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历管窥

作者:刘师培
古历管窥

《古历管窥》由晚清学者刘师培所著,收录于《刘申叔先生遗书》。刘师培凭借深厚学术功底,在钱大昕等前辈研究基础上,对古代天文历法开展了深入的古今对比研究。​ 古代天文历法体系庞大复杂,与古人生活、社会秩序及文化传承紧密相关。刘师培通过研读各朝代历法著作、天文星象记录等古籍文献,梳理古代历法发展脉络。书中详细探讨了古代历法的制定依据与原理。古人长期观测太阳、月亮、星辰的位置和运动轨迹,以此确定一年长度、月份设置及二十四节气划分。刘师培对比不同朝代历法在这些方面的差异,分析演变原因,展现其不断完善的过程,阐述节气与农业生产的紧密联系,以及算法改进对农事指导准确性的提升。​ 对于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古历管窥》解读古代天文学家的认识。书中有对月亮盈亏周期的精确计算及在不同历法中的表示,还有古人对行星运动轨迹的观测记录。古人总结出五星运行规律,并应用于历法制定与星象占卜。刘师培结合古今知识,点明古代认识的局限与先进之处,帮助读者明晰古代天文历法在天体运行认知上的发展。​ 此外,刘师培在研究中融入西方先进天文历法知识与方法,将中国传统理论与西方科学体系相互参照,为古代天文历法研究开拓新视角。《古历管窥》为后世研究古代天文历法提供了珍贵资

猜你喜欢的书

马克思博士论文

马克思博士论文

《马克思博士论文 黑格尔辩证法和哲学一般的批判》(“贺麟全集”第九卷)是贺麟译述马克思早年经典哲学论著的重要成果。收入发表于1842年的博士论文《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该文对于用辩证法观点研究古代自然哲学史有很大贡献,1958年由贺麟完成中译,196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后收入《马恩全集》。《黑格尔辩证法和哲学一般的批判》于1955年翻译出版,对黑格尔哲学批判研究很有指导作用。本书另收入四篇贺麟所撰相关文章,以备研究参考之用。

李遐叔文集

李遐叔文集

四卷。唐李华 (约715—约774)撰。李华,字遐叔,赵郡赞皇 (今河北)人。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天宝二年(743)登博学宏辞科。天宝十一年(752)任监察御史,后贬杭州司户参军。又被擢为检校吏部员外郎。上元中召为右补阙,司封员外郎。大历初卒。李华善属文,与萧颖士交游甚密,文章齐名。倡导古文,反对骈文。其名篇《吊古战场文》为历代选家所推重。曾作《鲁山令元德秀墓碑》,颜真卿书,李阳冰为篆额,后人争相模写,传为“四绝碑”。著有 《李遐叔文集》。此集为李华殁后,由后人所辑。共四卷。卷一为赋、序、书、颂、赞,卷二为论、铭、传、碑,卷三为记、墓志铭、墓表、墓碣铭,卷四为文、诔、碑铭、杂著、诗。前有独孤及序。其诗富于辞采,文词绵丽,精采焕发,实可与古人相匹敌。萧颖士见其所著《含元殿赋》,以为在景福之上,灵光之下。《旧唐书》称“李华有文集十卷”。独孤及序则称“自监察御史以前十卷,号为前集。其后二十卷,有一百四十四篇赋、颂、诗、表等,为中集。”又称 “他日继于此而作者当为后集。”盖其时李华尚在,但卷数却不合。但《郡斋读书志》与《直斋书录解题》均未著录,则说明南宋时原本已佚。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曾录有 《李遐叔文集》一种,系旧抄本,不分卷。有独狐及序,附深肃送序祭文,顾没祭文。此书有 《四库全书》本。

养羊法

养羊法

一卷。汉卜式撰。卜式,西汉河南人,早年从事畜牧业,多次捐助汉政府。武帝时被封为郎,官至御使大夫。《隋书·经籍志》农家类后有注说,梁代有《卜式养羊法》一卷,已亡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为一卷。对羊的饲料、喂养的方法、羊群的管理、放牧和生殖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及羊圈的修建与清理等都作了说明,强调“起居以时,调其宜适”,宣称“牧羊如治民,恶者辄去,毋令败群”。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羊书之一。

才调集

才调集

十卷。后蜀韦縠撰。韦縠仕王建为监察御史,其里贯事迹均未详。此集每卷录诗一百首,共一千首。自序称观李、杜集,元、白诗,而集中无杜诗。冯舒评此集,谓崇重老杜,不欲芟择。然实以杜诗高古,与其书体例不同,故不采录。冯舒所说非也。其中颇有舛误。如李白录 《愁阳春赋》,是赋非诗。王建录 《宫中调笑词》,是词非诗。皆乖体例。贺知章录 《柳枝词》,乃刘采春女所歌,非知章作。其曲起于中唐,知章时亦未有。刘禹锡录《别荡子怨》,乃隋薛道衡昔昔盐。王之焕录《惆怅词》,所咏乃崔莺莺、霍小玉事,之焕不及见。实王涣作。皆姓名讹异。然颇有诸家遗篇。如白居易 《江南赠萧十九》诗,贾岛 《赠杜驸马》诗,皆本集所无。又沈佺期 《古意》,高棅窜改成律诗。王维 《渭城曲》“客舍青青杨柳春”句,俗本改为 “柳色新”。贾岛 《赠剑客》诗 “谁为不平事”句,俗本改为谁有如斯之类。此书皆独存其旧,亦足资考证。韦縠生于五代文敝之际,故所选取法晚唐,以秾丽宏敞为宗,救粗疏浅弱之习,未为无见。选诗不以年代编排。崇尚晚唐“温李”一派。题材偏重别情闺怨。风格秾艳,反映了晚唐五代的诗风,有明毛晋汲古阁本。《四部丛刊》影印述古堂抄本。清人有 《才调集补注》,殷元勋笺注,陈邦绥补注,十卷本。乾隆五十八年(1793),思补堂刻本。清人吴兆宜有《才调集笺注》十卷,吴惠叔抄本。《四库全书》本。1958年,中华书局出版 《唐人选唐诗》 (十种),收入此书。有《四库全书》本。

四书人物考

四书人物考

明代薛应旂撰。全书共四十卷,分作:纪(帝王)三卷、传(臣人)三十七卷。其内容将《四书》中所载人物按照身份、国别、时代、行业等进行分类,援引诸书(礼记、左传、史记、战国策等典籍),详其事迹。此为明嘉靖三十七年刊本。《四书》原文中谈及的各类人物凡 280 人之众,薛应旂将凡是与《四书》人物相关的行迹、辞命、章疏、礼乐、政教等见于经史诸子者悉为收录。资料主要来自于《礼记》、《左传》、《史记》、《战国策》、《国语》、《吕氏春秋》、《吴越春秋》、《新序》、《说苑》、《孔子家语》、《孔丛子》、《列女传》等先秦两汉的古代典籍。薛氏编纂《四书人物考》的另一个目的是有裨问学。据薛应旂自序所说,该书是作者在董理浙江学政罢归之后,“将平生所录古人行迹各注于名氏之端者,编为纪传,总四十卷,其泛引杂证,虽尝删次,而文章事行,苟有裨于问学治理者咸在所录”,可见,《四书人物考》对于试子们科考提供了方便的应试资料,省却了诸多翻检之劳,同时,也为我们今天研究与理解《四书》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因此,整理历代科举文献,收录《四书人物考》,既可以如实反映科考文献的历史,也对研究《四书》不无裨益。【文中会有错字,可以对比PDF图片版阅读】

月光童子经

月光童子经

佛说月光童子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与佛说德护长者经同本异译,稍略。其他,申日儿本经,佛说申日经同本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