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藻

- 姓名:朱文藻
- 别名:字映漘,号朗斋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清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 出生日期:1735
- 逝世日期:1806
- 民族族群:
朱文藻(1735—1806),字映漘,号朗斋,又号碧溪居士,清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校勘学家。他自幼热爱读书,遍览百家典籍。曾在同邑汪宪的藏书楼振绮堂校勘群籍长达十余年,与同志讨论经史疑义,校雠无虚日,学识日益渊博。他精研六书,对《说文》及金石之学尤为喜好,也精通史学,擅长诗文。乾隆年间,经大学士王杰引见,朱文藻入京参加《四库全书》的编校工作,在考异订讹方面贡献颇大,使许多书籍成为善本。之后他还奉敕在南书房考校秘籍。他与孙星衍、阮元等研讨金石,共同编成《山左金石志》。又为陶元藻增补、编校《全浙诗话》,参与阮元主持的《两浙輶轩录》、王昶纂修的《西湖志》等书的编写工作。同时,他还为王昶纂辑了《金石萃编》《大藏圣教解题》等书。此外,《余杭县志》《嘉兴府志》《吴山城隍庙志》《崇福寺志》的校对、刊刻也有他的功劳。朱文藻著述丰富,有《碧溪草堂诗文集》《碧溪诗话》《碧溪丛钞》《东轩随录》《东城小志》《东皋小志》《青鸟考原》《金箔考》《苔谱》《续礼记集说》《说文系传考异》等,但大多因家贫未刊行,以稿抄本传世。他的藏书处有“葆醇堂”“碧溪草堂”,藏书万卷以上,并编有《葆醇堂藏书录》。朱文藻一生勤奋,虽为寒士,却凭借自身才学与众多江浙著名藏书家交往密切,如鲍廷博、吴骞等,书信往来频繁,交谊深厚。他在金石学著作的编纂及考订方面贡献突出,广泛寻访碑刻,为之辨伪、考订,推动了清代金石学的发展。同时,他在藏书、校勘、著述等方面的成就,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朱文藻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吴郡图经续记
江苏地方志,与《长安志》同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北宋朱长文撰。三卷。长文字伯原,号乐圃先生,苏州人。末冠登进士乙科,以足疾不仕。后经苏轼荐充教授,太常博士,迁秘书省正字、枢密院编修。吴郡大中祥符间曾修有《图经》,是故称“续记”,神宗元丰七年(1084)成书。分封域、城邑、户口、城市、物产、风俗、仓务、海道、桥梁、寺院、山水、治水、往迹、园第、碑碣、事志、杂录等28门进行记叙。
正骨心法要旨
伤科著作。简称《正骨心法要旨》。4卷。清吴谦(六吉)主编,刊于乾隆七年(1724年)。是《医宗金鉴》的87~90卷。载有“手法总论”、“器具总论”、全身骨骼名称、各种骨折脱位的整复固定。插图10幅,方剂38首。此书综合清以前伤科理、法、方、药及理伤手法之大成。编次与内容均较简要明晰。在治疗方面,首次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等8种手法与伤科临床紧密结合,是清代理伤手法一大进展。书中收载振梃、通木、腰柱等治伤工具的临床应用;详述“攀索叠砖法”,充实了稳定型脊椎损伤之治法。论述切于实用,对后世伤科有其一定影响。版本参见《医宗金鉴》条。锦章书局曾有单行本发行,建国后有排印本。
皇元风雅
元诗总集。或名《元风雅》。前集十二卷,后集十二卷。元傅习采集,孙存吾编次。傅习字说卿,清江(今属江西清江)人。孙存吾字如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习仕履不详,存吾曾为儒学正。此编以存诗坛全貌为原则,搜罗面较宽,并有意识广征来稿。“后集”目录后有牌记云:“本堂今求名公诗篇,随得即刊,难以人品齿爵为序。四方吟坛多友,幸勿责其错综之编。倘有佳章,毋惜附示,庶无沧海遗珠之叹云。李氏建安书堂谨启。”由此可知,傅、孙二人系与书商合作以成此编。此集与元人蒋易所编纂之《元风雅》名称相同,又皆以刘因开篇,二书又皆有虞集序,故后世读书多混淆。其实二书区别很大,傅、孙所编《皇元风雅》收录诗人二百八十人,而蒋易所编《国朝风雅》只收录一百馀人,而前者所录诗篇数仅蒋书之半。另外傅习、孙存吾多收录江西人作品(可能因与编者同里而易于采摭),江西诗人多近宋体,而蒋书所录之诗却近于唐音。《皇元风雅》因为是随得随录,无一定体例,比较杂乱,有些竟是一人两出,但其中多采不见经传之作者诗篇,许多元诗亦赖此以传。此编由于是随得随刊,其分卷亦大不相同,此前后集皆十二卷为卷帙最繁之本,为《四库全书》所著录。另有前后集均作五卷之元刊残本传世,亦有前后集皆作六卷之本,目录后有古杭勤德书堂识语,此本已收入商务印书馆民国间所编《四部丛刊》。还有前集六卷、后集四卷之明初刊本传世。
敬业堂诗集
诗集。 清查慎行(1651—1728)撰。五十卷。慎行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更现名,字悔余,号初白,又号查田,浙江海宁人。康熙时赐进士出身,官翰林院编修,曾从黄宗羲、钱澄之学。著有《人海记》、《周易玩辞集解》、《黔中风土记》等。此集成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约四十万字。裒其生平之诗,随所游历,各为一卷,凡四十八卷,又词二卷,并喜立集名, 有《慎旃集》、《西江集》、《遄归集》、《踰淮集》等五十个集名,收诗凡四千余首,词百余首。其诗多登山临水感时咏物之作,宗法宋人,近体源出于陆游,古体源出于苏轼;间有反映民生疾苦之作,如《麻阳运船行》诸篇;功力纯熟,善用白描手法,如《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五老峰观海棉歌》诸篇。王士祯称其“奇创之材”,王维屏说:初白先生诗清真、隽永、典切、空灵,如明镜之肖形,如化工之赋形,其妙只是能达。有康熙五十八年刻本,乾隆年精刻本,《四部备要》铅印本等。
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一卷,赵宋施护译。说般若之一百八名及陀罗尼。
轮王七宝经
一卷,赵宋施护译。与中阿含经之七宝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