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士麟

赵士麟
  • 姓名:赵士麟
  • 别名:字麟伯,号玉峰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河阳(云南澄江)人
  • 出生日期:1629年04月30日
  • 逝世日期:1699年06月05日
  • 民族族群:

赵士麟(1629年04月30日-1699年06月05日),清代诗人。字麟伯,号玉峰。他开启了南方之学,学者称为“启南先生”。河阳(云南澄江)人。康熙三年(1664)进士,由平远推官改容城知县,历官吏部文选司主事、兵部督捕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等。作官之余,不废讲学,有教人处世立身的语录4卷。平生颇爱才,常集有志之士聚会,一起探讨学术。他的诗在一定程度上有诗史意义,如《丁亥纪事》写顺治四年(1647)孙可望、李定国率义军入滇事,虽然字里行间对义军极尽污蔑,却也客观地描绘了清朝官兵的无能,以及战乱给无辜百姓带来的灾难,展示了一幅真实形象的历史画卷。他最为出色的作品,是那些记述云南一带自然风光、少数民族生活习俗以及他们的勇武、剽悍的诗篇,如《钩輈行为苗民作》写苗地优美奇异的风光,表达了盼望和平的心愿。又如《题滇南胜境》,回顾汉民族与云南少数民族友好的历史,希望和平局面能永久持续下去:”天开胜景彩云生,金碧由来独擅名。唐代车书通诏外,汉家台沼仿昆明。四时花柳无寒燠,万户桑麻绝战争。”士麟的诗往往下笔不休,善于铺陈渲染,多长篇巨制,但一些诗伤于率易,精炼不足。士麟尚能文,其中的奏疏、条约等,可见出他为政时颇能尽心于民事。著有《读书堂集》46卷,其中语录4卷、文17卷、诗21卷、抚浙、抚吴条约4卷。

赵士麟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友石山人遗稿

友石山人遗稿

元诗别集。1卷,王翰撰。《四库全书》曾据编修汪如藻家藏本编入别集类。 本集有明弘治八年(1495)袁文纪刊本,还有明王焯抄本,清鲍氏知不足斋抄本等善本。卷首有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陈仲述序。本集凡诗1卷,收入84首诸体诗,诗依古近体、五七言类编。卷末有附录7篇(编为卷),所收的都是王翰友人吴海所作的关于王翰的志铭、序、记等文字。本集为王翰之子王偁所编,计诸体诗八十四首。前有陈仲述序,后附志铭表词等七篇,皆吴海所作。翰本将家子,志匡时难,不幸遭宗邦颠沛,其慷慨激烈之气,往往托之声诗。故虽篇什不多,而沉郁顿挫,凛然足见其志节。今存《四库全书》本。

康熙溧水县志

康熙溧水县志

县令刘登科修,程之望纂。《康熙志》全书二十多万字,共十一卷,另加卷首一卷,是一部纂辑门类比较齐全、收录内容比较详备的县志。该书在继承清初《顺治溧水县志》的基础上修纂而成。全书除“卷首”外,共分十一卷,系统介绍了清代初年溧水县的各个方面,在参考前志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分类。自顺治十三年(1656)到康熙十五年(1576),县内政府官员的变动、科举考试的录取,自然灾害的发生,社会设施的修建,忠孝节义的表彰,林林总总的大小事件,《康熙志》都及时作了记录。质量虽比起顺治志有所下降,仍不失为了解了解清代溧水县的一手资料。

苑里志

苑里志

苑里办务署,北自白沙墩起,至房里南之下五里牌溪止。东据山、西滨海,纵计之广狭各有不同;惟南北核计,则约以台湾里程数之,横可得二十七、八里。白沙墩、通霄,为苑里上堡;上五里牌、苑里、房里至下五里牌溪,为苑里下堡。总图即合上、下堡为一图,以联地势,不妨从略;

鹧言

鹧言

自古蛮夷,鲜不为中国之患。中国所以御之者无所不备,而卒无全胜之策。惟虞舜之于有苗、汉文帝之于南越、我圣祖仁皇帝之于俄罗斯,不战屈人,为万世绥远之经。外此,则和战虽殊,皆因气之盛衰相为胜负而已。是非蛮夷之独难制也,盖一气生人,本无畛域,迭盛迭衰,皆听其人之自为而天地之气随之转旋旷览前史未有中国全盛而为蛮夷所制者亦未有蛮夷崛起而其国人才政令了无可观者刘渊石勒阿保机阿古达其雄桀坚忍皆超越羣伦怀愍之懦重贵之妄徽宗之昏氵㸒纵无强敌其国岂能久存是故御蛮夷者不必求之蛮夷而当求之中国也。

屈宋古音义

屈宋古音义

楚辞研究专著。明代陈第著。3卷。卷一收录屈原、宋玉辞赋38篇中入韵之字与今音异者,凡234字,考究其古本音。其体例是,先注古音,而后排列屈、宋辞赋正文作为本证,再广征先秦两汉古书作为旁证。其中与陈氏别著《毛诗古音考》,则题其本音,直注见《毛诗古音考》,盖以证屈、宋之音与三百篇之音合。卷二录屈原赋24篇:《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远游》、《卜居》、《渔父》各一篇,剔除《天问》一篇不录。每篇之首系以“总题”,而后划分章节。其分章以韵为断,阐说文意则以删润旧注为基础,间出己意,均分别见于诸句之下。卷三录宋玉辞赋14篇,除见于《楚辞》之《九辩》、《招魂》外,又有《高唐》、《神女》、《风赋》、《登徒子好色赋》等,其阐说文意之体例一如卷二,惟《九辩》之“总题”有二篇。此书考证先秦古音,明其古字音读,破唐宋人以后叶音之谬,开清人研讨古音学之源,其功至巨。阐述章旨亦颇多新颖之解,如谓屈原“内类”、“修能”是自招祸之道,又谓屈原禀性如此,非不自知。此对理解屈原悲剧意义极有启发。此书多次出版,版本较好者为清嘉庆十年乙丑虞山张氏《学津讨源》本。

魏晋世语

魏晋世语

晋代志人小说集。西晋郭颁撰。十卷。杂记魏晋时事。东晋干宝、孙盛等著史,多采其言。史志不见著录。亡佚。现有版本整理以《说郛》辑本为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