骖鸾录

作者:范成大
骖鸾录

笔记。宋范成大著。一卷。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作者由中书舍人出知广西静江府。十二月七日,作者自吴郡(今江苏苏州市)起程,经过水陆三千多里程途,于次年三月十日至桂林。此编为沿途纪行之书,取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句意,名为《骖鸾录》。书中记录了沿途秀丽的江南风景、名胜旧迹、寺院宫观、碑碣铭文、前人题咏、时俗风情等等。文字简洁,雅丽可诵。今有《续百川学海》、《宝颜堂秘笈》、《稗乘》、《说郛》、《四库全书》、《知不足斋丛书》、《小重山房丛书》、《古今说部丛书》、《古今游记丛钞》、《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广告栏

广告栏

广告栏造就了爱情,广告栏生产了谋杀,血腥的谋杀伴随着爱的萌发,情节的进展促进着爱的深化,当爱情之花终于怒放,谋杀的阴影自然融化,深情君子最终赢得了姑娘的芳心,请记住,作媒的可是那广告栏,还有谋杀。

矩山存稿

矩山存稿

宋代诗文别集。5卷。徐经孙著。《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文章“往往直抒胸臆。不复以研炼为长,然其理明辞达,亦殊有汪洋浩瀚之致。至于奏疏诸篇,或指陈时弊,或弹劾权奸,皆敷陈剀切,辞旨凛然”。如《劾董宋臣疏》,对宋理宗时宦官干政深恶痛绝,表现了不畏权贵的精神。诗歌亦有清新隽永的佳作,如《觉溪八景》描绘山水美景,很有气魄:“雷奔石壁间,瀑泻洞门侧。蜿蜒乘洪涛,变化莫可测。”(《龙门春浪》)另有组诗《出朝赋归来好》,抒发急流勇退的隐逸情志,颇有民歌风味:“归来好,篱下菊花应未老。晚香犹可荐清樽,渊明醉后和衣倒。归来好,一入山林迹如扫,杜门谢客免愆尤,几净窗明读庄老。”实为国势日下的时代气氛的曲折反映。有《四库全书》本。

成都文类

成都文类

地方诗文总集。五十卷。凡赋一卷,诗歌十四卷,文三十五卷。宋扈仲荣、杨汝明、费士威、何惪固、宋德元、徐景望、程遇孙编集。袁说友于庆元五年(1199)为四川安抚使。袁以为“益,古大都会也,有江山之雄,有文物之盛,奇观绝景,仙游神迹,一草一木,一丘一壑,名公才士,骚人墨客,窥奇吐芳,声流文畅,散落人间,何可一二数也”。于是“爰属寮士,摭诸方策,裒诸碑志,流传之所脍炙,友士之所见闻,大篇雄章,英词绮语,折法度,极炫耀。其以益而文者,悉登载而汇辑焉,断自汉以下迄于淳熙”(见袁序)。可知扈仲荣等八人系袁说友之僚属,奉命而编此书。全编凡赋一卷,诗十四卷,文三十五卷。以文体相从,故曰“文类”,类中又各有子目,如诗中分都邑(包括城郭、宫苑、楼阁)、寺观、陵庙、亭馆、时序(包括故事、宴集)、题咏(包括书画、器物、雨雪、风月、草木、虫鱼)、赠送、道释、歌谣、宫羽、鬼谣等,颇嫌琐碎。每类之中所收篇目次序以作者时代为先后。此编宋刊本已不可见,有明翻刻本传世,似为明嘉靖、万历间刊刻,《四库全书》据以著录。常见者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五显灵观大帝灯仪

五显灵观大帝灯仪

五显灵观大帝灯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元末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篇为道教灯仪之一。行道者燃灯供奉五显灵官大帝,礼赞启告,祈求消灾降福。所谓五显灵官大帝,即都天威猛大元帅显聪昭应孚仁广济王、横天都部大元帅显明昭烈孚义广佑王、通天金目大元帅显正昭顺孚智广惠王、飞天风火大元帅显直昭佑孚信广泽王、丹天降魔大元帅显德昭利孚爱广成王。此五神又称五通之神,据称其威力广行于三界,慈悲普度众生。

梵门绮语录

梵门绮语录

书中所记均为尼姑庵轶事,中以男女之事为多。如“震泽新庵五宝”,记尼姑五宝与潘某有私,隔壁汝南生发现后规劝潘某。五宝设宴款待汝南生,席间大讲男女饮食大欲之必要,竟使汝南生无言可答。“盛泽净明庵天锦”,记陇西生中年丧妻後,与天锦暗结私情。生病重时天锦不畏人言,日夜服侍,生死後她又啜泣助葬,一如家人。“嘉兴桂林庵月轮”,记月轮与善生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然月轮入空门後,善生只得另娶。月轮抑郁而死,善生亦日夜悲伤。书中各篇记事委曲婉转,细腻丰赡,颇有文采。

弘明集

弘明集

中国古代佛教论著文集。收入东汉末至南北朝萧梁时期中国人撰写的佛教论文以及相关文章。僧祐编集。僧祐《出三藏记集》所列《弘明集》目录为10卷,今本14卷。各种佛藏中都收有《弘明集》,另外有明万历汪道昆本,清光绪22年金陵刻经处本及《四部丛刊》本。选编了东汉以后至梁代的佛教各类文章183篇。书末有作者自撰《弘明论》,又称《弘明集后序》,将当时社会上怀疑、排斥佛教的议论,归纳为“六疑”,一一加以辩驳。这些文章,论争之文居多,并均系“梁以前名流著作”,大部分在后来佚失,因《弘明集》而得以传世。故该书在中国佛教史上居有极高的资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