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爱情的哲学——[苏]I·沃罗比约夫

爱情是一个范围很广、含义极多的概念。人们爱自己的事业,爱自己的同志,爱自己的朋友。他们爱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有实际的、见诸行动的爱。也有抽象的、并不承担任何义务的爱——对人类、对自然界等等一般的爱。保加利亚哲学家基里尔·瓦西列夫的这本书里谈的是男女之间的爱情。m2V中华典藏网

浪漫派的小说家和诗人、作曲家和画家把爱情捧到支配着世界历史进程的万能力量的高度。事情自然并非如此。然而爱情可能排挤掉其他一切事情而成为,并且是长时间地成为人生的目的。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怀着毫不衰退的兴趣探索爱情的本质,试图理解爱情究竟是什么。m2V中华典藏网

现有的文献是怎样回答这种探索的呢?除了关于爱情的生理学(或者按现在流行的说法,叫做性学)的书籍之外,在图书馆里只能找到极其有限的几本书。这就是司丹达尔优秀的专著《论爱情》,不过这是属于另一个时代,另一个环境的著作。还有切尔特科夫一本同名的小册子,副题是《哲学家同作家的谈话》,出版于1964年。最后,是七十年代出版的留里科夫的几部著作,他从历史和文献的角度对这个问题做了概括。m2V中华典藏网

这一点资料实在是太少了。不错,在由于评价这个细腻微妙的问题时超越了分寸,损害了情趣而受到应有的批判的切尔特科夫的那本书里,提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爱情的某些新的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第一次把爱情放到哲学的范围内加以探讨。不过这只能说是轻笔勾勒的似有若无的轮廓。m2V中华典藏网

把资产阶级社会中失掉信心的年青人和不太年青的人卷入旋涡的现代“性革命”,也就是退回到群婚时代,不过是试图在埋葬爱情的时候为它唱一曲挽歌而已。但是,埋葬爱情就意味着埋葬人类。西欧和美洲的现实主义文学塑造了许多崇高的、真挚的男女之爱的形象,他们不顾一切地、虽然只是短时间地为摧毁设置在爱情之路上的陷阱和障碍而挣扎(弗里什、海塞、马奎斯、怀尔德等人)。m2V中华典藏网

社会主义并不是费尔巴哈式或者托尔斯泰式的博爱的天国,也不把男女之爱奉为至尊,推崇膜拜。能不能把那种狭隘的、满足于自身的爱情看做是真正的爱情呢?这只是爱情刚产生时的一个短暂而必要的时刻。如果爱情排挤了最高的利益,它就可能变成一种丧失了爱情的尊严的轻佻的感情。m2V中华典藏网

妇女比男子更多地遭受爱情不自由的痛苦。在对抗性的社会中,按赫尔岑的说法,妇女实际上是被驱赶进爱情中去的。但是,仅仅指出这个事实还不够。马克思说过,把妇女看成是猎获物,是供社会淫乐的仆役,这表明人类自身处于不断的退化之中。所以,必需强调指出:过去谈论得很多,而且在瓦西列夫的这本书里也谈得相当多的妇女解放问题,其解决办法不能只限于规定男女在家庭、劳动、政治、科学、艺术及所有其它活动中享有法律的和实际的平等权利。从最高的含义上说,这是所有的人,也包括男子在内的社会解放问题,是在人身上培养人性的问题。m2V中华典藏网

社会主义并没有消除男女之间的不平等。文学、戏剧、电影、电视、新闻经常指出那些亟待解决的尖锐冲突。因为即使是实际上的平等,如果被理解得简单而庸俗,也会变成对妇女的不平等,因为妇女在体力上弱于男子。列宁曾经指出过,要求男女平等并不是说在劳动生产率、劳动强度、劳动时间长度、劳动条件等等方面向妇女提出同样的要求。但是,在这些方面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总比在个人生活中,在千百年来的心理偏见和残余的范围中要容易一些。m2V中华典藏网

爱情是容不得不平等的。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常常出现种种妥协。许多男子“看不起”妇女,“慷慨地”把家务中大部分繁重劳动和教育子女推给妇女,这种习惯应该遭到谴责。但是,真心相爱又能够忍让的妇女往往甘愿受剥削,而且从中感到一种特殊的乐趣,——这表明心理上的残余在妇女的意识中也是存在的。在法律上平等的条件下,实际的平等有时也会变成女权至上的奇怪现象——不劳动的、任性的、娇滴滴的妇女在家中主宰一切,剥削着丈夫……一般说来,妇女应该在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在劳动的职业分工的各个部门中占据同她的才干和天性相适应的位置,使得女性的温柔和体贴能够创造那种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准则的精神气氛。m2V中华典藏网

瓦西列夫的这本书中没有专门探讨政治因素和世界观因素在爱情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不过,从前的文学,特别是革命民主主义的文学,对于被争取社会自由的斗争所激励的爱情做了艺术上的研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卡拉维洛夫的《是命运的过错吗?》、伏尼契的《牛虻》等)。在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的苏联文学中,马雅可夫斯基和巴格里茨基的诗,肖洛霍夫、列昂诺夫、尼古拉·奥斯特罗夫斯基的散文作品都深刻地揭示了爱情和政治的联系。第二次大战期间和战后,描写伟大的卫国战争的小说和影片更充实了这个题目。_m2V中华典藏网

如果社会目标不同,政治观点,世界观、审美观和道德观不一致(往往反映为习惯和情趣上的差别),男女之间的爱情就会受到损害,不够完整,甚至根本无法存在。m2V中华典藏网

苏维埃人的爱情产生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内战的烽火之中,产生于第一批社会主义建设工程的热情之中,它经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考验,在建设发达的社会主义的年代得到了巩固。这种爱情还很年轻,它的发展只经历了三四代人,还不可能达到完善的境地。爱情的本质要求男女之间有自由的同志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痛苦的过程。任何一种社会现象只有在它高度发展时,才有可能被正确地认识,而爱情的历史发展过程距这一点还很遥远。但是在考察爱情地位提高的现代趋势时,我们不妨假设性地探索它的深刻本质。m2V中华典藏网

虽然爱情不能和肉体的欲望分开,虽然爱情要求结婚和建立家庭,而且产生感激之情,虽然随着爱情必然产生义务感,但是无论是肉欲还是婚姻,无论是感激之情还是义务感,其本身还都不是爱情。在上述所有的场合中,爱情都有屈从于清醒的、谨慎的打算的危险。作为肉体和精神欲望的和谐的爱情,按乌赫托姆斯基的说法,其本身是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转到关怀另一个人,目的是使相爱双方的内心世界变得高尚,变得纯洁。这对社会是至关重要的。无所顾忌的互爱不仅能克服自私心理、误入歧途和残忍凶暴,甚至能挽救犯罪分子。爱情本身的完美可以反衬出环境的不完美,从而激起改变环境的愿望。爱情不单单是一种情感,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活动。m2V中华典藏网

对爱情的审美观不应局限于一个人的外在美,限于容貌美丽。把爱情狭隘地归结为对人的自然主义的看法是极其错误的。外貌的完美无缺只有和精神的完美溶为一体时,才是真正的美。如果外在的美和灵魂是背道而驰的,那么外在美本身对爱情就有致命的危险。因为它是虚假的,它不能给予人它应该给予的东西,它导致爱情中的疯狂、奴役和丧失人性。在世界文学中,最有说服力的艺术抉择大约要算《战争与和平》中在上流社会的美女艾伦和并不漂亮的公爵小姐玛丽亚之间的抉择了。艾伦的冷酷和堕落令人痛恶,而玛丽亚的真挚激情却使她并不吸引人的外貌透出了真正的人的完美。m2V中华典藏网

按马克思的说法,审美观的出发点是劳动。人在劳动过程中,也按照美的规律改变着世界,这就是说,不单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和程度,而且按其他的尺度改变着世界;人用自己的行动使环境更趋完善,更为协调,同时也就使自身更为完美。爱情的实质也是一种美感的创造性活动,而且是每一次表现都具有个人创造性的活动,是不会重复的独特的创造性活动。相爱双方的互相补充和互相完善使他们更能互相体谅,使他们能够自由自在地翱翔于日常琐事之上。无怪乎艺术和爱情被认为是一种两位一体。契诃夫说过,爱情告诉每个人,他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爱情的直觉一文艺透视揭示出爱情的本质——按某个异性的尺度来完善自己。所以,这就是爱情最深刻的规律,这些规律掩藏在相爱双方在劳动的目的性、智力、道德准则和习惯、健康和体力的协调一致等方面艰难的,甚至是矛盾的相互完善过程之中。m2V中华典藏网

爱情的理想整个说来都是审美方面的。这里有它自己的形而上学和它自己的辩证法。要想在某一个人身上找到绝对的完美无缺自然是徒劳的,因为取代心灵激情的清醒理智同爱情的本质是互相对立的。具有一切优点的全面发展的人至少在目前是并不存在的。但是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榜样,一种社会珍品,因为在相爱双方实际体现的相对不完全之中掩藏着某种绝对的东西,高于一般水准的东西。爱情既是目的又不是目的这种微妙的辩证法构成了爱情富有成果的矛盾;对某一个人的爱越是深刻,越是积极,越是丰满,那么经过这个人而对其余的人的爱也就越富有活力,越加可靠。不论爱情会受到什么样的考验,不论理想的爱情在今天看来还是多么抽象,爱情发展的主要历史趋势就是这样的。m2V中华典藏网

摆脱了一切不平等和压迫的爱情,可以充分表露的无拘无束的爱情,这是只有未来的人才能享受到的。正如马克思精确地指出的那样,受制于粗糙的实际需要的感情只有极其有限的意义。因此,爱情的自由也是处于物质生产的彼岸。这自然不是说人的物质需求将会消失,而是说这些需求将成为高级的精神需求及其实现的基础。使当代人获得哪怕是短暂的最高幸福和博爱的爱情,是将来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原型。m2V中华典藏网

在关于爱情和友谊的陈词滥调里,常常提出一个问题:在共产主义制度下会有什么,又不会有什么。要替未来的人们规定生活形式是毫无意义的。但是,从现代趋势来看,认为爱情的自由就是无休无止的更换恋人,这种观点是大成问题的。叶甫图申科的长篇小说《产浆果的地方》(一九八一)中的主人公、地质学家科洛梅采夫认为自己有权同许多女人亲近又“跨过”她们,而毫不考虑其后果。但是,读者一旦认识到科洛梅采夫的两重性,他在事业上勇于自我牺牲的英勇精神就完全不足以为他的唐璜作风辩解。我们的时代有广阔而又丰富的社会联系,其中包括同其他民族的联系,这就使现代人比从前更容易找到一个意中人。在一个人身上反映出整个人类的海洋,而爱情中的精细算计又被高度的理性所取代,这就使我们可以指望,永恒的爱情——不是对另一方的控制和占有,而是真正的爱情——不是文学和艺术的虚构,而是可以实现的人类理想。在我们看来,这条道路上的最大困难是丢掉和获得男女之间的精神上的平等。m2V中华典藏网

爱情中的二律背反,这不单单是意识上的范畴,而且是表现在其中的爱情的实际“割裂”。克服了生理方面和社会方面、感情方面和义务方面的对抗性对立,就可以使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这种二律背反变成一种推动进步的矛盾。但是,有矛盾的地方,就存在着本质,存在着规律。哲学归根到底应该研究爱情,不过应该把爱情看作一种最难于分析综合的对象。m2V中华典藏网

爱情和人性是同义语,所以爱情的秘密也就是人的一般秘密。我们和《情爱论》一书的作者瓦西列夫一样,只是指出某些常见的普遍特征,而不企求发现爱情规律层次繁多的体系。我们只是想指出,这些规律确实存在。m2V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