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浙江通志
作者:赵士麟
五十卷,首一卷。清赵士麟、王国安等修,张衡、黄宗羲等纂。赵士麟,字玉峰,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康熙三年 (1664年)进士,卒于康熙三十八年 (1699年)。二十三年 (1683)以副督御史巡抚浙江,城杭内河淤塞数百年,下令疏浚,水道复通,还善治城隍,修建学校,后于西湖一书院肖像祀之。张衡 (1630—1696),字友石、晴峰。清景州 (今河北景县) 人。顺治十八年 (1611)进士,授内阁中书舍人,升工部郎中,后为浙江学政,补陕西榆林道,年七十乞休。在浙江上任纂 《浙江通志》。著有 《禊亭华轩诗稿》、《听虞阁集》、《燕台新咏》。黄宗羲 (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与顾炎武、王夫之同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父尊素,为东林名士,以劾魏忠贤,被害死狱中。年十九,即入京为父讼冤。崇祯末,又与东林后裔一百四十八人作《南部防乱揭》,声讨阉党八孽阮大铖。清兵南下,复集合志,起兵抵抗。后入四明山,组织“世忠营”,结寨自固。复追随南明鲁王于海上,任左副都御史,辗转流徙,坚持抗清。事败后,毕力著述。康熙时举博学鸿儒,荐修《明史》,皆力辞不就。其学师事刘宗周,博古通今,倡经世致用。其一生著述宏富,主要著作又有《易学象数论》、《授书随笔》、《律吕新义》、《孟子师说》、《深衣考》、
章节列表
升序↑- 浙江通志序(赵序)
- 浙江通志序(石序)
- 浙江通志序(教序)
- 浙江通志序(蒋序)
- 浙江通志序(李序)
- 浙江通志序(杨序)
- 浙江通志序(顾序)
- 浙江通志序(丁序)
- 浙江通志序(毛序)
- 浙江通志序(顾序)
- 浙江通志部文
- 浙江通志凡例
- 浙江通志姓名
- 浙江通志目录
- 卷之首图考总序
- 浙江通志卷之一
- 浙江通志卷之二
- 浙江通志卷之三
- 浙江通志卷之四
- 浙江通志卷之五
- 浙江通志卷之六
- 浙江通志卷之七
- 浙江通志卷之八
- 浙江通志卷之九
- 浙江通志卷之十
- 浙江通志卷十一
- 浙江通志卷之十二
- 浙江通志卷之十三
- 浙江通志卷之十四
- 浙江通志卷之十五
- 浙江通志卷之十六
- 浙江通志卷之十七
- 浙江通志卷之十八
- 浙江通志卷之十九
- 浙江通志卷之二十
- 浙江通志卷之二十一
- 浙江通志卷之二十二
- 浙江通志卷之二十三
- 浙江通志卷之二十四
- 浙江通志卷之二十五
- 浙江通志卷之二十六
- 浙江通志卷之二十七
- 浙江通志卷之二十八
- 浙江通志卷之二十九
- 浙江通志卷之三十
- 浙江通志卷之三十一
- 浙江通志卷之三十二
- 浙江通志卷之三十三
- 浙江通志卷之三十四
- 浙江通志卷之三十五
- 浙江通志卷之三十六
- 浙江通志卷之三十七
- 淅江通志卷之三十八
- 浙江通志卷之三十九
- 浙江通志卷之四十
- 浙江通志卷之四十一
- 浙江通志卷之四十二
- 浙江通志卷之四十三
- 浙江通志卷之四十四
- 浙江通志卷之四十五
- 浙江通志卷之四十六
- 浙江通志卷之四十七
- 浙江通志卷之四十八
- 浙江通志卷之四十九
- 浙江通志卷之五十
赵士麟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查第格
中篇小说。伏尔泰著。作于1747年。主人公查第格是古代巴比伦的居民,他力求明哲保身、与人为善,但每做一件好事,得到的却是一场灾难。后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同王后阿斯黛丹结婚,并被臣民拥戴为国王,得到美满的结局。作者通过查第格的不幸遭遇,形象地勾画了当时政治黑暗、人情险恶、人人都不得自由、不得安宁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在封建专制黑暗统治下的窒息感;也通过主人公的治国政绩,企图说明改变现实的最可靠途径就是开明君主政治。是作者哲理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美好的旅行
川端康成少男少女小说集,少男少女小说系列”是川端康成别具特色的作品,主要以大中学生为读者对象。作品展示了少男少女丰富的感情世界,无论是学友情、师生情、兄弟姐妹情、父母子女情等,都饱含着青春的纯爱。请打开一副副人情美、心灵美的画卷。请唱起一曲曲少男少女的青春之歌。
宋东太一宫碑铭
宋东太乙宫碑铭,北宋翰林学士扈蒙撰。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记传类。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诏建太一宫于皇都开封东南。次年,太宗又亲诣太乙宫礼祀太一神,并命扈蒙撰此碑文记述其事。
沈氏女科辑要
二卷。又名《女科辑要》。约成于1764年。原书文字无多。后经徐正杰校订补注,王孟英加按,方始成帙。刊于1850年。内容经水、崩漏、带下等12类,并附治疗方剂。沈氏惜墨如金,裒集前贤旧论,非有真识灼见者不辑;切合实用,必欲与自身临床治验相印证。故其所辑。“精当处勘透隐微,切中肯綮。多发前人所未发。实验彰彰,始觉轩爽豁目。”(张山雷赞语)1933年张寿颐复将此书予以补注,名《沈氏女科辑要笺正》。于内容又有较多发挥,然参以西医学说,则未必尽合于理。现存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焚香记
传奇剧本。明王玉峰著。明吕天成《曲品》以此剧入“下上品”,说:“王魁负桂英,做来甚恳楚。”清梁廷楠《曲话》说:“《焚香记·寄书》折,关目与《荆钗记》大段雷同:金员外潜随来东,孙汝权亦下第留京,一同也;卖登科录人寄书,承局亦寄书,二同也;同归寓所写书,同调开肆中饮酒,同私开书包,同改写休书。无之不同,当是有意剿袭而为之。”近人姚华《菉猗室曲话》说:“此本为王魁翻案而作。”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说:此剧“打消背约事实,使之重圆,是虽出于传奇常套,反减杀悲剧之兴味焉。”“此记关目布置、用笔疏密不得其宜,宜疏处反冗漫令人倦,宜密处反草草一过,淡然无味。”《王魁负桂英》原为一部著名悲剧,作者为替王魁翻案而改为喜剧,实是点金成铁。关目布置处处捉襟见肘,情节发展落入传奇俗套。
无量寿经起信论
无量寿经起信论,三卷,清彭际清述,罗有高序,吴汪缙后序,净土三经论第一。出彭居士法集,见新编续藏。 佛典注疏。清乾隆四十年(1775)彭际清撰。是康僧铠译《无量寿经》的注释书。作者自序称,《无量寿经》诸译惟“康本”较佳,故明代袾宏独将“康本”刊行,“今略仍旧第,有当合者合之,经中义句,间有繁复,谨参他本重加审定。……其四十八愿先后数目,依云栖(指袾宏)本增入”。注释旁引契经,略举纲宗,破空有之执,明圆顿之宗。全书分五章:明教体、明教相、明归趣、别释经文、回向极乐。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