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畿辅通志
作者:李卫
河北地方志。清李卫等修,陈仪等纂。一百二十卷。卫字又玠,砀山(今属安徽)人。识字不多,纳资为户部郎,雍正时官至直隶总督。仪有《陈学士文钞》已著录。旧称京都附近为畿辅,清代为直隶省三别称,包括北京周围县境、天津、今河北部分近京县份。元明无志,元代有《析津志》仅记京师(今北京市),明代畿内之地,直隶六部,而其他诸省皆有通志,独直隶省缺如。清康熙十一年曾草创一志,未为详确。至雍正朝,初聘辰州府同知田易设局修纂,及至李卫来治,于雍正十三年(1735)成书。一百二十六万余字。首冠畿辅舆地全图,总图、分图共十八幅。绘制精详,标记得体。山川道路、城镇屯集,十分醒目,自然和文化景观兼收。正文分诏谕、宸章、京师、星野、建置沿革、形胜疆域、山川、城池、公署、学校、户口、田赋、盐政、兵制、河渠、水利营田、陵墓、寺观、古迹、风俗、物产、职官、人物、艺文等二十九目。订补缺,较康熙志完善。内容广涉今河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宗教、建筑等历史资料。于土地开发、城市建设、兴修水利、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商业发展、名胜古迹、植被分布、生态平衡等无不备载。堪称当时河北地区的一部百科全书。在清代方志中可谓上乘之作。有雍正十三年刻本, 《四库全书
章节列表
升序↑- 目录
- 畿輔通志卷一
- 畿輔通志卷二
- 畿輔通志卷三
- 畿輔通志卷四
- 畿輔通志卷五
- 畿輔通志卷六
- 畿輔通志卷七
- 畿輔通志卷八
- 畿輔通志卷九
- 畿輔通志卷十
- 畿輔通志卷十一
- 畿輔通志卷十二
- 畿輔通志卷十三
- 畿輔通志卷十四
- 畿輔通志卷十五
- 畿輔通志卷十六
- 畿輔通志卷十七
- 畿輔通志卷十八
- 畿輔通志卷十九
- 畿輔通志卷二十
- 畿輔通志卷二十一
- 畿輔通志巻二十二
- 畿輔通志卷二十三
- 畿輔通志卷二十四
- 畿輔通志卷二十五
- 畿輔通志卷二十六
- 畿輔通志卷二十七
- 畿輔通志卷二十八
- 畿輔通志卷二十九
- 畿輔通志卷三十
- 畿輔通志卷三十一
- 畿輔通志卷三十二
- 畿輔通志卷三十三
- 畿輔通志卷三十四
- 畿輔通志卷三十五
- 畿輔通志卷三十六
- 畿輔通志卷三十七
- 畿輔通志卷三十八
- 畿輔通志卷三十九
- 畿輔通志卷四十
- 畿輔通志卷四十一
- 畿輔通志卷四十二
- 畿輔通志卷四十三
- 畿輔通志卷四十四
- 畿輔通志卷四十五
- 畿輔通志巻四十六
- 畿輔通志卷四十七
- 畿輔通志卷四十八
- 畿輔通志卷四十九
- 畿輔通志卷五十
- 畿輔通志卷五十一
- 畿輔通志卷五十二
- 畿輔通志卷五十三
- 畿輔通志卷五十四
- 畿輔通志卷五十五
- 畿輔通志卷五十六
- 畿輔通志卷五十七
- 畿輔通志卷五十八
- 畿輔通志卷五十九
- 畿輔通志卷六十
- 畿輔通志巻六十一
- 畿輔通志巻六十二
- 畿輔通志卷六十三
- 畿輔通志卷六十四
- 畿輔通志卷六十五
- 畿輔通志卷六十六
- 畿輔通志卷六十七
- 畿輔通志卷六十八
- 畿輔通志卷六十九
- 畿輔通志卷七十
- 畿輔通志卷七十一
- 畿輔通志卷七十二
- 畿輔通志卷七十三
- 畿輔通志卷七十四
- 畿輔通志卷七十五
- 畿輔通志卷七十六
- 畿輔通志卷七十七
- 畿輔通志卷七十八
- 畿輔通志卷七十九
- 畿輔通志卷八十
- 畿輔通志卷八十一
- 畿輔通志卷八十二
- 畿輔通志卷八十三
- 畿輔通志巻八十四
- 畿輔通志卷八十五
- 畿輔通志卷八十六
- 畿輔通志卷八十七
- 畿輔通志卷八十八
- 畿輔通志卷八十九
- 畿輔通志卷九十
- 畿輔通志卷九十一
- 畿輔通志卷九十二
- 畿輔通志卷九十三
- 畿輔通志卷九十四
- 畿輔通志卷九十五
- 畿輔通志卷九十六
- 畿輔通志卷九十七
- 畿輔通志卷九十八
- 畿輔通志卷九十九
- 畿輔通志卷一百
- 畿輔通志卷一百一
- 畿輔通志卷一百二
- 畿輔通志卷一百三
- 畿輔通志卷一百四
- 畿輔通志卷一百五
- 畿輔通志卷一百六
- 畿輔通志卷一百七
- 畿輔通志卷一百八
- 畿輔通志卷一百九
- 畿輔通志卷一百十
- 畿輔通志卷一百十一
- 畿輔通志卷一百十二
- 畿輔通志卷一百十三
- 畿輔通志卷一百十四
- 畿輔通志卷一百十五
- 畿輔通志卷一百十六
- 畿輔通志卷一百十七
- 畿輔通志卷一百十八
- 畿輔通志卷一百十九
- 畿輔通志卷一百二十
李卫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战争与和平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于1863年至1869年写成的一部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它以库拉金、罗斯托夫、保尔康斯基和别祖霍夫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情节为线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托尔斯泰肯定1812年俄国反对入侵的卫国战争的正义性质,谴责拿破仑的野蛮侵略,歌颂库图佐夫领导的一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多方面地表现出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但这只是小说的背景,它的中心主题是表现俄国贵族的命运和前途。根据托尔斯泰对俄国地主的看法,贯穿全书的主要人物鲜明地分为两大类。一类以库拉金为代表,这是远离人民、接近宫廷的上层贵族,他们自私贪婪、虚伪堕落,甚至在困难当头的重要时刻仍然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沉湎于荒淫无耻的寻欢作乐之中;另一类是彼尔·别祖霍夫、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和罗斯托夫,他们是接近人民的庄园贵族,厌恶上流社会的空虚无聊,其中有的经过长期的复杂的精神探索和卫国战争的洗礼,最后在基督的《福音书》和宗法式老农身上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成为献身国家社稷和人民幸福的社会精华。作家否定前者,给予无情的揭露和鞭笞;肯定后者,给了他们以满腔热情的歌颂。整个长篇小说成功地把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和多方面的和平生活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借助于庞大复杂而有条不紊的结构,提供了当时俄国城市乡村纵横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群象;其中一些主要人物,通过作者特有的心理分析,性格生动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中国舞蹈史话
中国舞蹈史研究的筚路蓝缕之作,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作品从彩陶盆上的原始舞蹈谈起,系统地论及秦汉及南北朝时期的舞蹈,尤其着重唐宋时期以及近代各种舞蹈种类和形式,是对中国古代地方舞蹈和民族舞蹈的回顾和总结。本书分为二十四章,各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自成系统,对中国舞蹈的发展作了细致地梳理。作品以时间为主线,从原始古代以至近代,每一时代专文重点介绍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着重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突出了舞蹈发展的时间性,并从舞蹈美学的物质基础、本质灵魂、表演手法等方面论述了舞蹈艺术的审美特质。
太上三皇宝斋神仙上录经
经名:太上三皇宝齐神仙上录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或隋唐。载三皇斋仪及信物制作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黄帝述三皇斋法与醮仪。述三皇八帝、合上元香珠法、作香玄腴法、作云水之法等。
升庵诗话
诗话。明人杨慎(1488—1559)撰。十四卷。《升庵诗话》常于词章韵律的考订和诗篇诗句的品鉴中提出一些精辟的理论观点。例如,杨慎称赞王维诗“含不尽之意”、王粲诗“涵蓄蕴藉”、杜牧诗“殊有含蓄”、薛涛诗“有讽谕而不露,得诗人之妙”、杜甫《赠花卿》诗“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等等,表明他倡导诗须有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的意境创造。不满李梦阳、何景明等七子的拟古蹈袭之弊,强调诗歌是诗人的性情之作,“是发诸性情而协于音律,非先协音律而后发性情也”(《李前渠诗引》),重视诗人的才与学。主张向历代诗歌学习,特别是向六朝和唐代优秀诗歌学习,对宋诗也给予了重视和肯定。慎有《古今风谣》已著录。此编向无善本,刻入《升庵文集》为八卷,刻入《升庵外集》为十二卷,有刻入《丹铅总录》为四卷,《函海》又载十二卷及补遗三卷。卷帙异数,各有详略,前后异次,此有彼无。文字之讹,各本皆然。
苏东坡传
周景濂著,七章。周景濂民国作家,《苏东坡传》写于1937年,是最早、最全面的苏东坡传记。比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要早十年。该书以苏东坡的诗句及其自述、他人记录等文字,叙述他的家庭生活和青年、中年、晚年等经历,以及他的气质与修养、诗文、年谱,呈现一个丰满又真实的苏东坡。
嗟袜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
一卷,赵宋法天译天子当死堕猪身。帝释教以三归,乃生于兜率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