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国志略
作者:周煌
域外地理。清周煌辑。十六卷。 煌, 乾隆进士。官翰林院侍讲。乾隆二十二年(1757)成书。约十一万字。首卷载御书三、诏敕六、谕祭文七。绘图有星野、琉球全图、国都、先王庙、册封中山王、针路等十二图。正文分星野、国统、封贡、舆地、风尚、山川、府署、祠庙、胜迹、爵秩、赋役、典礼、兵刑、人物、物产、艺文、志余等十七门。含建置、疆域、城池、炮台、气候、习尚、仪节、服饰、风信、针路等三十一小目。荟集明以来诸史杂录,相互考证,订其伪舛,并参前史,旁及百家有关琉球事记载,并质以亲自见闻。是一部较全面辑录考证琉球的地理书。共载崎山、石虎山等山岭三十余,以及潮候、风信和针路等。另载社坛、神庙、天妃宫等五十余;物产分谷、货、蔬、果等十一类,二百五十余种,为该地颇重要的历史地理资料。有《聚珍版丛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章节列表
升序↑周煌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大复集
明何景明撰。何景明,明代文学家、诗人,明“前七子”之一,地位仅次李梦阳。主张文宗秦汉,古诗宗汉魏,近体诗宗盛唐,提倡复古,在反对明代前期盛行的台阁体诗文及八股文上,有一定积极作用。其诗如《赠王文熙》说:“行子夜中起,月没星尚烂,天明出城去,暮薄长河岸。草际人独归,烟中鸟初散,解缆忽以遥,川光夕凌乱”。《怀沈子》说:“沈生南国去,别我独凄然。落日清江树,旧人何处船?”《十四夜》说:“水际浮云起,孤城日暮阴。万山秋叶下,独坐一灯深”。风格淡远,有盛唐风趣。郑振铎《中国文学史》说何景明“他的《大复集》,论者的评价,乃在李梦阳《空同集》之上。他不复有空同之‘霆惊电煜,骇日振心’的气魄,却以‘清远为趣,俊逸为宗’有如‘落日明霞,余晕映远’”。清《四库全书总目》也说:“正嘉之间,景明与李梦阳俱倡为复古之学,天下翕然从之,文体一变。然二人天分各殊,取径稍异,故集中与梦阳论诗诸书,反复诘难,断断然然两不相下。平心而论,摹似蹊径,二人之所短略同,至梦阳雄迈之气,与景明谐雅之音,亦各有所长”,但所作诗文亦有限于形式,内容失之平庸之不足,带有明代中期前后七子的共同弊病。该书为作者的文集,共38卷。其中赋3卷,诗26卷,文9卷,别附录传志行状1卷。书前有王廷相、康诲、唐龙、王世贞等人所作序文。版本有明万历年间刻本,清《四库全书》本。又明万历年间李三才辑有《李何二先生诗集》本的《何仲默先生诗集》15卷,清光绪年间张祖同辑有《弘正四杰诗集》本的《何大复诗集》26卷,1989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点校本。可并参考。
潜邱劄记
札记。清阎若璩撰。阎氏生前并未成书,后人掇拾于散佚之馀而成帙,非其全豹。阎氏太原人,潜邱为太原附近地名,曾于《尚书古文疏证》卷六第八十一条下有“潜邱劄记”等字,故取以为书名。《四库全书》据吴玉搢重定本,删并为六卷。卷一杂考,卷二、三释地馀论,卷四丧服翼注,卷五补正《日知录》,卷六与人答问经史书。《四库提要》称其“言言有据,足为考证之资”。如:卷五“单名以偏旁为排行,如卫瓘、卫玠之流”条,“按,《晋书》玠乃瓘之孙,非弟也”;“《春秋》自僖公以前大夫并以长幼之字为称”条,“按:《春秋》自庄公十二年卫大夫已称子,石祁子是也,大夫称子,莫先于此。”其孙学林所刻,缀辑其祖残稿而欲一字不漏,故漫无体例。
曾胡治兵语录
中国近代语录体兵书。蔡锷辑。1915年云南陆军讲武堂石印本。1917年上海振武书局铅版印行。蔡锷(1882—1916),湖南宝庆(今邵阳)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从事军事教育工作。1911年在云南发动反清起义,1915年又参加护国战争。翌年病逝于日本。一生潜心军事研究,编撰有《军国民篇》、《五省边防计划》等多部军事著作。1911年初调任云南新军协统时,为加强新军教育,摘录曾国藩、胡林翼论兵言论,辑成《曾胡治兵语录》。共1.4万多字,分为将材、用人、尚志、诚实、勇毅、严明、公正、仁爱、勤劳、和辑、兵机、战守12章,每章后附按语。蔡锷在序言和按语中,阐发了对选将、用人、治军、作战等军事问题的主张和观点。认为选将要慎重,为将要智勇兼备;能耐劳苦,赏罚分明;练兵要严格要求,申明号令;兵机讲究持重稳慎,简练慎出;战法重奇正,强调以静制动,以逸待劳;制定战略战术“须因时以制宜,审势以求当”;主张中国对外敌作战,宜采取诱敌深入战略,“据险以守,节节为防,以全军而老敌师为主,俟其深入无继,乃一举而歼除之”。1924年蒋介石曾将本书增辑“治心”一章,加序言再版印行,作为黄埔军校学员教材;1943年八路军《军政杂志》曾出版《曾胡治兵语录白话句解》,作为八路军将士军事读物;1945年八路军山东军区又重印出版。
隶书体
一篇。书评。晋代成公绥撰。此篇意在抑篆草而尊隶书。在实用功能上,认为隶书既无篆书之繁,亦无草书之“近伪”,最“适之中庸”、“用之简易”。在书艺创造上,从笔画、布白、形体、排列到运笔、体势、风格等方面道出了隶书的特点: “烂若天文之布曜,蔚若锦绣之有章。”“若暇龙盘游,蜿蜒轩翥,鸾凤翱翔,矫翼欲去;或若鸷鸟将击,并体抑怒,良马腾骧,奔放向路。”这既是对东汉隶书高度艺术成就的形象写照,也是传统类比思维在书论中的突出体现。《太平御览·征引书目》作“隶势”。《书苑菁华》录此。今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张氏本、寿考堂本、信述堂本、经济堂本、翰墨山房本、扫叶山房石印本、四川官印局本)和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本。
白沙语录
白沙在《论前辈言铢视轩冕尘视金玉》中或曰,道可状乎?曰,不可。此理妙不可言,道至于可言,则已涉乎粗迹矣。何以知之?曰,以吾知之。吾或有得焉,心得而存之,口不得而言之,比试言之,则已非吾所存矣。故凡有得而可言,皆不足以得言。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一卷。南宋元敬(生卒年不详)、元复(生卒年不详)撰。二僧学佛念祖,住寺杭州。因地兴佛,撰述一地高僧以垂后世。二僧根据传说:即西湖玛瑙宝胜寺在南宋绍定六年(1233)创建一高僧阁,内奉杭州各寺居住的历代高僧30人之说,又依据梁、唐、宋《高僧传》、《五灯会元》以及《释门正统》和杭州碑志所载内容,加以择录,编辑成书。《武林西湖高僧事略》一书,首开一地历代高僧编成一书的体例。对研究杭州一地自晋、南齐、隋、唐、五代、至宋代住寺高僧及其地区佛教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和史料价值。该书初版刊印于南宋,现已亡佚。现仅见《四库全书》作目并有提要介绍 《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在“中国佛教传记”中的类传部分作有简要介绍和其它零星记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