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同桂

杨同桂
  • 姓名:杨同桂
  • 别名:字伯馨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顺天通州(今北京通县)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杨同桂(?~1886年),字伯馨,顺天通州(今北京通县)人。少日随其父宦于海龙厅,后投笔从戎,光绪十七年(1891)任《吉林通志》局提,分纂舆地,光绪二十年任长春府知府,后转任吉林府知府,未几卒于官。其在关外有年,对东北地区地理习得其熟。在海龙厅时,于诗礼之暇,考证古今,与黄县孙宗翰同撰《盛京疆域考》六卷,此书记历代东北之疆域,以正史地理志为纲,而引诸书以证之,考据精辟,为后世所征引。此书有《聚学轩丛书》本、《辽海丛书》本。杨氏又著《沈故》四卷,记辽东掌故百数十事,如三十年代在海龙发现的女真字石碑,早在四十年前已被杨氏拓得并详录于此书中。

杨同桂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布朗神父探案集

布朗神父探案集

《布朗神父探案集》从《花园血案》到《三重谋杀》,共计32篇。这些作品中描写的布朗神父,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与探案完全无缘。其实,他富于洞察和逻辑推理能力,对罪犯心理和手段无所不通,加上口中常说出辛辣的警句,因而与爱伦·坡笔下的杜宾和柯南道尔塑造的福尔摩斯并称为世界三大名侦探。

元城语录解

元城语录解

《元城语录》三卷,宋马永卿编。永卿字大年,扬州人,流寓铅山。据《广信府志》,知其尝登大观三年进士。据所作《懒真子》,知尝官江都丞、浙川令、夏县令。又称尝官关中,则不知何官矣。徽宗初,刘安世与苏轼同北归,大观中寄居永城。永卿方为主簿,受学於安世,因撰集其语为此书。安世之学出於司马光,故多有光之遗说。惟光有《疑孟》,而安世则笃信之,亦足见君子之交不为苟同矣。其中艺祖制薰笼一事,周必大《玉堂杂记》谓其以元丰后之官制加之艺祖之时,失於附会,然安世非妄语者,或记忆偶未确耳。李心传《道命录》又论其记程子谏折柳事为虚,谓程子除说书在三月,四月二日方再具辞免,四月上旬非发生之时云云,然四月上旬与三月相去几何,执此以断必无方春万物发生不可戕折之语,则强辨非正理矣。安世风裁岳岳,气节震动天下,朱子作《名臣言行录》,於王安石、吕惠卿皆有所节取,乃独不录安世。董复亨《繁露园集》有是书序曰,朱文公《名臣言行录》不载先生,殊不可解。及阅《宋史》,然后知文公所以不录先生者大都有三。盖先生尝上疏论程正叔,且与苏文忠交好,又好谈禅。文公左袒正叔,不与文忠,至禅则又心薄力拒者,以故不录。其说不为无因,是亦识微之论。然《道命录》备载孔平仲诸人弹论程子疏议,以示讥贬,独不载安世之疏,不过於孔平仲条下附论其不知伊川而已,盖亦知安世之人品世所共信,不可动摇,未敢丑诋之也。近时有安邱刘源渌者,作《冷语》三卷,掇拾伊、洛之糟粕,乃以卫道为名,肆言排击,指安世为邪人,谓其罪甚於章惇、邢恕,岂非但执朋党之见,绝无是非之心者欤。要之,安世心事如青天白日,非源渌一人所能障蔽众目也。《行录》一卷,明崔铣所续编,大名兵备副使於文熙又补缀其文。旧本附语录之末,今亦并存之,庶读者知安世之行,益足证安世之言焉。至语录之中,时有似涉於禅者,此在程门高弟游、杨、吕、谢之徒,朱子亦讥其有此弊。是不必独为安世责,亦不必更为安世讳矣。

洞真太极北帝紫微神咒妙经

洞真太极北帝紫微神咒妙经

洞真太极北帝紫微神呪妙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本篇首题「神兵护国安家驱鬼消灾奉敕咒品」,内容与《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妙经》第十卷〈神兵护国品〉略同。书中乃元始天尊演说,谓下界众生或多作恶逆。或遭逢劫运,故有千鬼万邪散布世间,传播种种疾病,残害人民。世人若能信奉大道,持诵《北帝三昧真经》、《北帝三昧神咒》,供奉北帝三昧法师,即可消灾得福。

四喜记

四喜记

明代传奇剧本。谢谠作。《曲品》著录。写北宋宋郊、宋祁兄弟的故事。久旱逢雨,宋郊到碧玉台散步,见数十万蚂蚁飘于水上,便将枯竹剖开,造桥渡蚁,因此,后来应试连中三元。本事见祝穆《事文类聚》。宋祁与兄同榜登第,游览禁苑,宫女郑琼英见宋祁叫了他一声小宋,宋祁遂作〔鹧鸪天〕词遣怀。此词传达禁中,仁宗皇帝不仅不怪罪,反将郑赐予宋祁为夫人。事出《花庵绝妙词选》注。剧中还穿插宋祁与妓女董青霞的相爱,以及宋氏兄弟在他乡遇文彦博和慧云和尚等情节。俗传《四喜诗》云:“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全剧皆演此诗意,故名。今存明末汲古阁原刊初印本,《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据以影印。

松阳讲义

松阳讲义

清经学家陆陇其官灵寿 (古松阳地) 知县时与诸生讲论《四书》的讲义。共12卷:《大学》1卷,《中庸》2卷,《论语》7卷,《孟子》2卷,共118章。陇其被清代讲理学的人推为正统,他最重门户之见,力辟王阳明学说,对同时的黄宗羲、孙奇逢、李颙等亦不以为然。凡和朱熹之学稍有不同的人都被他当作叛逆。他说:“今当悉遵朱子,其他种种与朱子背谬者,不可殚述,应悉改正。吾辈今日学问,只是遵朱子之意。朱 子之意,即圣人之意。” (卷1 )陇其痛惜 “自明中叶以来,学术坏而风俗乖” ,提出 “今之为世道计者,必自羞乞播、贱垄断、闢佛老、黜阳儒阴释之学始。而是编之中,亦三致意焉” (自序) 。本书依《四书》各章阐述己意,又援引其他各家之说以评论阐释。所征引计有刁蒙吉、饶双峰等数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说: “其间融贯旧说,亦多深切著明,剖析精密。盖朱子一生之精力尽于《四书》,陇其一生之精力尽于章句集注。故此编虽得诸簿书之余,而抒所心得,以启导后生,剀切详明,有古循吏之遗意。” 有《四库全书》本。

学佛知津

学佛知津

本书提供基本的佛教常识,帮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一窥佛教究竟。圣严法师以深入浅出的笔法,化解一般人对佛教名相典故的疑团。篇篇都是学佛者不可不知的常识,例如:原始佛教,怎样做一个居上?怎样修持解脱道?为什么要做佛事?等等,并为好奇的读者解惑:神通的境界与功用、神鬼的科类、佛陀的生灭年月、僧人的姓名源流、舍利考原等等。透过本书,可以以清楚原始佛教的成立过程与思想,具体掌握修持的要领,并且了解许多佛教典故由来,丰富你的学佛人生。本书是从“佛教是什么”、“佛教实用法”、“璎珞”的三本旧书中选辑而成。也就意味着这是那三本书的精华。可为读过“正信的佛教”的缁素大德,提供更多的佛教常识,名之为“学佛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