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畿辅通志
作者:李卫
河北地方志。清李卫等修,陈仪等纂。一百二十卷。卫字又玠,砀山(今属安徽)人。识字不多,纳资为户部郎,雍正时官至直隶总督。仪有《陈学士文钞》已著录。旧称京都附近为畿辅,清代为直隶省三别称,包括北京周围县境、天津、今河北部分近京县份。元明无志,元代有《析津志》仅记京师(今北京市),明代畿内之地,直隶六部,而其他诸省皆有通志,独直隶省缺如。清康熙十一年曾草创一志,未为详确。至雍正朝,初聘辰州府同知田易设局修纂,及至李卫来治,于雍正十三年(1735)成书。一百二十六万余字。首冠畿辅舆地全图,总图、分图共十八幅。绘制精详,标记得体。山川道路、城镇屯集,十分醒目,自然和文化景观兼收。正文分诏谕、宸章、京师、星野、建置沿革、形胜疆域、山川、城池、公署、学校、户口、田赋、盐政、兵制、河渠、水利营田、陵墓、寺观、古迹、风俗、物产、职官、人物、艺文等二十九目。订补缺,较康熙志完善。内容广涉今河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宗教、建筑等历史资料。于土地开发、城市建设、兴修水利、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商业发展、名胜古迹、植被分布、生态平衡等无不备载。堪称当时河北地区的一部百科全书。在清代方志中可谓上乘之作。有雍正十三年刻本, 《四库全书
章节列表
升序↑- 目录
- 畿輔通志卷一
- 畿輔通志卷二
- 畿輔通志卷三
- 畿輔通志卷四
- 畿輔通志卷五
- 畿輔通志卷六
- 畿輔通志卷七
- 畿輔通志卷八
- 畿輔通志卷九
- 畿輔通志卷十
- 畿輔通志卷十一
- 畿輔通志卷十二
- 畿輔通志卷十三
- 畿輔通志卷十四
- 畿輔通志卷十五
- 畿輔通志卷十六
- 畿輔通志卷十七
- 畿輔通志卷十八
- 畿輔通志卷十九
- 畿輔通志卷二十
- 畿輔通志卷二十一
- 畿輔通志巻二十二
- 畿輔通志卷二十三
- 畿輔通志卷二十四
- 畿輔通志卷二十五
- 畿輔通志卷二十六
- 畿輔通志卷二十七
- 畿輔通志卷二十八
- 畿輔通志卷二十九
- 畿輔通志卷三十
- 畿輔通志卷三十一
- 畿輔通志卷三十二
- 畿輔通志卷三十三
- 畿輔通志卷三十四
- 畿輔通志卷三十五
- 畿輔通志卷三十六
- 畿輔通志卷三十七
- 畿輔通志卷三十八
- 畿輔通志卷三十九
- 畿輔通志卷四十
- 畿輔通志卷四十一
- 畿輔通志卷四十二
- 畿輔通志卷四十三
- 畿輔通志卷四十四
- 畿輔通志卷四十五
- 畿輔通志巻四十六
- 畿輔通志卷四十七
- 畿輔通志卷四十八
- 畿輔通志卷四十九
- 畿輔通志卷五十
- 畿輔通志卷五十一
- 畿輔通志卷五十二
- 畿輔通志卷五十三
- 畿輔通志卷五十四
- 畿輔通志卷五十五
- 畿輔通志卷五十六
- 畿輔通志卷五十七
- 畿輔通志卷五十八
- 畿輔通志卷五十九
- 畿輔通志卷六十
- 畿輔通志巻六十一
- 畿輔通志巻六十二
- 畿輔通志卷六十三
- 畿輔通志卷六十四
- 畿輔通志卷六十五
- 畿輔通志卷六十六
- 畿輔通志卷六十七
- 畿輔通志卷六十八
- 畿輔通志卷六十九
- 畿輔通志卷七十
- 畿輔通志卷七十一
- 畿輔通志卷七十二
- 畿輔通志卷七十三
- 畿輔通志卷七十四
- 畿輔通志卷七十五
- 畿輔通志卷七十六
- 畿輔通志卷七十七
- 畿輔通志卷七十八
- 畿輔通志卷七十九
- 畿輔通志卷八十
- 畿輔通志卷八十一
- 畿輔通志卷八十二
- 畿輔通志卷八十三
- 畿輔通志巻八十四
- 畿輔通志卷八十五
- 畿輔通志卷八十六
- 畿輔通志卷八十七
- 畿輔通志卷八十八
- 畿輔通志卷八十九
- 畿輔通志卷九十
- 畿輔通志卷九十一
- 畿輔通志卷九十二
- 畿輔通志卷九十三
- 畿輔通志卷九十四
- 畿輔通志卷九十五
- 畿輔通志卷九十六
- 畿輔通志卷九十七
- 畿輔通志卷九十八
- 畿輔通志卷九十九
- 畿輔通志卷一百
- 畿輔通志卷一百一
- 畿輔通志卷一百二
- 畿輔通志卷一百三
- 畿輔通志卷一百四
- 畿輔通志卷一百五
- 畿輔通志卷一百六
- 畿輔通志卷一百七
- 畿輔通志卷一百八
- 畿輔通志卷一百九
- 畿輔通志卷一百十
- 畿輔通志卷一百十一
- 畿輔通志卷一百十二
- 畿輔通志卷一百十三
- 畿輔通志卷一百十四
- 畿輔通志卷一百十五
- 畿輔通志卷一百十六
- 畿輔通志卷一百十七
- 畿輔通志卷一百十八
- 畿輔通志卷一百十九
- 畿輔通志卷一百二十
李卫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玉箓济幽判斛仪
玉箓济幽判斛仪,不题撰人。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宋以后。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篇所载为玉箓斋施食济幽仪式,其行仪节次有法事、启祝、召孤、接引、荡形、洒净、三皈依、焚符、变食、咒食、加持、称号、传戒、祭炼、奉送、焚燎等项。按「判斛」一词大概取自佛教「斛食」,斛食即焰口施食之意。佛教密宗有对焰口饿鬼施食之法事,俗称放焰口。其仪式一般在黄昏举行,供应饮食,诵咒说戒,以超度孤魂饿鬼。本篇所载济幽判斛仪应为道教仿效佛事而作。
虎爪山王
《虎爪山王》为民国武侠小说名家还珠楼主所著的小说之一,该书一集四回4万字。1947年9月起在上海《永安月刊》连载五期,略有删节;12月由正气书局出版单行本,全一册。
蜀王本纪
亦题《蜀本纪》、《蜀记》。西汉志怪小说集。扬雄撰。《隋书·经籍志》著录,一卷。宋时亡佚。曾慥《类说》卷三十六有《蜀本纪》六则,然多非本书。辑佚本有王谟《汉唐地理书抄》、洪颐煊《经典集林》、严可均《全汉文》、王仁俊《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等。是书属杂史杂传体志怪。 书中主要记载秦前古蜀国历代君王蚕丛、 柏、 鱼凫、 望帝、 开明帝等神话传说和怪异故事。原书已佚。明代万历年间,郑朴搜求散见于《史记》、《文选》注及诸类书中的《蜀王本纪》文字,辑集成书。该辑本后收入《壁经堂丛书》。
饮冰室评词
梁启超撰。由“乙卷”、“丙卷”、“丁卷”、“附录”四部分构成。历评两宋及清代词人近三十家。梁氏评词首重词中所表现的情感,尤推崇辛弃疾、蒋万里等抒发爱国情感的激楚悲壮之作。其对历代名家词抒情艺术的评点和论析,时见精彩,表现出评论者对词学的精深造诣。是书未单独刊行。唐圭璋由梁令娴所编《艺蘅馆词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刘逸生校点本)辑出,收入新版《词话丛编》第五册。其后,陈少松增编为《梁启超词评辑要》(见南京师大《文教资料简报》1988年第一期)。所据资料除《艺蘅馆词选》外,还自梁氏《饮冰室诗话》、《王荆公》、《清代学术概论》、《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辛稼轩先生年谱》等论著及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中择要辑录,故最为丰富。
政治丛书提要
《政治丛书提要》全书共四卷,为清光绪宣统年间内府朱丝栏钞本,未题书写者。共三十种宪政类书籍提要,始于:日本宪法疏证提要。终于:日本统计类表叙论提要。应该是清末预备立宪时期,进呈给光绪皇帝阅读的宪政书籍提要,内容包括:宪法、国会、税法、制度、教育、货币、司法等等。
观自在菩萨怛嚩多唎随心陀罗尼经
观自在菩萨怛嚩多唎随心陀罗尼经,一卷,唐智通译。卍十异本,大正一一〇三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