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作者:丘吉尔章节列表
升序↑第一卷 风云紧急
- 第一章 胜利者的蠢事
- 第二章 和平的鼎盛时期
- 第三章 潜伏的危险
- 第四章 阿道夫·希特勒
- 第五章 被蝗虫吃光的年代①
- 第六章 日益阴暗的景象
- 第七章 空中均势的丧失
- 第八章 挑战和反响
- 第九章 空中和海上的问题
- 第十章 对意大利的制裁
- 第十一章 希特勒动手了
- 第十二章 用于重整军备的间歇期。西班牙
- 第十三章 德国武装起来了
- 第十四章 艾登先生担任外交大臣和他的辞职
- 第十五章 强夺奥地利
- 第十六章 捷克斯洛伐克
- 第十七章 慕尼黑的悲剧
- 第十八章 慕尼黑之冬
- 第十九章 布拉格,阿尔巴尼亚,英国对波兰的保证
- 第二十章 苏联之谜
- 第二十一章 到了战争边缘
- 第二十二章 战争
- 第二十三章 海军部的重大任务
- 第二十四章 波兰的覆灭
- 第二十五章 战时内阁的问题
- 第二十六章 法国前线
- 第二十七章 战斗加剧
- 第二十八章 磁性水雷
- 第二十九章 普拉特河口外的海战
- 第三十章 斯堪的纳维亚。芬兰
- 第三十一章 一个黑暗的新年
- 第三十二章 风暴之前
- 第三十三章 海上的交锋
- 第三十四章 纳尔维克
- 第三十五章 特隆赫姆
- 第三十六章 在挪威的挫折
- 第三十七章 挪威:最后的阶段
- 第三十八章 政府倒台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附录(7)
- 附录(8)
- 附录(9)
- 附录(10)
- 附录(11)
- 附录(12)
- 附录(13)
- 附录(14)
- 附录(15)
- 附录(17)
- 附录(18)
第二卷 最光辉的时刻
- 第一章 全国联合
- 第二章 法兰西之战
- 第三章 法兰西之战
- 第四章 向海岸撤退
- 第五章 援救敦刻尔克
- 第六章 竞相抢夺
- 第七章 再谈法国
- 第八章 本土防御
- 第九章 法国的痛苦
- 第十章 波尔多停战
- 第十一章 海军上将达尔朗和法国舰队奥兰事件
- 第十二章 反攻的利器
- 第十三章 绝境
- 第十四章 入侵问题
- 第十五章 “海狮”作战计划
- 第十六章 不列颠之战
- 第十七章 闪电战
- 第十八章 “伦敦毫不在乎”
- 第十九章 巫术战
- 第二十章 美国驱逐舰和西印度群岛的基地
- 第二十一章 埃及与中东
- 第二十二章 取道地中海
- 第二十三章 九月的紧张局势
- 第二十四章 达喀尔
- 第二十五章 艾登先生的使命
- 第二十六章 同维希和西班牙的关系
- 第二十七章 墨索里尼进攻希腊
- 第二十八章 租借法案
- 第二十九章 德国与俄国
- 第三十章 海上的灾难
- 第三十一章 沙漠中的胜利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第三卷 伟大的同盟
- 志谢
- 序言
- 第一章 沙漠地区和巴尔干各国
- 第二章 战火蔓延
- 第三章 闪电战与反闪电战。赫斯
- 第四章 地中海战争
- 第五章 征服意大利在非洲的帝国
- 第六章 援助希腊的决定
- 第七章 大西洋战役(1941年)西部海口地区
- 第八章 大西洋战役(1941年)美国的干涉
- 第九章 南斯拉夫
- 第十章 日本特使
- 第十一章 沙漠侧翼。隆美尔。托卜鲁克
- 第十二章 希腊战役
- 第十三章 的黎波里与“老虎”计划
- 第十四章 伊拉克的背叛
- 第十五章 克里特岛:危机临头
- 第十六章 克里特岛:战役经过
- 第十七章 “俾斯麦”号的命运
- 第十八章 叙利亚
- 第十九章 韦维尔将军的最后努力:“战斧”计划
- 第二十章 苏联的报应
- 第二十一章 我们的苏联盟友
- 第二十二章 非洲战事的间歇托卜鲁克的防御战
- 第二十三章 我同罗斯福的会晤
- 第二十四章 大西洋宪章
- 第二十五章 对俄国的援助
- 第二十六章 波斯与中东1941年夏季和秋季
- 第二十七章 英国的实力日益增强 1941年秋季
- 第二十八章 同俄国更密切的接触 1941年秋季和冬季
- 第二十九章 前进之路
- 第三十章 在陆地、空中和海上进行的“十字军战士”行动
- 第三十一章 日本
- 第三十二章 珍珠港
- 第三十三章 在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次航行
- 第三十四章 我提出的作战计划和以后战事的演变
- 第三十五章 华盛顿和渥太华之行
- 第三十六章 英美一致
- 第三十七章 回到暴风雨中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附录(7)
- 附录(8)
- 附录(9)
- 附录(10)
- 附录(11)
- 附录(12)
- 附录(13)
- 附录(14)
第四卷 命运的关键
- 志谢
- 序言
- 第一章 大洋洲方面的忧虑
- 第二章 沙漠上的挫折
- 第三章 马来亚的惩罚
- 第四章 信任投票
- 第五章 内阁的变动
- 第六章 新加坡的沦陷
- 第七章 潜艇的乐园
- 第八章 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失守
- 第九章 进犯缅甸
- 第十章 锡兰和孟加拉湾
- 第十一章 缺少船舶的致命难题
- 第十二章 印度:克里普斯调查团
- 第十三章 马达加斯加
- 第十四章 美国海战胜利①珊瑚海和中途岛
- 第十五章 北极护航运输船队
- 第十六章 空中攻势
- 第十七章 马耳他岛与沙漠
- 第十八章 “立即开辟第二战场!”
- 第十九章 莫洛托夫的访问
- 第二十章 战略的自然选择
- 第二十一章 隆美尔的进攻
- 第二十二章 第二次访问华盛顿
- 第二十三章 不信任投票
- 第二十四章 第八集团军陷入绝境
- 第二十五章 “火炬”作战计划的决定
- 第二十六章 我的开罗之行。改组司令部
- 第二十七章 莫斯科第一次会议
- 第二十八章 莫斯科建立了联系
- 第二十九章 回到开罗
- 第三十章 “火炬”作战计划的最后形成
- 第三十一章 不安和紧张
- 第三十二章 苏联的“谢谢你”
- 第三十三章 阿拉曼战役
- 第三十四章 火炬点燃起来了
- 第三十五章 达尔朗插曲
- 第三十六章 胜利带来的种种问题
- 第三十七章 我们需要会晤
- 第三十八章 卡萨布兰卡会议
- 第三十九章 阿达纳与的黎波里
- 第四十章 回国后的困境
- 第四十一章 俄国与西方盟国
- 第四十二章 突尼斯的胜利
- 第四十三章 第三次访问华盛顿
- 第四十四章 战争与和平的各种问题
- 第四十五章 向意大利进军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附录(7)
- 附录(8)
第五卷 紧缩包围圈
- 志谢
- 序言
- 第一章 制海权 瓜达卡纳尔岛和新几内亚
- 第二章 攻克西西里岛
- 第三章 墨索里尼的垮台
- 第四章 向西去啊!① 人造港
- 第五章 魁北克会议:“四分仪”
- 第六章 意大利:停战
- 第七章 对意大利的进攻。 重访白宫
- 第八章 萨勒诺战役。归航
- 第九章 忙于国内事务
- 第十章 与戴高乐将军的紧张关系
- 第十一章 支离破碎的轴心
- 第十二章 失去胜利良机的岛屿
- 第十三章 希特勒的“秘密武器”
- 第十四章 第三战场的僵局
- 第十五章 北极运输船队的复航
- 第十六章 莫斯科外长会议
- 第十七章 三国会议的产生。 最高统帅问题
- 第十八章 开罗
- 第十九章 德黑兰:会议开幕
- 第二十章 谈话与会议
- 第二十一章 德黑兰:难题
- 第二十二章 德黑兰:结论
- 第二十三章 重访开罗。最高统帅
- 第二十四章 在波太基古城遗址。安齐奥
- 第二十五章 在马拉喀什。疗养时期
- 第二十六章 铁托元帅和南斯拉夫
- 第二十七章 对安齐奥的突击
- 第二十八章 意大利:卡西诺
- 第二十九章 日益增强的空中攻势
- 第三十章 希腊的苦难
- 第三十一章 缅甸及其外围
- 第三十二章 对日作战的策略
- 第三十三章 “霸王”作战计划的准备工作
- 第三十四章 罗马
- 第三十五章 前夜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附录(7)
第六卷 胜利与悲剧
- 志谢
- 序言
- 第一章 D日①
- 第二章 从诺曼底到巴黎
- 第三章 无人驾驶武器的轰炸
- 第四章 向法国南部进攻?
- 第五章 巴尔干的动乱。俄国人的胜利
- 第六章 意大利与里维埃拉的登陆
- 第七章 罗马。希腊问题
- 第八章 亚历山大的夏季攻势
- 第九章 华沙的殉难
- 第十章 第二次魁北克会议
- 第十一章 在缅甸境内挺进
- 第十二章 莱特湾战役
- 第十三章 西欧的解放
- 第十四章 访问莫斯科的序幕
- 第十五章 十月在莫斯科
- 第十六章 巴黎
- 第十七章 阿登的反扑
- 第十八章 英国对希腊的干涉
- 第十九章 在雅典过圣诞节
- 第二十章 一个新的会议的准备
- 第二十一章 雅尔塔:世界和平计划
- 第二十二章 俄国和波兰:苏联的诺言
- 第二十三章 雅尔塔尾声
- 第二十四章 渡过莱茵河
- 第二十五章 关于波兰的争议
- 第二十六章 苏联的怀疑
- 第二十七章 西方在战略上的分歧
- 第二十八章 高潮:罗斯福逝世
- 第二十九章 跟苏联的摩擦不断增长
- 第三十章 最后的进军
- 第三十一章 亚历山大在意大利的胜利
- 第三十二章 德国的投降
- 第三十三章 一段令人不安的插曲
- 第三十四章 分歧的开始
- 第三十五章 联合政府的结束
- 第三十六章 一个命运攸关的决定
- 第三十七章 击败日本
- 第三十八章 波茨坦:原子弹
- 第三十九章 波茨坦:波兰边界问题
- 第四十章 我的记载的结束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表
- 附录(5)
- 附录(6)
- 附录(7)①
- 附录(8)
猜你喜欢的书
鼠疫约编
温病类著作。清郑肖岩辑。不分卷。肖岩字奋扬,闽县(今福建福州)人。是书乃据清人《鼠疫汇编》重新编次而成,删去其繁复及不切实用部分,厘为八篇,曰: 探源、避疫、病情、辨脉、提纲、治法、医案、验方。书成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郑氏之参订,主要将体例之重复倒置,予以移辍,一以贯之,原书药品,有以方言书写不确者,或无人识者及霍乱、吐泻、发痧、羊毛瘟、大头瘟、乩方、杂症尽行删去。治法篇结合个人体验,加以阐扬发挥,并附医案及验方。经郑氏参订后,是书较《鼠疫汇编》结构严谨,颇便习用。但仍有非经之谈。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双江袖海庐校刊本,《珍本医书集成》本。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
撰人不详,约出於隋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赞颂类。斋醮颂词,有序及注。
洪范正论
五卷。清胡渭撰。《洪范》系《尚书》重要篇目之一,主要内容详见《洪范口义》条。自汉以来,研治《洪范》者多有其人。渭研治《洪范》,以《洪范》为体,《禹贡》为用,互相推阐,以发明奉若天道之理。此书总结前人之说,指出其病有三:汉人专取灾祥、推衍五行、穿凿附会、事同谶纬、其病一;宋儒说解“洛书”,创为黑白之点、方圆之体、九十之位,变书而为图,以至九数、十数、纷纭更定,其病二;《洪范》原无错简,王柏、胡一中等任意改窜,其病三。渭学识渊博,经术深湛,其所指摘,恰中要害。此书现存清乾隆四年(1739)胡绍芬刻本,藏北京图书馆。
诸经要略文
诸经要略文,一卷,首尾缺,编号二八二一。
涅槃经疏三德指归
涅槃经疏三德指归,二十卷,宋智圆述并序,日本光谦序,缺卷十五,附涅槃经后分释。
增一阿含经
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四部阿含之一。东晋僧伽提婆译。51卷(一作50卷)。因经文按法数顺序相次编纂,故名。相传原由前秦昙摩难提诵出梵本,竺佛念传译,昙嵩笔受,后经道安、法和考正,僧契、僧茂助校漏失,尽录偈颂。但译文未能尽善,故由僧伽提婆加以修订。据《精刻大藏经目录》(支那内学院编)记载,别译零本现存30种。《增一阿含经》与南传《增支部经典》大体相应,后者收经比前者为多。此经原为四分八诵,但现行本除“牧(放)羊品”下标有“第四分别诵”外,蓁各分均不标诵。全经共有52品,472部经。其中《序品》一经,以颂文概叙本经意旨,以及嘱付流布等事。蓁各品次第系一未能至十一法。此经记述佛陀和其弟子们的事迹;阐述出家僧尼的戒律和对俗人修行的规定;论述小乘佛教的主要教义等。因经中有“六度”、“三乘”等词句,承认菩萨大乘,近乎大众部的主张,故一般认为是大众部的传本。此经的重点在说施戒涅槃等事及各种因缘故事,故又为劝化者所专习。本书同其他三部阿含一样,系记载原始佛教教义的重要典籍,在印度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研究佛教产生以及当时北印度政治、宗教、哲学等提供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