产阶级在举办葬礼时互相攀比,排场摆的越大,越显得体面;而那些丧事承办者们便趁机胡作非为,大捞一把。这种风气已蔓延至穷困的社会底层;对于他们来说,举办葬礼所需的费用与收入完全不成比例,足以让他们倾家荡产。为了支付这笔费用,他们只好联合起来,组成所谓的“互助会”。但很多“互助会”的管理者是诡诈狡猾的流氓恶棍,经常欺负这些穷苦的弱者,用非常残酷的手段欺骗他们,压榨他们;还有一些“互助会”,因为对那些最坏最邪恶的“互助会”构成一种新的诱惑,以致引发了一种新的以金钱为目的的谋杀,其罪恶深重至极,即使最为严厉的语言都不足以斥责这种罪孽。一切就绪,丧葬礼俗的邪恶、虚伪及荒谬,俨然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于是,这滑稽可笑的真相便全部暴露无遗了。无数残忍贪婪之士自称可以提供各种丧葬用品,实则一件也不曾拥有;他们只是真正丧葬用品提供商和殡仪服务员的中间人,他们从丧葬用品商那里租来各种设备,然后就像救火时挨个儿递水桶那样再把这些设备一个传一个地租出去;自然,每个中间人都可以从这份“黑色交易”中大捞一笔。此外,大家都想方设法要把逝者埋葬在本已很拥挤的城镇中,这很明显会给生者带来多么可怕的后果;再加上城镇里的墓地非常有限,墓地所有人又个个贪得无厌,这便又导致了一种有伤风化、恐怖至极的做法,这种做法令我们常人十分憎恶,同时也令我们这个时代以及我们的国家非常丢脸。综上所言,这种贻笑大方的丧葬礼俗可以说已经可悲到了极点。
若不是丧葬礼俗的荒谬可悲已凸显得如此明显,我们恐怕也还正在这个极端堕落的旋涡中苦苦挣扎。现在,我们完全相信,中产阶层中有很多人已通过相关议会文件了解到了丧葬礼俗中的这些恶行,他们不会再将这种坏习俗继续保持下去了;相反,他们将把这种坏习俗作为严正的训谕,告诫最最亲密的下一代人不要将自己的死,自己的葬礼变成腐蚀他人身心的工具。这样的例子,在很多知名人士中并不少见。已故的苏塞克斯公爵为国家利益着想,表明自己过世后,希望以私人形式葬于肯萨尔绿色公墓,不希望举行国葬,亦不希望下葬于温莎堡王室墓地。已故的罗伯特·皮尔[1]爵士要求过世后葬在德雷顿墓园。已故的孀居王后[2]曾就自己的葬礼写下这样的话:“在上帝的御座前,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我的死亦不足称道;因此,我死后,请不要为我举行盛大奢华的葬礼;请尽可能不要公开,尽可能以私人形式将我的遗体安葬于温莎堡圣乔治教堂。我尤其不希望举行国葬;我静静地死去,亦希望静静地下葬,希望能够远离世界的虚荣和奢华。请不要对我的遗体进行解剖和防腐处理;我希望越简单省事便是越好。”这番话写得令人钦佩令人感动,实在是社会各阶层举办葬礼的最好典范。
这些先例在人们的丧葬礼俗常识中尚属鲜为人知,再加上我们正处于新旧历史交替的时期,那原本已黯淡下去的国葬仪式又开始死灰复燃,美其名曰是为了对已故的威灵顿公爵[3]表示敬意,为了对所有那些在英国历史上留下辉煌记忆的风云人物表示敬意!
在这里,我们想真诚地奉告各位读者:国葬仪式的恢复,不是也不可能是一种荣耀;越是真正伟大的人物,其葬礼越是简单平凡;国葬仪式助长了各种腐化的“死亡交易”,自始至终都不是丧葬礼俗的好榜样。
所有民众,不论其政治主张如何,都明白那些“实权人物”是否曾参与“国葬交易”——是否力图保全国葬仪式,是否视国葬仪式为宝贝,是否充分利用国葬仪式为自己谋利,是否舍不得国葬仪式悄然离去。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这里不想过多讨论。
但国葬仪式的死灰复燃却唤醒了民众借死亡做交易的风气,这种交易与现实格格不入,是那么愚蠢无知,那么荒谬可笑。以下是我们从《泰晤士报》的广告栏摘取的若干例子,以供广大读者评鉴。
首先,关于观看葬礼的席位及观看葬礼时可享用的茶点。某广告称,二楼设有观看葬礼的场所,宽敞舒适,可以举办由钢琴现场伴奏的豪华宴会,这个我们暂不去细看;我们先来看看那“高雅得体”的“每日启事”的内容:“威灵顿公爵葬礼专供红酒”,供不应求,如有需要,请马上订购;“威灵顿公爵葬礼专供蛋糕”,美味可口,由××糕点师专门烘焙;“葬礼寿衣”,由××裁缝师专门缝制;“远近驰名的柠檬饼干”,最能有效缓和悲痛情绪,每磅一先令四便士……接下来,我们逐个看看报纸上刊登的这十几条广告——这众人可以赚钱的大好良机。
路德门山——这里设施齐全、装备完善,可供观看威灵顿公爵盛大壮观、肃穆庄严、震撼人心的出殡仪式。若想拥有开阔的视野、便利的条件、舒适的空间,敬请抓紧时间,查看预定尚余座位。
观看葬礼,有床位提供——出租。位于三楼,共三个房间,两个窗口,视野开阔,可供观看出殡仪式。收费10基尼,含茶点。单个席位,最低收费15先令,含床位和早餐。
观看公爵葬礼——一流的视野,可供15人观看,提供床位和起居室,干净舒适,价格合理。
出租葬礼观看席位和窗口——位于河岸大道,库茨银行附近,位置绝佳。二楼窗口,收费8英镑;三楼窗口,收费5英镑10先令;四楼窗口,收费3英镑10先令;另有两扇玻璃橱窗,各收费7英镑。
威灵顿公爵葬礼观看席位——位置绝佳,可观看整个出殡仪式,视野一览无余。位于老贝利街附近。注:从这里可看到圣保罗大教堂及圣殿关石门。
观看已故威灵顿公爵葬礼——出租,位于三楼,两个窗口,有壁炉,设施齐全,条件便利。团体观看,价格优惠。前排观看座位,每位1基尼。视野所及范围:皮卡迪利大街——帕尔摩街。
观看威灵顿公爵葬礼——二楼三楼出租,可按房间或观看窗口租用,尤其适合家庭观看。设施齐全,舒适便利,视野绝佳。一楼亦设有舒适便利的观看席位,最低价格1基尼。适于室内观看。
观看公爵葬礼——价格优惠。二楼设有两个房间,有观景阳台,可直接通向河岸大道。大房间可容纳15人。小房间8基尼起租。
观看公爵葬礼——橱窗出租,约30个座位,共25基尼。二楼亦设有两大观看窗口。其中一个视野颇佳,视野所及范围可从圣殿关石门直到圣保罗大教堂,收费35基尼。此外,还有几个单人观看座位,每位1基尼。
观看威灵顿公爵出殡仪式——位于查林十字路,科克斯普尔街,位置得天独厚,尚余空位若干,价格合理。因座位紧俏,需尽快预定。另:楼顶亦设有座位若干,视野颇好。
观看已故威灵顿公爵葬礼——出租,位于河岸大道,位置绝佳,三楼,收费10英镑;四楼,收费7英镑10先令,每层各设有两个观看窗口;前排座位抢先预订中,每位1基尼。
观看公爵葬礼——出租,25基尼,专为上流社会家庭开设,视野广阔,位置绝佳,二楼房间,设有安全阳台及会客室。可容纳20人,视野开阔无遮挡。若人员不足20人,可酌情减价。设施齐全,条件便利。
此外,我们要特别注意下面这则广告:
T.C.敬请各位牧师注意——河弯街专门为各位牧师预留了席位,敬请各位牧师入场时着白法衣。第一排四个席位,每位1英镑;第二排四个席位,每位15先令;第三排四个席位,每位12先令6便士;第四排四个席位,每位10先令;第五排四个席位,每位7先令6便士;第六排四个席位,每位5先令。所有剩余席位的价格分别是:40先令,30先令,20先令,15先令和10先令。
这位商人真是富有想象力,他安排二十四位牧师分坐六排,希望以此在自己的橱窗里营造一个神圣而动人的画面,这种创意似乎非常不错;且还能让人觉得他眷顾到了丧礼场合的庄严肃穆的特点。
同类的广告有许多许多,上述几则是随意摘来的,其中很多关于视野范围的描述并不真实,无非是想吸引那些愿意掏腰包的先生们来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儿完成一次集会。为了这样的集会,他们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茶点、红酒、白酒、食物、水果、盘子、杯子、各种瓷器,以及其他许多不胜枚举的小玩意儿;而最最重要的是,他们对这样的集会全部都是热情高涨、激情满怀。我们仔细观察这些人群,时不时地会大吃一惊,尤其当我们看到那件所谓的艺术品时。话说这件艺术品上刻有一句话“渴盼夜晚到来,渴盼布鲁奇王子到来”[4],旁边还注有传奇故事,讲述的是这位正被大家悼念着的英雄——威灵顿公爵如何评价这件艺术品:英雄以他特有的语气语调评论说“很好,的确很好。”哦,艺术!你也来参与“死亡交易”啦!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有关逝者亲笔信的广告。私人印章的神圣性、私人信件的私密性,对于“死亡交易者”来说,毫无意义;在他们的字典里,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词汇。现在,就让我们停下来,听一听送殡的喇叭如何向全世界公开这位逝者独有的亲笔信!
威灵顿亲笔——公爵接连写下的两封回信,绝对真迹(1843),颇具特色;另外还有那两封来信等,称得上文学珍品,售价15英镑。
威灵顿亲笔——转让威灵顿公爵亲笔信两封。一封写于沃尔默城堡,时间:1834年10月9日;另一封写于伦敦,时间:1843年5月17日。邮戳及公爵印章均完整无缺。
威灵顿——出售威灵顿公爵便笺三封,有公爵印章、信封。系公爵亲笔书写,非平板印刷;每封便笺长度约21/4页。在迄今已公开的公爵亲笔信中,当属最具公爵特色的真迹。售价:两封30英镑,一封20英镑,不讲价。
转让——某退役军官欲转让已故英雄威灵顿公爵的亲笔信和便笺,共五封,其中有三封系公爵当年被称为阿瑟·韦尔兹利爵士时所写。另有一大信封。所有信函、便笺及信封均盖有公爵印章。可现场购买,亦可来信进行交易。
公爵信函——出售公爵亲笔信两封,货真价实,内容风趣幽默,颇具特色。
威灵顿公爵——公爵写给某位女士的亲笔信,颇具公爵风格,有印章、信封。出价高者优先。现场交易。
陆军元帅威灵顿公爵——已故威灵顿公爵家族成员,现有公爵写给自己的亲笔信一封,内容涉及军务,长达6页,保存完好。售价30英镑。
陆军元帅威灵顿公爵亲笔——转让颇具特色的公爵亲笔信一封,信中公爵曾提及自己将活到100岁,写于1847年,有信封,印章及家族饰章均保存完好。售价10英镑。
威灵顿公爵——出售威灵顿公爵亲笔信,写于1831年公爵夫人刚刚去世之际;另有两个公爵亲笔书写的信封,邮票、印章均保存完整。
威灵顿公爵——公爵亲笔公务信函,信封、印章、邮戳等均保存完整。信函风格彬彬有礼、独具特色。请按所示地址来现场交易。售价15英镑。
陆军元帅威灵顿公爵——出售公爵亲笔信两封,一封系公爵61岁时所写,另一封系72岁时所写,笔迹独具公爵风格,内容涉及重要话题。确保货真价实,敬请放心。
威灵顿公爵——公爵写给某位女士的一封信函,该信函部分由打印机打印而成,部分由公爵亲笔书写,奇特异常,实属绝品,值得珍藏。出价最高者优先。
出售陆军元帅威灵顿公爵亲笔信六封——系有人慷慨解囊,赠与了某位身陷贫困的女士,信封、印章均完好无缺。
威灵顿公爵——一位女士欲转让公爵亲笔信一封,写于今年6月18日,恰逢滑铁卢战役[5]周年纪念日,也是公爵度过的最后一个滑铁卢战役周年纪念日,因此倍加珍贵。信函写于阿普斯利公爵宅第[6],信封、印章均保存完好。
一位牧师,欲转让已故公爵写给自己的亲笔信两封,系公爵私人慈善行为的极好见证,有信封,出价最高者优先(可买一封,亦可买两封),本月18日前有效。若有特殊情况,价格可商量。
威灵顿公爵——一位悲痛的孀妇,现有威灵顿公爵亲
笔信一封,写于1830年,有信封,上面写有收信人姓名和地址,还有公爵冠冕形印章,欲低价出售。
一位先生,欲出售已故威灵顿公爵写给自己的十分宝贵的亲笔便笺一封,写于1850年3月27日,售价20英镑,有信封,上面的公爵印章及骑士桥地区[7]邮戳均完好无损,清晰可见。该信函充分展现了常人难以见到的公爵贵族笔迹及独特文风。
转让威灵顿公爵晚年所写的亲笔信一封,该信系公爵于临终前一两天时在沃尔默城堡写成,独具特色,印章、邮戳等均清晰可见。该信极有可能是已故公爵留下的最后一封亲笔信,故颇具收藏价值。出价最高者优先。欲见此物,请速申请。
伟大的公爵——出售伟大的英雄公爵的亲笔信一封,写于1851年3月27日。另有珍妮·林德[8]的漂亮亲笔信一封,写于1852年6月20日。出价最高者优先。来信请注明出价。
林德小姐的亲笔信似乎一直躲在暗处徘徊不前,直到出殡的队伍走近,才羞答答走向前来加入了这个行列,还占了个很惹人注目的位置。真不知道我们最应该推崇的是哪一条:有关林德小姐的这则广告设计得如此精妙;有关“极有可能是已故公爵留下的最后一封亲笔信”的广告做得是那样感人,那样巧妙,那样快捷高效,让人觉得卖家是要在出于英雄责任感写下这封信的那双老手尚未在坟墓里枯萎前将信售出;那位急于出售、宣扬“公爵私人慈善行为的极好见证”的牧师——不知他是否曾身着白法衣出现在T.C.的橱窗里且坐在前排——是那样虔诚;那位将“六封信封、印章均完好无缺的亲笔信”赠与身陷贫困的某位女士的好心人是那样慷慨大方。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已故者留下的那些宝贵的遗物——与已故者生前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就像哈迪爵士[9]一直戴在胸前的纳尔逊勋爵[10]的小画像一样。这些遗物很是珍贵,若没有现金支付,广告商是万万不肯脱手的。
已故威灵顿公爵遗物——转让著名已故公爵的一绺头发。确保无假。出价最高者优先。来函申请,请预付邮资。
威灵顿公爵——一位孀居女士藏有已故威灵顿公爵头发一绺,系女王加冕当日早上剪下。现欲转让。来函申请,请预付邮资。
已故威灵顿公爵珍贵遗物——一位女士藏有著名已故公爵的许多头发,系1841年剪下,现欲出售其中一部分,售价25英镑。卖家将提供有效证明及遗物来源,确保无假。来函索取,请预付货款。
出售威灵顿公爵遗物——已故威灵顿公爵的已故著名理发师的儿子,现住斯特拉斯菲尔德赛,存有公爵的少量头发,系当年其父从公爵头上剪下。现欲转让,若有心收藏英格兰大英雄的这份遗物,请来信申请、注明出价。
已故威灵顿公爵遗物——出售公爵前些年穿过的马甲一件,保存完好,提供有效证明,确保无假。
下面的这一件更是非同寻常,堪称公爵遗物中的精粹;且据广告所言,人证物证俱全,哪怕是最生性多疑的人也不可能对其真实性有半点儿怀疑,想必这件遗物更是价值非凡。
威灵顿公爵纪念物——现有一本诗集《拿破仑之死》,作者:亚历山达罗·曼佐尼[11],附法语译文,译者:埃德蒙·安吉琳,于威尼斯。当年公爵乘马车途径肯特郡时将此书撕毁并扔在地上,恰巧一位路人亲眼目睹了公爵撕书扔书的全过程,这位路人将书的碎片收集起来,并将它们一一拼好。若想收藏此纪念品,请与我们联系。
最后,还有一部辉煌灿烂、生气蓬勃的文学作品;我们敢说,任何一位有身份有地位的先生若是没有收藏这本书,那他的书房绝对算不上藏书齐全。
威灵顿公爵与罗伯特·皮尔爵士——转让公爵著作一部,内容有关政治经济和自由贸易。该书生动有趣、才华满溢、价值不凡,1830年一经出版,便几乎被罗伯特·皮尔爵士全部买下,现仅剩一本,预购从速,请来函申请。
考虑到读者的缘故,我们暂且只引用这么多吧。事实上,像这样的广告有太多太多,如果一直引用下去的话,恐怕这整本书都会被广告占满了。
我们认为,国葬仪式扰乱了人心,给广大民众带来了不良影响,误导大家在葬礼上讲排场、多花钱,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表示对逝者的敬重;而事实上,这恰恰是一种陋习。为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这种陋习急需革除;而国葬仪式不但对此于事无补,还助长了这种陋习的蔓延。此外,国葬仪式本身以形式替代实质,显然是虚假做作、刻意雕琢、陈腐污浊的,简直就是一场矫揉造作、虚张声势的恶作剧;这场恶作剧不但使得死亡那种令人敬畏的庄严肃穆消失殆尽,还助长了厚颜无耻的投机商在逝者的棺材盖上做生意、发死亡财的风气。我们毫不怀疑,即使威灵顿公爵只是带着军事指挥官的荣誉,在全国民众的无声的敬意中静静地下葬,依然会有人对他的信件及其他遗物广而告之并高价出售;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深信,如果威灵顿公爵的遗体能够静静地下葬,至少那些投机商们不会借势撒欢,在葬礼上举行什么“商品交易会”、“殡仪员欢庆会”等玩意儿。如果侍从办公室[12]及宗谱纹章院[13]不停止这种奢靡的国葬仪式,民众就不可能心境平和,停止在葬礼上花重金求虚荣的风气。这两者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非凡人之手造就,亦非凡人之手可以填平。如若不然,难道还能有人相信下面这样的事情不成:“法国某政府要员”星期二晚上还在哀悼国家英雄——大将军拿破仑;星期三下午,英雄尚未下葬之时,便开始与休谟先生[14]——威灵顿公爵的私人医生谈笑风生?
本文写于举行国葬的当晚,因为日志的特点就是要及时记录所见所闻。前面我们已经表明,我们认为国葬是一个错误;在此,我们仅希望大家能够坐下来平心静气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国葬仪式所带来的害处很容易想象,但国葬仪式能给大家带来什么益处却很难想象得出,至于国葬仪式能否给威灵顿公爵的下一代带来一丝满足,能否为威灵顿公爵这个响当当的名字增加一点光彩,则更加难以想象。如果有人认为国葬仪式是全英国人民的普遍愿望,那一定只是某些名人达士的错觉,普通民众的想法却被忽略了。希望位高权重的政府要员们能尽快将两者的想法都重视起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是为全国人民考虑。当然,可以肯定地说,我们的期待没有错;换句话说,葬礼上一切都进行得很好,英国人民没有愧对多年来赢得的民族声誉,少数表现得有损民族声誉的蠢人理应感到羞耻。不过,在这里,我们依然要说,我们希望国葬仪式能够在今天——1852年11月18日,乘着那辆在伦敦大街上招摇过市的俗丽的彩车,走向自己的坟墓。我们完全尊重不同的意见,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深信,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行,国葬仪式会变得默默无闻、宽大仁慈;那俗丽的丧礼彩车——那有资格穿过盛装的圣殿关石门,圣殿关石门也应该开放接纳的丧礼彩车——亦会被历史湮没。到那时,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历史没有忘记威灵顿公爵那忠实、谦逊、持重、真诚的高尚品德;历史会铭记,为自己忠诚热爱着的国家做出最后一次贡献,结束虚伪奢靡的丧葬仪式的人物正是阿瑟·韦尔兹利——威灵顿公爵。
(丁振琴 译)
[1] 罗伯特·皮尔(1788—1850),英国首相(1834—1835,1841—1846),保守党创始人,任内政大臣时建立首都警察队(1829)。——译者注
[2] 指阿德莱德王后(1792—1849),其丈夫威廉四世于1837年去世,从而成为英国自18世纪以来第一位孀居王后。文中引用部分乃阿德莱德王后1841年在病榻上所写。——译者注
[3] 威灵顿公爵(1769—1852),本名为阿瑟·韦尔兹利,英国陆军元帅、首相(1828—1830),以在滑铁卢战役(1815)中指挥英、普联军击败拿破仑而闻名,有“铁公爵”之称。——译者注
[4] 这是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战役中说的一句话。当时,威灵顿公爵的部队眼看要被打败,公爵正焦急地等待普鲁士王子布鲁奇元帅率军来援助。另,之所以渴盼夜晚到来,是因为夜幕降临后,暂时不用打仗。——译者注
[5] 滑铁卢战役发生于1815年6月18日,由法军对英普军在比利时小镇滑铁卢决战。威灵顿公爵指挥英、普联军大胜拿破仑,结束了拿破仑帝国。——译者注
[6] 是威灵顿公爵和他的继承者们居住过的地方。——译者注
[7] 骑士桥地区位于伦敦中部,主要是住宅区,没有什么办公场所,非常安静。——译者注
[8] 珍妮·林德(1820—1887)是瑞典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在欧洲大陆享有盛誉,被称为“瑞典夜莺”。——译者注
[9] 全称为托马斯·马斯特曼·哈迪爵士(1769—1839),英国皇家海军军官。曾在海军上将纳尔逊勋爵(旗舰司令)手下任旗舰舰长。据英国记者鲁宾·珀西(Reuben Percy)(本名托马斯·伯雷(Thomas Byerley,?—1826)在《文学娱乐教育之镜》(The Mirror of literature,amusement,and instruction)第34卷记载,纳尔逊勋爵曾将自己的一枚小画像送给托马斯·哈迪,哈迪爵士便一直将此画像佩戴于胸前,并表明自己过世后,希望这枚画像能依旧陪伴自己,与自己的遗体埋葬在一起。——译者注
[10] 全称为霍雷肖·纳尔逊勋爵(1758—1805),英国海军上将、世界著名海军统帅,被誉为“英国皇家海军之魂”。——译者注
[11] 亚历山大·曼佐尼(1785—1873),意大利诗人、小说家,19世纪意大利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译者注
[12] 英国皇室下设的一个部门,主要负责礼仪、国事访问、授权仪式、皇家招待会、皇室婚礼及葬礼等。——译者注
[13] 英国皇室下设的一个部门,主要负责各种仪式、宗谱调查、家谱记录等。——译者注
[14] 全名为约翰·罗伯特·休谟(1781?—1857),曾是威灵顿元帅麾下的一名军医,也是威灵顿公爵的私人医生。——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