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疆域考

作者:杨同桂
盛京疆域考

历史地理著作。清杨同桂、孙宗翰辑。1902年成书。六卷。同桂有《沈故》已著录。宗翰字筱藩,山东黄县人。是书为杨、孙二人在海龙厅(今吉林海龙)为官时,参考史书记载,对历代东北建置析疑订误辑成。光绪二十八年(1902)刻印成书。约五万字。以正史地理志为纲,参考了李兆洛的《历代地理志韵海今释》、洪亮吉《补三国疆域志》、顾祝禹《读书方舆纪要》编辑而成,详考盛京之地理,考证中涉及满族兴起时之史事尤多。有《辽海丛书》本传世。

杨同桂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许地山文集

许地山文集

现代短篇小说集。落华生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年1月初版。收入小说:《命命鸟》、《商人妇》、《换巢鸾凤》、《玉官》、《黄昏后》、《缀网劳蛛》、《无法投递之邮件》、《海世间》、《海角的孤星》、《醍醐天女》、《枯杨生花》、《慕》等。这些小说对现实作了大胆、真实的反映,同时带有佛学色彩。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命命鸟》、《商人妇》、《黄昏后》、《缀网劳蛛》等篇。《命命鸟》写一对青年爱侣加陵、敏明在封建门第、迷信观念迫害下双双投水殉情,表达了“五四”时期青年对恋爱自由的热忱追求,但主人公在梦境中对尘世儿女之情的看破,相偕投水时从容欢欣的态度,明显地带有佛学的解脱人生束缚方入涅槃境界的教理。《商人妇》写了一个被丈夫骗卖到异邦的妇女惜官的不幸遭遇,表达了对妇女命运的关注和同情,而女主人公达观的人生态度仍带有佛教色彩。《缀网劳蛛》通过女主人公尚洁坚韧地承受种种厄运,达观地消释世界烦恼的半生经历,表达了“我象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所有的网都是自己组织得来,或完或缺,只能听其自然罢了”的人生哲学。《黄昏后》写男主人公关怀对死于丧权辱国之秋的妻子的真挚怀念,表达了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这些小说将传奇性的故事同现实性的背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反映了“五四”时期社会的动荡。作家所塑造的人物主观理想色彩浓郁,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作品具有清新超逸的南国风味和异域色彩,文笔澄澈潇洒,语言晓畅明快。

富克锦舆地略

富克锦舆地略

边疆地理著作。清祁巂藻纂。一卷。巂藻字春圃,号实甫,山西寿阳人。嘉庆进士,授编修,官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以礼部尚书致仕, 著《䜱䜪亭集》。其父为清代著名地理历史学家祁韵士,故巂藻于舆地之学亦有著述,此志即其一。记富克锦屯镇与卡伦等,凡相去里数、驻兵、未垦荒土地皆有叙述。共计屯镇十余处,较《吉林通志》记载翔实。为第一部专记黑龙江富锦及其周围地区屯镇、卡伦志书。反映道光、咸丰之际该地屯镇与卡伦驻兵情况。于清末黑龙江、吉林地方史的研究,可起拾遗补阙作用。无刻本,手稿存北京图书馆善本书室,有1985年黑龙江出版社点校排印本。

丽则遗音

丽则遗音

元赋别集。4卷。杨维桢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苏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有元刻本(卷1—2抄配)传世,全名为《新刊丽则遗音古赋程式》,主要版本有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与《铁崖先生古乐府》16卷、《复古诗集》6卷合刊)。本集为元人陈存礼编,卷首有元顺帝至正二年(1342)杨维桢自序。自序中说:元朝科举“设科取赋以古为名”,“余早年学赋,尝私拟数十百题,不过应场屋一日之敌,而敢望古诗人之则战!”“近至钱塘又有以旧所制梓于书坊”,“而吾同年黄子肃君又赘以评语”。4卷中收有杨维桢所写的赋32篇。《东维子集》中未收入赋,他的赋主要保存于本集之中。卷末有元至正三年胡助跋,跋中说:“丽则之名其殆伤今之赋之不古乎?”“场屋之士果能仿佛其步趋,吾知斯文之复古矣!”最后是毛晋写的1则跋语,说明本集是附刊于元乙亥科湖广乡试《荆山璞赋》之后的,由毛晋录出,与《复古诗集》等合刊。

周官总义

周官总义

三十卷。宋易祓撰。易祓,字颜章,号山斋,湖南宁乡人,淳熙进士第一,诏事苏师旦,历官礼部尚书,师旦败,贬死。生平着述颇多,除着《周官总义》外,还有《禹贡疆理记》、《易学举隅》、《周礼释疑》、《汉南北军制》及《山斋集》等书。《周官总义》,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不载,只有宋赵希弁《读书附志》着录,称宋许仪为之序,刻于衡阳,现衡阳本已佚。仅《永乐大典》尚载《天官》、《春官》、《秋官》、《考工记》,而《地官》、《夏官》已佚。《四库全书总目》馆臣从《永乐大典》中汇合四官编次成卷,《地官》、《夏官》则从宋王与之《周礼订义》中引以补其亡,为三十卷,以存其书,《四库全书总目》认为虽不是完整卷,但已得原书十之八九。《周官总义》对经义很有考据,于职方氏之地理山川尤为详悉,研索经文,断以己意,较有新义。书中观点与先儒有异同,如论“大宰九赋”、“九庙九献”、“肆师之祈珥”、“辀夫之四旗”,立论虽与先儒不同,但并非杜撰,皆以经释经。而“内宰”二事、“酒正式法”则出自新义。其不足在于大抵多引经证经,或有所附会。《周官总义》对经义考证详实,反映了宋儒研究《周礼》之水平,对后世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版本有:路有钞本、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

选择密要决

选择密要决

五卷。疑为证空著。成书年代不明。本书是事相鈔之一,对《选择集》以定散、念佛、迎接和慈悲、智慧的名义进行了注释。证空在《选择集》的撰述场合,虽然与勘文相关的角色进行了第十三至第十六章段的执笔,但对这一点等没有进行叙述也是疑问。因为是记载关于《选择集》的秘事口传的书籍,所以题为“密要决”。首先题号是来迎,“南无阿弥陀佛”是念佛,“往生之业念佛为先”是定散。全一六章段相当于《观经》正宗分一六观。第一、二章段为假观,第三至第六章段的依报相当于《无量寿经》的唯智慧是定散之机。第七至一二章段的正报相当于《观经》的慈悲智慧,是念佛。第一、第三、第十六章段是《阿弥陀经》唯一慈悲的迎接。《选择集》揭示了“广说众譬”,佛与众生、念佛与来迎是不离的关系。

普达王经

普达王经

一卷,失译。夫延国王礼沙门足,诸臣谏之,王命觅一切头卖之,惟人头不可卖,乃至丐者亦不肯受,因劝人生信心,遥请佛来国说法,佛并说其夙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