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福寺志
作者:朱文藻
四卷,续志一卷。清朱文藻纂辑,章廷槐续。 朱文藻 (1735—1806), 字映漘, 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嘉庆十年(1805)纂《余杭县志》,未成即逝。还纂有《臬亭小志》、《洞霄宫续志》、《金鼓洞志》等。据咸淳《临安志》载:崇福寺为古刹,位良山门外,元代系宝寿院,寺中众多高僧。此志共四卷,卷一总叙,卷二寺宇上,卷三寺宇下,卷四住持、各房山主、檀护。续志为:住持、檀护、事实、诗。是编唯总叙一篇,纲目备举,词笔瞻雅。如寺宇上,备载关帝笤经,寺宇下,详登寺产册籍。皆为近俗。据《清皇朝文典》卷九十九载: 乾隆元年(1736),编修王峻拟撰御制崇福寺碑记一篇,记清世宗颁旨发帑重整此寺,始于雍正十二年(1734)九月,落成于十三年(1735)七月,但此志未见提及。续志一卷,成于里人章廷槐,唯《禁约剪代寺南古樟树》一篇宜传,其它事与文,均无足观。其收入 《武林掌故丛编》第三集。
朱文藻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法国革命史
法国历史学家米涅著。记载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当政时期历史的世界名著。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特别是1815年拿破仑被推翻、波旁王朝复辟,迫使法国各个阶级用批判的眼光来总结历史经验,并且各自借历史事件来宣传其政治主张。米涅就是为了打倒波旁王朝、让资产阶级重新掌握政权而制造舆论,于1824年出版了《法国革命史》。 该书系编年体裁,分导论和15章。导论记叙革命前封建统治的危机和围绕着三级会议问题展开的斗争;1—5章记叙革命的爆发和君主立宪派的统治;6—7章记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和吉伦特派的统治;8—9章记述雅各宾派民主专政以及热月反革命政变;10—13章记述热月党的统治、督政府的政治危机以及拿破仑·波拿巴发动的雾月政变;最后两章记述执政府和第一帝国的统治、拿破仑战争的情况。全书所叙史事,始自1789年,止于1814年旧王朝第一次复辟。该书显著的特点是能用阶级斗争观点叙述法国历史的巨变。它认为中世纪以来的法国史就是阶级斗争史,革命时期“就是构成法兰西民族的几个阶级争夺政权”的年代。由于社会各阶级物质利益的冲突,不可能回避革命,第三等级与封建贵族必然展开生死搏斗。它热情歌颂革命“在欧洲开创了新社会的纪元。法国革命不但改换了政权,而且也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内部生活。”书中介绍了议会里的党派斗争,认为雅各宾派专政是革命不可避免的阶段,又认为吉伦特派的政策更合乎道义。它赞扬拿破仑彻底动摇了欧洲社会的陈旧基础,指责旧王朝复辟是历史的倒退运动,今后还有革命的必要。 该书文笔流畅,思想性和逻辑性强,通俗易懂。出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中文版由北京编译社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出版。
天中记
六十卷。明陈耀文撰。陈耀文字晦伯,确山(今属河南)人。明嘉清年间进士,官至按察司副使。知识博洽,学治有据。著有《经典稽疑》、《学林正就》等。陈耀文家居近天中山,所撰故名曰:《天中记》。世所通行本为五十卷,较为草略,可能为初刻未竟之本。明万历已酉定本为六十卷,并与《明史·艺文志》所记相同,这是作者的完整之作。此书援引繁富。共分七百九十六类,每类下又因事标目若干条。如卷四十五类,“豆”,类目之下有美种、异名、蕃殖、戎菽、不辨、凫雁食菽、民食饭菽、二七为族、绕明豆等五十三条。书中所引都一一注明由来,或在条前,或在条后。搜辑僻典遗文甚多,又间作考证。指出原书之讹文、误释,纠正历代类书之沿讹。精审多识,皆诸家所未备。例如: 《水经注》以苗茨堂为茅茨堂;《世说注》以钱唐为钱塘;《唐逸史》记孙思邈年代之舛错;《新唐书》记安禄山死日乖互。都为之抉摘其失。又如:《锦绣万花谷》以浮图泓为一行:《事文类聚》以刘溉为到溉等,也诸一辨证。但编次杂乱无序,分属也有不清楚的地方,不便查检。有时隆庆、万历间刊本,五十卷。明万历己酉三十七年定本,六十卷。《四库全书》本、清光绪四年闽侯林氏听雨山房刊本。
上洞心丹经诀
上洞心丹经诀,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为唐宋间道士所作。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本书抄录《抱朴子内篇》及《黄帝九鼎神丹经诀》等六朝隋唐丹书,重新改编而成书。其内容主要论述内外丹法术要诀。上卷首先指出:神仙至要在宝精行气及服食药物。宝精、行气之要在还精补脑和服气胎息。二者皆须选择时辰入靖行功,使「内外贞白,专气致柔如婴儿」;然后在身中运转精气,上入脑部泥丸宫;或吐纳调息,使「息息入胎」。行此术可致小则无病,大则升仙。服药之大要则在金液还丹。只用丹砂为药材,九转炼之而成金液还丹,服之可飞升成仙。若服食草木药,则以黄精为上品。书中称丹砂、黄精皆禀太阳之精气而生,故服之能令人长生。中卷主要论述内外双修之法。内修指阴丹、内丹,可驻形延年;外修指阳丹、外丹,可飞升成仙。「三一九室(行气固精术)者,内修之要也;还丹金液者,外炼之极也。」内外丹缺一,「皆未能升举」。下卷主要叙述黄帝服丹飞升及传授丹经故事,以及择日入山合药之宜忌事项。
长江轮上
叶紫著。作于1935年,收于《叶紫创作集》,见《中国现代散文选》第4卷。文章描写作者及其母亲在长江轮上目睹的一幕惨剧。一个怀孕的农村妇女因无钱买票,把自己吊在船体下。她的悲痛的呼号惊动了作者和他的母亲,好容易将她救上了甲板,第二天却终于被茶房发现。一顿拳打脚踢之下,她不仅遍体鳞伤,而且过早地把胎儿生下来了。那妇女自知养不活孩子,将小生命抛入了江中,而她自己还是逃脱不了被强拉上岸的命运。农村妇女的悲痛和怯懦,茶房的凶恶,帐房的冷酷,周围乘客的麻木乃至幸灾乐祸,都有相当生动的刻画。而作者的母亲从发现并救起那个乡下妇女,到阻止茶房的毒打,帮助产妇分娩,最后为她募捐并倾囊相助,充分显示了一位母性的仁慈、善良和热诚,给阴冷的画面增添了一丝暖色。
四书劄记
清杨名时撰。共四卷。即《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各一卷。系作者读四书的笔记。编次上一反常例,先论语后中庸。首先指出“修身”的含义很广,然其功即已尽于“诚意”之中。时人对诚意有两种解释:“一是用力为善去恶,以实其好恶之意;一是意所发有善恶,须使为善之意,真诚无伪而不杂于恶。”(卷一)他赞同第一种解释,认为:“观诚意章注,则当以前说为主,盖能实其好恶之意,则发念之诚而无伪已该其中矣。”(同上)对于朱注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推崇孔子,将孔子和尧舜齐称为至圣:“尧舜孔子自是性之至圣,天纵之云恰得至圣分量。”(卷二)但又认为圣人是可以学习的:“夫子实是天纵神奇,然实无神奇,人人可学。”关键在于“其要只在行之以一……好学力行,知耻为之弗措。”(同上)认为孔子虽不像尧舜“得位”,但“教泽及于天下后世,是孔子之位育也”(卷三)。称孔子是万世师表,“孔子知天知人,故其言行足为世道、世法、世则,远有望而近不见厌也”。有《杨氏全书》本、《四库全书》本。
陀邻尼钵经
一卷,东晋昙无兰译。与陀罗尼经及圣最上灯明如来陀罗尼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