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作者:丘吉尔章节列表
升序↑第一卷 风云紧急
- 第一章 胜利者的蠢事
- 第二章 和平的鼎盛时期
- 第三章 潜伏的危险
- 第四章 阿道夫·希特勒
- 第五章 被蝗虫吃光的年代①
- 第六章 日益阴暗的景象
- 第七章 空中均势的丧失
- 第八章 挑战和反响
- 第九章 空中和海上的问题
- 第十章 对意大利的制裁
- 第十一章 希特勒动手了
- 第十二章 用于重整军备的间歇期。西班牙
- 第十三章 德国武装起来了
- 第十四章 艾登先生担任外交大臣和他的辞职
- 第十五章 强夺奥地利
- 第十六章 捷克斯洛伐克
- 第十七章 慕尼黑的悲剧
- 第十八章 慕尼黑之冬
- 第十九章 布拉格,阿尔巴尼亚,英国对波兰的保证
- 第二十章 苏联之谜
- 第二十一章 到了战争边缘
- 第二十二章 战争
- 第二十三章 海军部的重大任务
- 第二十四章 波兰的覆灭
- 第二十五章 战时内阁的问题
- 第二十六章 法国前线
- 第二十七章 战斗加剧
- 第二十八章 磁性水雷
- 第二十九章 普拉特河口外的海战
- 第三十章 斯堪的纳维亚。芬兰
- 第三十一章 一个黑暗的新年
- 第三十二章 风暴之前
- 第三十三章 海上的交锋
- 第三十四章 纳尔维克
- 第三十五章 特隆赫姆
- 第三十六章 在挪威的挫折
- 第三十七章 挪威:最后的阶段
- 第三十八章 政府倒台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附录(7)
- 附录(8)
- 附录(9)
- 附录(10)
- 附录(11)
- 附录(12)
- 附录(13)
- 附录(14)
- 附录(15)
- 附录(17)
- 附录(18)
第二卷 最光辉的时刻
- 第一章 全国联合
- 第二章 法兰西之战
- 第三章 法兰西之战
- 第四章 向海岸撤退
- 第五章 援救敦刻尔克
- 第六章 竞相抢夺
- 第七章 再谈法国
- 第八章 本土防御
- 第九章 法国的痛苦
- 第十章 波尔多停战
- 第十一章 海军上将达尔朗和法国舰队奥兰事件
- 第十二章 反攻的利器
- 第十三章 绝境
- 第十四章 入侵问题
- 第十五章 “海狮”作战计划
- 第十六章 不列颠之战
- 第十七章 闪电战
- 第十八章 “伦敦毫不在乎”
- 第十九章 巫术战
- 第二十章 美国驱逐舰和西印度群岛的基地
- 第二十一章 埃及与中东
- 第二十二章 取道地中海
- 第二十三章 九月的紧张局势
- 第二十四章 达喀尔
- 第二十五章 艾登先生的使命
- 第二十六章 同维希和西班牙的关系
- 第二十七章 墨索里尼进攻希腊
- 第二十八章 租借法案
- 第二十九章 德国与俄国
- 第三十章 海上的灾难
- 第三十一章 沙漠中的胜利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第三卷 伟大的同盟
- 志谢
- 序言
- 第一章 沙漠地区和巴尔干各国
- 第二章 战火蔓延
- 第三章 闪电战与反闪电战。赫斯
- 第四章 地中海战争
- 第五章 征服意大利在非洲的帝国
- 第六章 援助希腊的决定
- 第七章 大西洋战役(1941年)西部海口地区
- 第八章 大西洋战役(1941年)美国的干涉
- 第九章 南斯拉夫
- 第十章 日本特使
- 第十一章 沙漠侧翼。隆美尔。托卜鲁克
- 第十二章 希腊战役
- 第十三章 的黎波里与“老虎”计划
- 第十四章 伊拉克的背叛
- 第十五章 克里特岛:危机临头
- 第十六章 克里特岛:战役经过
- 第十七章 “俾斯麦”号的命运
- 第十八章 叙利亚
- 第十九章 韦维尔将军的最后努力:“战斧”计划
- 第二十章 苏联的报应
- 第二十一章 我们的苏联盟友
- 第二十二章 非洲战事的间歇托卜鲁克的防御战
- 第二十三章 我同罗斯福的会晤
- 第二十四章 大西洋宪章
- 第二十五章 对俄国的援助
- 第二十六章 波斯与中东1941年夏季和秋季
- 第二十七章 英国的实力日益增强 1941年秋季
- 第二十八章 同俄国更密切的接触 1941年秋季和冬季
- 第二十九章 前进之路
- 第三十章 在陆地、空中和海上进行的“十字军战士”行动
- 第三十一章 日本
- 第三十二章 珍珠港
- 第三十三章 在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次航行
- 第三十四章 我提出的作战计划和以后战事的演变
- 第三十五章 华盛顿和渥太华之行
- 第三十六章 英美一致
- 第三十七章 回到暴风雨中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附录(7)
- 附录(8)
- 附录(9)
- 附录(10)
- 附录(11)
- 附录(12)
- 附录(13)
- 附录(14)
第四卷 命运的关键
- 志谢
- 序言
- 第一章 大洋洲方面的忧虑
- 第二章 沙漠上的挫折
- 第三章 马来亚的惩罚
- 第四章 信任投票
- 第五章 内阁的变动
- 第六章 新加坡的沦陷
- 第七章 潜艇的乐园
- 第八章 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失守
- 第九章 进犯缅甸
- 第十章 锡兰和孟加拉湾
- 第十一章 缺少船舶的致命难题
- 第十二章 印度:克里普斯调查团
- 第十三章 马达加斯加
- 第十四章 美国海战胜利①珊瑚海和中途岛
- 第十五章 北极护航运输船队
- 第十六章 空中攻势
- 第十七章 马耳他岛与沙漠
- 第十八章 “立即开辟第二战场!”
- 第十九章 莫洛托夫的访问
- 第二十章 战略的自然选择
- 第二十一章 隆美尔的进攻
- 第二十二章 第二次访问华盛顿
- 第二十三章 不信任投票
- 第二十四章 第八集团军陷入绝境
- 第二十五章 “火炬”作战计划的决定
- 第二十六章 我的开罗之行。改组司令部
- 第二十七章 莫斯科第一次会议
- 第二十八章 莫斯科建立了联系
- 第二十九章 回到开罗
- 第三十章 “火炬”作战计划的最后形成
- 第三十一章 不安和紧张
- 第三十二章 苏联的“谢谢你”
- 第三十三章 阿拉曼战役
- 第三十四章 火炬点燃起来了
- 第三十五章 达尔朗插曲
- 第三十六章 胜利带来的种种问题
- 第三十七章 我们需要会晤
- 第三十八章 卡萨布兰卡会议
- 第三十九章 阿达纳与的黎波里
- 第四十章 回国后的困境
- 第四十一章 俄国与西方盟国
- 第四十二章 突尼斯的胜利
- 第四十三章 第三次访问华盛顿
- 第四十四章 战争与和平的各种问题
- 第四十五章 向意大利进军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附录(7)
- 附录(8)
第五卷 紧缩包围圈
- 志谢
- 序言
- 第一章 制海权 瓜达卡纳尔岛和新几内亚
- 第二章 攻克西西里岛
- 第三章 墨索里尼的垮台
- 第四章 向西去啊!① 人造港
- 第五章 魁北克会议:“四分仪”
- 第六章 意大利:停战
- 第七章 对意大利的进攻。 重访白宫
- 第八章 萨勒诺战役。归航
- 第九章 忙于国内事务
- 第十章 与戴高乐将军的紧张关系
- 第十一章 支离破碎的轴心
- 第十二章 失去胜利良机的岛屿
- 第十三章 希特勒的“秘密武器”
- 第十四章 第三战场的僵局
- 第十五章 北极运输船队的复航
- 第十六章 莫斯科外长会议
- 第十七章 三国会议的产生。 最高统帅问题
- 第十八章 开罗
- 第十九章 德黑兰:会议开幕
- 第二十章 谈话与会议
- 第二十一章 德黑兰:难题
- 第二十二章 德黑兰:结论
- 第二十三章 重访开罗。最高统帅
- 第二十四章 在波太基古城遗址。安齐奥
- 第二十五章 在马拉喀什。疗养时期
- 第二十六章 铁托元帅和南斯拉夫
- 第二十七章 对安齐奥的突击
- 第二十八章 意大利:卡西诺
- 第二十九章 日益增强的空中攻势
- 第三十章 希腊的苦难
- 第三十一章 缅甸及其外围
- 第三十二章 对日作战的策略
- 第三十三章 “霸王”作战计划的准备工作
- 第三十四章 罗马
- 第三十五章 前夜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附录(7)
第六卷 胜利与悲剧
- 志谢
- 序言
- 第一章 D日①
- 第二章 从诺曼底到巴黎
- 第三章 无人驾驶武器的轰炸
- 第四章 向法国南部进攻?
- 第五章 巴尔干的动乱。俄国人的胜利
- 第六章 意大利与里维埃拉的登陆
- 第七章 罗马。希腊问题
- 第八章 亚历山大的夏季攻势
- 第九章 华沙的殉难
- 第十章 第二次魁北克会议
- 第十一章 在缅甸境内挺进
- 第十二章 莱特湾战役
- 第十三章 西欧的解放
- 第十四章 访问莫斯科的序幕
- 第十五章 十月在莫斯科
- 第十六章 巴黎
- 第十七章 阿登的反扑
- 第十八章 英国对希腊的干涉
- 第十九章 在雅典过圣诞节
- 第二十章 一个新的会议的准备
- 第二十一章 雅尔塔:世界和平计划
- 第二十二章 俄国和波兰:苏联的诺言
- 第二十三章 雅尔塔尾声
- 第二十四章 渡过莱茵河
- 第二十五章 关于波兰的争议
- 第二十六章 苏联的怀疑
- 第二十七章 西方在战略上的分歧
- 第二十八章 高潮:罗斯福逝世
- 第二十九章 跟苏联的摩擦不断增长
- 第三十章 最后的进军
- 第三十一章 亚历山大在意大利的胜利
- 第三十二章 德国的投降
- 第三十三章 一段令人不安的插曲
- 第三十四章 分歧的开始
- 第三十五章 联合政府的结束
- 第三十六章 一个命运攸关的决定
- 第三十七章 击败日本
- 第三十八章 波茨坦:原子弹
- 第三十九章 波茨坦:波兰边界问题
- 第四十章 我的记载的结束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表
- 附录(5)
- 附录(6)
- 附录(7)①
- 附录(8)
猜你喜欢的书
失去的莱松岛
《失去的莱松岛》(Lost Laysen)是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在其15岁(1916年)时写的中篇小说,但它直到1996年才出版。小说写的是在南太平洋上的火山岛——莱松岛的爱情故事。 米切尔把手稿交由Henry Love Angel,Angel在1945年去世,直到他的儿子发现的手稿,把小说和米切尔的信件一起发表。《失去的莱松岛》(Lost Laysen)描写的是南太平洋一个即将消失的一个叫莱松的小岛上发生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激动人心,扣人心弦。它的两个男主人公,一个儒雅,一个彪悍,同时都爱上了一个思想独立活泼可爱的姑娘,为了心爱的姑娘,两个人不惜一切代价,重新塑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吕衡州集
十卷。唐吕温(772—811)撰。吕温,字和叔,一字化光,唐代文学家。河中 (山西永济)人。早年曾师事陆质、梁肃。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及第,次年中博学宏词科制举,授集贤殿校书郎,后迁左拾遗。贞元二十年以侍御史出使吐蕃,永贞元年(805)还朝,进户部员外郎,转司封员外郎。后被贬为均州刺史,改道州刺史。元和五年(810)转衡州刺史。吕温工文,长于铭、赞。柳宗元说他“道大艺备”、“文章过人”(《祭吕衡州温文》)。刘禹锡称他“文苑振金声”(《吕八见寄郡内书怀》)。其著作多种。今存《吕和叔文集》等。此书原由刘禹锡编次。此本先为诗赋,后为杂文,已非禹锡编次之旧。又第六卷、七卷、志铭,已阙数篇。卷末有孱守居士作《跋》云:“甲子岁从钱氏借得前五卷。戊辰从郡中买得后三卷。俱宋本。第六、第七二卷均之阙如。因取英华、文粹照目写入,以俟得完本校定。”又云:“第二卷闻砧以下十五首,宋本所无,照陈解元棚本钞入。”孱守居士,为常熟冯舒之别号,是书盖为舒所重编。吕温学春秋于陆淳,学文章于梁肃,授受均颇有渊源。集中如《与族兄皋书》,深得六经之旨。《裴氏海昏集序》,论诗亦殊精邃。《古东周城铭》能明君臣之义,以纠左氏之失。其 《思子台铭序》,谓“遇一物可以正训于世者,秉笔之士未尝阙焉。”其为文章之本可见。有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四镇略迹
清马幼良纂。幼良撰《四镇略迹》记老吴市、董浜、归市、苏家尖四镇,实乃四镇合志。
敬简堂学治杂录
濟南為齊魯大郡屬州邑十有六而陵曏稱難治是以宰斯土者每因事顛躓去惟京江戴子樹人獨在任最久秩滿乃遷威愛允濟稱道弗衰陵固未嘗不可治也當君治陵之時正余分守濟東之日諗其下車伊始展布裕如經年以往百廢具舉而尤以保甲為當務之急夫保甲法良意美必遲之又久而後成成則厥效立見若清賦緝捕其大較也余曾以其清賦催科埽除積習為近今所罕見將有破格獎勵之請而同官尼之不果行越兩載而歲當考績乃得與於卓異之薦殆古人所謂盡其在我而顯晦聽其自然者歟光陰荏苒瞬逾十年樹人既以郡守需次余亦方供職春明偶憶明湖疇昔舊雨漸若晨星而一二令長之勤求吏治者往往心焉數之會東屏廉訪自東展
宋东太一宫碑铭
宋东太乙宫碑铭,北宋翰林学士扈蒙撰。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记传类。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诏建太一宫于皇都开封东南。次年,太宗又亲诣太乙宫礼祀太一神,并命扈蒙撰此碑文记述其事。
国朝史撮要
越南语:Quốc Triều Sử Toát Yếu,是越南阮朝维新年间官修的编年体史书,共七卷,由阮朝国史馆编修。维新年间,阮朝已经开国一百多年。但越南国内没有内容详实又节略得当的官修阮朝史书,读书人想要了解阮朝开国以来的历史,只能浏览私人撰述的私史。阮廷虽然编纂了历代寔录(大南实录),但作为官修史书,秘藏宫内,并不公开示人。且高春育在序中提到,「史固然不可以不读,读又不可以不要。盖博而泛者,无如约而精也」,《大南实录》卷帙浩繁,并不适合公开刊印,供国内士子研读。所以阮朝朝廷以高春育为总裁、陈廷枫为校正,令国史馆修书局删节《大南实录》,编纂《国朝史撮要》,供国内士子了解本朝历史。维新二年(1908年)编纂完成。正文共七卷,分为两部分,正文前有序、纪年表、凡例和职名表。第一部分又名《国朝前编撮要》(越南语:Quốc Triều Tiền Biên Toát Yếu),共一卷,主要是删减《大南寔录前编》,记述九代阮主时期的历史。第二部分又名《国朝正编撮要》(越南语:Quốc Triều Chính Biên Toát Yếu),共六卷,主要是删减《大南寔录正编》第一纪至第六纪,记述嘉隆帝阮福映至同庆帝阮福昪时期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