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游览小志
作者:王士祯猜你喜欢的书
别本东里文集
二十五卷。明杨士奇(1365—1444)撰。士奇,初名寓,以字行,号东里,泰和 (今属江西)人。建文初,以荐入翰林,累官至华盖殿大学士,历仕太宗、仁宗、宣宗、莫宗四朝,赠太师,谥文贞。著有《东里全集》、《别集》、《代言录》(已录著)。此集共二十五卷,有记二卷,序六卷,题跋四卷,碑铭十卷,杂文三卷。末一卷题为“方外”。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 “杨文贞 《东里集》,手自选择,刻于广东”,因不及全集内容充实,所以《四库全书总目》将其录入别集类仅存其目。但全集为九十七卷,盖有后人窜入,因此不全是士奇所自选定者,因而四库编者怀疑此二十五卷文集可能就是杨文贞“自定”之本。此集今有明嘉靖间刻本及明刻清印本传世,分别藏之于北京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
六体书论
书学论著。唐代张怀瓘著。一卷。为奏御之作。论述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等六种书体的特点、创始者、代表书家。其后论述执笔之法,认为“若执笔浅而坚,掣打劲利,掣三寸而一寸着纸,势有余矣;若执笔深而束,牵三寸而一寸着纸,势已尽矣。”甚为精当。是书陈振孙在《直斋书解题》中作《六体论》。所著六体为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叙述各书体源流,评论各体体势特点,颇精要。认为大篆法于鸟迹,史籀所造,李斯、蔡邕嗣之。其体势若鸾凤奋飞,虬龙掉尾,或花萼相承,或柯叶敷畅,劲直如矢,宛曲若弓,谓小篆乃李斯所造,曹喜、蔡邕为嗣。镂纤屈盘,鳞羽参差,其势飞腾,其形端俨。谓八分为王次仲所造,体骨雄异,贵异尚奇。
陈季卿误上竹叶舟
元杂剧剧本。剧写陈季卿科考落第,于终南山青龙寺遇仙人吕洞宾,吕劝其出家,陈功名心未泯,尘缘未了,坚执不肯。吕用一片竹叶化为一只小船,送思亲心切的陈归去。陈在睡梦中乘船回到家中,与家人相见后即刻赴京赶考,途中小船被大风浪掀翻,陈落水后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他发现吕留下的荆篮和诗句,诗中讲出了自己在梦中的经历,于是知其为异人,急忙赶去,拜求度脱。吕将陈分别引见于八仙后,同赴蟠桃仙宴。
御制资世通训
《资世通训》是明太祖朱元璋为戒谕百官、教化民众而亲自撰写的一部训示之作,也是他为推进国家管理与社会治理而制定的系列纲领性文件之一,较集中地反映了其以皇权统治为核心的政治思想与治政理念。书成于洪武八年(1375)二月,《明太祖实录》载: 御制《资世通训》成,上谓侍臣曰:“人君者为臣民之主,任治教之责。上古帝王,道与天同,今朕统一寰宇,昼夜弗遑,思以化民成俗,复古治道,乃著是书,以示训诫耳。”侍臣皆曰:“此臣民万世之宝也。”书凡十四章,其一《君道章》,曰勤、俭、仁、敬之类十有八事,其次《臣道章》,曰忠、曰孝、曰勿欺勿蔽之类十有七事,又其次曰《民用》、《士用》、《工用》、《商用》等十二章,皆申戒士庶之意。诏刊行之。
跟青年谈鲁迅
《跟青年谈鲁迅》是作者跟青年谈论鲁迅的文章,从鲁迅的少年时代、鲁迅在日本、辛亥革命与鲁迅、鲁迅的第一篇小说、分析“阿Q正传”、鲁迅怎样写杂感、鲁迅的杂文、鲁迅与现实主义传统、鲁迅对文学形式和文学语言的贡献、鲁迅的艺术特点、鲁迅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和民族心态进行讲解。鲁迅在他的青年时代,受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的影响非常大,他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文章,对于当时一切进步的知识分子,影响非常之大,让大家真真感到中国给封建统治太久了,封建道德是吃人的东西,非推翻它不可。
天台分门图
天台分门图,一卷,佚名,尾缺,编号二八二四。






