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通志
作者:唐景崧唐景崧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何文简疏议
文集。明何孟春撰。十卷。孟春有《何燕泉三种》已著录。孟春没后,其遗集散佚。万历初赵贤录其奏议,刊于衡州。孟春少游李东阳之门,学问赅博,对上下古今,时事得失均喜评论,论说性散文较多。虽诗文不佳,然其历官所作疏议乃卓然可传。其中救言官庞泮等、清宁宫灾、陈八事、出理陕西马政、上釐弊五事等,皆能揭露抨击当时弊政。又如请求停止万岁山工役的上疏。条奏治理旱潦相仍灾情的八项事款,均侃侃而谈,文笔较为恣肆。有明万历本,清《四库全书》本。
神仙服饵丹石行药法
神仙服饵丹石行药法,原题「京里先生撰」。约成书于唐代。《通志•艺文略》着录作「神仙饵石并行药法一卷」。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此书言服药成仙之道,内载三十八种炼制和服饵仙丹石药之法。所服仙丹石药主要有:善丹、丹砂、铅、鸡子丹、大黄丹,巴丹、雄黄、水银、巨胜、白石子、地榆根、五茄根、石粉、石钟乳、赤石脂、紫石英等,大多为矿石药。配料则有药酒及各种矿物、植物药。内称服饵丹石可除病健身,招致玉女,修成石仙。
种芝草法
述以金石草木药理入土中,浇水灌洒施油复药,有芝生成,教人依法采服。芝凡五色,合五行。
痧胀玉衡
痧胀专著。三卷。清·郭志邃撰于1675年。作者鉴于痧胀病症发病多、传变快,治不对症,命在须臾,遂搜求前人有关痧胀的医学文献和学术经验,总其大纲,撮其要领,编成此书,系统全面地论述痧胀。上卷列痧胀发蒙论、痧胀要语及痧胀脉法;中卷、下卷结合实际治例,叙述多种痧症,末附备用要方。共载痧证45种,列方70首。
念佛法要
毛凌云辑,四卷,卷一 念佛指南 卷二 念佛示范 卷三 念佛引证 卷四 念佛须知。一句佛名具有不可思议神力,能治一切烦恼心病,每当逆境之来,心生烦恼,遂即经行念佛,四步一声佛号,循环往复,念之数匝,渐觉心地清凉,热恼自息。有时事多心扰,更深不能成寐,亦专称佛号,历时少顷,即心安定,便能睡着,无诸梦想。当写经时,一笔一句佛号,精神不散,妄念不起,写久亦不觉辛苦。果能信此念佛一法,专心称念,无有间断,念到心空境寂,烦恼自然无自而生。
瑜伽论手记
又名《瑜伽师地论随听疏》、《瑜伽师地论手记》。佛典注疏。唐法成述。原著卷数不详。此疏是唐大中年间国三藏法师法成在敦煌向众僧开讲《瑜伽师地论》时的记录。听讲及笔录者有智慧山、一真、恒安、明照、洪真、谈迅、福慧、智校、索季和、法镜、法海等多人。因记录者的不同,诸本文字亦略有差异。法成是当时活动于西藏、敦煌的高僧,精通汉、藏两种语言,有著译多种。他讲解《瑜伽师地论》时除了利用汉译经论外还往往参考藏译本,因此,此疏对研究汉藏两地佛教交流、法成的思想、吐蕃统治时期及张议潮光复初年的佛教状况均有重要意义。历代大藏经未收,日本《大正藏》将S.463收入第八十五卷。内容系谈迅、福慧所记《瑜伽师地论》第三十一卷至第三十四卷之注疏。其后日本上山大峻对此有专题研究,对诸本进行整理。《随听疏》之有题记者约五十号左右,大抵为听学或抄写题记。据题记,法成开讲的地点为敦煌开元寺与龙兴寺,时间约为大中十年至十三年(856—859)。北菜25题记:“大中十二年八月二日,尚书大军发,讨番开路,四日上碛。”日本书道博物馆藏本题记:“大唐大中十三年(859)己卯岁正月二十六日,沙州龙兴寺僧明照就贺跋堂,奉为皇帝陛下,宝位遐长;次为当道节度,愿无灾障。早开河路,得对圣颜。及法界苍生,同沾斯福。随听写毕。”对研究归义军初期敦煌与吐蕃、唐王朝的关系,均有重要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