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见闻录

作者:汪孟鋗
龙井见闻录

地理杂志。清汪孟鋗(1721—1770)撰。十卷,附录二卷。孟鋗字康吉,号厚石,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乾隆举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三巡江南,厚石辑此书御进,约四万字,专载杭州龙井掌故。卷首列图说一篇,叙其载述范围。正文分记山水、寺内外古迹、名僧、乡寓人物、物产、碑刻书画、古今体诗、文、轶闻、余论十门。附录专记不能与正文附类者三十二事。山水卷详载山脉、主峰、四至八到、水源、杂地名等。物产卷载龙井茶特点及真赝品区分。碑文书画亦多为他书所不记。全书记载翔实,内容繁多,征引旧籍二百余部,因具有多方面参考价值。陆祖云《嘉邑文献目》赞其“龙井之掌故备矣”。有乾隆二十七年(1762)刊本,光绪十年(1884《武林掌故丛编》刻本。《清史稿·艺文志》误著汪志鋗撰,《嘉兴府志》误著十四卷。洪焕椿《浙江方志考》(198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可供参证。

汪孟鋗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逻辑学

逻辑学

黑格尔的《逻辑学》,通称“大逻辑”,以别于《哲学全书》中的第一部分“逻辑学”,即通称的“小逻辑”。《逻辑学》共分“有论”、“本质论”和“概念论”三编,前两编合称客观逻辑,分别出版于1812年和1813年,第三编称主观逻辑,出版于1816年。全书三编出版后,黑格尔又着手修订,仅完成了第一编“有论”部分。论述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第一个基本阶段,在此阶段,自然界尚未出现,只有纯粹思维的存在、运动和发展。作者以神秘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方式,将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作为思维的规律加以阐述。

法帖释文

法帖释文

十卷 宋刘次庄撰。刘次庄,字中叟,长沙人 (今湖南长沙市)。宋徽宗崇宁 (1102—1106)中官至御史。据曹士冕《法贴谱系》中说,元祐间刘次庄以家藏《淳化阁帖》十卷,摹刻在石上,去掉卷尾篆题,而增加他写的释文。曾敏行《独醒杂志》也说,刘次庄自幼喜好书法,在新淦寓居时,所居房屋的窗牖、墙壁,都题写殆遍,临江郡库,有法帖十卷,释以小楷。根据二书所记,则刘次庄作的《法帖释文》,原本附在石刻之中,未尝专撰一集出书。现在看到的《法帖释文》十卷,系后人抄合成帙。武岗人曾刻印绛州潘氏贴。宋宁宗嘉定中,汪立中又取刘次庄的石刻本,分入二十卷中,把刘次庄在石刻阁帖时所去掉的,都增加进来,于是又别成一书。传本有“四库全书” 本。

词学胜境

词学胜境

唐圭璋先生毕生致力于词籍整理与词学研究,《全宋词》、《全金元词》、《词话丛编》等嘉惠士林,已成为当代学者案头必备的经典,也影响了数代普通读者。本书集中收录了唐先生在词学研究方面的重要论述,不但在如何作词、如何读词和如何治词等方面提端引绪、指点门径,还以精彩的名家论评勾绘出一部以李白、李煜、柳永、苏轼、秦观、姜夔、吴文英、纳兰容若、蒋春霖等杰出词人为中心的古代词史画卷,对于朱彊村、况周颐、吴梅、夏承焘等近现代词人也多所表彰,体现了唐先生深湛的词学造诣与旧学修养。

中华古今注

中华古今注

五代博物考据类笔记集。3卷。后唐时人马缟撰。《直斋书录解题》著录。顾怀三《补五代史艺文志》入杂家类。今传本前有马缟自序,称本书乃据崔豹《古今注》增益添注而成。体例仿《古今注》,其上卷73条,中卷43条,下卷80条,虽未如《古今注》分门,但次序大体一致。上卷为帝王宫阙等六十六门,中卷为皇后冠带等四十四门,下卷为古今音乐等八十门。主要考证各种事物的起源、演变,近似类书。该书前有自序,称“昔崔豹《古今注》博识虽广,迨有阙文,洎乎广初,莫之闻见。今添其注,以释其义。”

摄大乘义章

摄大乘义章

摄大乘义章,卷四,佚名,编号二八〇九。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梵名Maha^ya^na^bhidharma -samuccaya 。凡七卷。无著菩萨造,唐玄奘译。略称集论。乃集解大乘阿毗达磨诸要项而成。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内容分为本事分与决择分,前者有三法、摄、相应、成就等四品,后者有谛、法、得、论议等四品。本事与决择二分系取自瑜伽师地论中之本地分及摄决择分。三法品之‘广分别’门中之有色无色,乃至有上无上等义门,与摄品之十一种分别、成就品之三种成就说,皆符合于瑜伽师地论卷十三、卷五十二及显扬圣教论卷十四所说。本书与显扬圣教论同为瑜伽师地论之纲目书。又本书系于唐永徽三年(652)三月译出。本论之注释书有阿毗达磨杂集论十六卷,与本论均为后之成唯识论等书所引用,故古来亦多为唯识家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