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

- 姓名:范成大
- 别名:字至能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平江府(治今江苏苏州)人
- 出生日期:1126年6月26日
- 逝世日期:1193年10月1日
- 民族族群: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宋代诗人、地理学家。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府(治今江苏苏州)人。成大少年时连遭亲丧,孤贫自励,隐居山中十年,自号“此山居士”,在居无住所,只能寄居寺院的艰难情况下,毅然负起嫁妹抚弟的重任。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其后历任徽州司户参军、圣政所检讨官兼敕令所枢密院编修、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兼国史院编修、著作佐郎等职。乾道二年(1166),除吏部员外郎,为言者所阻,请祠归里三年起知处州五年,宰相陈俊卿荐为国史院编修,擢起居舍人兼侍讲,又兼实录院检讨六年夏,以虞允文荐,被命为祈请国信使,使金,归,迁中书舍人七年,因缴驳张说除签书枢密院制,自请领祠禄引归八年冬,起知静江府(治今广西桂林)、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元年(1174),除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三年,以病乞归。入对,除权礼部尚书五年,知贡举,寻兼直学士院,四月,以中大夫参知政事、权监修国史、日历,才两月,为言者以私憾论劾,落职归里六年二月,起知明州(治今浙江宁波)七年,改知建康府(治今江苏南京)兼行宫留守九年,以病力求放归十五年,又起知福州,力辞。绍熙三年(1192)起知太平州,虽勉赴,逾月归,卒谥文穆。
成大始由词翰,洊至宰执,历官州郡,颇有建树。作为南宋四大家之一,范诗的爱国情怀同样慷慨沉痛,不可多得,不过其风格含蓄深婉。其北行记行诗72首绝句,充溢爱国主义情思。其爱民诗,除《四时田园杂兴》60首外,颇多同情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杰作。其行旅诗,真切细致,委婉动人。其诗风格以清新婉丽、温润精雅为主,脱略江西,饶有唐韵。其著作极富,有《石湖大全集》136卷,惜多已佚失,仅存《石湖诗集》34卷,有上海古籍社版点校本行世,其佚文孔凡礼辑为《范成大佚著辑存》(中华书局1983年版)。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猜你喜欢的书
猎人笔记
著名小说《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优秀作品之一。全书共25个短篇,自1847年起在俄国进步刊物《现代人》上陆续发表。小说以俄罗斯中部地区的自然景色为衬托,以农民与地主的生活为主要内容,广泛深入地描绘了19世纪中叶俄国农村的习俗风貌,展示了在罪恶的农奴制度下人民苦难的生活图景。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勤劳淳朴、心地善良、聪明能干的农奴形象,如善于营生的霍尔和对大自然有高度审美感的卡里纳奇(《霍尔与卡里纳奇》);无师自通的天才歌手雅可夫(《歌唱者》);热情真挚,品德高尚的农家女阿库丽(《幽会》),等等,同时也描绘出一幅幅逼真的地主贵族肖像,其中有刚愎自用,骄横专制,奢华无度的彼得·伊里奇伯爵(《莓泉》);被别林斯基称之为“举止温文尔雅的恶棍”宾诺奇金(《总管》)等。小说文字流畅而富有音乐性,其充满诗意的笔调,精确地再现了恬静优美的俄罗斯风光,表现出浓厚的抒情色彩。作品发表之初,其强烈的反农奴制倾向及温和的人道主义思想,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密切注视,当时的进步思想界称其是对农奴制的“一阵猛烈的炮火”,是“一部点燃火种的书”。作品成集出版后引起了沙皇政府和地主贵族的极大恐慌和仇视,作者因此而被沙皇放逐。继《猎人笔记》之后,屠格涅夫除写了许多诗歌,剧本,散文和书简外,还创作了《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等多部著名长篇小说。
神秘的第三者
《神秘的第三者》,是英国著名女侦探小说家、剧作家,三大推理文学宗师之一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短篇小说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短篇小说数量众多,其中有一些仅在美国被编入过选集,而始终未在英国出版。为了弥补这个缺憾,英国的出版公司于1992年推出了《神秘的第三者》。
钦定四书文
四十一卷。清方苞 (1668—1749)等奉敕编撰。方苞,字凤九,号灵皋,晚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进士,雍正时曾充一统志馆总裁。乾隆时累官至礼部右侍郎,系桐城派创始人,与刘大櫆、姚鼐并称 “桐城三大家”,著述颇多。有 《方望溪全集》、《钦定四书文》(简称 《四书文》)。包括化治、正嘉、隆万、启祯及国朝五集。乾隆元年 (1736)清政府为了科举考试和进一步禁锢人民思想的需要,令方苞等人编撰此书,目的是“俾学者童而习之,日以义理浸灌其心,庶几学识可以渐开而心术归于正也”(《序》)。全书所选文章之主旨必在“制义”,方氏以为明时文章大体四嬗,故划为化 (成化)治 (弘治)、正 (正德)嘉(嘉靖)、隆 (隆庆) 万 (万历)、启 (天启) 祯 (崇祯)四个间断共四百八十六篇明人文章,并按四书之体例,依次编纂排列。“每篇皆抉其精要评论于后”(《序》)。书中有强烈的维护封建统治阶级政治的色彩,其分类也未必恰当,是为之弊。然其 “文章必随时而改”、“文必清真雅正”等观点则是可取的。该书最早版本是乾隆五年 (1740)刊印本,后有四十一年、四十四年重新校刊本,《四库全书》本。
潇湘怨词
《潇湘怨词》是王船山在努力抗清而失败后最能代表其接受稼轩词风成就的一组词,共分三组,根据写作时间先后依次为《潇湘小八景词》、《潇湘大八景词》与《潇湘十景词》。其中《潇湘小八景词》与《潇湘大八景词》之抒情基调皆以稼轩《摸鱼儿·晚春》(更能消、几番风雨)为摹写旨归,对满目山河落入敌手的惨痛现实反复吟咏,表达内心深深的民族情结、故土之思与中兴无望的无限悲慨。代表了船山词的最高成就。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
十卷。清代释智旭(1599—1655)撰。智旭,俗姓钟,法号智旭,又名际明、际声,字振之、素华,别号八不道人,晚称濿益老人。少学儒学,誓灭释老,著《辟佛论》数十篇,因读莲池《自知录序》及《竹窗随笔》后,决意信佛,并将反佛教论文焚毁。二十四岁就憨山弟子雪岭剃度出家。学法相,禅、律、华严、天台、净土诸宗,尤重天台宗。主张诸宗相互融合,佛、道、儒三教一致。曾住安徽九华山,晚年住居浙江省孝丰(今安吉)灵峰寺。一生弘法,著述有《毗尼事义集要》、《楞严玄义》、《阅藏知津》、《华严会义》等四十余部。与憨山,紫柏、莲池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云峰益大师宗论》一书,是智旭弟子成实编辑其遗文而成。因弟子尊师,故有此题名。此宗论十卷,大体包括智旭由儒入佛,由佛遍学,由学而钻研义理,笔耕著述等内容。其中,有很多治学经验和醒世之见解,对于全面了解智旭禅师很有帮助,也是研究智旭这位明代高僧的有价值资料。现见载版本有清顺治己亥刻本,嘉庆辛酋重刊本。
大乘舍黎娑担摩经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佛在鹫峰,告诸苾刍,若于十二缘生而能见了,是名见法见佛。舍利子以问慈氏菩萨,慈氏细为解释十二因缘甚深之义。乃性相二宗要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