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南录

作者:李翱
来南录

记行著作。唐李翱撰。一卷,翱字习之,赵郡, (约当今河北赵县)人,一作成纪(约当今甘肃天水)人。贞元进士,历官庐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撰有《李文公集》等。是篇约八百四十字。记其元和四年(809)十月奉命南下,自东都洛阳出发,经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到达广州。记水陆道路、里程、河流顺逆、滞流等甚详,对研究唐代交通有参考价值。有《说郛》本,《唐人说荟》本, 《五朝小说》本等。

李翱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医论拾遗

医论拾遗

此中的“退思集题词”、“杂说”、“痰论”、“疟辨”等文,原散见于抄本《退思集》及《葛可久十药神书歌诀》等书之中,其中“杂说”系残文。以上均为首次出版。《医学问对·注》系从王旭高表兄高鼎汾所著《医学问对》中摘出,并附录了相关内容。《医学问对》刊在《三三医书》中,此系节录再版。

汤液本草

汤液本草

药学著作。三卷。元·王好古撰。撰成于公元1238~1248年,至元十七年(1280年)时尚补充若干资料。作者以本草、汤液(经方)为医家之正学,故撰此书。卷上为药性总论部分,选辑李杲《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的部分内容并作了若干补充。卷中、下分论药物,分草、木、果、菜、米谷、玉石、禽、兽、虫等九部,共收238种药物,每药各有气味、性能、主治等项。书中记载了许多药用食物。现有《东垣十书》本。

明太宗实录

明太宗实录

起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讫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其中,前九卷《奉天靖难事迹》,自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至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为建文朝附录,其后记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到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事。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命张辅、蹇义、夏原吉等为监修官,杨士奇、黄淮、杨荣、金幼孜、杨溥等为总裁官,负责纂修,至宣德五年(1430年)正月修成。

明史

明史

纪传体史书。清代明史馆纂修。署名张廷玉撰,三百三十二卷。创修于顺治二年(1645),再修于康熙四年(1665),无进展;重修于康熙十八年(1679),以徐文元为监修,张玉书、王鸿绪、张廷玉及万斯同等人编撰,万斯同以布衣身份参加,用力最多。历时二十年,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编成《明史稿》四百六十卷。后被王鸿绪删为三百十卷,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定稿。至雍正元年(1723)又对王稿进行删改,由张廷玉主编,雍正十三年(1735)最后定本,乾隆四年(1739)刊行。本书共经四次修改,历时整90年,是官修正史中费时最长的一部。记叙范围上起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下至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共276年的史事。多取材于《明实录》、档案、文集、奏议、志书、邸报、私史等。资料可靠,取材广泛,编订严谨,考证较精,文字简洁,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是研究明史的基本资料。尤其是《土司传》、《外国传》、《西域传》等史料,十分珍贵。本书最大缺点是凡不利于清统治的史事均被删除。有武英殿原刻本,1974年中华书局校点本。

现报当受经

现报当受经

佛教经典。著译者不详。一卷。本经的主旨是讲罪业报应。谓一妇人因嫉妒,杀害妾生之子,后世得种种恶报。又因曾解衣带布施辟支佛,故后值佛拯救。此经最早见录于《大周刊定众经目录》,被判为伪经,故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遗书中有收藏,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是否疑伪经尚需研究。

僧伽罗刹所集经

僧伽罗刹所集经

凡三卷(一作五卷)。前秦僧伽跋澄等译。又称僧伽罗刹所集佛行经、僧伽罗刹集经、僧伽罗刹集。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册。记述佛陀前世之修行及下生出家后之行化事迹。其中,有关佛成道以后四十五年间安居处所之记事,为他书所无,于诸佛传中堪称为最珍贵之史料。据卷首之序载,本书为佛陀入灭后七百年出世之僧伽罗刹所编撰。前秦建元二十年(384),罽宾沙门僧伽跋澄携至长安,因武威太守赵文业之请,与竺佛念共译出,慧嵩笔受,道安、法和共为对检。然现存版本中,高丽本有三卷,宋元明本有五卷。又法经录卷六载,本书为前秦昙摩难提所译;开元释教录卷十五则依此而说本书有二译,难提之译为第二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